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日经疏讲解 第35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面对它,克服它,超越它,把它摄引进来,然后把它空掉。所以你在做淫欲的时候不能说我修行很高所以没有快乐,没有快乐你这样也不行,这个还太差。一定还要有快乐,有快乐而且要把这个乐空掉,那就成佛了。所以密宗所讲的“即身成佛”就是这个意思。就是在行淫的时候,最后的修行就是导致这个最高潮的,就是在行淫的时候要断生死,出轮回,那就是行淫的时候要产生快乐,如果你不产生快乐,就跟草木瓦石一样,但是你是有情,你必须要有快乐。快乐但是要用佛法的空智把它空掉。因此就是面对烦恼大苦,它乐跟苦是一回事的。所以你现在要把它转,苦乐都空掉。以淫欲之乐为乐,虽然有乐,但不以为乐,而且也不以为苦。那这样子苦乐双舍,就是四禅的境界。四禅是怎么样?舍念清净,所以就心清净了;心清净马上当下就见了佛心,见了佛性,因此就开悟了,得解脱。这样懂吗?

  这样甚深的道理一定要有金刚之智跟定力才能够做得到,要不然每个人都能成佛了。非得这样才能成佛,所以不是每个人马上就可以成佛了,那么这是淫欲。你看,又是歪理十八条。你看我会不会讲,我会讲啊,对不对?乃至于妄语。妄语啊,语无虚妄,语无虚实,因为语是风相,所以不要妄想分别有什么妄语,有时候为了接引众生、方便众生,打一打妄语,方便妄语是慈悲。所以,修行人必须要有这样子的眼光,去实行这个般若方便之智,才能成就大菩提,知道吗?所以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,都是一样,因心生故一切法生,心灭故一切法灭,你在心中你有这个正邪持犯的分别,所以你就不能超脱这个框框,不能出于九法界,你要到出于九法界,你必须要超越妄想分别,自心执着。学佛就是要放弃执着,你这样子坚固执着,种种执着,这个不是佛的道理。佛的道理,一开始就是要抛弃一切的执着,你越学执着越多,因此你就不能开悟,你为什么不能开悟?就是因为太执着,从现在开始,就放弃一切执着,妄想分别才能够去掉。放弃一切执着妄想分别,就能证华严经所说的“如来性德”。

  我曾经讲,法只要有戒律,就是佛的正法,没有戒律,就不是佛法。而戒律我们也不要讲太多,就是五戒,五根本戒不能犯,杀盗淫妄酒不能犯,一犯了那就是破戒了,出家人就变成破戒僧了,破戒僧下地狱都来不及,如何开悟证菩提,不可能的事,缘木求鱼。乃至于破戒僧不知惭愧、忏悔,甚至于种种的遮掩,所以欲盖弥彰啊。种种遮掩,讲出很多的这种合理化的借口。合理化,就是把不合理的说成合理,叫做合理化。就好像台湾前一阵子不是有那个甲种营业的女人(根据发音),争求说合理化、合法化,那是一样的,要把施娼(根据发音)合法化,那个就是跟佛法,你犯了佛戒而想要把它合理化是一样的,听起来很好的借口,文过饰非,文是什么?文就是做文章,粉刷,用白漆粉刷,抹白,不是抹黑,把自己的过错抹白,文过饰非。所以,所谓修行的人遵守戒律,大而言之,不过四重禁或是五根本戒,一是菩萨戒,就是四重禁嘛,因为它是重大的,所以四重禁,那它是什么?它是杀、盗、淫、妄。这是如来,佛严重禁止的,所以叫四重禁,所以绝对不可以犯,犯了就破戒,破戒是什么?破戒称为杀头,杀头就是法身被杀头了,法身被杀头了就没慧命了,所以在梵网经里讲说,永弃佛海边外。所以我严重慎重地告诫诸位,如果有任何修行人,不管他修多么高妙的法,如果犯了四重禁,就是断头,就没命了,而且这个人是永弃佛海边外。所以不要被迷惑,不要被骗,那你若自愿被骗就没办法了。

