..續本文上一頁飽受痛苦,除此之外別無選擇,這就是我們衆生的可憐之處。若要斬斷無明之因,唯有高擎般若寶劍,否則本來佛性無由顯現。
寅二、以意義宣說逆次清淨緣起之理:
智慧理門方便本,皆由殊勝般若生,
衆緣聚合極生智,般若無盡亦無增。
前面講依靠無明會産生輪回的幻覺和痛苦,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修習般若、斬斷無明,出世間的智慧就可在相續中産生。頌詞說:修學佛陀的智慧及相應之理的修道,以及成爲其門的見道、生起它的方便——加行道、彼之根本的資糧道,都是由殊勝般若波羅蜜多産生。或者說,資糧道、加行道、見道、修道、無學道等五道智慧的來源就是般若波羅蜜多。爲什麼這麼講呢?因爲,通過聞思修行逐漸了達般若的教義後,上述這些世間和出世間的智慧便可在相續中産生。
而當聞思修叁種智慧,以及依止善知識和積資淨障等一切因緣具足後,相續中就能産生非常甚深的出世間智。而作爲其根本的般若波羅蜜多,其本體卻無盡無增,就像剛才所講的無明一樣,不過這是從勝義角度來講的。(從世間的角度來講,依靠不同因緣就會産生不同智慧。)《虛空藏請問經》中也說:“如若盡了知,依因生諸法,彼藏無窮盡,法藏不可思。”其意是說,所産生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,般若的本體也是不可思議的。在《文殊師利問經》中也有類似教證,即:“此法不思議,離于心意識,一切言語斷,是修行般若。”其意是說,真正的般若境界依靠分別念沒辦法思維,用世間語言也無法描述或诠表,其實這種境界就是通過修行般若産生的。
所以大家皆應觀察:自相續到底有什麼樣的智慧?正因爲一切智慧、快樂、功德的來源就是般若空性,所以對有智慧、有心識的人來講,不得不希求般若。如果沒有希求,光是希求包括世間有漏財産在內的人天福報,那就不是智者的選擇。
當然,對每一個人來講,自己的意樂不同,選擇哪一個道是自己的自由,我們也不可能強迫讓所有人必須要學般若。包括現在學會裏面,學般若的人可能40%都不到。不過這也是正常的,因爲佛陀在世講特別甚深的般若時,有時候眷屬也很少。但我們也不能強迫讓誰一定要學般若(包括密法的空性),因爲他的根機根本沒辦法相應,而且對說法者也會帶來染汙。
爲什麼對甚深般若起信心的人不一定很多呢?因爲,這與依止上師、積累資糧、所接觸的法門等種種因緣有關系,所以不可能無緣無故中遇到般若,也不可能無緣無故修學般若。故我認爲,我們現在遇到這樣的法門確實來之不易,當然這並非贊歎自己講得如何如何好。
這次大家共同學習的幾部法都很重要,有時候想起來心裏也很歡喜,如果沒有遇到其他違緣,我覺得講完後效果一定很不錯。比如《藏傳淨土法》,對當前很多人來講,都是比較完整的學習資料。因爲我在講的過程中,翻閱了藏漢《大藏經》及衆多高僧大德的教言,雖然自己沒有很高的智慧,但翻閱所得到的資料卻很殊勝。可能以前大家也聽過一些光盤、看過一些書,當然每位上師的講法都有自己的特點,也有非常好的竅訣,但我們這樣共同學習,也許對很多人會有一點幫助,而這也是依靠各種因緣形成的。
子叁、攝義:
菩薩知曉此緣起,無生無滅此般若,
如日無雲放光芒,除無明暗獲自然。
首先我們應該了達上面所講到的這些甚深緣起法,如果完全通達,就懂得了佛陀最珍貴、最甚深、最稀奇、最微妙的法要;如果真正證悟,輪回就從此斬斷。爲什麼這樣講呢?因爲從本體上講,這樣的緣起法就是無生無滅的般若。所以,只要我們通過聞思修行了達了般若的本體,漫漫長夜的輪回黑暗就可一並遣除。《父子相會經》中說:“無明生死長夜中,智慧摩尼能顯照。”意思是說,在無明生死的漫長黑夜中,如摩尼寶般的般若智慧明燈能顯現、照亮前程,也就是說能遣除一切無明黑暗。《中論·觀四谛品》最後總結時說:“若人能現見,一切因緣法,則爲能見苦,亦見集滅道。”(此乃講者由藏譯漢。鸠摩羅什大師譯爲:“是故經中說,若見因緣法,則爲能見佛,見苦集滅道。”與羅什大師所譯相比,藏文中沒有能見到佛的意思,可能大師翻譯所依的梵文原本就有。)其意是說,如果見到一切萬法由衆因緣生,那就見到了佛法的核心——苦集滅道四谛。所以大家一定要通達緣起,這非常重要!
