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阿彌陀經疏鈔事義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聚,以人民所棄殘余滓汁爲食。迦葉從乞,以汁供養。尊者問其所願,雲:「欲生天。」數日命終,生忉利天,福勝余天。

  

  願作冥王

  

  毗沙國王,與維陀始王共戰,兵力不如。因立誓言:「願我來世,爲地獄主,治此罪人。」十八大臣亦複如是。今地獄主,毗沙國王是。十八獄主,十八大臣是。

  

  若合符節

  

  《孟子》論舜與文王:「得志,行于中國,若合符節。」《注》雲:「符節,以玉爲之,篆刻文字,而中分之。彼此各藏其半,有故,則左右相合爲信也。若合符節,言其同也。」

  

  登龍與瀛

  

  東漢李膺,尚氣節,孤高峻白,少所交與。人被其容接者,以爲登龍門焉。  唐太宗開弘文館,以杜如晦、虞世南、褚遂良等十八人爲學士。人羨其榮,以爲瀛洲之選。

  

  大士求登蓮錄

  

  長蘆赜禅師,建蓮華勝會,普勸念佛。一夕,夢一人烏巾白衣,風貌清美,揖而曰:「願入蓮華勝會,乞書一名。」赜問:「何名?」答曰:「普慧。」書已,又雲:「家兄普賢,亦乞並書。」赜覺,而簡《華嚴·離世間品》,有二菩薩名,遂爲會首雲。

  

  蔔居猶擇裏仁

  

  《論語》:子曰:「裏仁爲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智?」

  

  矛盾

  

  矛,镩也,即槍戈之屬。盾,幹也,排也。昔人雙賣二事,各歎其勝。歎盾雲:「矛刺不入。」歎矛即雲:「能穿十重之盾。」智者語雲:「我買汝矛,還刺汝盾,入與不入?」即無辭矣。

  

  喆老、青公

  

  哲老者,住京師大剎,四十年不睡坐禅,精苦如此。坐化後,紙襖亦燒出舍利。以不修西方,後生大富貴處。  青公者,即青草堂。年九十余。有曾家婦人,常爲齋供,及布施衣物。和尚感其恩,乃言:「老僧與夫人作兒子。」一日婦人果生子。及詢草堂,已坐化矣。後官至宰相。

  

  皎然覆轍

  

  漢賈誼曰:「前車覆轍後車戒。」

  

  直觀叁道,顯本性佛

  

  叁道,惑、業、苦也。觀惑即般若,業即解脫,苦即法身。叁德圓融,是本性也。

  

  祀祖七廟

  

  《禮記》雲:「天子七廟。叁昭、叁穆,與太祖之廟,共爲七。」

  

  教民七年

  

  《論語》雲:「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。」

  

  《淨名》八法

  

  一、饒益衆生,而不望報。二、代一切衆生受諸苦惱,所作功德,盡以施之。叁、等心衆生,謙下無礙。于諸菩薩,視之如佛。四、所未聞經,聞之不疑。五、不與聲聞而相違背。六、不嫉彼供,不高己利,而于其中調伏其心。七、常省己過,不訟彼短。八、恒以一心求諸功德。成就八法,于此世界,行無瘡尤,生于淨土。

  

  《華嚴》十念藏

  

  一寂靜念,二清淨念,叁不竭念,四明徹念,五離塵念,六離種種塵念,七離垢念,八光耀念,九可愛樂念,十無障礙念。

  

  德雲二十一種念佛門

  

  一智光普照,二令一切衆生,叁令安住力,四令安住法,五照耀諸方,六入不可見處,七住于諸劫,八住一切時,九住一切剎,十住一切世,十一住一切境,十二住寂滅,十叁住遠離,十四住廣大,十五住微細,十六住莊嚴,十七住能事,十八住自在心,十九住自業,二十住神變,二十一住虛空。

  

  傳法四句偈

  

  達摩初祖,付二祖神光偈雲:「吾本來茲土,傳法度迷情。一華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」

  

  印心四卷經

  

  祖對二祖曰:「吾有《楞伽》四卷,亦用付汝,即是如來心要法門。令諸衆生,開示悟入。」

  

  仁道難熟,他道有成

  

  《孟子》曰:「五谷者,種之美者也。苟爲不熟,不如荑稗。夫仁,亦在乎熟之而已矣。」

  

  

  

  △第四卷

  

