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般若攝頌釋 第五十二課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者說爲了幫助他,就變成一個道士現前在他面前。當時剛好他的孫子娶媳婦,于是道士要求:能不能以你的能力讓新媳婦跟我過一夜,這樣你的善法就會圓滿。雖然張善士很爲難,但還是答應了,並通過各種方式將此事成辦。這天晚上,道士一直在洞房跳個不停,到天亮時就倒在地上死去,新娘特別害怕,叫來人一看,屍體已全部變成金子。爲了紀念“百忍成金”,後來在該地建造了一座“百忍堂”,據說現在山東那邊還保存著。

  雖然這些世間安忍也有它的功德與威力,包括現在社會上,安忍修得比較好的人能得到功名,以及贏得許多人的認可與贊歎,但與菩薩的安忍相比,卻有天壤之別。爲什麼呢?因爲菩薩安忍並不是爲了自己,而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,也就是說,在心的力量與範圍方面有很大差別,那在最終所獲得的利益上差距就更懸殊了。

  在《大方等大集經》裏講:“爲諸衆生故,能忍一切苦。”這非常了不起!爲了一切衆生能安忍一切痛苦,這對真正發大乘心者來講是不可缺少的。確實,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,或無論是聞思還是修行,什麼樣的苦都應忍受。爲什麼呢?因爲你是學大乘法的。

  有些人對我說:“我現在好痛苦,什麼時候才能度過這個難關?您要加持、加持我。”我說:“你沒有什麼痛苦,在整個世界中你是最快樂的。”她說:“爲什麼我最快樂?”我說:“因爲你在生活上沒有什麼顧慮,在修行上也基本過得去。而且修行這麼多年了,哪還有什麼痛苦?”她說:“您不知道啊!我內心的困惑、憂愁、煩惱實在沒辦法超越。祈禱上師叁寶,我什麼時候才能度過這個難關哪?”其實,如果這些人爲衆生而想,我覺得私人的小小痛苦應該忍得了。

  比如說,我們身體生病了、情緒不好、遇到一些世間瑣事,如果自私自利的心很重,就會很痛苦;如果自私自利的心已經斬斷,或多想一些衆生的事情,對自我的痛苦就能忍得了。可是我們的心量太狹窄了,日日夜夜都想著自己,這樣許許多多痛苦全部集聚在你最敏感的焦點,從而産生衆多劇烈的痛苦。如果多想衆生,觀想衆生的各種痛苦集聚在我身中,以我的痛苦承受無量無邊衆生的苦受,那許許多多痛苦都會銷聲匿迹。

  雖然說都會說,但真正要做到,自他都很困難。但不管怎麼樣,我們都發了這顆心——追隨釋迦牟尼佛和高僧大德的足迹,所以要盡心盡力往這個方向努力,這就是每一個人面前放著的重任。

  辛叁、安受苦忍:

  

能忍者當生此心:獄畜閻羅界多苦,

  

欲因受害不自主,我爲菩提何不忍?

  

鞭棍兵刃打殺縛,砍頭斷耳鼻手足,

  

世間諸苦我能忍,菩薩安住忍辱度。

  這兩個頌詞主要講,平時生活中的許多痛苦應該值得忍受。爲什麼呢?世間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尚且感受無量痛苦,(雖然這樣的痛苦一點意義都沒有,但人們過去也感受過無量無邊,將來也會這樣感受,)那我們爲了利益衆生爲什麼不忍受痛苦呢?很明顯應該忍受。對這個問題,我希望有智慧的人再叁進行觀察。

  此科判講,發大心修安忍的人應這樣觀想或思維:在六道輪回裏面,地獄、旁生、餓鬼以及閻羅界,紛紛感受寒熱、饑渴、毆打等各種各樣的痛苦,它們所有痛苦的來源,就是爲自己、爲貪欲、爲生活等而沒有任何自由地造了種種惡業。但這樣感受痛苦一點意義和利益都沒有。而我們現在爲了菩提苦行,比如在修行過程中特別勞累,在發心過程中特別辛苦,在聽法、念經的過程中身心很疲憊等,這些痛苦都是爲了無上菩提,那爲什麼不能忍受呢?因爲忍受這樣的痛苦,輪回就不再漫長。寂天菩薩也說:“吾今修菩提,此苦有限期。”其意是說,如今我們是爲了菩提而苦行,所以痛苦是有限期的,不會在無量時日裏面感受。

  心中還要想:在世間,鞭子抽、棍棒擊、兵刃刺,以及用石頭等毆打、滅絕生命的殺戮、用鐐铐等束縛、用兵器砍斷頭顱耳鼻手足,諸如此類的世間痛苦都會感受,但這並沒有任何實在的意義;若爲了衆生和無上菩提而感受這些痛苦,就非常有意義。《入行論》中講:“漁夫與屠戶,農牧等凡俗,唯念己自身,求活維生計,猶忍寒與熱,疲困諸艱辛。我今爲衆樂,雲何不稍忍?”其意是說,我是爲了利益無量無邊衆生,爲什麼不稍微安忍呢?因爲這樣忍受痛苦,跟農民、工人等世間人爲了自己而感受艱辛完全不相同。

