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來,不但了解空性,而且不落入任何的觀念,但是清清楚楚,這花是橘色的,短短的,你都可以形容,任何的語言都可以形容,但是語言跟文字都是一種觀念,都是一種觀念。中國叫做花,英文叫做flower,對不對?日語又是不一樣了。因此什麼叫開悟?什麼叫做空?什麼叫做有智慧的人?就是了解世間這個相的存在,你不需要去破壞它,你也不要去移動它,你就很清楚地透視,你不會去執著這個花。人家說這個花很漂亮,你也可以跟他講這花很漂亮,方便說;你不能說,人家都說這個花很漂亮,學佛的人說哪有,花很差,對不對?這個就不懂得隨喜。釋迦牟尼佛,我們講花,釋迦牟尼佛他也是講花,但是內心裏面了解花它當下就是空性的道理,所以萬法它就必須回歸當下。
這個世間,好的東西不能執著,壞的東西也不能執著,不管好的東西,壞的東西,産生一念的強烈的執著,就落入觀念。所以,話講回來,開始要講六祖惠能大師“不思善不思惡,(就這麼時)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”是什麼意思?就是不要落入執著有一個善的觀念,也不要落入惡的觀念,你很清楚地了解這一些觀念都是假設,都是人類後天所學習的符號,是、非、對、錯,只是對假相的符號一種執著,一種執著。如果一直強烈地執著,就永遠沒有辦法見到真正的佛。
我現在要問大家:佛是什麼?你講給我聽:佛是什麼?What is buddha?佛是什麼?你拜佛拜這麼久,佛是什麼東西你不知道嗎?你說後面那一尊就是,誰不知道那個是玉佛,打破了以後磨成粉末狀,也不存在。你說:師父右手邊這個是佛。大家也知道這個是雕塑的。佛是什麼?注意,我們心中本來具足的大智慧跟佛一樣,每一個人都跟佛一樣存在著大智慧,有智慧的一顆心,智慧的心就是佛;內心充滿著智慧,那個人就是佛,佛就存在大家的心中。人爲什麼要這樣拜呢?爲什麼要用這些呢?方便。你用一顆石頭他不要拜的,那顆石頭我拜什麼?他要雕刻,慢慢地刻、慢慢地刻,刻一個佛的相大家就要拜,爲什麼?衆生著相佛就善巧方便。
好了,有了這一層認識就一步一步來,悟到空放得下,我們悟到了空叫做究竟解脫,什麼東西都綁不住你,什麼東西到大智慧的人面前,他都了解“如夢幻泡影”、“如露”,如露就像早上的(露)水,露,“亦如電”,像閃電一樣刹那就破了,“應作如是觀”,他了解人的生命很脆弱的,國家也很脆弱的,一下子大海變桑田,桑田就變大海。臺灣的大地震就是這樣子,你們沒有見過大地震,那個有多可怕的!一個記者訪問大地震的人,說:你家住哪裏?他說:我家現在住這裏,地震以後我住這裏;地震以前呢?住那邊。哪邊呢?五公裏以外的,五公裏以外的山。整座山移動五公裏,大地震是這樣子的,整座山移動五公裏,整座山!大地震不是像你想像的這樣子,隨便搖一搖,很舒服!不是這樣子的,那個大地震是很可怕的,大地震是很可怕的!七點四,外國人來測量臺灣這一次大地震是八點一,瞬間八點一;如果這個體育場在臺灣的話一下就垮了,全部下來;你說地震有多可怕,你不要想像地震,你先把全部的電燈關掉叫你走出去,電燈全部關掉會停電,統統找不到路,統統找不到路!臺灣那個地震死了(多少人),屍體扛出來有多少人?這個體育館,我們這個體育館,這個平面排不下去,橫屍遍野,那個死人一具一具一直擡出來,沒辦法,天災!新加坡也去幫忙。所以悟到空性的人,他內心裏面隨時准備死神的降臨,隨時隨地都准備死亡。
有人講:師父!如何抗拒恐懼感?(如何抗拒)對死亡的恐懼感?我們怎麼樣才能夠免除對死亡的恐懼感?底下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very important idea.很重要的觀念,要破除對死亡的恐懼,你一定要承認全世界的人,每一個人統統要死亡!全世界的人每一個人統統要死亡!你的死亡的恐懼感自然就放下,大家都平等,不只你死而已,我也是會死的,大家都一樣,早死跟晚死而已。是不是?好了,所以說悟道的人究竟解脫,他也不會對死亡有任何的恐懼感,他的內心非常地安祥、非常地冷靜、非常地知足,也非常地充滿智慧。
再來,悟到空性充滿著智慧,對這個世間又無所住。大家都誦過《金剛經》:菩薩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;《金剛經》裏面有一句話,現在問大家: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你會解釋嗎?這裏一定很多人會解釋的,他一定解釋說:對一切相應當無所執著,對不對?對一點點,對一點點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:應當無所執著于世間的緣起、生滅的假相,而生大智慧的清淨心,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;就是應當無所執著世間的任何的相而生清淨心。
前面不用解釋,解釋後面這個而生清淨心。怎麼生清淨心呢?生清淨心,清淨心怎麼生呢?心不在內不在外,怎麼生?