  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

  

  古雲:「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。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」

  

  指掌

  

  《語》雲:「『其如視諸斯乎!』指其掌。」言易曉也。

  

  堯仁舜孝,禹儉湯寬

  

  堯仁者,鑒雲:「堯仁如天。」舜孝者,舜父頑、母嚚、象傲,克諧以孝。禹儉者,菲飲食,而致孝乎鬼神;惡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;卑宮室,而盡力乎溝洫。湯寬者,伊尹贊湯曰:「代虐以寬。」

  

  割雞焉用牛刀

  

  《語》雲:「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。夫子莞爾而笑曰:『割雞焉用牛刀。』」《注》曰:「武城,邑名。言此小邑,何必用此大道也。」

  

  溪聲盡是廣長舌

  

  蘇東坡詩雲: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。」

  

  佛有八音

  

  一極好,二柔軟,叁和適,四尊慧,五不女,六不誤,七深遠,八不竭。

  

  吳其沼乎

  

  此伍子胥語,言:「越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。二十年後,吳其沼乎!」(《左傳》)

  

  五種怖

  

  一不活,二惡名,叁死怖,四惡道,五威德。

  

  四無畏

  

  一一切智無畏,二漏盡無畏,叁決疑無畏,四說苦盡無畏。

  

  文殊取缽

  

  

  

  

  仰之彌高

  

  顔淵歎夫子之道,曰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。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」

  

  易地則皆然

  

  禹、稷當平世,叁過其門而不入,孔子賢之。顔子當亂世,居于陋巷,一箪食,一瓢飲,人不堪其憂,顔子不改其樂,孔子賢之。孟子曰:「禹、稷、顔回同道。」又曰:「禹、稷、顔子,易地則皆然。」

  

 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

  

  《孟子》曰:「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吾于《武城》,取二、叁策而已。仁人無敵于天下,以至仁伐至不仁,而何其血之流杵也?」

  

  火車相現

  

  《觀經》下品中生文中:或有衆生,犯五戒、八戒,及具足戒。如此愚人,偷僧祇物,不淨說法,無有慚愧,以諸惡業而自莊嚴。如此罪人,以惡業故,應墮地獄。命欲終時,地獄衆火,一時俱至。遇善知識,贊說阿彌陀佛。此人聞已,除罪往生等。

  

  靈山上德,終成敗北之愆

  

  靈山會上,五千退席。及華嚴會上,不見舍那之輩,亦是其流。敗北者,軍戰敗曰北。

  

  漢地金剛,始有滅南之想

  

  德山,號周金剛,不信南宗單傳直指之說,作《青龍鈔》,徑往南方,欲滅南宗。路遇婆子,買點心。婆子問雲:「所擔者何物?」曰:「《金剛經青龍鈔》。」曰:「《金剛經》雲:叁心不可得。尊者欲點何心?」山無對。後至龍潭,往覆扣擊,晃然大悟,乃曰:「窮諸玄辨,若一毫置于太虛。竭世樞機,似一滴投于巨壑。」乃焚《青龍鈔》雲。

  

  妙首白槌

  

  世尊一日升座。文殊白槌雲:「谛觀法王法,法王法如是。」世尊便下座。天童頌雲:「一段真風見也麼,綿綿化母理機梭。織成古錦含春象,無奈東君漏泄何。」

  

  雙林撫尺

  

  梁武帝請傅大士講《金剛經》,大士座上揮案一下,便下座。帝愕然。志公問:「陛下還會麼?」帝雲:「不會。」志公雲:「大士講經竟。」

  

  僊陀婆

  

  仙陀婆,梵語,具鹽、水、馬、器四名。唯有智臣,乃能辨識。如王食時,呼仙陀婆,即知要鹽。如王洗盥,索僊陀婆,即知要水。如王作衆務時,呼仙陀婆,即知要器。如王出遊,索仙陀婆,即知要馬。

  

  覓心了不可得

  

  初祖住止少林。二祖晨夕參承。時當隆冬大雪,光堅立不動,遲明,積雪過膝。後潛取利刀自斷左臂,曰:「我心未安,乞師與我安心。」師曰:「將心來,與汝安。」曰:「覓心了不可得。」曰:「與汝安心竟。」

  

  〖據《蓮池大師全集》本校訂〗

  

  ·清涼書屋點校·

  

《阿彌陀經疏鈔事義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