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思議的力量,這個不是凡夫有辦法妄測的。
因此我們今天聽經聞法,也是爲了了生死,對不對?但是,這個見性大法,不只是了生死,你平常活著的時候,有這個法沾上一、二句邊兒,都不得了!你今天聽二天聽了以後,你回去過的那個日子,完全一百八十度的不同!有一個笨徒弟還真不會形容,他說:我聽了慧律法師的法,很法喜、很高興,我人生觀叁百六十度的改變!我說:你叁百六十度不是回歸原點?笨死的徒弟,這麼不會講話!一百八十度才有轉嘛,叁百六十度不是回歸原點嗎?這種笨徒弟不教也罷!他說:我啊,我聽了這個佛法,叁百六十度的改變!我說:叁百六十度哪裏有改變?叁百六十度又回歸原點啊,再笨的人都知道,叁百六十度不是這裏嗎?不相信,你在那邊轉一圈,叁百六十度是不是轉回來?那就有聽跟沒有聽是一樣的!這個例子就讓我們了解,了解我們的發心很重要的,今天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了生死;但是,就怕自己放棄,對佛失去信心、對叁寶失去信心。如果你想往生極樂世界,你只要今天聽我一句話,你這個嘴巴要守口如瓶,一句惡口都不能講,一輩子都要這樣堅持,「大修行人不見衆生過;大居士絕不說僧過。」要記住師父這一句話!底下,
一種不通,兩處失功,譴有沒有,從空背空,如果你要譴除這個有,那麼,就會死在這個有裏面,多了一個念頭:要譴除的念頭,有本來就是空,不要譴除。所以,譴有沒有,就是當你要譴掉這個有,你就會加一層,就會死在有的觀念裏面:我要把這個有譴除,我要把這個有譴除。。。。。。對不對?譬如說二個人的婚姻,臺灣有發生這種事情,夫妻不美滿,這個女的外面有外遇,外遇,她想辦法,她的觀念裏面就是說:我把這個老公殺掉的時候,我們就可以比翼雙飛,雙棲雙宿,我們就恩愛長久。就想辦法要幹掉她的先生!結果怎麼樣?真的把她先生謀害了,她認爲一切OK了,處理得幹幹淨淨的,沒有人會懷疑了。結果在處理的時候留下遺迹,爲什麼?那個電話裏面有通聯記錄,抓到了!你!她就是譴有,她想要把她的先生幹掉,然後認爲:我的幸福就來!錯了!這種方法錯了。如果你有佛道的這個功夫,不用譴,了解有就是空。有一個女衆,哭,哭得很厲害:師父啊!您要幫幫我,我那個老公很可惡,每天打我,看看您有什麼咒可以念,念了讓他早一點死!哎呀!這。。。。。。這種事情也找我!我叁藏十二部經典,也沒有說令老公早一點死的咒,喔!你的心腸還真壞,你這個事情不要找我!再來,
從空背空,從空背空,從空就是一念趣向空,叫做從空,「我要跟著空跑。」就違背了空的道理。這整句的意思就是說:一種不通,兩處失功,譴有沒有,從空背空,整句我把它貫串起來,就是說:這個有跟空,其中一種你不通的話,不知道空就是有,有就是空,那麼,你就會失去兩邊,都是損失了。意思就是:兩處失功,空跟有你都不能理解,你譴有,要譴除這個有,不曉得有就是空。從空背空,你趣向于空,你就違背空的道理,因爲空,有的當下它就是空,它不可以離開有。所以,你離開這個世間的現實法,找不到出世法。所以,世法出世法,本來無二法,佛法既現實又超越,既超越又現實,這個就是佛法。倘使你不能契入,假設你不能契入不二法門,執著兩邊的任何一邊,這個修行就徒勞無功。當你一念要把這個有譴掉,便執著那個。。。。。。更執著一個有,而被有所束縛。所以,你譴有沒有,你要譴除這個有,被有所困住了;當你一念趣向空的時候,把這個空變成一個概念;空,當下就是啊,不需要趣向啊!從空背空,一念趣向空,就違背了真空的道理,因爲真空就是當下,就是不離有,有就是不離空。所以,我們要真正與空相應,也就是說:空跟有不可以打斷,空就是有,有就是空,當下不二,這個才是真空。如果你把空變成一種系統、一種觀念去執著、去處理,那麼,這個空就變成觀念境,不是解脫的真實境,所以,空就變成不是空,反而變成有,不但空不了,反而比有更可怕!所以說:從空背空,所以,空是解脫的真實證量境界。
【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】你講愈多,有時候愈不相應。爲什麼?愈多,他的意識心就愈強,因爲語言跟文字,如果是清淨自性流露出來的說法,講到文字,譴除文字;講到思想,破除思想。那麼,禅是不立文字的,這個文字包括了語言、文字、思想,思想本身就是沒有聲音的一種語言,你想一想,它內心裏面也是一種語言,只是沒有聲音;而文字呢?它只是語言的一種符號,符號,這個也是一種觀念。而我們原來的這一顆清淨心,是沒有這個語言、文字、觀念,沒有這些符號的,恢複心的原態。所以,我們不執著語言,是因爲語言是人類創造、後天創造的;我們不執著于文字,是因爲這個文字也是觀念所産生的,各國,每一國的語言都不同、每一國的符號都不同。對不對?像中文,四四方方的,對不對?英文的ABCD對不對?像阿拉伯,阿拉伯從左邊寫到右邊來,你看,哇!又像蚯蚓一樣的,阿拉伯文,。。。。突然冒一點,看不懂!對不對?印度有梵文、西藏有藏文,藏文是梵文演化的一種,它像梵文,可是不像啊!對不對?藏文,可是,又不是梵文,看起來又像梵文。所以,藏文是藏文,梵文是梵文,藏文是由梵文演變過來的。那麼,這個都是符號。所以,過多的語言、思慮,反而跟根本智不相應,根本智就是我們空慧的思想。所以,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,如果你執著語言,或者是執著某一種思想;「慮」就是思想,那麼,跟見性大法是不相應的。
