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《普賢行願品》講記▪P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但他不信佛法,或者生在聞不到佛法的地方,根本不知道世間上有佛法的存在,永遠也聞不到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的名號,永遠沒有機會接觸佛法,永遠沒有機會接受佛法的沐浴、洗禮,接受佛光的普照。全世界五十幾億人口中,能夠聞到佛法的人,並不是很多。我們今天有機會聽聞佛法,有機會修學佛法,應該珍惜時間、生命,加倍珍惜佛法!人生難得,佛法難聞!時間在翻著生命的日曆,我們要認真對待,珍惜聞到佛法這份福報!

   爲什麼有的人能聞到佛法,有的人聞不到佛法呢?這就是業力、業障的緣故。比如你想出家修行,但你是家裏唯一的兒女,父母不同意你出家,你不聽,父母在你面前要死要活,你一定要走,他就上吊,看你往哪兒走?這個家你就出不成了。這是業障。但是也有很多父母送子出家修行。像我吧!從小就生在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裏,十幾歲就出家了,一點障礙也沒有。我不知不覺地來到這個世界上,我來到這個世界,好像就是爲了出家。還沒有認識佛法,我就出家了。出家時也搞不清楚爲什麼要出家?反正那時候就出家了。起先也不知道出家的好處;後來學了佛,才知道佛法原來是這麼好。

   我們在學修佛法的過程中,不管遇到任何障礙,不要埋怨或責怪客觀環境和其他人。我們要反觀自己,想到障礙的出現是自己過去造下的業障,在佛陀面前誠心忏悔。修行碰到人和環境對自己不利時,應這樣去想,不是別人的錯,而是自己業力的錯;不是環境不好,而是自己的業力不好。必需甘心地去承受,然後想方設法改善它。

   (3)報障,因爲一個人有了煩惱,就會造下種種的罪業,造了罪業之後,就要受到報應。因爲造下的罪業,就像種子一樣,種在自己的生命裏,時候到了,就要受到報應。也許有人會說,我看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,幹了許多壞事,爲什麼還活得好好的?;有的人做了許多好事,爲什麼他處處都不得意呢?你們說說這是爲什麼呀?不是不報,而是時候沒到。你看農民春天把種子播到地裏,到了秋天才能收獲。所以,幹的壞事好事不是馬上就有結果,要等待因緣。

  業與果報

   佛教的因果報應,強調因緣。因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因素,緣是事物發展的外在條件。舉個例子來說:我們把稻種放在倉庫裏,種子能開花、抽穗、結果嗎?不能。這些種子,必須有適合它生存的條件,它才有生命。如果離開了陽光、土壤、水分、氣溫、肥料、人工管理等這些條件,它就不能開花、結果。因果報應也是一樣,做了好事,做了壞事,沒有得到報應,這是因爲外在條件、內在因緣還沒成熟;條件成熟了,遲早是要報應的。報應在佛教裏有幾種情況:有現報,現在就受報;有生報,來生才能報應,我們看不見;後報,可能要幾十、幾百、幾千甚至幾萬生才能受報;還有不定報,受報沒有一定的時間。  

   業,又有定業和不定業。定業,是必然要受報的;不定業,是說這種報應沒有一定,可能受報,也可能不受。我們怎樣去區分定業和不定業呢?所謂定業,是我們故意存心造下的業。例如某人,蓄意謀殺一個人,這種業就是定業;相反,一個人無意間踩死一只螞蟻或蟲子,雖然傷害了一條性命,但不是故意的,不是有心要殺死它們,這種業就叫不定業。這種情況以後可能會受報,也可能不會遭受果報。

   另外,定不定業,也從忏不忏悔說明。你做了某件對不起人家的事,傷害了他人,要是你不感到慚愧、內疚、自責,一點悔改的心都沒有,那你做的壞事,就會貯藏在自己的生命(阿賴耶識)裏,等到業力的因緣成熟以後,將來一定會受到果報。就像你傷害了別人,對人家不表示一點歉意,對方一定懷恨在心,將來有機會肯定要報複你。反過來說,如果你傷害了別人,感到非常後悔,主動去向人家賠禮道歉,求得別人的諒解,對方氣消了,他就不會恨你,報複你。這樣的話,你的業力也就消除了。所以,我們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以後,要發自內心地譴責自己,誠心忏悔自己的罪業。不然,你的罪業就消除不了。所以,忏悔業障是重要的修行。

 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劑

   忏悔的意思是什麼呢?忏,忏除過去所犯的過錯;悔是後悔,改過自新。忏悔是對自己所犯的錯誤,生起悔過心理,痛改前非,保證不再犯第二次了。忏悔,並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門,像基督教、伊斯蘭教都很重視忏悔,共産黨也講批評與自我批評。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:其他宗教如基督教、伊斯蘭教忏悔,他們向誰忏悔呢?向上帝、教主忏悔,求得主的寬恕、饒恕。主寬恕了你,你的罪業也就消除了。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對大衆、面對自己,雖然有時也在佛的面前忏悔,但主要是自我譴責。

   忏悔,是人格的清洗劑。佛陀在經中說:有兩種人在修學佛法上能有成就,第一種是能如法如律的去修行、生活,不會犯罪;第二種人是犯罪之後能忏悔。一個人有缺點錯誤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犯了錯誤,沒有悔過之心,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。所以,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,一定要誠心忏悔,痛改前非,保證以後不再犯罪,這樣在修學佛法上才能有成就。

