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直很痛苦,這幾年沒有敢運動。幾個月前,我再做運動時,竟然又斷了同一條韌帶。爲什麼我這個身體這麼弱,好像經常都有病,我該怎麼解決呢?希望您可以給我一點建議。
答:任何一種病,都要依靠中醫或西醫來治療,這是佛教也很提倡的。然後在這個基礎上,再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。
我個人而言,10年前得過強直性脊柱炎,很多醫生都說這沒辦法治,一輩子會非常痛苦,同時我還有肝炎、慢性胃炎。曾有一個醫生,看了我的檢查報告後說:“你這個人很倒黴!這麼多難治的病,全部出現在你一個人身上。”如果我沒有學過佛,可能心裏會非常痛苦。但因爲學了大乘佛法,說實話,我並沒有把這些當回事,覺得這個身體再怎麼保養,遲早也會腐朽的,不管自己能再活多少天,都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。
所以,當醫生看了我的報告後,說我可能活不了很久時,我就趕快在廈門找個地方,以閉關的方式翻譯《釋迦牟尼佛廣傳》。這部論沒有譯完之前,我很擔心中途會離開世間,如果能善始善終的話,我就沒什麼遺憾了,這些我在日記《旅途腳印》中也寫過。結果過了這麼多年,這幾個病奇迹般地全部好了,現在就沒有什麼了。
所以,我們作爲病人,不要老想著自己痛苦怎麼辦,不要太把它當回事。正如我剛才所說,生病也可以,不生病也可以。假如這個病總好不了,那是自己前世的業障,以此可觀想代衆生受苦。平時有這種心態的話,遇到什麼都會快樂。甚至到了一定時候,你的病會不藥而愈。退一步說,就算它好不了,這個世上也不只有你我會死,所有的人最後都會離開。沒辦法,輪回就是這樣。
(十) 問: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畢業生,也是甯瑪巴佐欽傳承的。請問,立斷跟頓超有什麼分別呢?
答:立斷、頓超,實際上是大圓滿的兩大修法,又名本來清淨、任運自成。本來清淨,主要講了心的本體空性;任運自成,則是講了光明部分。修大圓滿時,這兩個要訣不可不知。但我們在具體修之前,必須要得過灌頂、修過加行。
關于這二者的區別,我在口頭上也會講,畢竟自己用了人生一半的時間,經常思維這些道理。但今天在座的人當中,有些對密法不一定有信心,有些連灌頂都沒得過,所以可能沒辦法說。但我以前翻譯過很多這方面的書,你最好是私下了解一下。
問:弟子非常喜歡法王如意寶,希望他很快乘願再來。可否請您傳一下他的祈請文,讓我們祈請他快點回來?
答:法王如意寶曾經也來過香港,當時他老人家去美國、去印度時,回來都經過這裏,住在白玉中心。剛才我路過理工大學的門口,他們給我指了一下白玉中心。本來我比較熟悉這條街,但現在香港變化太大了,我都不認識了。剛才來的時候,我心裏也非常傷心,想當年法王如意寶還健在,現在卻離開了這個世間。
不過,法王如意寶離開時,只是說“暫時”不轉世,並沒有說“永遠”不轉世。所以,我也非常希望他老人家盡快乘願再來,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。
下面,我念一下法王的祈禱文:
涅慶日俄再愛香克思 自大聖境五臺山
加華頭吉新拉意拉悶 文殊加持入心間
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禱晉美彭措足
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
巴美特這多傑德炯傑 蓮師心子降魔金剛尊
哲波南若利饒朗波嘎 化現列繞朗巴遊舞身
芒圖隆當熱波華吉協 多聞教證功德悉圓滿
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晉美彭措足下誠祈禱
特傑功博辛拉釀拉耶 意傳密意加持入心間
特耶吉德這巴辛吉洛 心意融合一味祈加持
謝謝!
(十一) 問:我是香港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的碩士畢業生。我每年只有幾天時間,在深圳、廣州與上師會面或開法會,從上師那裏學密法的機會非常少,這是一種痛苦。如果您是我的上師,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?
答:如果說、假設說我是你的上師,那麼我可能跟你悄悄地商量,看怎麼辦?(衆笑)
不過,你的這個問題,現在也比較普遍。尤其是有些上師的事業越來越大了,弟子親近他的機會就越來越少。你一年中跟上師在一起的時間,如果只有幾天的話,就不能把所有希望,都寄托在與上師見面上。
其實,與上師見面並不是很重要,修學上師所傳的法,經常看一些上師的法本、教言,這才是最關鍵的。親近上師固然好,但上師只有一個,弟子卻成千上萬,上師肯定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。因此,作爲一個合格的弟子,應該不斷學習上師的教言,同時要精進地修行。
問:去年我恭請上師在廣州爲約十個香港弟子講授佛法,共四個星期六、日,這樣做對嗎?是否應該主動向上師要求傳授密法,或者放生等等?還有什麼可以做的?