記住!當你無所執著的時候,清淨心自然顯現,不需要特別去動一個念頭,去生清淨心。當你金錢放下,清淨心就現前,我們講撥雲見日,對不對?我們現在不必講見日,現在講撥雲自然見日;放下同時就見性,沒有兩個時間的上下,放下回歸當下,你只要放得下現在就是佛,那是指證悟的功夫,是徹底的覺悟的那一種放下,不是嘴巴講一講,不是嘴巴講一講。
一般的人只講空,聽經聽得很多,是不是?今天大魚大肉好吃多吃一點,今天菜不太好少吃一點,明天才無所住,還要明天。所以這個無所住它要訓練的,它要內觀,不是往外觀,往內觀。什麼時修行?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時時刻刻去掉貪、嗔、癡的念頭,看到有成就的人不嫉妒,自己身上有一點缺陷也不自卑,因爲萬法本來就是空,不需要經過分析,拿到任何東西它就是空。回歸當下,現前一念,本自具足的智慧就是佛,就是佛。萬法不離心,心不離當下。什麼是當下?沒有人會解釋,非過去,非現在,如果是過去,過去已經變成回憶了;說現在,現在十九秒,八點叁十九分(我這個鍾),你講現在,又過了一秒,叁十秒,又講現在叁十二秒,現在,叁十四秒,現在是什麼?你講不出所以然。現在方便說,過去也是方便說,未來還沒有到,未來還沒有到也是方便說。所以什麼叫做大徹大悟?也就是開采內在本自具足的佛性,回歸現前當下這一念,現在要開始准備了。什麼叫做當下一念?什麼叫做回歸當下?這一句要解釋:因爲既然沒有過去、沒有現在、沒有未來,爲什麼講回歸當下?什麼叫做回歸當下?方便的解釋就是:智慧的現在、透視的現在、破除分別執著的現在、沒有任何罣礙的現在的這一顆心,這是不得已的解釋,不得已的。在《華嚴(經)》裏面講: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統統是方便說,時間是對立的,本來就不可得。
我們在新加坡有白天跟晚上,如果你到外太空去,如果我們這個外太空,譬如說:這個地球,太陽從這邊過來,因爲新加坡在赤道,離赤道一百四十幾公裏而已,對不對?離赤道很近,太陽光這邊來,現在新加坡是白天,轉過來太陽在這邊,新加坡是晚上(師父把左手托一張紙表示地球,右手指向表示太陽光照射的方向,以新加坡爲參照點,手指方向的改變表示太陽光的改變,向聽衆講白天和晚上的例子)。如果說我發射火箭,咻……,發射火箭,這個地球你怎麼轉都不影響,到外太空,什麼(時候)是白天?什麼時候白天?什麼時候是晚上?當火箭發射到外太空的時候,時間已經沒有意義了,爲什麼?你也不要用日曆;日曆、日曆挂在牆壁每天撕去一頁,我們從小都是這樣念的。如果你發射太空船到外太空去,時間沒有意義,爲什麼?完全靜止,完全靜止。它既沒有白天也沒有晚上,也沒有所謂的……爲什麼?它沒有對立,因爲有相對立的陽光跟黑暗,所以我們講白天跟晚上。記住!時間是一種觀念,不存在的、不存在的!時間是人類爲了方便,把它刻劃成時間的觀念,方便用。譬如說我們要講經,如果沒有刻劃成時間,明天要講經,因爲沒有時間,什麼時候講?不知道。大家說:那幾點報到呢?要七點半,給大家有一個觀念。所以,我們生活都是活在觀念當中,而這個觀念變成我們的習慣性,而這個習慣性就變成我們生命的全部,所以,我們每一個人,完全受到觀念的支配。
譬如說這個人給我壞印象,我每一次看到他都討厭;這個人給我好印象,我看到他就對他印象很好。觀念,這個世間本來是假相,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當下就是空,但是我們灌輸了觀念,這個觀念變成了習慣,這個習慣變成我們生命的全部。簡單講我們受到習慣的左右,譬如說每天打麻將,方城之戰,打麻將我看不懂,打麻將。新加坡不曉得有沒有人在賭博,有,一定有,再好的國家都會有人賭博。打麻將,打麻將他打習慣了,他打習慣了,有一天他不打了,停了,可是有一天他走、走、走,走到麻將館的旁邊,一聽到那個洗牌的聲音,這兩只腳不能控製,跑進去了,習慣在支配他。我們所能擁有的就是這一些習慣,我們把它稱作刺激、稱作享受,我們不知道要運用這一些觀念,放下這一些觀念,我們讓它這一些觀念存在沒有關系,但是你要超越它:是非,清清楚楚,但是不受是非左右;對錯,清清楚楚,但是不要受對跟錯的左右。我們要完成佛道,慢慢、慢慢學習這個無所住,叫做無所執著。
我們爲什麼會痛苦?佛陀說:談一件事情有一件事情的痛苦;談兩件事情有兩件事情的痛苦、有煩惱;談叁件事情有叁件事情…
《智慧的重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