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師在廈門南普陀寺講堂
1997年,濟群法師在南普陀寺開設《佛教世界觀》講座,本文根據講座問答部分的錄音整理。
問:六道中有鬼道,地獄中是不是也是鬼呢?
答:鬼道是鬼道,地獄道是地獄道,兩者是不同的。地獄道衆生因爲業力牽引而處于水深火熱的極度痛苦之中;但鬼道的衆生則和人道同樣,屬于一種生命的形式,本身有苦也有樂,並不是純粹的受苦。
問:宇宙有成、住、壞、空的過程,那麼在空劫時,有情住在何處?
答:當這個世界空了的時候,有情到哪裏去呢?這很好辦,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去。根據佛經記載,當世界進入壞的狀態,有情就會在這個世界慢慢消失,然後隨著各自的業力到其他星球去投生。所以,我們大可不必有什麼擔心顧慮,事實上,科學家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,也在宇宙間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。
問:古印度時爲什麼會産生宿命觀?它之所以爲人們接受的理由是什麼?
答:宿命觀不僅在古印度有之,在世界各地的很多不同宗教、不同文化中都有體現,也包括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,如莊子所說的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”。至于宿命觀産生的原因,是出于人類對世界的探索,也就是從現象去考察它的根源,從果去考察因,無論什麼現象的産生都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。如果這種考察不是全面的、透徹的,就容易産生機械的、錯誤的認識,也因此而導致宿命論的産生。
宿命觀爲什麼會被大家接受呢?是因爲我們的智慧不夠,不能對事物的發生和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,因此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觀念所迷惑。
問:六道裏的畜生道如何通過修行獲得解脫?
答:真正能夠修行的主要還是人道的衆生。除人道以外,畜生道、天道、地獄道、餓鬼道的衆生都很難修行,因爲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障礙。天道是因爲太快樂而想不到修行;地獄道是因爲太痛苦而無法修行;畜生道因爲太愚癡而沒有能力修行。而人道有苦有樂,就會有離苦得樂的希求,並且,人有智慧也有能力爲改善自身幸福不斷地探討真理。那麼,畜生道的衆生又如何解脫?或者它們永遠就是畜生?畜生道的衆生也是果報生,果報一旦償還,就會隨著往昔的業力繼續流轉六道,當它們轉生到人道之時,就有機會修行了。
問:佛教有叁種齋期:觀音齋、十日齋、六日齋,有什麼區別?
答:齋期僅僅是時間長短的問題,有人覺得自己有條件多吃幾天素,那就可以持十天齋;也有人覺得條件還不夠,就可以持六天齋。通常,我們總是將吃齋等同于吃素,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,吃素不等于吃齋。齋是清淨的意思,在佛經裏,“過午不食爲齋”。佛教裏有八關齋戒,不僅要求受持者過午不食,更要以一種清淨的身心去修行,那才是齋的真實內涵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這六天或十天中要過著嚴格的生活,雖然是在家居士,但所持的戒律已接近于出家的生活。能夠這樣如法地過六天清淨生活,才叫持六齋。如果光是吃素,其他還是和往常一樣,那就不叫持齋,而叫吃素。
問:過午不食的“午”,是十一點到十二點還是十二點到一點呢?
答:按時間計算應該是十二點。古代沒有時鍾,一般來講就是在陽光下立一根柱子,當太陽的影子到達正中,就是正午的時間。那麼,持午的人應從第一天的正午到次日早上什麼時候才可以吃飯呢?早上不是按時間來計算的,佛經裏講,是明相現時,它又是以什麼爲依據呢?當我們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手上的指紋時,就可以吃飯了。
問:佛教的極樂世界有沒有成、住、壞、空?
答:我們辛辛苦苦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萬一它也成、住、壞、空了呢?所以,這個問題的確有必要搞清楚。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,首先,我們所講的叁界是個汙濁的世界,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一點不完美,這是佛國和叁界的不同之處。其次,西方極樂世界會不會成、住、壞、空呢?我想也是會的,爲什麼?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佛國,一個世界。作爲一個世界,它也是有爲法,也就會受到無常規律的支配。那麼,它不是象我們的世界一樣了嗎?非也。雖然都是世界,但極樂世界的成、住、壞、空的程度和時間,與我們這個世界都是不同的。如果說我們這個世界經過一百年就進入住、壞、空的狀態,那西方極樂世界因爲有阿彌陀佛的願力,因爲大家清淨的善業,就能夠保持更長久的時間。
問:爲什麼佛要有大因緣才說法?
答:佛說法當然是要有因緣,沒有因緣怎麼說法?就以我們的講座爲例,如果這個講堂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,沒有聽法的因緣,那我能講給誰聽呢?這是其一,其二呢,如果我在這裏給大家講唯識叁十頌或八識規矩頌,你們能不能聽得懂呢?肯定是聽不懂。所以還要根據大家的根基來說法,聽衆的根基也是因緣之一。
佛陀說法是應不同根基的衆生說不同的法,是應機設教。如果不講究因緣,不講究契理契機,同樣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,所以佛陀說法需要有大因緣。
問:一定要舉行某種儀式才能算皈依嗎?自己內心皈依佛皈依法,不舉行儀式可以嗎?