答:你們舉辦法會,具體情況怎麼樣,我也不是很清楚。但現在不管開什麼樣的法會,千萬不要做對佛教影響不好的事情,比如整天募捐,弄些不如法的形象,這樣不但對上師不利,對整個佛教也不利。
我們每個佛教徒,都應該對佛教負責任,對上師負責任,對自己負責任。有些行爲在不信佛的團體中行持,假如很可能對將來弘揚佛法不利,就應該盡量地製止;而對弘法利生真正有利的,我們哪怕遇到生命危險,也要盡心盡力去做。
以前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時,法王如意寶爲了護持佛法,再危險的境遇也坦然面對。所以,法王如意寶傳承下的很多弟子,在弘揚佛法、利益衆生方面,還是有很堅強的意志。
我非常希望在座的佛教徒,也能做到這一點。現在的學佛環境這麼自由、開放,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,不但自己要對佛教有正信、正見,同時也應讓世人真正了解佛教的本來面目。這是每個佛教徒的責任,大家務必要在這方面下功夫!
(十二) 問: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。作爲漢地弟子,皈依上師時,無法像藏地弟子般,有多年的觀察,更多是隨緣皈依。倘若上師傳法皆如理如法,弟子就會對上師深具信心;可有時候,一些弟子知道上師置豪宅等事情後,就會有損對上師的信心。面對如此情況,我們應當怎麼辦?如何判斷上師的顯現?
答:我覺得,漢地弟子應該也有觀察上師的條件。你們有時間,也有各種因緣,藏人有的,漢人爲什麼沒有?
現在漢地很多人,聽說來了個上師,不經觀察就馬上依止、接受灌頂,這是很草率的。世間人選擇終身伴侶的話,也不可能在街上隨便抓個人就去結婚,而需要經過幾個月或一年的調查,至少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、性格如何。那希求生生世世的解脫比這更重要,觀察上師就更是必不可少了。所以,漢地弟子以前不觀察上師的做法,是很不合理的,今後大家應該像藏地弟子一樣,對于想依止的上師,要經過多方面的觀察。
如果你上師是具德善知識,真正對弘法利生有利,那他對豪宅、財富肯定不執著,而會視如糞土,就像以前蔣揚欽哲旺波的故事一樣[4]。我就遇到過一位上師,他在一個城市裏,別人供養了很好的房子。我跟他開玩笑說:“你現在有車有房子,跟世間人沒什麼差別了。”他笑笑回答:“說實在的,我對這棟房子的執著,還不如對我那個牛糞棚[5]的執著大。”我認識這個人,他並不是在說大話。所以,對有些上師來說,不管他有多少錢財,根本不像世間人那樣貪執,只是把它當成石頭一樣。像這種人的話,豪宅再多也無所謂,這個並不是很關鍵。
但有些所謂的“上師”,根本不具足法相,比一般世間人還差,整天都在爲錢財而蠅營狗苟,各種行爲完全不是在弘揚佛法。對于這種人,大家就一定要遠離。
如今漢地很多城市裏,有許多好的上師,令大家有皈依、學佛的機緣,倘若沒有他們的話,很多人會永遠沈溺在輪回當中;但也有一些不好的上師,到了最後,他們的劣迹會暴露無遺。所以說,這個世間魚龍混雜,許多現象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觀察。
(十叁) 問:我是噶舉的弟子,參加網上學習可以嗎?不同傳承有沒有沖突呢?如果參加網上學習,要遵守哪些密乘戒律嗎?
答:可以參加網上學習。網上的這些課程,只講了《入菩薩行論》、《大圓滿前行》等,並沒有講到密宗的不共修法,故沒有涉及密宗戒律。
佛教各派,不管是噶舉、薩迦、甯瑪、格魯,都是圓融一味、互不相違的。以前在香港,有些不同宗派的弟子,包括一些佛教中心之間,互相都有沖突,這是很不好的。不管你學哪個教派的法,首先都要發菩提心,中間積累資糧,最後成就佛果,這些理念完全一致,並不分什麼你我。
所以,大家在學佛時,心胸應該放大。甚至對于其他宗教,也不能隨意排斥。我們修自己的就可以了,用不著去诋毀他宗,彼此間應當求同存異、和睦相處。
(十四) 問: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職員。我剛出來工作不久,工作很忙,又要靜修一些佛法,總覺得時間不夠用。請問上師,是不是我學佛的誠意不夠呢?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?
答:就算我們平時特別忙、有一些生活壓力,至少也應該在早上起來時,對上師叁寶磕幾個頭,念誦百字明等簡單的咒語;白天不管做什麼事情,哪怕沒有修行和念經的時間,但坐車也好、出門也好,一切行爲都應以一顆菩提心攝持,盡量想到利益衆生;然後到了晚上,可以反省一下今天的所作所爲,看有沒有害過衆生?有沒有一顆善心?有的話,就把這個功德回向一切衆生。這即是大乘經常講的“叁殊勝”教言。通過這種方式,即使你工作再繁忙,慢慢日積月累的話,功德也會積少成多、水滴石穿。
(十五) 問: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生。我們這個世界,是釋迦牟尼佛的刹土。佛的刹土一般都很美好,但我們這個世界並不美好,甚至充滿了痛苦,這是否意味著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沒發好願呢?
答:不是。《白蓮花論》中講了,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,發下了五百大願。當時在一千位發願者中,釋迦牟尼佛和另一個人發的願最殊勝。爲什麼呢?因爲其他發願…
《香港理工大學問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