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时常说外缘起,也经常引用《智者入门》、《俱舍论》等论典来进行宣讲。其实,诸如由种子产生苗芽,再产生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,这也是一种缘起;但它还是依赖大地。不过大家也要明白,虽然依靠大地能产生一切万法,但这些都是众生共同业感呈现的。
我们还应清楚:以众生业因所感,依靠诸如水、土、阳光等种种因缘产生后面的果,是一种自然规律。当然,对于自然规律我们也不能寻找它的理由,因为法尔如是。如果有人问:为什么从大地中会产生草木?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,因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。就像这个比喻所讲的一样,如果有人问:为什么依靠般若空性能产生诸佛,以及产生我们相续中的所有境界?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问的,因为这是法尔理。依靠这样的法尔理,相续中就可以产生种种功德。
我经常想:般若空性的加持和力量不可思议。因为有些道友刚开始的时候对财物、感情等异常贪执,对怨敌也有强烈的嗔恨心,即心态非常糟糕,但经过对密法的观修、中观的闻思以及自己的念诵、祈祷后,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就判若两人,可以说原来恶劣的人现在已经变成好人。如果是以前,不要说怨恨的敌人来故意加害,就是与他关系一般的人无意中伤害了他,他也不会客气,肯定会用种种手段进行攻击。可是到一定的时候,因为修行的力量所致,他的相续与以前完全不是一回事,这是我们很多修行人通过长期修学之后,自己也应该感觉得到的。
当然,我们也不应停留在仅仅听别人讲一个故事的层面。通过实修,对般若空性法门有所认识后,通过分析对般若有无认识心态之间的差别,就能了知到底佛法的加持力是什么样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理论抉择万法为空性,也就是说可以总相的方式认识空性,如果现量见到了一切万法缘起而生,在那个时候相续中就具有无量功德,可以说拥有无尽光彩。
总之,在这里大家应该知道:虽然大地没有分别妄想,也没有厌倦之心,但依靠缘起力,万物却可产生。
下面叙述比喻所表达的意义:依靠般若,可以产生种种快乐或境界。
寅二、宣说般若意义:
佛子声闻独觉天,一切众生安乐法,
悉由殊胜般若生,智慧无尽亦无增。
就像前面的比喻所描述的那样:世间所有佛子菩萨,获得一定功德的声闻缘觉,以及天人和人类等一切众生,他们幸福安乐的来源就是般若,也就是说,一切安乐皆从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中产生。为什么这么讲呢?因为,即使是善趣的安乐也要依靠世间正见才能产生,而这样的世间正见如果没有佛陀广转妙*轮,世间愚昧众生也不可能了达“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”以及前生后世存在等名言甚深之理。如果不知,就无法取舍;没有取舍,也不可能行持善法;没有行持善法,就不可能转生到人间、天界。所以世间当中,所有人天快乐都与因果不虚等名言正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,而它们的来源实际上就是般若。因为没有般若就不可能有佛陀转*轮,也就是说佛陀也来源于此。若佛没有转*轮,世间一切快乐就不可能产生。所以才说,所有人天安乐皆从般若生。
龙猛菩萨在《中观宝鬘论》中说:“无见堕恶趣,有见趋善趣,如实知真义,不依二解脱。”也就是说,没有正确的名言正见,像外道恶见那样——不承认因果、不承认善法,那无边众生将永远沉溺在三恶道中;若有因果不虚等名言正见,众生就有机会趋向善趣;在此基础上,如果如理如实证悟般若空性的真实意义,就会从轮回中获得解脱。《般若摄颂》第二品中也讲:“当知有为无为乐,一切安乐由此(指本经)生。”因此大家皆应了知,所有快乐都依靠般若空性而生。
但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,认为依靠自己的勤作和努力,最终才获得了幸福快乐。虽然从眼前来看,确实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,但从长远的因缘来讲,如今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快乐都与前世的因有关系。《心地观经》里面讲:“一切人天妙乐果,惭愧正见为所因。”意思是说,一切人天妙乐果皆以惭愧心和正见作为根本因。《华严经》中也讲:“是诸众生,成就身善业、口善业、意善业,不逆贤圣、信受正见。行善业因缘故,身坏命终,生于善处。”其意是说,依靠正见等善业因缘,身坏命终后一定会转生善处;有了善处的投生,就有享受快乐的机会。
在世间中,没有读书就不可能得到生活的快乐。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快乐的来源是什么呢?就是因为以前在学校读书时学到了知识。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教他们,或者说他们相续中没有知识,那现在恐怕只能当工人,不可能依靠知识来维持生活。就像这样,如果没有学般若,将来的快乐也没有因缘。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应该明白,否则会认为快乐唯一依靠自己的福分。其实,所有胜义和世俗的智慧,以及世出世间的快乐都与般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
