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面對它,克服它,超越它,把它攝引進來,然後把它空掉。所以你在做淫欲的時候不能說我修行很高所以沒有快樂,沒有快樂你這樣也不行,這個還太差。一定還要有快樂,有快樂而且要把這個樂空掉,那就成佛了。所以密宗所講的“即身成佛”就是這個意思。就是在行淫的時候,最後的修行就是導致這個最高潮的,就是在行淫的時候要斷生死,出輪回,那就是行淫的時候要産生快樂,如果你不産生快樂,就跟草木瓦石一樣,但是你是有情,你必須要有快樂。快樂但是要用佛法的空智把它空掉。因此就是面對煩惱大苦,它樂跟苦是一回事的。所以你現在要把它轉,苦樂都空掉。以淫欲之樂爲樂,雖然有樂,但不以爲樂,而且也不以爲苦。那這樣子苦樂雙舍,就是四禅的境界。四禅是怎麼樣?舍念清淨,所以就心清淨了;心清淨馬上當下就見了佛心,見了佛性,因此就開悟了,得解脫。這樣懂嗎?
這樣甚深的道理一定要有金剛之智跟定力才能夠做得到,要不然每個人都能成佛了。非得這樣才能成佛,所以不是每個人馬上就可以成佛了,那麼這是淫欲。你看,又是歪理十八條。你看我會不會講,我會講啊,對不對?乃至于妄語。妄語啊,語無虛妄,語無虛實,因爲語是風相,所以不要妄想分別有什麼妄語,有時候爲了接引衆生、方便衆生,打一打妄語,方便妄語是慈悲。所以,修行人必須要有這樣子的眼光,去實行這個般若方便之智,才能成就大菩提,知道嗎?所以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,都是一樣,因心生故一切法生,心滅故一切法滅,你在心中你有這個正邪持犯的分別,所以你就不能超脫這個框框,不能出于九法界,你要到出于九法界,你必須要超越妄想分別,自心執著。學佛就是要放棄執著,你這樣子堅固執著,種種執著,這個不是佛的道理。佛的道理,一開始就是要抛棄一切的執著,你越學執著越多,因此你就不能開悟,你爲什麼不能開悟?就是因爲太執著,從現在開始,就放棄一切執著,妄想分別才能夠去掉。放棄一切執著妄想分別,就能證華嚴經所說的“如來性德”。
我曾經講,法只要有戒律,就是佛的正法,沒有戒律,就不是佛法。而戒律我們也不要講太多,就是五戒,五根本戒不能犯,殺盜淫妄酒不能犯,一犯了那就是破戒了,出家人就變成破戒僧了,破戒僧下地獄都來不及,如何開悟證菩提,不可能的事,緣木求魚。乃至于破戒僧不知慚愧、忏悔,甚至于種種的遮掩,所以欲蓋彌彰啊。種種遮掩,講出很多的這種合理化的借口。合理化,就是把不合理的說成合理,叫做合理化。就好像臺灣前一陣子不是有那個甲種營業的女人(根據發音),爭求說合理化、合法化,那是一樣的,要把施娼(根據發音)合法化,那個就是跟佛法,你犯了佛戒而想要把它合理化是一樣的,聽起來很好的借口,文過飾非,文是什麼?文就是做文章,粉刷,用白漆粉刷,抹白,不是抹黑,把自己的過錯抹白,文過飾非。所以,所謂修行的人遵守戒律,大而言之,不過四重禁或是五根本戒,一是菩薩戒,就是四重禁嘛,因爲它是重大的,所以四重禁,那它是什麼?它是殺、盜、淫、妄。這是如來,佛嚴重禁止的,所以叫四重禁,所以絕對不可以犯,犯了就破戒,破戒是什麼?破戒稱爲殺頭,殺頭就是法身被殺頭了,法身被殺頭了就沒慧命了,所以在梵網經裏講說,永棄佛海邊外。所以我嚴重慎重地告誡諸位,如果有任何修行人,不管他修多麼高妙的法,如果犯了四重禁,就是斷頭,就沒命了,而且這個人是永棄佛海邊外。所以不要被迷惑,不要被騙,那你若自願被騙就沒辦法了。
