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教心理學▪P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沒有一個開始。”他說:“沒有一個開始的前面是什麼?”我說:“傻瓜,沒有開始,還要講一個從哪裏開始。那聖經講的七千年前上帝創造天地萬物,七萬年以前是什麼?不要七萬年,七億年以前是什麼?七億年以前,七百億年以前是什麼?時間根本就是一種假相,是一種醒過來的意識,創造出來的東西,哪有什麼時間?時間是因爲陽光,然後地球旋轉,有明暗的觀念,才劃分二十四個小時。”他慢慢能夠接受這個。

  佛法講的無始無明。我說:“聖經講的上帝在七千年前創造天地萬物,那北京人已經五十萬年了,北京人從哪裏來的?”他說:“對、對,我怎麼沒有想過這個?”我說:“對啊!”他說:“佛教的道理實在是很好。不過,我還是要信仰我的上帝。”你就拿他沒有辦法。他知道你講得很好,也辯不過佛教,可是他還是要信仰他的上帝。一本初衷(初中),高中或者是大學,像這種人就是爭也沒有用,他信仰他的,對不對?我就說願上帝保佑你。因爲基督教可以給你快樂,你就信仰基督教,對不對?

  你看我們佛教的胸量有多大,我不會一直拚命要把他度過來。有的衆生,聽了師父的錄音帶以後,一直想要度那個,一直想要度,度不過來,就是很氣憤,你不要被度走已經很不錯了,還要度人家?經典都不看,又沒有智慧,又沒有辯才,對不對?以後不要度了。人家不要跟他辯論,我叫我師父跟你辯,拿錄音帶給他聽就好了。對不對?外省人講的,辯論沒啥意思,沒什麼意思。所以鬥爭心強、逞強,優越感、自尊心這個都會構成我們一種主觀的意識。

  人的background不一樣,背景不一樣,一個人的背景不一樣,他所教育的,社會教育不一樣,家庭教育不一樣,學校教育不一樣,所産生的智慧,所判斷的能力有産生各種階層面。就像螞蟻它只有知道二度空間,對不對?蝴蝶只知道一點點的世界,或者是廁所裏面的臭蟲,那麼人懂得這個世間就比較多了。如果說佛菩薩呢?他懂得無量無邊的層次面,多元性的空間,他知道這個世間,不是只有叁度空間,不是只有四度空間,還有無量無邊的層次空間。爲什麼?譬如說鬼,鬼大家都看不到,他是另外一個層次面的空間,他有這個色身,鬼有色身,鬼是微細的四大色身,可是我們卻看不到,攝影機有時候攝得到。爲什麼?高頻率跟我們不一樣,它所産生的光粒子也不一樣,頻率不一樣。我們看不到,他看得到我們。

  所以說我認爲逞強,鬥爭心、優越感、自尊心,實在是盡可能不要,因爲這些會産生強烈的我執。強烈的我執,他會設置一種主觀意識的標准性,所有跟他不合的,他就認爲對方不對。衆生就是這樣。所以我們爲什麼整天跟人家爭吵呢?罵人家主觀。可是你罵人家主觀,你自己不見得很客觀。什麼叫做主觀呢?無量的客觀構成這個主觀。什麼叫做主觀?因爲我們以前,接受了無量的客觀條件,我們肯定這樣講的主觀,主觀你也可以把它解釋做自信,我對這個事情很有自信,主觀裏面所産生一種痛苦的爭奪現象。所以因此我們不要跟人家辯論,你的看法不一定比別人高超,能度的就度,能感化的就感化,包括師父今天我這樣做,,在普度一切衆生,能度的我就度,不能度的就放下。你與其要度一個頑強不冥的人,度一個不如去度一千個、一萬個,用那個精神去度更多的衆生。

  有的女衆很不懂得這個,她來找師父,“師父,師父,我先生都不信佛,師父,拜托你到我家,度我先生好嗎?”頭殼壞掉。你先生不信的時候,我去你家跟你先生辯論嗎?度了老半天,大家鬧得不愉快,然後怎麼樣?我回來吃自己。哪有這個道理的?你先生不信佛,那是他的因緣,不是我不慈悲,不是這樣子的。每一個人都講,她老公不信佛,叫我去她家度衆生,我今生今世能度幾個?我辦講座,他要來聽就來聽,不來聽就隨緣。就是這樣子嘛!你要跑到她家去,講了老半天,他還不一定信仰。對不對?“師父,你現在不是在蓋講堂,如果你度得了我的先生,他會拿一大筆出來。”我說:“你弄錯了。”對不對?餓死不化緣,凍死不求緣,你放心,我們出家人也是很有骨氣的。不是說我去你家的時候,拿一包一、兩千塊這樣供養,就收買我,跟你先生辯論,你拿我當什麼?當機關槍,打第一線的?哪有這個道理的。