尽管般若产生轮涅一切安乐,但它永远没有分别心,其本体也没有灭尽与增长;就像大地,虽然它不断产生万物,但它却没有增减等。再者,虽然般若可以产生无量无边的快乐和诸佛菩萨的境界,但它就像灯火一样,虽点燃千盏万盏,其本身也无增无减。为什么呢?因为般若的本体跟虚空一样,是无尽无增的。虽然如此,若我们能享用如大海般的般若智,那不但能遣除无始以来的干渴痛苦,还能增上智慧光明。
的确,般若是最殊胜的珍宝。虽然有人认为金子很珍贵,有人认为轿车很重要,有人认为当官很好,有人认为美色或妙色很可爱,有人认为什么都不做、天天睡懒觉最快乐……其实这些并不是很有价值,最有价值的就是相续中拥有空性的境界。若有空性境界,世间这些有漏财宝都没有也无所谓,就像古代有些大德那样,生活虽然简朴却很快乐。现在也是这样,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,如果真有修行功德或境界,在人生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坎坷、折磨、违缘,都能坦然面对;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世间有漏快乐无有贪执,更殊胜的出世间快乐与境界,在他们相续中却有增无减。
正因如此,所以我常说:作为修行人,不应追求感官或分别念所带来的快乐,而应力争品尝到更高级、更鲜美、更甘甜的美食——超越分别寻思的境界。但没有福分和信心的人也挖掘不出来。若我们依靠自己的信心、欢喜心和感恩之心,使具德上师的加持和智慧融入自心,获得这种境界就不是很困难,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缘分。
丑二(以内缘起而阐释)分二:一、以比喻宣说顺次轮回缘起之理;二、以意义宣说逆次清净缘起之理。
寅一、以比喻宣说顺次轮回缘起之理:
所有下中上有情,佛说皆由无明生,
众缘聚合极生苦,无明无尽亦无增。
在这个世界,观待众生的身体、受用而言,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。下等众生指地狱、饿鬼、旁生三趣的众生,中等众生指四大部洲的人类,上等众生指包括阿修罗在内的天界众生。所有众生为什么会流转在轮回中呢?最根本的原因,佛陀在相关经典中已经作了宣讲,也就是说依靠缘起而生。关于缘起,可分为宣说外界种种因缘的外缘起,和宣说有情流转因缘的内缘起。对内外缘起众生必须明白,如果没有明白,就不可能斩断无明的根本。
有一次,佛陀在看见稻秆时说了这么一个偈颂:“若见因缘,彼即见法,若见于法,即能见佛。”其意是说,如果见到了因缘,就见到了佛法,若见到了佛法,就能见到佛陀。然后,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代表舍利子,针对这个偈颂的道理向弥勒菩萨发问,弥勒菩萨便宣讲了外缘起和内缘起的种种道理。这就是《稻秆经》[2]宣说的缘起。
以前我看《入中论自释》在抉择万法无有他生时讲:有一部分人认为万法有他生,因为因和果同时,并引用《稻秆经》中的教证[3]来说明。后来我看汉文《佛说大乘稻秆经》时,也看到了相似的内容[4]。这部经的经文并不是很多,大家应抽时间看一下。对很多想懂得因缘的人来讲,学习《稻秆经》非常重要。以前蕅益大师在《阅藏知津》里也讲[5]:此经是一部非常甚深的通达内外缘起的经典。
我在讲法时,自己看过的经典一直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,也建议大家能看一下,但真正能看或能记在心里的人不知有多少?我也没有去统计,也没有去问。估计现在末法时代,很多人都没有兴趣,尤其是城市里的人没有时间。但是,这些特别重要的经典,如果我们没有赶快去看,短暂几十年的人生一眨眼就过了,那在死时,对佛经到底能不能产生定解也很难说。
刚才介绍的《稻秆经》中讲:所有众生轮转的主要根源是无明,有了无明就有行、识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等,十二缘起就这样不断产生。在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》中讲:“诸法从缘起,如来说是因,彼法因缘尽,是大沙门说。”这个颂词另有译为:“诸法由因生,彼因如来说,彼法因缘尽,是大沙门说。”这是佛陀最甚深的教言,很多《课诵集》中都有,很多人经常在念。总之,所有众生在轮回中流转并不是没有因,应该说都是有因缘的。依靠这些因缘,以行苦、变苦、苦苦所摄的世间各种痛苦就辗转发生。
虽然如此,但作为根本因的无明,在名言中却是以如梦如幻的方式存在着,在胜义中并不存在。(其实,智慧也是这样。)虽然它的本体毫无自性,一点一滴也不存在,但在未经观察时,或被业障遮盖的众生前,却如理如实存在着。所以说,从整个法界而言,或从名言的角度来讲,无明以无尽无增的方式存在。那它对众生有没有危害呢?在名言中无明对众生确实有害,因为在没有认识它的本体前,它会给众生带来我和我所执,以此为因就会不断漂泊在轮回中感受无量无边的剧苦。不过这也是一种因缘,但依靠这样的因缘,一无所知的芸芸众生只有…
《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七课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