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<六祖壇經>講座第五天▪P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【後禮辭,複歸河北,】後來辭了六祖,回到河北,【開化四衆】。 經文,【一僧問師雲:黃梅意旨,甚麼人得?師雲:會佛法人得。僧雲:和尚還得否?師雲:我不得。僧雲:和尚爲什麼不得?師雲:我不會佛法。】 【一僧問師雲】:有一個出家衆就問,就說了,【黃梅意旨】,五祖他的意旨是什麼呢?【甚麼人得】?怎麼樣才能夠了解五祖弘忍大師,這個四祖跟五祖的東山見性大法呢?黃梅是指五祖。五祖弘忍大師到底他的旨意是什麼呢?怎麼樣的人才能得到見性、即心即佛的大法呢?【師雲:會佛法人得】。了悟不生不滅,見性大法的,懂得無上,最上乘法的人就得。【僧雲:和尚還得否】?您有得到嗎?【師雲:我不得】。當然不能得,得了就糟糕了,當然不得,得了就著相了。六祖回答:我不得。不得就是真得。【僧雲:和尚爲什麼不得?師雲:我不會佛法。】我不會佛法的意思是我不會著一個佛法之相,修學佛道的人是無相。我告訴你,這裏有一句話,講得非常好,你要好好的聽聽看,真正悟道的聖人是唯心體會。有一句話要注意聽喔:盡他葉落花開,不問春寒秋熱。你體會的出來嗎?盡他,管他樹葉落、花開,意思就是生滅法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看到葉落花開,不要管這些生滅法的意思。盡他葉落花開,不問春寒秋熱,也不要去問冬天結束,春天有點冷、春寒,秋天也有一點熱。不問春秋,不問寒熱,相不可得。真正悟道的聖人,明心見性大悟的人,盡他葉落花開,不問春寒秋熱。什麼都放得下的意思,不是象世間人一句話就梗死了,這樣搞百千萬劫,都沒有辦法進入淨土。要進入淨土,要了解這個心性啊! 經文,【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,而無美泉。因至寺後五裏許,見山林郁茂,瑞氣盤旋。師振錫卓地,泉應手而出,積以爲池。乃跪膝浣衣石上。忽有一僧來禮拜,雲:方辯是西蜀人,昨于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,囑方辯速往唐土。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及僧伽梨,見傳六代,于韶州曹溪,汝去瞻禮。方辯遠來,願見我師傳來衣缽。】 【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】,【濯】就是洗滌,六祖有一天,准備要洗滌五祖所授的法衣。【而無美泉】,沒有美好的水。【因至寺後五裏許】,【許】就是大約。【見山林郁茂】,就是林木長得很茂密,就象我們這個道場一樣,四周山林郁茂,林木茂密。【瑞氣盤旋】。祥瑞之氣盤旋在空中,空中盤旋祥瑞之氣。【師振錫卓地】,就是著地,把那個錫杖拿起來,一振,怎麼樣?【泉應手而出】,泉應手而出。哇!真是六祖,我們這兒啊!我也是振手,不過我這【錫杖】就是一百多萬,我這一百多萬一下去,打了一口井,也冒出泉水來。我可沒有這種功夫,六祖還是比較快,錫杖一振,甘美的泉水馬上跑出來了,人家龍天護法嘛!我們這個沒有辦法這樣子啦,我是指我啦,你們有沒有,我不知道,等一下,我會拿一支錫杖,你們可以試試看。六祖有這種功夫,一振,龍天護法,水馬上就跑出來了,應手而出。哇!泉水就跑出來了。【積以爲池】。這水就積起來,就象池水一般,累積起來,就一個水池了。【乃跪膝浣衣石上】。【浣衣】就是洗衣服,跪膝在石頭上,意思是在石頭上洗衣服。 【忽有一僧來禮拜】,有一出家衆來禮拜,【雲】:就說了。【方辯是西蜀人】,方辯就是我,方辯他是一個比丘。我方辯比丘是西蜀人。四川省西方叫西蜀,四川很大啦。【昨于南天竺國】,這個【昨】是從前、以前,不是昨天,這個字不能搞錯了,這是以前。你昨天在印度,當時又沒有飛機,這個【昨】不能解釋昨天啊!對不對。昨天我在南天竺國見到達摩大師,今天就跑到中國來?開玩笑,坐飛機才有辦法嘛!對不對?所以這個【昨】是指從前。從前在南印度,【見達摩大師,囑方辯速往唐土】。【唐土】就是中國。【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】,什麼叫正法眼藏呢?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。達摩大師就對方辯說了:我傳大迦葉,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,摩诃迦葉,這個禅宗的正法眼藏,以【及僧伽梨】,僧伽梨就是大衣,就是法衣。怎麼樣?【見傳六代,于韶州曹溪】,【見】就是現在,現在傳到第六代,在韶州曹溪。【汝去瞻禮】。你到韶州曹溪,【方辯遠來】,我現在很遙遠的地方來,【願見我師】我希望能夠看到達摩大師【傳來衣缽。】傳來的衣跟缽。 經文,【師乃出示。次問:上人攻何事業?方辯曰:善塑。師正色曰:汝試塑看。方辯罔措,數日塑就真相,可高七寸,曲盡其妙。呈似師,師笑曰:汝只解塑性,不解佛性。師舒手摩方辯頂,曰:永爲人天福田。】 【師乃出示】。六祖出示了解個衣跟缽,就說:在這裏。【次問:上人攻何事業】?六祖就接著問了,上人!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,都稱爲上人。以後我也需要這樣稱呼大家:上人聽得懂嗎?不懂。哎呀!做上人竟然聽不懂,我這個下人還懂,你上人聽不懂?上人攻何事業