   平常的人,都知道把生活的環境衛生打掃幹淨,然而沒有注意打掃、清洗自己不良的行爲,沒有想到去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汙垢。由于無始以來,我們有很多煩惱,造下了很多罪業,我們的人格被貪嗔癡汙染得一塌糊塗,如果不用忏悔去打掃清洗自己被罪業汙染的人格,那我們的人格將是一個什麼樣子呢?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美觀的時裝,本來很幹淨,如果一位女士穿一段時間,穿髒了,脫下來也不洗,往那裏一放,過幾天拿來再穿,再脫;再穿,再不洗;過幾天,拿出來聞聞再穿,時間長了,已經髒得不能再髒、臭得不能再臭了,然後就這樣一直穿下去,一次也不洗。你想這件衣服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呢?

   我們的人格也像新衣服一樣,本來很幹淨,因爲有了貪嗔癡的原因,使我們犯下了許多罪業。這些罪業,把我們的人格染汙了。因此,我們現在學習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"忏悔業障",使我們懂得用佛法的忏悔法門,去清除自己心靈上的汙垢,使我們的人格恢複到本來的面目,這樣我們才能夠成佛!

  由貪嗔癡造諸罪業

   "菩薩自念,我于過去無始劫中,由貪嗔癡,發身口意,作諸惡業,無量無邊"。普賢菩薩想自己(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內)在過去無窮無盡的劫數,一直到現在,由于貪嗔癡煩惱,造下了身口意業。諸,包括所有的一切惡業,多得不可以用數目來計算。佛教裏把貪嗔癡稱爲叁種不善,因爲人類的一切不良行爲,以及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罪業,大到世界戰爭,殺人放火、偷盜搶劫、謀財害命;小至撒謊騙人、勾心鬥角、面和心不和、相互利用、賣東西以假亂真、短斤少兩......這一切醜惡現象的存在,都是由于貪嗔癡叁種不善造成的。  

   貪心使我們殺生,見錢眼開。自己沒錢花,見人家很有錢,日子過得比你好,出手比你闊氣大方,覺得自己活得不風光,趕不上他人,于是圖財害命,起心殺人,造下殺業。另一種人十分富有,錢財用不完,今天吃雞,明天吃鴨,後天吃蛇,慢慢地吃受保護的動物。吃來吃去,不知吃什麼才合他的口味。結果許多無辜衆生的性命,不幸倒在他的嘴下。這種人貪著一時的口福,傷害了許多無辜的性命,到頭來得了肥胖症、動脈血管硬化、高血壓等等,錢沒有用完,折福短命!因此,我奉勸諸君,嘴下留情,以免自害害他。

   貪心還表現在另一種人身上。如某個男性貪著美色,見那個女的長得漂亮可愛,拼命地追啊、追啊,想占有她。如果遭到女方的拒絕,或者這人已經有男朋友了,于是就去強奸、或是毀容,毀了別人的身子、容貌。社會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。所以貪心既害自己也害別人。貪心也是罪惡的根源,像黨政領導幹部中的一些腐敗分子,利用手中的職權玩弄女人、貪汙受賄,結果,貪心把烏紗帽給丟了,貪心把自己送上斷頭臺。所以,我們每一個人,如果貪心不除,那我們學佛就沒有多大的意義。

   嗔心對于學佛的人來講,也十分有害。嗔心會使人失去理智,爲了一件小事,雙方爭執起來,互不相讓,誰也不服誰。矛盾激化,大打出手,打著打著,白刀子進去,紅刀子出來。嗔恨心重,使人犯下殺人罪業,這種現象,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。舉個例子來說,有一個男青年,剛剛發了工資,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喝酒,本來大家玩得很開心,突然有人提議打麻將,這位青年起先站在一邊看,並不參加。後來看見有人接連摸了幾把,贏了幾百塊,見別人得意高興的樣子,加上嫉妒心的慫恿,心裏不服氣,上去摸幾把給他瞧瞧。結果手氣不好,一個月的工資,不一會兒就鑽進別人的口袋裏去了。帶著一把無名火回到家裏,在妻子面前交不了差。正在妻子唠叨、吵得心煩的時候,家裏的一條小狗見男主人回來,本來是上前親近,表示歡迎主人的到來,沒想到主人拿它出氣,用力一腳把這條小狗給踢死了。所以嗔心使我們亂殺無辜,嗔恨心使人妄語、邪淫、偷盜......這裏就不一一點明了。

   總而言之,如果人類的貪嗔癡存在一天,人類一天就得不到安甯。有的人說,現在國家很窮啊,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呀,所以有很多人去犯法,如果哪一天富起來了,犯罪現象就會減少了。其實不然,富起來也會有人犯罪,因爲人有貪嗔癡,即使社會進步了,國家富強了,犯罪現象也還是不能避免。像西方國家,如美國、英國的人都很富,但他們國家犯罪的人也不少。所以不在錢多錢少的問題上,而是在世界上的人,有沒有一顆健康的心靈和一種健康的心態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 我們因爲有了貪嗔癡,造下的罪業到底有多少呢?說出來,不要把你們嚇得暈過去:"若此惡業有體相者,盡虛空界,不能容受"。我們無始以來造下的罪業無量無邊,好在所犯下的罪業…

《《普賢行願品》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