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《信心銘》慧律法師主講(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)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去受叁壇大戒的時候,戒師訓誡我們:剛出家,僧團住不下來,就不是一塊料子,朽木不可雕,糞土之牆不可圬。所以,有的根器夠,有的根器不夠。所以,我們一個人剛出家,不能在外面,盡量不要在外面遊蕩,要住僧團,要保護住。佛製的「僧」,「僧」,它就是一個團體,一個人怎麼叫做「僧」?因爲後來把這個「僧伽」變成一個出家人的專有名詞,special noun 就變成「僧團」,「僧團」變成「僧」,專有名詞;但是,「僧」其實是指團體。所以,真正的出家人要住團體,這是第一個。我們都是佛子,要講內心的話,爲了正法,要這樣講,我沒有針對任何一個法師、和尚,絕對沒有任何批評,我的心諸佛明鑒。

  要半月半月誦戒,如法如律,如佛所說。萬一這個團體佛事多了,沒辦法誦戒,你有苦衷,也可以私人誦戒,私下,那個是沒辦法的,因爲沒有這種風氣。每年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,應當結夏安居。諸位!比丘應做比丘事,比丘應當懂得什麼時候是止持;什麼時候是作持;什麼時候戒律的開遮持犯;罪的輕重,什麼時候是忏罪;什麼時候應當出罪;什麼是五篇;什麼是七聚;什麼是十叁犍度,比丘應做比丘事。我這樣簡單念一遍,你就知道做比丘、真正的比丘尼,是多麼的不容易,這是一件莊嚴的事情,不是隨隨便便的。比丘應當和合無诤,居士也應當和合無诤。比丘不應該生嫉妒心,這個會壞了你的法身慧命,你看到人家得到供養,記得!不要毀謗,要起歡喜心,這個出家衆修養,這個是很重要的,是非常重要的!

  有一個人來見師父,他說拿錢要供養師父建講堂,他說這個人經濟很好,要幫助師父建講堂;剛好我在忙,沒有見到,他就把這叁億,叁億,拿去幫助這個老和尚建道場。這個事情,人家說:哎呀!法師啊!他來沒見到師父,他把這個錢轉過去供養另一個老和尚,總共叁億,前前後後花叁億。我第一句話就告訴他:這是老和尚的福報,我沒有福報。我建講堂都還要去貸款,人家拿了那麼多錢來,我卻常常不在,又忙,我真的沒福報,我要求忏悔;忏悔也是沒錢!那個人(出家衆)很贊歎師父,說:法師!您真的不生嫉妒,我很敬佩您的胸量!我跟他講;每一個人冥冥當中都有一定的福報,福報不可強求,強求的福報會是災難的!所以,在座諸位!你廟蓋得很大,我贊歎你;你很有德行,我贊歎你;你今天有很大的供養,我也贊歎你!爲什麼?因爲這是佛叫我們這樣做的,要隨喜、要贊歎,要放大胸量,要容得下天地,要與世無爭,要慢慢這樣子。該是你的東西逃不掉,不是我們的東西求不來,隨緣安分過日子。我們比丘不可貪求供養,我們今天是爲了求道,不是求名、也不是求利。所以,佛在律學裏面製定我們,我們在上睡醒,要常常摸摸我們的頭頂,我們爲什麼剃一個光頭要來出家、要學佛道?爲什麼?當然是爲了道而來嘛,難道爲名利來嗎?是不是?心要常常問自己:你爲什麼要出家?剛剛講的:要做一個大比丘,事實上是很不容易的,不能說你看了一本經典、看了一些注解就上臺,披著袈裟上臺說:我就是大和尚!披著一個大紅祖師衣,就說:你們要供養我。這個是錯誤的觀念!

  現在的注解寫得那麼好,對不對?那你如果沒有見性,沒有見性,說法,那就是像瞎子摸象、隔靴搔癢,你搔不到癢處啊;心靈的故鄉,你沒回到故鄉,你怎麼可以有辦法講到你心靈的故鄉的風景是什麼?你都沒回過故鄉,你怎麼有辦法講你家鄉的風景?見性就是心靈的故鄉,開悟的人,就是回到自覺聖智的故鄉;你都沒開悟,沒有辦法,所以,你講不出所以然。見性的說法,是心性中流露出來的,看注解,注解寫錯,你也不知道,很簡單的一句話,你就不知道它的含義。譬如說:緣起性空,緣起,當下求其體性不可得,就是性空,這是佛的意思。緣起當體即空,就是性空,緣起等于性空,可是,你講隨緣等于不變嗎?諸位!隨緣,有什麼東西等于不變的?你說說看。緣起,它就是生滅、就是因果、就是無常法,它是敗壞之相,你說說看,隨緣怎麼會等于是不變呢?不明佛意,落入無明,不知道佛的意思是什麼,沒開悟,不知道,注解都這樣講嘛,所有的大乘經典都是這樣講嘛: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我問你:什麼東西不變?佛陀講緣起法,最主要在強調什麼?他在強調緣起空無自性;這個空無自性很難很難體會,說有不對,說空不對,說中道也不對,統統不對!你講緣起法什麼東西不變?應當知道緣起法在強調什麼?在強調空無自性。所以,緣起等于性空;但是,隨緣不可以等于不變。這個不變,人家說:師父!您這樣講,心的體性不是不變嗎?我說:你沒有聽過叫做涅槃妙智嗎?心體如果不變,怎麼起作用呢?你不曉得佛性非常非無常嗎?佛性,無常是對小乘根器講的,爲了讓你契入佛道,所以,佛勸這些小乘人:你要觀無常。這些小乘人覺得:觀無常,我空無所有,那怎麼辦?佛陀說:有一個常、有一個涅槃。所以,小乘只有一個名詞,叫做涅槃;大乘的名詞就很多了。你要進趣涅槃,進趣涅槃,所以,佛又立一個常;當他在追求常的時候,到最究竟義的時候,佛告訴他:佛性非常非無常,佛性如果是無常,就是敗壞之相;佛性如果是常,就一潭死水,不能起妙用,你沒有聽過涅槃妙心嗎?實相無相無不相嗎?

