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但他不信佛法,或者生在闻不到佛法的地方,根本不知道世间上有佛法的存在,永远也闻不到阿弥陀佛、释迦牟尼佛的名号,永远没有机会接触佛法,永远没有机会接受佛法的沐浴、洗礼,接受佛光的普照。全世界五十几亿人口中,能够闻到佛法的人,并不是很多。我们今天有机会听闻佛法,有机会修学佛法,应该珍惜时间、生命,加倍珍惜佛法!人生难得,佛法难闻!时间在翻着生命的日历,我们要认真对待,珍惜闻到佛法这份福报!
为什么有的人能闻到佛法,有的人闻不到佛法呢?这就是业力、业障的缘故。比如你想出家修行,但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女,父母不同意你出家,你不听,父母在你面前要死要活,你一定要走,他就上吊,看你往哪儿走?这个家你就出不成了。这是业障。但是也有很多父母送子出家修行。像我吧!从小就生在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里,十几岁就出家了,一点障碍也没有。我不知不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,我来到这个世界,好像就是为了出家。还没有认识佛法,我就出家了。出家时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出家?反正那时候就出家了。起先也不知道出家的好处;后来学了佛,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么好。
我们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,不管遇到任何障碍,不要埋怨或责怪客观环境和其他人。我们要反观自己,想到障碍的出现是自己过去造下的业障,在佛陀面前诚心忏悔。修行碰到人和环境对自己不利时,应这样去想,不是别人的错,而是自己业力的错;不是环境不好,而是自己的业力不好。必需甘心地去承受,然后想方设法改善它。
(3)报障,因为一个人有了烦恼,就会造下种种的罪业,造了罪业之后,就要受到报应。因为造下的罪业,就像种子一样,种在自己的生命里,时候到了,就要受到报应。也许有人会说,我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,干了许多坏事,为什么还活得好好的?;有的人做了许多好事,为什么他处处都不得意呢?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呀?不是不报,而是时候没到。你看农民春天把种子播到地里,到了秋天才能收获。所以,干的坏事好事不是马上就有结果,要等待因缘。
业与果报
佛教的因果报应,强调因缘。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,缘是事物发展的外在条件。举个例子来说:我们把稻种放在仓库里,种子能开花、抽穗、结果吗?不能。这些种子,必须有适合它生存的条件,它才有生命。如果离开了阳光、土壤、水分、气温、肥料、人工管理等这些条件,它就不能开花、结果。因果报应也是一样,做了好事,做了坏事,没有得到报应,这是因为外在条件、内在因缘还没成熟;条件成熟了,迟早是要报应的。报应在佛教里有几种情况:有现报,现在就受报;有生报,来生才能报应,我们看不见;后报,可能要几十、几百、几千甚至几万生才能受报;还有不定报,受报没有一定的时间。
业,又有定业和不定业。定业,是必然要受报的;不定业,是说这种报应没有一定,可能受报,也可能不受。我们怎样去区分定业和不定业呢?所谓定业,是我们故意存心造下的业。例如某人,蓄意谋杀一个人,这种业就是定业;相反,一个人无意间踩死一只蚂蚁或虫子,虽然伤害了一条性命,但不是故意的,不是有心要杀死它们,这种业就叫不定业。这种情况以后可能会受报,也可能不会遭受果报。
另外,定不定业,也从忏不忏悔说明。你做了某件对不起人家的事,伤害了他人,要是你不感到惭愧、内疚、自责,一点悔改的心都没有,那你做的坏事,就会贮藏在自己的生命(阿赖耶识)里,等到业力的因缘成熟以后,将来一定会受到果报。就像你伤害了别人,对人家不表示一点歉意,对方一定怀恨在心,将来有机会肯定要报复你。反过来说,如果你伤害了别人,感到非常后悔,主动去向人家赔礼道歉,求得别人的谅解,对方气消了,他就不会恨你,报复你。这样的话,你的业力也就消除了。所以,我们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以后,要发自内心地谴责自己,诚心忏悔自己的罪业。不然,你的罪业就消除不了。所以,忏悔业障是重要的修行。
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
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?忏,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;悔是后悔,改过自新。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,生起悔过心理,痛改前非,保证不再犯第二次了。忏悔,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门,像基督教、伊斯兰教都很重视忏悔,共产党也讲批评与自我批评。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:其他宗教如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忏悔,他们向谁忏悔呢?向上帝、教主忏悔,求得主的宽恕、饶恕。主宽恕了你,你的罪业也就消除了。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对大众、面对自己,虽然有时也在佛的面前忏悔,但主要是自我谴责。
忏悔,是人格的清洗剂。佛陀在经中说: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成就,第一种是能如法如律的去修行、生活,不会犯罪;第二种人是犯罪之后能忏悔。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犯了错误,没有悔过之心,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。所以,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,一定要诚心忏悔,痛改前非,保证以后不再犯罪,这样在修学佛法上才能有成就。
平常的人,都知道把生活的环境卫生打扫干净,然而没有注意打扫、清洗自己不良的行为,没有想到去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。由于无始以来,我们有很多烦恼,造下了很多罪业,我们的人格被贪嗔痴污染得一塌糊涂,如果不用忏悔去打扫清洗自己被罪业污染的人格,那我们的人格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?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美观的时装,本来很干净,如果一位女士穿一段时间,穿脏了,脱下来也不洗,往那里一放,过几天拿来再穿,再脱;再穿,再不洗;过几天,拿出来闻闻再穿,时间长了,已经脏得不能再脏、臭得不能再臭了,然后就这样一直穿下去,一次也不洗。你想这件衣服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呢?