  你是專攻哪一個方面的事業啊?【方辯曰:善塑】。我很會雕塑喔!我很會雕塑喔!雕塑。就是弄一弄啊,然後就雕塑起來,圖啊,怎麼樣子,我很會雕塑,各個材料不同,象我們現在雕塑就很發達了,有的用種種的泥土,用種種的什麼粉,或者是玻璃、纖維啊,現在雕塑很厲害。【師正色曰】:你這個還是著相。【正色】就是有點很嚴肅的來告訴他,你這個法門是暫時的、是生滅法,六祖就莊重嚴肅地告訴他:來,【汝試塑看】。幫我雕塑一下。來!看我六祖長得怎麼樣啊!來塑塑看!真如本性,你看怎麼雕塑啊? 【方辯罔措】,一下子反應不過來,因爲沒有開悟啊,他只會雕塑,他不懂得自性啊!罔措就是說搞不來。【數日塑就】,經過幾天,雕塑好了。【真相,可高七寸】,六祖的真相大約七寸。【曲盡其妙】。幾乎一模一樣,太象了。【呈似師】,把這個很像六祖的供養上去。【師笑曰:汝只解塑性】,雕塑可以了,【不解佛性。師舒手摩方辯頂】,六祖就摸了方辯比丘的頂,【曰:永爲人天福田。】剛才談的這個曲盡,用我們現在讀過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說:巧奪天工、其妙不盡。呈似師,六祖很歡喜,但是,他只解塑性,不解佛性,摩頂,作爲人天的福田,因緣還不具足。 經文,【有僧舉臥輪禅師偈雲:臥輪有伎倆,能斷百思想。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。師聞之,曰:此偈未明心地,若依而行之,是加系縛。因示一偈曰: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。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】。 【有僧】,出家衆,【舉臥輪禅師偈雲】:臥輪禅師常常這樣念,【臥輪有伎倆,能斷百思想。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】。一看就沒有見性。這個一看就知道,你有伎倆,清淨自性有什麼伎倆呢?能斷百思想,達妄本空,了妄即真,對不對?哪有什麼可以斷?能斷所斷的東西?就知道這個沒開悟。對境心不起,對這個境界還要控製一下,不要起心動念。菩提日日長,那要長到什麼時候呢?這個就是不了解《圓覺經》,《圓覺經》講的:我的清淨自性,圓覺自性非止、非作、非任、非滅,這個就是犯了這個毛病,止、作、任、滅,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。神秀大師也是犯這個毛病,時時勤指拭,勿使惹塵埃,那你要擦到什麼時候呢?每天都擦,漸教就是要這樣子的,漸漸地,漸教就是要這樣,慢慢慢慢等因緣,呯!碗打破了,悟了!我們現在廚房拿起來統統丟了,也沒消息,鍋碗瓢統統打壞了,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,就是悟不來。這個就是有所造作,就不是清淨自性,還菩提日日長?我問你:菩提清淨自性,有長有短嗎?每天都在增長,那要長到什麼時候呢? 【師聞之曰:此偈未明心地】,這個偈頌是一個沒有開悟的人,【若依而行之,是加系縛】。更增加執著。【因示一偈曰】:我告訴你,惠能的個性跟我差不多,也是很調皮的,你看這個偈頌就知道了,他這個偈頌也是很調皮的。你說你的伎倆,【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】。爲什麼不斷,本來就具足圓明清淨自性,你還斷跟不斷,能斷就還有所斷,所斷還有能斷。【對境心數起】,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,【菩提作麼長】,我的菩提就是這麼長。你是日日長,我菩提就是絕對的長,你永遠的跟不上。菩提日日長,每天都在長一點……六祖說:我的菩提,就是絕對的長,你不能再長,你長也不會比我的快,我就是存在,存在就是絕對,你知道嗎?菩提這麼長,多長,沒有長短的長。一句話就解決了叫做大用現前的意思。 【南頓北漸第七】 南頓就是指六祖,北漸就是指神秀,南頓北漸第七。 經文,【時祖師居曹溪寶林,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,于時兩宗盛化,人皆稱南能北秀,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。而學者莫知宗趣。師謂衆曰:法本一宗,人有南北。法即一種,見有遲疾。何名頓漸?法無頓漸,人有利鈍,故名頓漸。】 【時祖師居曹溪寶林】,曹溪在南方,寶林寺。【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】,在北方江陵當陽山玉泉寺。所以六祖在南方,神秀大師在北方。【于時兩宗盛化】,這個時候,南頓北漸,統統弘開來。有的衆生根器象神秀大師這樣;有的頓悟的,就直截了當找六祖了。【人皆稱南能北秀】,南方有惠能大師,北方有神秀大師。【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】。分開來。【而學者莫知宗趣】。爲什麼學者莫知宗趣?因爲大家都沒有悟啊!也不曉得爲什麼要分一個南一個北,對不對?南到底講什麼?頓悟在講什麼?北的漸教又講什麼?沒有人知道。【師謂衆曰:法本一宗,人有南北】。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實就是一佛乘,絕對的平等,但是,因爲人才有南北之分,頓跟漸之分。【法即一種,見有遲疾】。法只有一種,法因爲是絕對的嘛,我們的圓滿清淨自性,它是絕對,它只有一種啊。可是世間人的見解,就有慢有快。見有遲疾就是世間人,世人見到了,就有快跟慢,其實如果悟道,沒有什麼快慢的。【何名頓漸】?哪有什麼叫做頓?什麼叫做漸?【法無頓漸】,…

《<六祖壇經>講座第五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心理學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