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日經疏講解 第36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不能照西半球,照南半球就不能照北半球,所以它有方位的分別。乃至于太陽也很偏心,怎麼偏心?南極、北極,半年以上是照不到太陽的。我在美國留學時候有一個同學是芬蘭來的,他說芬蘭北邊就在北極圈,半年以上,都是黑夜,那個大地區叫Lapland。我說,那你們怎麼知道天亮了要起床呢?天永遠不會亮,那半年永遠不會亮,他說只能靠鍾了。

  所以孔子在論語裏面說,“宰予晝寢”,白天睡懶覺,可是在北極圈或者南極圈,永遠都沒有白天睡懶覺的事,因爲永遠都是黑夜,永遠可以睡覺,所以你看多好,愛睡覺者的樂園。若照其外不能及內,如果世間的太陽照一個建築物的外面就不能照到裏面。明在一邊不至一邊,這個明,就光明、光源,光源、明源如果是在一邊的話就不能照到另外一邊。又唯在晝光不燭夜。還有呢?“唯在晝”,主詞省略了,太陽啊,只是在白天有太陽。“光不燭夜”,太陽光是不能照晚上的。下面,如來智慧日光則不如是。但是如來的智慧日,智慧日就是慧日,它的光就不是這樣子的。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矣。如來的智慧不管是哪裏,它都可以照得到。無有內外、晝夜、方所之別。佛的大日,佛智大日沒有內外,沒有方所。裏面也可以照,外面也可以照,外照身、語,內照心識。沒有方所,你不管是哪一個地方的人,都可以照。也沒有晝夜之別,沒有時間的差別。複次日行閻浮提。“閻浮提”,梵文叫Jambu-dvipa。我們這一個地方叫閻浮提洲。那爲什麼稱爲閻浮提洲?佛經上說我們這一洲有閻浮提樹,這個洲上有一種閻浮提樹,因爲這個樹很多,它所生的果子,掉在河裏面,河裏面的石頭都染成金色,閻浮提果會把石頭染成金色,就變成閻浮提金。所以我們這一個洲以閻浮提樹和閻浮提金而得名,稱爲閻浮提。這個“閻浮提”是翻譯梵文的音。複次日行閻浮提。這個“閻浮提”是屬于娑婆國土的一部分。一切卉木,卉就是花了,花卉。卉木叢林。隨其性分而得增長。太陽照在閻浮提上,我們這個閻浮提洲,所有的一切草木、叢林,乃至于花卉啊,就隨著它本身的性以及分,這個應該念fen(四聲),分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所應得,所應得的。它所應得的那一份就各得增長,這個份呢,就如男女有份,那個份一樣。不是說男女有分(一聲),而是男女有份,就是男女各自有它的一個範疇,叫做份。又說男女各隨其份。世間衆務因之得成。所以不僅是無情的草木花樹因爲太陽得到增長,因爲有太陽光合作用,所以樹木可以生長。乃至于世間的一切事情,世間人所做的事情,也都才能夠成就。爲什麼?因爲沒太陽的話就不好做事了。如來日光遍照法界。如來的佛日,慧日啊。亦能平等開發無量衆生種種善根。令衆生的種種善根都能夠增長,就好像世間的太陽,能令世間的植物、花卉等等都能夠生長是一樣的。乃至世間出世間殊勝事業,莫不由之而得成辦。世間的殊勝事業,不僅是好的,而且是殊勝事業,都要由佛的智慧之日來照射才能夠成辦。如果沒有佛日的照射,即使成就事業也不能殊勝,不管是世間的或是出世間的都不能殊勝。乃至于很缺乏佛的智慧的話,世間所成的事業可能就是壞的事業,惡業。又如重陰昏蔽日輪隱沒。如果說天地很昏暗的時候太陽就暫時地隱沒。

  亦非壞滅。太陽雖然說隱沒,但太陽也不會壞掉。猛風吹雲日光顯照。而當猛風吹隱蔽太陽的、日光的雲,把它吹散了以後,日光又顯現出來而且照耀大地。亦非始生。當風把雲吹掉了以後世間的太陽又在照著整個大地的時候,不是說這個太陽剛剛才生起的,因爲那個太陽本來就有,只是被黑雲擋住而已。所以它不是始生,才剛剛生出來而已。這個就是說日隱不滅。佛心之日亦複如是。佛心,智慧的日也是一樣。雖爲無明煩惱戲論重雲之所覆障。而無所減。佛心之日,這是指一切衆生的佛日。因爲衆生的心本來是佛心,有一個本覺,但是這個本覺被無明煩惱戲論重雲,把它覆障住了。但是雖然自心佛日被煩惱重雲覆障住了,自心佛日也沒有所減,也沒有減少,它還是那樣子,只是看不到。究竟諸法實相叁昧圓明無際。而無所增。反過來呢?所以雖然被煩惱所覆障,但自心佛日一點都沒有減少,究竟諸法實相,但是如果開悟以後,已經達到究竟諸法的實相,叁昧圓明無際。證到了叁昧圓明沒有邊際的時候,而無所增。自心佛日也沒有增加,所以不增不減。以如是等種種因緣。世間之日不可爲喻。以這樣種種的因緣,世間之日,世間的太陽,也不能跟佛日喻,就是相比。所以你看,這個就是大日經的好處。它是進入密教,真言密法的一個很重要的,爲什麼?你看看,這講得都是所謂性宗,禅宗裏面最高的道理,但是可憐的是一般學密宗的人都沒有去深究這一部經的道理,所以知見就不能正。