我们的人格也像新衣服一样,本来很干净,因为有了贪嗔痴的原因,使我们犯下了许多罪业。这些罪业,把我们的人格染污了。因此,我们现在学习普贤菩萨的第四大愿"忏悔业障",使我们懂得用佛法的忏悔法门,去清除自己心灵上的污垢,使我们的人格恢复到本来的面目,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佛!
由贪嗔痴造诸罪业
"菩萨自念,我于过去无始劫中,由贪嗔痴,发身口意,作诸恶业,无量无边"。普贤菩萨想自己(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)在过去无穷无尽的劫数,一直到现在,由于贪嗔痴烦恼,造下了身口意业。诸,包括所有的一切恶业,多得不可以用数目来计算。佛教里把贪嗔痴称为三种不善,因为人类的一切不良行为,以及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罪业,大到世界战争,杀人放火、偷盗抢劫、谋财害命;小至撒谎骗人、勾心斗角、面和心不和、相互利用、卖东西以假乱真、短斤少两......这一切丑恶现象的存在,都是由于贪嗔痴三种不善造成的。
贪心使我们杀生,见钱眼开。自己没钱花,见人家很有钱,日子过得比你好,出手比你阔气大方,觉得自己活得不风光,赶不上他人,于是图财害命,起心杀人,造下杀业。另一种人十分富有,钱财用不完,今天吃鸡,明天吃鸭,后天吃蛇,慢慢地吃受保护的动物。吃来吃去,不知吃什么才合他的口味。结果许多无辜众生的性命,不幸倒在他的嘴下。这种人贪著一时的口福,伤害了许多无辜的性命,到头来得了肥胖症、动脉血管硬化、高血压等等,钱没有用完,折福短命!因此,我奉劝诸君,嘴下留情,以免自害害他。
贪心还表现在另一种人身上。如某个男性贪著美色,见那个女的长得漂亮可爱,拼命地追啊、追啊,想占有她。如果遭到女方的拒绝,或者这人已经有男朋友了,于是就去强奸、或是毁容,毁了别人的身子、容貌。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。所以贪心既害自己也害别人。贪心也是罪恶的根源,像党政领导干部中的一些腐败分子,利用手中的职权玩弄女人、贪污受贿,结果,贪心把乌纱帽给丢了,贪心把自己送上断头台。所以,我们每一个人,如果贪心不除,那我们学佛就没有多大的意义。
嗔心对于学佛的人来讲,也十分有害。嗔心会使人失去理智,为了一件小事,双方争执起来,互不相让,谁也不服谁。矛盾激化,大打出手,打着打着,白刀子进去,红刀子出来。嗔恨心重,使人犯下杀人罪业,这种现象,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。举个例子来说,有一个男青年,刚刚发了工资,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酒,本来大家玩得很开心,突然有人提议打麻将,这位青年起先站在一边看,并不参加。后来看见有人接连摸了几把,赢了几百块,见别人得意高兴的样子,加上嫉妒心的怂恿,心里不服气,上去摸几把给他瞧瞧。结果手气不好,一个月的工资,不一会儿就钻进别人的口袋里去了。带着一把无名火回到家里,在妻子面前交不了差。正在妻子唠叨、吵得心烦的时候,家里的一条小狗见男主人回来,本来是上前亲近,表示欢迎主人的到来,没想到主人拿它出气,用力一脚把这条小狗给踢死了。所以嗔心使我们乱杀无辜,嗔恨心使人妄语、邪淫、偷盗......这里就不一一点明了。
总而言之,如果人类的贪嗔痴存在一天,人类一天就得不到安宁。有的人说,现在国家很穷啊,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呀,所以有很多人去犯法,如果哪一天富起来了,犯罪现象就会减少了。其实不然,富起来也会有人犯罪,因为人有贪嗔痴,即使社会进步了,国家富强了,犯罪现象也还是不能避免。像西方国家,如美国、英国的人都很富,但他们国家犯罪的人也不少。所以不在钱多钱少的问题上,而是在世界上的人,有没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和一种健康的心态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们因为有了贪嗔痴,造下的罪业到底有多少呢?说出来,不要把你们吓得晕过去:"若此恶业有体相者,尽虚空界,不能容受"。我们无始以来造下的罪业无量无边,好在所犯下的罪业…
《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