答:不可以的,皈依佛法一定要舉行相應的儀式。爲什麼呢?因爲通過這種莊嚴的儀式在佛、法、僧面前至誠皈依,我們才能獲得皈依體,才能獲得叁寶的加持,如果我們只是自己隨便想一想:“哦,我皈依過了!”不但不能獲得皈依體,也很難對自己産生多少約束的作用,效果不會很好。
問:《六祖壇經》講,“聽說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”,可是西方極樂世界路途遙遠,是不是矛盾呢?
答:這是兩種根基,兩個層次。《六祖壇經》說“西方只在目前”,“心淨則佛土淨”,這是從見性的角度來說,是對上根利智而言;但對于一般人來說,還是以西方的彌陀淨土爲依歸,還是需要依賴他力往生。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,並不矛盾。
問:佛教的世界觀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還是佛教界的共同結論?
答:佛教的世界觀主要是釋迦牟尼佛所說,當然其中也一部分印度傳統文化的內容。後世的佛弟子,對這些思想又有進一步的說明。
問:佛陀時代得神通的人很多,現在爲什麼沒有?
答:因爲神通是要通過禅定的修習來獲得,現在修禅的人很少,而在佛陀時代,每個比丘都要修禅定,而且當時的人根基深厚、道心堅固,修行很容易成就。有了禅定的基礎之後,神通自然就具備了。
問:佛教裏面的不殺生,是不是也包括對蚊子、蒼蠅、蟑螂這些害蟲呢?
答:我們總是說,蚊子、蟑螂是四害嘛!或者說,如果我不殺它,它就要咬我!所以覺得蚊子、蟑螂是該殺的。但從佛教的角度來看,不殺生的戒律是針對一切衆生的,當然也包括一切動物,包括蚊子、蟑螂。爲什麼要這樣做?因爲不殺是爲了培養我們的慈悲之心。通常,我們的原則是“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”,既然蚊子要咬我,那我爲什麼不能殺它呢?覺得自己很有些道理。但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認識:我們的思想境界比它高、度量比它大,不跟它一般見識,再說,它不過是咬了我們一下,罪不至死。所以,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什麼境界上。
問:宇宙形成于風,風又是怎麼形成的呢?
答:關于這個問題我剛才已經講過,可能大家沒有注意。風是來源于有情的共業,也就是一切有情的共同業力,是一種精神的力量。這種精神的力量發出強大的磁場,然後在空中形成旋風。
問:天人的欲望比人間弱,那地獄衆生的欲望是否比人間強呢?
答:地獄的衆生有沒有欲望呢?地獄的衆生雖然有欲望存在,但因爲時刻處于痛苦的煎熬之中,所以,沒有時間來考慮自己的欲望。墮落在八寒地獄的已經凍成冰棍雪糕,再有什麼欲望也一同被凍結了。
問:學佛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?
答:從目前的佛教界來看,漢傳佛教吃素;藏傳佛教吃肉;南傳佛教則是有肉吃肉,有素吃素。這其中有客觀上的原因,南傳佛教是乞食,所以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;而藏傳佛教地區,則是因爲素菜太少。所以,素食是漢傳佛教特色,那麼它的理論根據是什麼?首先,漢傳佛教屬于大乘佛教,而大乘佛教最大的特點就是慈悲一切衆生,而素食則是慈悲的最好表現,雖然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吃的都是叁淨肉,也就是說不見殺、不聞殺,不爲我殺,但只要有人消費,總是要有人去殺生。只有素食才能從主觀上和客觀上都杜絕殺生的現象。作爲學佛人來說,只要有條件,最好還是吃素;如果沒有條件的話,吃菜邊肉也沒有關系。有的居士一學佛就要在家裏另搞一套鍋碗,什麼都涮了又涮、涮了又涮,惟恐沾上葷腥,結果搞得全家雞犬不得安甯!這也不太合適,還是要根據個人的條件來行事。
問:娑婆世界只有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是釋迦佛教化的區域。那麼,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這個小世界涅槃之後,是否會在娑婆世界其他小世界度衆生呢?
答: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僅僅是一個小世界,是宇宙間無量無數世界中的一個。那麼,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出世,是不是對我們這些衆生情有獨鍾呢?非也。據《華嚴經》記載,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出現的同時,也在很多其他世界出現。《梵網經》亦雲:“一花百億國,一國一釋迦”。就像是“千江有水千江月”,哪裏有水,哪裏就會映現出一輪明月,而當天上的月亮消失後,水中的千萬個月亮也隨之消失。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入滅之時,也同會在其他世界一同隱沒。
問:當西方極樂世界壞了,空了之後,那裏的佛菩薩和往生去的人怎麼辦呢?
答:有那麼多的佛菩薩,那麼多神通廣大的聖賢,他們很快會依照他們的願力建造一個和西方極樂國土同樣的世界。
問…
《濟群法師開示問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