  你要學真正的真言密教,你必須要懂得大日經,這一切最深的教理,顯密就在這裏彙合了,而且把它深化了。所以我就跟你說,我講這一部經就是讓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真言密教,而不是一般所誤解的,很神秘,神奇鬼怪這樣子。不是這樣子的,搞神搞鬼的,一切都是,還是這樣子的理、性,講佛理、講佛性,而且是很理性。你在修密法的時候,你本身就具備了這一些智慧,對著一些智慧的道理就理解、信受。這樣你才是真正在修密法,否則你不知道在修什麼,只是搞得很熱鬧這樣子,但不知在搞什麼。以如是等種種因緣,世間之日不能夠跟佛日相比。但取其少分相似故。這個“但”是“只是”。只是取其中這兩種:佛日跟太陽,有少分,一點點相似的地方,讓大家比較了解什麼是佛日。因爲你看到世間的太陽就知道了,那世間的太陽什麼樣?有光,有熱,所以佛日本身就具備了什麼,光代表什麼?智慧。熱代表什麼?慈悲。慈悲所以發熱,發熱令一切衆生皆得溫暖,不會墮入寒冰地獄。因爲慈悲,也才有生命力,所以熱是生命力。光是智慧,看得清楚,看得明白,不會好像有的瞎子一樣。你有熱就有活動力,生命力,但是沒有眼睛,那活動力就亂撞、亂跑,就掉到坑谷裏面了。所以有活動力,有生命力,還要有眼睛,這才完全,才能夠走到目的地,哪裏?究竟菩提。否則你亂跑亂撞就掉下去了嘛。掉下去還不知道還以爲自己在飛翔。對不對?以如是等種種因緣,世間之日不可爲喻,但取其少分相似故,加以大名。加這個“大”這個字,所以稱爲“大日”。曰摩诃毗盧遮那,就是大日了。摩诃就是大,毗盧遮那,日,或者日光遍照。俱雲,整個講是日光遍照的意思。所以如來這個“大”字,這個“摩诃”是稱爲大,那怎麼樣叫大呢?第一個,無量無邊叫做大;第二個呢?無時空分別。佛日所照射的地方是無量無邊,無眼弗見(根據發音)。但是世間的太陽,卻一定要白天才有太陽。佛日是永不墜落的,永遠是遍照的,所以沒有時間的分別。第叁個,所照的衆生沒有偏愛去照。它沒有說,我要照誰不照誰,我要照哪一個民族不要照哪一個民族,沒有這樣子。所以佛日沒有選民,一切遍照。有選民的話,就有偏愛,有取著、有我、有我所,但是佛無我、我所,無有偏愛,無有取著。好,然後接著,成佛者具足梵音。應雲成叁菩提。成佛,如果是用梵音來說的話,完全的梵音來說,就是成叁菩提。叁菩提的“叁”,是“正”的意思。就好像Samadhi是正定,叁菩提是正覺,菩提是覺。所以講成佛就一定是正覺、正知義、是正覺、正知的意思。而且覺知都是正的,不是邪的,不是歪的,不是惡的。因爲覺知也有邪覺知,有惡覺知,衆生邪覺知、惡覺知、妄覺知、染覺知,這樣子。只有佛是正覺正知,叁菩提就是正覺知。謂以如實智,知過去未來現在。佛以如實的智慧,而能夠知道,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的因果、因緣。衆生數非衆生數。“衆生數”那個“數”是什麼呢?“數”就是“其中一員”的意思,也就是屬于其中的一員,所以“衆生數”就是屬于衆生的一員。“非衆生數”就是“不是屬于衆生的一員”。

  衆生就是有情啊。所以是有情還是無情,不管佛日,成佛的時候不管是屬于衆生呢,是有情或是無情,他都知道,都能覺知。有常、無常,不管是有常的法還是無常的法,一切諸法皆能了了覺知故名爲覺。“了了”有兩個意思:一個是清楚,一個是完全。“了了覺知”,了了覺,了了知。所以你看,這個密教經典由這個密宗的大師一解釋,禅味很濃啊。是不是?這個超濃,所以你不懂得禅能夠習密,是不太可能的。因爲它那個是基礎,所以習了禅以後才能修密。而佛即是覺者。所以佛就是成就這一個“覺”的人。故就省文,“省文”就是省略的句法。但雲成佛也。但是就是簡單地講,“就省文”,就是“簡單地講”。只說,這個“但”就是“只是”。只是說成佛。而如果要把它說得比較清楚一點,完全一點,應該說,成叁菩提這樣子,但我們平時就講成佛。而成佛應該就是要成叁菩提,成佛是外在的,成叁菩提是內在的,這樣懂嗎?我很快就六十六歲了,不過六六也不錯,六六大順。真是可怕,不敢想象,六十六歲,我以前就曾經講說,古典小說或是武俠小說,裏面講說,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,我一看,老者,五十多歲,啊,我現在六十幾歲了,有一首“Old Black Joe”(注:美國兒童歌曲)知道?老黑爵啊,“時光飛逝,快樂青春轉眼過。”

  好,回向。

  願消叁障諸煩惱,

  願得智慧真明了,

  普願罪障悉消除,

  世世常行菩薩道。

  

《大日經疏講解 第36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