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們的。我沒辦法代替你們生,沒辦法代替你們死,也沒辦法代替你們的苦惱,師父只能把佛陀的心,用善巧方便的語言,灌注到你們的心性當中,你們受益,我很榮幸;你們不受益,那就等待未來的因緣,畢竟結結佛緣,將來你們就會成就。

  禅,它是超越肯定跟否定的,意思就是說:當一個大徹悟心性的聖者,不是在你面前,你贊歎他幾句,他就會增加什麼。我這裏常常接到這個e-mail 信件,太多太多人寫信來,感恩師父、贊歎師父弘法,他看到了,在多遙遠,今天收到,他在哪裏?在蘇聯的邊境,接近俄羅斯,那個地方零下五十度,也來感謝師父。這是他寫的信,贊歎,師父的心性不增,你贊歎我,不簡單,你懂得贊歎叁寶,至少你修了功德、福報,總比造口業好。今天你來否定我,師父的心性也不會減少。所以,一個大修行人,不是因爲你的肯定而榮耀;也不是因爲你的否定變成一種侮辱,他就失去勇氣,沒有的!

  諸法,法法本來空,沒有贊歎、毀謗、批評;法法本空,沒有所謂肯定,也沒有所謂否定,超越了肯定跟否定,就是懂得禅,這個就是真正的功夫,叁昧的功夫,無關于肯定,也無關于否定,全世界的人都否定你,如果是佛陀,那也沒關系,佛陀究竟解脫,跟肯定、否定有什麼關系?禅就是佛的心,佛的心是生命的基因;佛的心是生命的屬性,禅是生命的實相。

  先講第一個,禅是生命的基因,基因就是所謂的DNA,無量劫來,我們的佛性就是一直存在,我們生命的基因,就是一代傳一代,一直存在。換句話說:超越一切時空,生命的基因就是佛性。這個基因是一種比喻,跟無形的佛性,用來比喻而已。是比喻說:生命的基因,這基因是DNA,也就是遺傳因子。這比喻就是說:佛性,從無量劫來的生命,我們一直存在的,只是你有沒有去發現它而已?發現了,你就成佛了。所以,禅是生命的基因。

  禅是生命的屬性,屬性就是佛性,也就是本來具足的意思。生命本來具足之性,就是佛性,所以,禅是生命的屬性。禅是生命的實相,實相有幾個具體的觀念,在這裏要講給大家聽,什麼叫做實相?一、既具體又抽象。二、即存在又超越。叁、既灑脫又莊嚴、即無相又無不相。諸法的實相是什麼?即具體又抽象,什麼叫做具體呢?大悟的人,隨境拈來,都是自性的開發,都是自性的展露,處處流露佛性,哪裏都是芬芳、哪裏都是香氣、哪裏都是莊嚴,它是非常具體的,它是很受用的,內心裏面有大般若智慧的人,無一時、無一刻不受用,它是非常具體的,可是,它又是很抽象,因爲它不是語言、文字、它又不是觀念、又不是意識形態,說似一物即不中,除了有證量,如人飲水、冷暖自知,要不然說到死,沒有開悟,他不曉得那個是什麼東東?

  有的人聽不懂說:師父啊!我都聽不懂,到底那個是什麼東東?爲什麼既具體又抽象?不用問那麼多了,問這句就是沒有開悟,你好好的布置大殿,不用問這麼多!聽不懂也沒有辦法,因爲他沒有悟入那種心境。所以,今天來講,作爲一個佛弟子,自然要向著佛道好好的去體會,總不能念佛不曉得在念什麼?誦經也不曉得在誦什麼,碰到最重要的開示,就說:我沒空!那我有什麼辦法呢?有的衆生他是這樣子的,你叫他來發心,他會;你叫他來打法器,他也會;你叫他來掃廁所,也沒關系;碰到師父開示,就說:我沒空!這最重要的就停頓了,很可惜!

  好,實相既具體又抽象,抽象它是摸不著,沒辦法,眼睛看不到,耳朵聽不到。眼睛看不到,不離眼睛;耳朵聽不到,不離耳朵;鼻子嗅不到,不離鼻子;舌頭嘗不到,但是,不離舌頭;身體接觸不到,可是,不離觸;意攀緣不到,可是,不離意;不是六根、不是六塵、不是六識;但是,就是六根、就是六塵、它就是六識,就是當下,就是你要有正知、有正見、要有正受,那個時刻就是具足,就是具體。因此,實相就是既具體,又非常抽象。我們常常把佛性觀念化,因爲它很抽象,它不來不去、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你講:佛性是猶如虛空。他就把它觀想一個很大很大的虛空,這樣夠大了吧!你跟他講:佛性圓滿。他就觀想一個十五的月亮,還發亮!我說:我們佛性是圓滿的,他還畫一個圓圈:是不是像這樣?他不曉得,佛陀講圓滿就是沒有無明、沒有煩惱、沒有執著,叫做圓滿,圓滿就是處處通,無處不通,沒有煩惱,也不立一個菩提。

  所以,實相既具體又抽象,實相既存在又超越,存在,因爲非幻不滅,我們的佛性是非幻,緣起如幻,可是非幻不滅,真如實相不是幻化的,我們的如來藏性是實在存在的;可是,它是無相,所以,既存在是又超越。佛性就是這樣,實相就是這樣,禅的心就是既存在又超越,我們必須活在現實的狀況之下。活在現實的狀況之下,就是存在,我們今天大家都存在這個世間,又超越。我們現在學佛,就在學這個超越,衆生只有存在,活在這個現實的世間裏面,他沒有超越的智慧,所以,跳脫不出來,一直到死!