最近我們學院慈誠羅珠堪布正在講宗喀巴大師的《緣起贊》,以前我也很想講,雖然已經翻譯了好幾年,但一直沒有講成,以後在方便時也想講一下。不僅要講甯瑪派的教法,其他宗派的法也應該講,以前益西彭措堪布就講過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有些國外的上師也要求我:最好能講一些格魯派的法,所以在因緣成熟時,我們也應該學一學《緣起贊》。通過對佛陀照見、闡演緣起而贊頌,我們也可了達甚深的緣起法門,當生起緣起空性的正見時,所有輪回的黑暗就會消失。
以前,毗婆屍佛在印度金剛座成道後,講了這樣一段話:“如此諸法生(指十二因緣),梵志勤思禅,普照諸世間,如日住虛空,破壞諸魔軍,覺諸結解脫。”這段《雜阿含經》中的內容很重要!其意是說,就像太陽住在虛空時,所有世間黑暗全部無余遣除一樣,佛陀的智慧日輪可以破壞所有魔軍及貪嗔癡煩惱,讓衆生徹底從輪回中解脫。如毗婆屍佛所說,後來的屍棄佛、迦葉佛、釋迦牟尼佛等七佛也如是宣說。
因此,大家在有時間、有興趣時,對這些具有加持力的佛陀金剛語還是要經常唱誦,並在心裏反反複複串習,這樣在臨死之前就有可能通達緣起空性的甚深意義。若真正通達緣起空性,就會像光芒萬丈的太陽照耀世界,無余遣除所有黑暗一樣,以自相續的智慧光芒就能遣除世間各種無明煩惱,並將與之結緣的無量無邊衆生引入解脫道。
其實,很多人完全是凡夫,但依靠上師的竅訣,在即生中也獲得了聖者的果位。那時,天龍夜叉人非人等一切衆生都會竭力支持他,其事業也會廣大無邊。有些雖然沒有獲得聖位,但因完全放下了自私自利的心和實有耽著的心,而一心一意弘法利生,其所作所爲無量無邊衆生也不得不生起信心。
因此,在座的道友皆應依靠傳承上師的加持、般若空性的威力、自己的善心和發願力,在短暫的人生中,獲得出世間的空性智慧境界。這是我們每個人最需要的,也很容易得到,因爲我們有很好的因緣,即不僅獲得了人身,還依止了上師、遇到了妙法,同時也具足修行的順緣。在這麼多的愚癡衆生中,應該說是不幸中的萬幸,因爲已經擁有尋找光明日輪的殊勝機會。在此時,大家一定要珍惜寶貴的時間,而廢寢忘食、夜以繼日地修學大乘妙法!
回向偈:
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
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
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
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
[1] 即後魏勒那摩提所譯的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。
[2] 《佛光大詞典》:“《稻稈經》,全一卷,譯者不詳。又作稻芉經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。本經系彌勒應舍利弗之請,宣說因緣生法有內因緣與外因緣二種,並以稻芉之由種生芽、由芽生葉,乃至由華生實,比喻十二因緣之次第生起。叁國吳之支謙所譯之了本生死經、唐代不空所譯之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、北宋施護所譯之大乘舍黎娑擔摩經,皆爲本經之別譯。”
[3]《稻稈經》雲:“如秤低昂之理,若何刹那種子謝滅,即彼刹那有芽生起。”(此乃法尊法師由藏譯漢。)
[4]《佛說大乘稻芉(同稈)經》:“雲何不斷?非過去種壞而生于芽,亦非不滅而得生起,種子亦壞。當爾之時,如秤高下而芽得生,是故不斷。”
[5] 蕅益大師在《閱藏知津》中說:“《大乘舍黎娑擔摩經》,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。佛在鹫峰告諸必丘,若于十二緣生而能見了,是名見法見佛。舍利子以問慈氏菩薩,慈氏細爲解釋十二因緣甚深之義。乃性相二宗要典。”
《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七課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