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做什麼?我們說要往生極樂世界,錯誤的觀念就是:我現在還是痛苦、煩惱,我念佛,沒有錯!念佛很好;內心的煩惱、執著辦?撇不掉,我還是繼續念佛,是沒有錯,因爲他沒有聽經聞法,沒有明心見性,所以,他念佛,當然能夠結到善緣,也很好,我們這裏統統勸人家念佛。但是,不曉得聽經聞法可以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。有的初學佛法的人就說:我聽到了淨土法門,我只要執持佛號,一心不亂!就不聽經、也不聞法,就躲在家裏,這樣子,這樣就是兩個字:無望!你那個煩惱、執著解不開的,沒有大善知識的指引,佛法哪裏是隨隨便便,有辦法去處理你內心裏面痛苦跟煩惱的?沒有那麼簡單的!所以,淨土跟禅是一不是二,我們聽經聞法,悟了禅,明心見性,用這個心性來念佛。解脫、自在!

  禅的基本要件是什麼?要擁有正知、正見、正受。什麼叫做正知?沒有邪知,沒有正知,不立一個正知,這個就是真正的知。沒有邪見,不立一個正見,這個就是正見。什麼叫做正受?正受用現在的語言來講,就是很受益,學佛要很受益,最起碼你要活得很快樂、活得很有希望、活得很有幸福感,活著,從你內心裏面感到了暖流,有一股感動的力量,要不然,生命是什麼意義?吃、喝、玩、樂,你打開電視看看報導,[大玩家],玩呢?到一個山區去泡溫泉,好舒服!我看電視的,還學日本人,頭上蓋個毛巾,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沒去泡過,是不是怕頭吹到風。還浮一個盤子,開始吃東西,享受,再來做什麼?馬殺雞,開始推拿,再來就唱歌、跳舞,累了,回家,第二天重新再來。遊樂場所、賭場,一直重複。

  佛法不是這樣,佛法要讓你體悟,佛法是今生今世、當下就受用,不要等到臨命終,萬一你沒有活那麼久,爲什麼要等到臨命終佛法才受益呢?那佛法做什麼?現在就受益的叫做佛法,現在就開悟、現在就轉凡成聖、轉迷成悟,現在就要受用,爲什麼要等到臨命終?你說:每天念佛,期待一個臨命終,如果沒往生,不就很倒楣?白費工夫了!

  因爲現在外面風力已經漸增強,是否考慮提早結束?讓義工盡早回家,以免安全之虞。看你們了,我們現在講民主,贊成下課的請舉手!(無人舉手),好!我認爲佛法還是重要,比生命更重要。想要繼續聽課的請舉手!好,全數通過,不下課。

  再來,禅是佛教通途,也是共一個佛心,共一個佛陀的心,所以,真正的佛法,就是離開了禅,就喪失了真正的佛法;離開了禅,就喪失了真正的生命。接下來,禅是整個佛教的靈魂,因爲禅是佛的心,教是佛的口。禅是佛的心,所以,真正悟入禅的人,八大宗派統統融通。換句話說:真正明心見性的人,不會去攻擊任何的法師、任何的道場、任何的宗派;只有不見性的人,他才會惡意的攻擊法師、道場,或者是派別。門戶之見是佛教之不幸,佛教是大格局的,所以,真正參禅悟道的人,是平等的。他不會去攻擊、傷害、批評任何一個法師、任何一個道場,因爲他究竟解脫。因爲禅是佛的心,所以,他擁有佛的心的時候,他就解脫。教是佛的口,就是教義、教理、語言、文字就是佛的口,因此由佛的口要體悟佛的心,佛的心都不能體悟,那就沒有辦法了,修學佛道也會很困難!

  禅是正見,用現代人來說,禅就是理性的思想。同時,如果我們有了理性的思想,會同時支配他正確的行爲,認識人生的正途,並指導一個人避開險惡。衆生並不太會過日子,爲什麼?衆生寂寞、空虛、無聊、苦惱,同時惡覺、邪受,衆生爲什麼覺得寂寞呢?因爲沒有依靠。衆生爲什麼覺得無聊呢?也沒有依靠,因爲沒學佛。衆生爲什麼會苦惱呢?因爲得失心不斷。衆生爲什麼會惡覺呢?我們說佛陀是正覺,有的衆生他是惡覺。日子不會過,活得很痛苦,邪受,邪就是不正,不正受。

  因爲我們執著了虛妄爲因,不曉得生滅、無常是空,所以,我們就沒有辦法避免幻滅之果,你以虛妄之因來執著,你就沒有辦法避開幻滅之果。因此,《圓覺經》告訴我們說:非幻不滅,就是我們的覺性是一直存在的;我們的智慧是一直存在的,叫做非幻不滅。所以,一個真正的大修行人,不但要擺脫自己的痛苦,同時也應當令一切衆生脫離痛苦。所以,每一個佛弟子都應當發菩提心,善導衆生,放棄錯誤的思想和行爲。如果不放棄錯誤的思想和行爲,他的痛苦就絕對沒有辦法避免。

  一切的衆生都會陷入痛苦的無明、邪知邪見、邪執,一切衆生如果沒有禅——佛陀的心跟智慧,就會愚昧、無知、痛苦,執著在夢幻的世間裏面,而且是極端的痛苦。爲什麼?心靈,當他開發般若智慧的時候,力量是很大,能斷煩惱、能成佛。但是,當他用盡了心計,産生了無明的時候,百千般的計較,那個心靈的力量也是很可怕的,也是非常可怕的!所以,一切的衆生實在是不幸,因爲沒有佛陀的開示、沒有佛陀的開導,而學佛的人,是世界上最究竟幸運的人,因爲他人生走出了一道光明,除了這一道路,沒有第二條路。