  以前法王出去看病,路上有很多工人在修路,看到他們的生活,上師自然而然想起了寂天菩薩這個偈頌。法王回來之後經常講:在世間中,有這麼多人爲了自己的生計日日夜夜勞累,我們爲了修持菩提感受一些痛苦也是有意義的。

  《雜阿含經》裏講:有一國家特別野蠻、粗魯、殘暴,風俗非常不好,富樓那尊者[4]准備到那裏去講經弘法。佛陀問他:那裏的人人格特別不好,如果他們謾罵你怎麼辦?尊者說:他們罵我不要緊,只要沒有用棍棒、石頭等來打我就可以。佛陀說:如果他們用棍棒、石頭、手、拳等來打你怎麼辦?尊者說:爲了衆生的利益,打我也沒有事,只要沒有刺傷我的身體就可以。佛陀說:如果他們以各種兵器刺傷你的身體怎麼辦?尊者說:刺傷我也沒事,只要不殺我就可以。佛陀說:如果他們真正殺了你怎麼辦?尊者說:那也是爲了佛法和菩提獻出了自己的生命,只不過他們有點可憐而已,但我還是願意以此報答佛陀的恩德。這個時候佛陀贊歎說:你弘法利生的精神很可嘉,能忍受一切痛苦。之後開許他到那個國家去弘法。

  他到那裏後,剛開始所有人都不認可,他便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他們,比如用醫藥爲他們治療疾病等,逐漸逐漸這些人也能接受他的行爲。然後他慢慢慢慢傳授佛法,後來在那裏攝受了五百個弟子,建立了道場,弘揚了廣大法門。佛陀得知這個情況後,也在衆弟子中以“善哉”來贊歎尊者的行爲。

  所以我們以後,不管是自己修行還是弘法利生,在遇到點點滴滴的困難、違緣時,不要馬上就退失下去。真的,爲衆生發心和自己修行千萬不能輕易退。前面也講過,在修行和發心過程中,道路肯定不會平坦,一定會有很多高低不平和彎彎曲曲,作爲菩薩,一定要有忍耐心,否則在這個世界擡起頭來就很困難。

  以前的高僧大德很了不起!聽說廣欽老和尚經常考驗弟子,比如有時候無緣無故地冤枉她,狠狠地說她,等等。有些弟子接受不了,老和尚也覺得她功夫不到位;有些弟子不管上師怎麼說、怎麼做,她還是有堅定的心,這種人法師就樂意攝受。

  所以在修法過程中大家都需要堅強,這有叁個方面:第一,在修行中遇到寒冷、生病等生活中的苦時要安忍。第二,遇到一些難以接受的甚深法、甚深行爲、甚深見解時也要安忍。第叁,當別人以語言、行爲等方式對你進行攻擊、傷害時也要安忍,要想:佛陀在因地也受到各種攻擊、毀謗,那我在弘法利生和修行過程中遇到這一點也是正常現象,並觀想從自己身上正徐徐降下天人撒下的善妙花雨,若把這些看作天人的鮮花,那一切都會消失于法界中。

  有些人認爲:爲什麼我那麼業障深重?爲什麼我在修行中如是坎坷?其實並不是這樣。相信大家都看過一些高僧大德的傳記,他們也是從艱難困苦中走出來的。只不過他們很堅強,或者說有修行境界面對,而我們遇到一點點違緣就開始退縮。所以,不管我們在發心、聞思、修行的過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堅持,千萬不要在違緣面前低頭,應該有排除一切萬難的高尚境界,一定要堅定不移,這一點很重要!若能如此,你的修行境界會越來越明顯,利益衆生的事業也會越來越廣大。

  

  回向偈:

 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

 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

 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

 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

  


  [1]《金剛經疏》:“能忍于苦行者,依經起苦行能忍也;以苦行有善者,由此苦行以清淨忍善根爲體故,言有善也;彼福不可量者,彼忍善根非余人所測量也;如是最勝義者,唯如來之所量也。”

  

  

  [2] 《入行論》:“罪惡莫過嗔,難行莫勝忍,故應以衆理,努力修安忍。”

  

  

  [3] 因明術語。《量理寶藏論》雲:“遣異類法即總相;亦除自類乃別相。”

  

  

  [4]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以“說法第一”著稱。

  《妙法蓮華經》:“爾時,佛告諸比丘:“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?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,亦常歎其種種功德:精勤護持助宣我法,能于四衆示教利喜,具足解釋佛之正法,而大饒益同梵行者。自舍如來,無能盡其言論之辯。””

  

《般若攝頌釋 第五十二課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