  修行,世間人著于假相;修行人著于什麼?著于自己修的法,親近哪一個師父,就說:我這個師父是最棒、是最好的,從此以後,我們就不聽別的法師的,不要去親近別的道場!這個就是可怕的法上的執著;如果擁有佛陀的正知正見,親近哪一個師父,講的不是一樣嗎?怕的是那個上人是邪知邪見,披著袈裟,講的是邪知邪見、惡法、惡知見,可怕的是這個!實相是既存在又超越的東西,世間人只有存在在現實,可是,超越不了;修學佛道的人也沒辦法超越,沒辦法超越就是他所學習的法,卡住自己的觀念。記得!佛陀講: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?連佛陀所講的法,那個觀念統統要放,那個才是正法,何況非法?何況不能解脫的法?

  實相是既灑脫又莊嚴,內心灑脫,外相莊嚴。內心灑脫是什麼?永遠無诤,也不去看衆生的過失,若真修行人,不見他人過,他內心裏面早就灑脫得不得了,無知是你的事情,不關我的事情,聖人只能憐愍衆生、可憐衆生,聖人的心,早就灑脫、自在,他又莊嚴,就是不壞事相。所以,在座諸位,我們能夠說,一個佛弟子可以蓬頭垢面嗎?頭發象爆炸一樣,可以這樣子那麼嚴重嗎?還龐客族!頭發都快長頭虱了還不洗,這樣叫做修行人嗎?不是的!修行人外相莊嚴,統統按部就班來,什麼時空就必須穿什麼禮服,你不是比丘,我只有這一件黃色的衣服,再怎麼妝扮都是這一件,所以我沒得選擇,我是進入絕對的狀態,手拿來就穿。因爲沒有花花綠綠的東西,就是黃色的。

  在家居士,該平淡樸實的時候,就平淡樸實;如果你經濟不錯,要進入特殊的莊嚴的時候,還是要擁有幾套漂亮的衣服,這是真的!畢竟時空不一樣,內心解脫,既灑脫又莊嚴,這個才是佛法。時空不一樣,不能說,在家居士來這裏,像有的女衆來這裏,看她這個臉快往生了,穿在家服裝,也不修邊幅,也不稍微說簡單整理一下,說:居士!你爲什麼穿這樣子?你的臉爲什麼沒有氣色呢?她就跟師父講:哎呀!師父!您不是講這個修行人不要執著這個嗎?我說:喔!你弄錯了,我講的不執著,是不壞事相的不執著,來到講堂,今天是義工大會,諸位!也得稍微妝扮一下,簡單的,這是禮貌。但是,也不能妝扮得太過分,來了,裙子穿得那麼短,短到拜佛下去,後面比丘統統一片倒,那怎麼可以穿這樣子呢?穿這樣子,就過份了。

  好了!我們有灑脫又莊嚴,也不是太浮華,但是,也不太誇張、也很受用、也很莊嚴,因此實相就是既灑脫又莊嚴。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,什麼叫做無相?諸法空無自性,凡所有相,都是空相,叫做無相。無不相,不壞緣起。無相就是性空,無不相就是緣起,不壞緣起,緣起就是性空,性空就是緣起,緣起性空同時,叫做實相。世間人都是依常識,和五官感覺在享受這個世間。爲什麼?因爲他沒有依靠、沒有學佛、沒有聽經、沒有聞法,所以,只有靠這個感官來享受。譬如說看看電影啦!世間人不學佛,還真的不曉得要做什麼呢?租了一大堆的DVD來,從早上看,因爲不曉得做什麼!臺風天,就從早上一直看,一邊看,泡面一直吃;看電視報告新聞,再看;再玩那個什麼?電動玩具、線上遊戲,玩這個網絡,玩到幾乎不能自拔。因爲不曉得無常就迫在後面,不曉得要趕快念佛。因此世間人只能依五官刺激,還有依常識。常識就是後天所讀的這個書本,所加進去的觀念。

  諸位!修行跟不修行差很多,舉個例子,如果一個世間的人,讀到博士,跟師父同樣,他沒有受佛法的訓練,你去罵這個博士說:你笨蛋、你無知!他立刻發怒。因爲他接受的是後天的知識的培養,這個是常識,這個常識、語言、文字,他執著以爲實在的東西,因此他用自己的觀念,雕塑成自己的人格的時候,那一種強烈的自尊心、優越感跟保護主義,會使他自己很脆弱,愈讀書就愈執著,就愈想保護自己,就愈脆弱!那跟師父,我受過佛陀的訓練的時候,你罵我笨蛋、無知,我一點都不會生氣的,爲什麼?無知是一個假相的名詞,你罵我無知,我就真的無知嗎?是你無知,還是我無知呢?你罵我無知,我就變成無知了嗎?所以,你修行,你悟道了,人家罵你什麼,笨蛋、無知,就是這樣,很灑脫:喔,是是,你罵,這是你的事情,不關我的事情。所以,一個世間人跟一個出世間人,生活的世界是完全不同,小事情足以讓這個博士煩惱、痛苦;大事情也不足以讓這個修行人痛苦和煩惱。

  前一陣子一個碩士,念到碩士了,他女朋友只有提出分手,當時去砍她叁十幾刀,最後就跳樓自殺,你看,書讀多少了?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、研究所,念到碩士要博士班了,你想想看!所以,世間不究竟,就是這個道理,書讀很多,由語言、文字、意識形態,所建立的觀念、人生觀,是非常脆弱的;由我們的本性、本能,存在的般若智慧,所建立的解脫思想、體系,它是非常超越跟解脫的。同樣的一…

《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