  我們要了解,改變不了別人,一定要改變自己。要先改變自己。所以我現在過的日子,就是很甯靜,師父現在過的日子非常甯靜。所以有的人要出國,說:“師父,你缺少什麼?”我說:“我不缺少什麼。”“你需要什麼?”我說:“我不需要什麼。”錢,我是沒有講而已,蓋講堂要錢,但是我不能講,對不對?你知道就好,要蓋道場,你自己拿來。是啊,就這樣子,我能講什麼呢?你缺少什麼?我從來不缺少什麼的。

  “師父,你出家有沒有後悔?”我說:“當然後悔。”“出家後悔爲什麼還要出家呢?”我說:“後悔太慢出家了。”出家修行太好了,心態很甯靜,早上起來,要不然去看醫生,要不然就到道場去走一走,下午沒什麼事就去運動,晚上呢?持持咒,就這樣子。我也不去有錢的人家裏去攀緣,也不會去向人家要飯,我也從來不去打擾別人。所以一個出家人,跟在家人就保持一個距離,所以我覺得中國人很了不起,那八個字真的是第一流的禅宗的思想,公交車後面,挂哪八個字——保持距離,以策安全。這個就是禅!這一個就是最了不起的禅,你要跟衆生保持一個距離,你愈不想見他,他愈想見你。

  有一個信徒來,他很高興,他說:“慧律法師,我聽了你好多的錄音帶,是不是?好久就想來看看你,是不是?今天我很榮幸來看到師父。”我說:“傻瓜,你看我,我也是看你,你只有看我,我不看你怎麼可能呢?看是看來看去的,怎麼只有你來看我,我也是看你,不是一樣嗎?”說:“對。”他說:“我今天是專門來瞻仰你的。”講了老半天,我說:“瞻仰什麼?瞻仰遺容?你來瞻仰遺容是嗎?”他說:“不是。師父,你在錄音帶裏面講說,你長得很醜,其實沒有,你長得好帥。”我說:“謝謝…”我最喜歡人家講這一句話了,真的太棒了,因爲個子小,沒有什麼優點,就喜歡人家贊歎而已,從小就得了這個大頭症,沒辦法,這個是cancer,癌症,是吧?

  再來,我們有主觀跟客觀的看法不一樣,所以我們人記住,不要忌妒人家的優點,千萬要記住。不忌人之長,我們一個人忌妒別人的長處的時候,是很沒有理性的。今天我們才幹已經輸人家一大截了,我們今天再懷恨在身,去忌妒別人的優點,本來輸一,現在輸二,double,兩倍,才幹已經不如人家了,對不對?我們再毀謗別人,人都這樣子,聽人家贊歎別人的時候,心裏很不是滋味,你贊歎他,怎麼沒有贊歎我呢?所以自找痛苦。因此我們要了解,我們要從感性、理性的嚴重沖突當中,苦惱無邊當中去解脫起來。什麼是佛?我們今天是研究心理學,心靈學社,那麼佛的心靈是怎麼樣?他是感情跟理性達到最高的平衡點,加上一個智性。感性、理性、智性,達到最高超的境界,這個就是佛。

  但是就衆生來講的話,執著實在是太深了。高雄前一陣子,打開報紙你不敢看的,有一個什麼中鋼的太太,她先生是工程師,她懷疑,她只有懷疑她老公有外遇,就把她的兩個兒子丟下來,從十一樓就丟下去了,她後來就跳樓自殺。報紙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看到,怎麼這麼愚癡,你要死你自己,跳就好,你怎麼把孩子抱了跳下去呢?這個就是沒有理性。現在的老公外面沒有外遇的,幾乎等于zero,實在是太少了,對不對?有一個人,她先生每天都正常上班,結果後來發現,他外面跟人家生孩子,他太太也不知道,他太太還很贊歎,我老公是最遵守時間回來的。傻瓜蛋,真的。傻瓜,男人都會這樣子的,你們不包括在內。