【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】如果你知道禅不立文字,放下這些語言,停止這些語言的分別所産生的妄想、思想的意識心,絕言絕慮,也就是放下語言、放下思惟,因爲思量即不中用,那麼,見性不二平等的大法就無處不通。因爲當一個人停止分別、停止妄想、停止思惟意識心活動的時候,當下理跟事就消除。我們理跟事有隔閡,隔閡,內心充滿著矛盾;但是,悟到的人,內心充滿著安詳。如果理跟事當下消除了這些分別、妄想、執著,內心就充滿著喜悅,充滿著安詳跟幸福。所以,學佛,你想要幸福,學佛、聽聞佛法是唯一一條路,世間沒有哪一門會講得比佛法更徹底的,更徹底的,更能夠帶給人類幸福的;帶給人類解脫的,唯有佛法!所以,當然,見性大法就無處不通了。底下,
【歸根得旨】歸根就是回歸見性的根本大法;得旨:得到佛的心這個宗旨,叫做歸根得旨。樹木有根,諸位!見性大法就是所有修行的根,有了根就慢慢成長。那麼,你開悟、大悟,你任何的種種的方便都是開悟,具足有正見的人,行一切法,都與佛的心相應,歸根得旨。歸根得旨,就回歸見性的根本大法,根,見性就是我們的根本法,得佛的心這個宗旨的話,這個就不得了,就是見性開悟了。【隨照失宗】如果你不這麼做,隨著你的照,就是能緣的根跟所緣的境,一直産生生滅的意識心,叫做隨照,照,我們的根對境叫做照。如果你沒有回歸到沒有能所的見性大法,你現在追尋于根塵生滅的緣起,那麼,便失宗,失去不二法門的宗旨,叫做失宗,失去不二、當下的宗旨。再講一遍:歸根得旨,隨照失宗,回歸見性根本大法,就會得到了佛的心法的宗旨。如果你不這麼做,讓根塵攀緣不斷,這個照,把這個一念清淨心,化作無量的生滅意識心,就會失去不二、見性大法的宗旨。這一段的意思最重要的就是:當你窮溯到衆生、一切事和一切理最究竟處的時候,你就徹見森羅萬象真實的面目。所以,《楞嚴經》,佛講的:一切的識心分別,跟外在的山河大地、宇宙,都是如來藏性所遺留物,遺留的東西。如來藏性本來就無一物;但是,因爲我們緣起,借重四大這個色身,我們的觀念錯誤,所以,我們活得很痛苦,我們這個色身從哪裏來?向著大地借來的,父母親,父母親還沒有結婚前,父親、母親借重能量;父母親結婚以後,生了我們,我們每天要吃蔬菜啊,小時侯要喝牛奶,吃蔬菜、水果,太陽照射,然後新陳代謝,我們這個色身,地、水、火、風,是向大地借來的,而我們誤認爲這個是「我」。諸位!借來的東西就一定要還。對不對?這個大自然是很公平的,就像你去圖書館借一本書,這圖書館借來的書不是你的,看完這一本書要怎麼樣?要還人家。我們這個色身,父母生了我們以後,向大地借來的能量,蔬菜、水果、陽光、種種的養分,産生了氨基酸、蛋白質,種種的支持生命的能量;可是,有一天,你向大地借來的東西要怎麼樣?要歸還。
所以,死亡是大自然的常態,它是大自然的, 法則,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,包括佛陀。所以,佛陀知道說:緣起無自性,一切法無我,所以,佛陀在開采永恒的般若智慧心,就是我們所講的法身。佛陀知道,我們的生命它不會斷,因爲我們有法身慧命;而這個色身,聖人來示現也要消失,不只是佛陀。所以,當你開悟見性,就徹見了森羅萬象、大宇宙的永恒性相,了解大宇宙也不過是地水火風空見識;有的翻譯成地水火風空根識。地水火風空見識,大宇宙的真相就是這些元素,這元素緣起了,就變成一個人;這元素緣起了,就變成一棵樹;這元素緣起法,借著種種條件,就變成一張桌子,所有的動物、植物,這個物質的世界,或者是有心靈的衆生,不能離開七大: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見、識。所以,簡單講:緣起無自性,一切法無我的意思就是說:我們這個大宇宙,就是地水火風空見識構成的,不是構成動物,就是構成植物,統統是緣起,統統是無自性;而我們妄執了這個緣起的四大爲「我」,所以,一天到晚要爲這個色身很忙很忙,很忙!對不對?出家人就很好了,出家人,你看,也不用怎麼照鏡子,因爲你那個叁百六十度就。。。。。這邊也是空,也是光光的,還是沒有毛,統統光光的。女衆就很辛苦了,要上班的時候就。。。。…
《《信心銘》慧律法師主講(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