  在座諸位!沒有徹底的見性,就是分不清楚究竟義,什麼是善巧義?什麼是方便說?所以,注解寫錯,你也不知道!爲什麼?你沒有回到心靈的故鄉。經典寫錯,因爲以前的人注解都是這樣寫嘛,因爲你沒開悟,你沒有親證到佛陀的本懷,所以,注解寫錯,你也跟著這樣講,我照本宣科。所以,我已經告訴諸位:法師們!一定要放低調,不是說你今天你拿了一本注解上臺,我照著注解這樣念,叫做大法師,錯了!若不見性,說法無本,修行無依;你說法根據什麼而來?根據注解,那注解寫錯,你怎麼知道?不知道!對不對?若不見性,說法無依;若不見性,修行無本,水有源、木有本,那你根據什麼來講經?當然要根據本性了,本性一直流露,喔!原來!因爲你悟到跟佛一樣的心性,知道佛的含義原來是這樣子。所以,在律學當中,要做一個大比丘是很不簡單的,要做一個真正有勇氣、有志氣、有骨氣的出家人,是很不容易的!

  我的根器也比較差,所以,用了叁十年,學曆。。。。。。還附帶說明的,我這個智商還158,這個算是世界上。。。。。。人家講的,世界上算是頂級的頭腦;茶葉,茶葉有普普通通的茶葉、有頂級的茶葉,我這個腦筋算是頂級的,你看,都要下真功夫,去真參、去實學!

  所以,爲了正法,我們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出家人,我是真的很高興,諸位護法居士要爲今天的法師鼓掌一下!法師要自我期許,爲了正法要自我勉勵,爲了正法。好!剛剛講的:若不見性,說法無本,修行無依,爲了正法,要說幾句內心的話,有的法師上臺弘法,聽起來很像在說法;但是,他的觀念是足以毀滅整個正法。我們今天如果堅持依法不依人,依了義不依不了義;現在的人都是依人不依法,依人不依法,有時候佛陀和祖師大德從來沒有這麼說過,卻加上自己的知見,加上自己的知見,不是佛的正見,不是佛的觀念,不是佛的正見,有時候,佛跟祖師沒有這樣講,在說法當中,加上自己的種種的觀念和知見,困死徒弟,困死徒弟,不得解脫!不曉得無有少法可說,無有少法可立,無有少許知見可立;佛法是絕對的東西,不可立任何的知見,不見一物,名爲見道;不見一法,名爲正法。所以,我們應當了悟佛的心性的時候,我們就不爲所有的講經說法的人所欺騙。尤其現在,穿著出家衣服,上臺要講什麼法,你不知道,你不知道!附佛外道也多,有時候他的說法,有時候爲名,或者是爲了利,或者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,講一講的時候,讓全世界的人恭敬他就好,不要恭敬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也不重要,你只要聽一聽,聽完最後,他就是超級明星了,super star 了!諸位!這個是很嚴重的出家人,出家人說法,要往上推到佛陀的究竟法,自己要知道,自己是平凡的人,你只要依法說,就算是好法師了!一定要這樣子。我們要講經說法的時候,一定要依法師、依有證量的祖師大德,這樣講跟著這樣講,千萬不要加上自己的惡知見,因爲你如果不是大悟見性的,這個下去,會害死衆生的法身慧命的!真正的法師要敬佛,要教導一切的出家、在家,要敬佛、敬法、敬僧;尊敬的敬,也要尊敬在家居士。一個真正的上臺弘法的法師,一定要教導一切衆生贊歎佛、贊歎法、贊歎僧,也要贊歎護法居士,因爲佛法只有這樣子,才能夠興盛。

  佛法的出家人,當然會有一些水平上的問題;有一次,我聽了很難過,有居士來,到我的前面,他在某某地方,我們不講,參。。。。。。師父!我可以講內心的話嗎?我說:可以,你講!他說:我到某某的地方、某某的時間,看到某一些少數的出家人的行爲舉止,我這個頭實在拜不下去,實在磕不下去!我說:我能理解。我說:我現在要打開你這個關節。他說:師父!我要不要講哪個道場?我說:不需要!你的心境、心情,我可以理解;不過,我有幾個重要的觀念要傳達給你:第一、任何一個團體,都有比較高超、優等的,也有一些是平平的,有的出家人是真爲了生死,發大菩提心;但是,有的實在是可能種種因緣,或者是挫折,在不是真正了解出家的前提之下出家了,所以,他的行爲舉止,這個習氣就控製不住了。這第一點,要原諒、要寬恕。第二點,只要沒有成佛的,一切的法師和護法居士,都一定多多少少會有缺點。第叁點,如果你實在磕頭磕不下去,你有幾個辦法:一、遠離;二、要不然你就觀想,頂禮他身上那一件袈裟,那一件袈裟叫做福田衣,福田衣。最後一點,求你寬大、寬宏、了解,不看僧面看佛面,畢竟不是每一個出家人。…

《《信心銘》慧律法師主講(2010年香港弘法大會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道就在你心中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