  我們要好好的弘揚佛法,才不愧對佛陀和一切衆生對我們、對我的大恩,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假相的[我],我們要把佛陀的正法,傳遍每一個世間的每一個角落,只有有因緣、只要時空允許,我們經濟能力許可,你不一定要講經說法,你可以出錢出力的印經,刻錄VCD、DVD,就像現在我們在提倡這個楞嚴大法一樣。所以,要報佛恩,就要把正法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,這是真正的報佛恩。

  再來,要進入究竟解脫的心境,必須要離兩邊,離什麼兩邊?如果你把這幾句話記住,佛法一輩子就受用。離好、惡;[惡]就是不好,放下的意思。真正的我,離就是能夠放下好、惡;放下是、非;放下美、醜;很漂亮、或者是很醜。離就是放下有跟無,這個世間,有就是無,無就是有,諸位!很有錢的人,失去了健康,變成行屍走肉,有就是無。這個世間人擁有房地産、金錢、美女,或者是種種的事業,其實就是沒有,有就是無。無就是有,就算你今天錢少了,或者是怎麼樣子,雖然看起來沒有,可是,你擁有充滿智慧的心靈,無就是有,你不必這麼累、不必這麼辛苦,真的!我們一定要了解,有就是無,無就是有的這個道理,因爲它是不二。

  離一跟異,一就是觀念,異就是差別,要離開統一相,要離開差別相。統一相,譬如說虛空、整棟的建築物,但是,裏面又有種種的差別,異相。所以,一相、異相,統統要放下。放下利害,也就是說:對我有利的,或者對我有害的。這個利跟害是指金錢,放下利跟害。放下明跟暗,這個明跟暗,就是擁有跟失去的意思,看起來光線是明,或者是黑暗的暗,離,放下這個明暗,這個就是放下擁有、得失,或者是榮耀、批評、毀謗,統統放下!放下人我、是非、善惡、美醜、有無、一異,這個都是分別心的産物。

  只要起見,只要動念,起這個知見,便背本心,就違背了我們的本心。剩下少許的時間,我就用叁祖的幾句話鼓勵大家,我們互相研究。底下是叁祖僧璨大師講的,讓大家做最後的一個收尾。第一句話: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,就是你要悟入佛道,不是很困難;你要悟入究竟解脫,也不是很困難。唯嫌揀擇,就怕你選擇,選擇就是取東取西,舍此取彼,不了解當下不二的道理。

  第二句: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,真正的大修行人,沒有愛跟恨,你但莫,就是不要。意思是:只要你的心不要恨,特別的恨某一件事情、某一個人;也不要特別的執著某一個人;或者是某一種金錢、物質、假相,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,你就會很清楚什麼是佛。

  第叁句:違順相爭,是爲心病。[違]就是忤逆我,忤逆就會覺得心很痛苦;順著我就會覺得很舒服,違順相爭,一個人常常認爲有逆境,或者是順境,有逆、有順;相爭,是爲心病,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,沒辦法成佛!心最大的病,就是爭執不下,不肯放下來。

  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,正因爲取了這個,舍去那一個;取了另外一個,又舍了這個,所以不如,所以,沒有辦法保持如如不動的心性。

  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,如果你能夠放下語言,絕言;絕慮是意識形態,這些語言、文字統統放下,叫做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,放下語言、文字,放下意識形態,就無處不通了。從有言進入無言,因爲心解脫,心解脫,就無需要語言了。所以,一個人看到一切境界,心進入無诤的狀態,自然解脫,連動到語言都不要。

  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你不需要求得什麼真心,真心就在煩惱放下的當下,唯須息見,你只要放下種種的觀念、知見就好,所以,叫做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

  才有是非,紛然失心,你內心裏面,只要有一點點的是非、動念,紛然失心,失就是失去本心,你只要動到有是非,要比較一個高下、是非,紛然失心,就失去了本心。

  大道體寬,無易無難。大道體寬,大道就是我們講的心性大道,它的體性是很寬廣的,就像虛空一樣的,你要包容天地萬物,乃至整個宇宙,你就是悟道的人。所以,大道體寬,大道的體性是很寬大的。從另外一個角度說:真正悟道的人,是沒有一個衆生不去寬恕他的,天下沒有一個不原諒的衆生,就是開悟的人;無不可原諒的衆生,就是明心見性的人。無易無難,也沒有什麼很容易,也無所謂很難,你只要肯體悟,其實就在你的眼前、就在你的當下,真理是普遍性的。所以,一朵花、一棵樹、一座山都可以讓你開悟,你見一切相,了解一切相都是空相,那麼,你的智慧就會無量無邊。

  道既無所不在,那就是道,就是無量無邊,處處都是道,見一切相,一切相都是空相,見一切相,就是究竟解脫的心性在展現,如鏡照境,就像鏡子照這個外境,鏡子如如不動。所以,道無所不在,道是無量,道是無邊的。

  叁祖講:執之失度,必入邪路,放之自然,體無去住。執之失度,必入邪路,執,也就是你只要執著,就失去本心。放下,放之自然,體無去住,這個本體的體,沒有來去…

《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