那麼我現在很慎重地告誡你,讓你知道會分辨:不管他學什麼法,修什麼法,講什麼法,再高都不能夠毀犯這四重禁。那在戒律學裏面稱爲四重禁,在楞嚴經裏稱爲什麼?四種清淨明誨。所以這四個是絕對不能犯的。若在家、若出家,都一樣。那出家更加不能犯了。那我甚至于反過來講,不是說你學的法越高,你就可以超越,你就可以豁免戒律,而是相反的,法越高要求越高,對不對?所以你看禅宗祖師不是很潇灑,禅宗祖師是很精細的,時時都是舉心動念都用心在意,舉心動念都身覺知、語覺知、意覺知。所謂語默動靜,一舉手一投足都明明白白,清清靜靜,無著無染,乃至于就不著世間法,更何況去著染汙法,是不是?是與道相違的。所以一個開悟的人更加不會去犯戒,那我上次講,有沒有?你得定了以後自然就産生戒法,那是你依于如來的法去修定,當然你依于外道定就不是了,就沒辦法了。你修外道定就有那種邪力所持,反而成就染汙事。以這個邪定之力令你的染汙法深化,更跑到你的七識、八識裏面去了,深化染法。平常你不修定,你雖然心邪,但只是在六識層面,但是你如果以邪心修定的話,染汙的邪心就會乘著定力深入七識、八識,所以叫深化染汙心。那就更糟,這樣懂這道理吧。所以爲什麼你心邪,越修就越邪。邪道把犯戒的事情講得好像很有道理,而且反而更高,你不這麼做他又說你是執著了。
有一個修密的人,人家還稱他上師。信徒跑他家去,他還請信徒吃飯,那個信徒已經吃素吃二十幾年了,結果那位上師就拿了一只雞腿給他,他說上師我不吃葷,他說你不要那樣執著,就逼著他吃。所以你看,本來他的染心、邪心只是表面的,但是乘著邪定之力,應該這麼說。因爲佛在講定的時候講正定,因爲那是依于佛的教誡來修的叫正定。那如果依于外道的方式來修叫邪定,邪定也有力量。依于邪定就把染汙心、邪心這些心所的力量就壓進去七識、八識,所以就深化了。那現行又更快地反熏成爲種子,聽得懂嗎?就反熏成爲種子,所以惡種子又更多了,而且更強。不用說開悟,就得定的人都更加地怎麼樣呢?更加地循規蹈矩。乃至于他循規蹈矩是很自然的,所謂的孔子所說的,“從心所欲不逾矩”。得定有什麼好處?就是讓你循規蹈矩,而且很自然,你就很自然這麼做,叫你不這麼做,反而會覺得很難過,所以對于犯戒、破戒這種染汙的事情,深深地不喜歡,根本就不會去,逃避、遠離那種因緣,更何況主動去追求、成就那種因緣,不會。所以是違于道理的。開悟了以後不是很潇灑,然後就亂搞。
我順便講到一個,有的人邪心學佛,我在初發心的時候,有一個同修,他講得津津樂道,有一次虛雲和尚,他坐船到上海,船到了黃浦江就靠岸,一靠岸他就上來了,上來了以後可能尿急,很多人去接他,他就不管了,就對著江小便。那個講的人就口沫橫飛,哦,虛雲和尚真是潇灑,就當衆小便這樣子。我就不信這個事。有邪心的人就喜歡這種境界。這種境界恐怕就是謗僧,你知道嗎?那虛雲和尚是何等人,他是修行人,他是有道之士,不會做這種難看的事情,這就是大家喜歡傳謠言,這就是染汙心嘛。對于染汙法相應,歡喜,尤其是大德所做的染汙事,更是津津樂道,所以學佛人自己要有智慧判辨,不要聽人家怎麼講就信什麼。我要講的是說,虛雲和尚他是習禅的,他已經得到禅法的奧秘了,他不可能做這樣的事,他不可能做這種染汙的事情。順便講,做那種事情,任何人都不是潇灑,更何況是修行人。那不是潇灑,那是什麼?放逸。是身放逸。對不對?
好,你所修的法越高,它所要求的條件越高,標准越高,不是越沒有標准,不是越沒有條件。所以禅宗六祖大師責備永嘉玄覺,永嘉玄覺不是去了以後很老大,繞了叁遍然後振錫而立,然後六祖大師就說,夫沙門者,叁千威儀八萬細行。你是何方來的大德,生大我慢。所以光是這樣子就很傲慢啊,就不行啊,更何況做別的事。所以修行的人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,一颦一笑,如果是修行人,一切都很用心在意,念念都不放逸。身不放逸、語不放逸、意不放逸。
休息
《大日經疏講解 第35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