  那么我现在很慎重地告诫你,让你知道会分辨:不管他学什么法,修什么法,讲什么法,再高都不能够毁犯这四重禁。那在戒律学里面称为四重禁,在楞严经里称为什么?四种清净明诲。所以这四个是绝对不能犯的。若在家、若出家,都一样。那出家更加不能犯了。那我甚至于反过来讲,不是说你学的法越高,你就可以超越,你就可以豁免戒律,而是相反的,法越高要求越高,对不对?所以你看禅宗祖师不是很潇洒,禅宗祖师是很精细的,时时都是举心动念都用心在意,举心动念都身觉知、语觉知、意觉知。所谓语默动静,一举手一投足都明明白白,清清静静,无着无染,乃至于就不着世间法,更何况去着染污法,是不是?是与道相违的。所以一个开悟的人更加不会去犯戒,那我上次讲,有没有?你得定了以后自然就产生戒法,那是你依于如来的法去修定,当然你依于外道定就不是了,就没办法了。你修外道定就有那种邪力所持,反而成就染污事。以这个邪定之力令你的染污法深化,更跑到你的七识、八识里面去了,深化染法。平常你不修定,你虽然心邪,但只是在六识层面,但是你如果以邪心修定的话,染污的邪心就会乘着定力深入七识、八识,所以叫深化染污心。那就更糟,这样懂这道理吧。所以为什么你心邪,越修就越邪。邪道把犯戒的事情讲得好像很有道理,而且反而更高,你不这么做他又说你是执着了。

  有一个修密的人,人家还称他上师。信徒跑他家去,他还请信徒吃饭,那个信徒已经吃素吃二十几年了,结果那位上师就拿了一只鸡腿给他,他说上师我不吃荤,他说你不要那样执着,就逼着他吃。所以你看,本来他的染心、邪心只是表面的,但是乘着邪定之力,应该这么说。因为佛在讲定的时候讲正定,因为那是依于佛的教诫来修的叫正定。那如果依于外道的方式来修叫邪定,邪定也有力量。依于邪定就把染污心、邪心这些心所的力量就压进去七识、八识,所以就深化了。那现行又更快地反熏成为种子,听得懂吗?就反熏成为种子,所以恶种子又更多了,而且更强。不用说开悟,就得定的人都更加地怎么样呢?更加地循规蹈矩。乃至于他循规蹈矩是很自然的,所谓的孔子所说的,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。得定有什么好处?就是让你循规蹈矩,而且很自然,你就很自然这么做,叫你不这么做,反而会觉得很难过,所以对于犯戒、破戒这种染污的事情,深深地不喜欢,根本就不会去,逃避、远离那种因缘,更何况主动去追求、成就那种因缘,不会。所以是违于道理的。开悟了以后不是很潇洒,然后就乱搞。

  我顺便讲到一个,有的人邪心学佛,我在初发心的时候,有一个同修,他讲得津津乐道,有一次虚云和尚,他坐船到上海,船到了黄浦江就靠岸,一靠岸他就上来了,上来了以后可能尿急,很多人去接他,他就不管了,就对着江小便。那个讲的人就口沫横飞,哦,虚云和尚真是潇洒,就当众小便这样子。我就不信这个事。有邪心的人就喜欢这种境界。这种境界恐怕就是谤僧,你知道吗?那虚云和尚是何等人,他是修行人,他是有道之士,不会做这种难看的事情,这就是大家喜欢传谣言,这就是染污心嘛。对于染污法相应,欢喜,尤其是大德所做的染污事,更是津津乐道,所以学佛人自己要有智慧判辨,不要听人家怎么讲就信什么。我要讲的是说,虚云和尚他是习禅的,他已经得到禅法的奥秘了,他不可能做这样的事,他不可能做这种染污的事情。顺便讲,做那种事情,任何人都不是潇洒,更何况是修行人。那不是潇洒,那是什么?放逸。是身放逸。对不对?

  好,你所修的法越高,它所要求的条件越高,标准越高,不是越没有标准,不是越没有条件。所以禅宗六祖大师责备永嘉玄觉,永嘉玄觉不是去了以后很老大,绕了三遍然后振锡而立,然后六祖大师就说,夫沙门者,三千威仪八万细行。你是何方来的大德,生大我慢。所以光是这样子就很傲慢啊,就不行啊,更何况做别的事。所以修行的人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一颦一笑,如果是修行人,一切都很用心在意,念念都不放逸。身不放逸、语不放逸、意不放逸。

  休息

  

《大日经疏讲解 第35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