  這個衆生很可怕的,感情跟理性一剎那之間,轉不過去造成不幸,叁個人,一個她的兒子重傷,手、腳全部都折斷了,她跳下去當場死亡,死亡沒關系,還兩輛轎車被壓扁了。從十一樓丟下去,轎車都壓扁了。修行人也是談感情跟理性,修行人的感情,佛是最會談戀愛的人,佛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人,可是他的感情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,理性之上的,怎麼樣慈悲。所以感情的升華就是慈悲,慈悲的升華就是大慈大悲。

  因此我必須要告訴諸位,年輕人最難看破的就是感情,今天你以爲結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,你可以試試看,當你結婚以後,如果要走到極端,那你就必須要離婚。我告訴諸位,人都是自私的,夫妻之間吵架,大家都是爲了自己,現在的甜言蜜語都是暫時性的。所以沒有結過婚的人,是很想跳進來,結過婚的人是很想跳出去,師父剛好站在牆壁上。沒結婚的是很想跳進來,手牽手,對不對?在臺大校園走一走,他還不知道好戲在後頭,叁年後就知道,有的人根本不要叁年,一年就知道了。史豔文跟藏鏡人,天天,時時刻刻爭吵不休,到後來就論及離婚了,可是孩子已經生了。

  我們要准備結婚,或者是戀愛中,准備走向結婚的路線的時候,當你在戀愛或者要准備結婚,心理一定要有所准備,我是不是能夠寬恕對方的缺點,要是不能,我勸你長痛不如短痛,趕快溜之大吉。沒有騙你的,真的是這樣子。所以不要想去改變對方,如果今天你實在不能寬恕對方,那你愛他什麼?“師父,我不知道。”我已經不能寬恕對方,那就趕快停,如果你剎不住腳的話,你就繼續,continue,繼續到每一個創傷都是一種成熟的時候,你的內心裏面就感觸,在叁年前師父已經講過了。這樣也好,莎士比亞告訴我們,一個人談戀愛失敗,縱然經過千辛萬苦痛苦的磨練出來,也比一個沒有談戀愛的人,來得有意義、有價值。爲什麼?他才知道愛的真谛。所以盡量去失敗,去失戀沒有關系,沒有談過戀愛的人,他根本不懂得世間真正的感情是什麼,他也散發不出慈悲的心態是什麼?沒有結過婚的人,沒有經過沖擊性,講話就會狂妄,是不是?這是我太太,太太是我娶的,太過分就揍她。她如果離開,才來痛哭流涕,還揍什麼?所以感情這種東西,很難用理性去解釋的,非常難。

  佛是感性、理性、智性的登峰造極,佛悟了緣起性空,所以他是隨緣。心理有所准備,就是一切法無常。那麼研究禅學,能夠幫助我們靈性的開發。所謂禅,不是打坐,這個很多人都誤會,很多人都認爲禅是一種坐,這是嚴重的錯誤。禅是一種悟,是覺悟。所以從內在裏面去體驗,那一種大智慧的存在,大智慧的存在,而並不是說,單單在那邊打坐;單單在那邊打坐,不能成佛的。對不對?死的時候,你怎麼坐?死的時候你要躺下去,沒有力量的時候,你怎麼坐?坐下去東倒西歪的,對不對?所以真正的禅不在坐,禅是每一分每一秒,保持你內在裏面最甯靜、最安詳,遠離是非、遠離善惡,遠離主客二觀,遠離能所的對立,遠離一切世間的時空,能夠透視一切煩惱,當下就是證得菩提。譬如汙泥裏面的蓮花。

  佛經裏面講,不怕境起。不怕境界,只怕念止。只怕你這顆心,提不起念頭。有的人講: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——有兩種講法。不怕境起,就怕你心覺悟太遲了。所以禅是離相對的觀念,所謂動念即乖,動到這個念頭就不對了。所以修行人要戰勝自己,控製自己,不要一天到晚講別人。廣欽老和尚一直勸告我們,講自己就好,不要講別人,你自己不見得做得多好。

  回向:

  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

  上報四重恩,下濟叁途苦

  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

  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

  

《佛教心理學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✿ 继续阅读 ▪ 談初發心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