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

  

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

  

《高雄·文殊講堂》義工大會開示

  2008年9月28日

  慧律法師主講

  各位尊敬的義工、各位發菩提心、慈悲、無條件犧牲奉獻的義工,因爲諸位的發心,使得我們水陸大法會,都能夠一直順利的進行,這個都是承蒙各位義工,堅持到今天對講堂的貢獻,師父由衷感謝,非常的感恩!

  昨天在想說要不要延期,因爲剛好碰到臺風,我跟臺風特別有緣,去年十月五日到臺灣大學演講,按照道理十月份,是不太可能有臺風的;可是,就是碰到。一大早打電話去航空公司,看有沒有飛,說風啊、雨啊,都很強,第一班早上六點多的班機,看看人數再飛。我們也不管了,就到機場去等,結果大概就二、叁十人,就決定起飛;到高雄機場,飛機的鼻頭差一點撞到地面,第二班就沒有飛了!去臺大演講,本來很難得到北部去演講、去走走看看,就是沒有這個福報。今天義工大會,來了,又碰到臺風。所以,諸位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參加這個義工大會,令人感動!

  現在的臺風中心位置在花蓮東南方八十公裏,往西北前進轉北邊,我們現在雖然有一點點陣風,不過這個是無礙的。所以,今天諸位坐好,在這裏不用怕,沒事。諸位可以放心的來聽這個法。昨天本來就准備面包,要准備好了,一個面包四十五塊,本來要供養大家的,還有果汁。義工來這邊很辛苦,我們都做好准備的;但是又怕臨時來,義工大會沒有人,買叁百多塊面包,怎麼吃啊?又怕說大家沒有來開會,所以,就臨時決定面包不發,只好發兩塊餅幹騙騙大家,沒辦法。我們是真的很有心的,又怕大家今天開會不順利,只好這樣子。

  進入佛門,要修二種:一個要修福,一個要修慧,福就是盡己之心,竭己之力。把我們的生命奉獻給整個佛教,佛教它是大格局的,我們今天來,不是爲了某一個法師、爲某一個道場,我們今天來要有大格局,今天來是爲了整個的佛教。有常住的觀念。但話講回來,還是爲了自己有這個因緣修福,大家盡心盡力,就是師父給大家這個機會,你們來成就這個道場成就常住,成就整個佛教,是互惠互利互補,大家都修到福。重點就是修到這個慧的問題,智慧的問題,如果我們只修福,不聽經、不聞法,最多,你只能生天,不能超叁界。所以修慧跟修福都是非常重要的,修慧必須要聽經聞法。

 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叫做:“我”不屬于這個世間,這句話聽起來,很矛盾,很奇怪:我就是這個世間人啊,我活在這個世間,爲什麼“我不屬于這個世間?”這個就是今天我們要發揮的題目的重點。世間的這個“我”,所有的世間人,上至王公貴族,下至凡夫走卒,沒有一個人不講這個“我”,而這個“我”是什麼?現在就世間來講,這個“我”就是強烈的妄執,強烈的意識型態的我執,世間人爲這個“我”。慢慢的,我們有了佛法的一點點基礎,佛陀告訴我們要內觀,好好的冷靜看一下,這個色身是什麼?喔!這個世間,這個色身是生滅法,是無常法,是敗壞之相;這個色身是緣起緣滅法;這個色身,包括這個世間原來是四大本空,五陰無我,我們慢慢體會到,這個相是假我。

  世間的人強烈的執著一個“我”,而佛弟子聽佛的言教,知道這個是地水火風,或者是色受想行識所構成的一個假我,四大和五陰構成的一個假我,這就是有進一步的功夫了,就知道,萬法都是敗壞之相,我們這個色身,其實並不存在的,它是虛幻不實在的,來到這個生滅的無常世間當中,它只是緣起,只是緣滅,爸爸、媽媽沒有結婚,我們並不存在,就算我們存在了,每一分、每一秒都在變化,無常的變化在摧殘。就象我們現在用一點智慧,都會發現它只是因緣生的東西。如夢幻泡影,不實在的,而我們的生命非常脆弱,而且很快的就結束。所以,我們慢慢的體會這個假我,是不實在的我。

  《涅槃經》中所講的常、樂、我、淨,這個就是今天我們稍微要發揮的題目。我們剛剛講的這個題目叫做:“我”不屬于這個世間;現在講的《涅槃經》講的常樂我淨,現在要講:真常、真樂、真我、真淨,什麼叫做真正的我?真正的我,就是永恒存在的一顆解脫的心,就是我們所講的涅槃妙心,現在來一個字一個字解釋一下,佛陀講的這個常,是對無常講的,爲了讓大家早日覺悟,所以佛陀就講世間是無常的,你要提早覺悟,不管你追求什麼,不管你擁有什麼,它都一直變化,刹那之間,沒有一時,沒有一刻不在變化。

  佛陀爲了讓我們覺悟,因爲從凡夫俗子要轉凡成聖的過程,第一,世尊就講無常,破你一切的執著,這是第一步驟:無常。世尊這個常是對無常講的,好!那麼相是無常的,世尊說:我們的這個真心是常的,這是第二個步驟。好!如果執著有一個常,那又怕你墮入常見,以爲這個常是永恒存在,失去作用;佛陀又告訴我們最後一個無常是破除執著,常是存在著真心,無常跟常,你統統要放下這個觀念,卡在一個常,這個仍然是不對的,因此佛陀講:那個叫真常;佛陀爲什麼要一步一步來呢?因爲要轉凡成聖,轉煩惱成菩提、轉識成智,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,沒有種種的善巧、語言音聲、種種的方便,要把一個人引入佛陀的大寂滅涅槃海,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的!

  一個剛剛初學佛法的人,佛是什麼,他連最基本上的定義都不懂,那麼在這個修學佛的過程當中,他會一直在文字相裏面打轉,認爲無常、常、或者真常。好!最後佛的境界是什麼,萬象、萬境本一如,性相本來空,沒有所謂的無常、常、真常,這個仍然是名相,寂滅如如不動,究竟解脫,這個叫真常。所以不得己的狀況之下,還是用真常這個名相,來诠釋究竟的第一義谛,這個是不生不滅的境界,非語言、文字、觀念所能達到,只好用這樣子。這是第一步驟:常、世尊講的真樂,涅槃的心性當中擁有真樂,我們今天不是苦、就是樂,這個樂仍然是苦。

  世尊叫我們:你要好好的冷靜的觀照一下,我們所擁有的快樂,到底是什麼叫做快樂?我們把感官的剌激,追求無常的東西,一直認爲這個是快樂,而佛陀:這個不是真正的樂,真正的樂是離一切相。換句話說是:不受任何的動搖,情緒不受任何的境界而産生執著,那個是真正究竟寂滅的樂,那個樂才是永恒的。

  今天我們快樂一下,明天就失望;今天擁有,明天就失去,所以,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樂,執著的樂,我們這個樂是非常短暫的。而佛陀告訴我們:這個不是真正的快樂,真正的快樂,是入于大寂滅涅槃海,那一種時時刻刻,都在享受涅槃的清淨妙心,這個就是真樂。第叁個就是所謂的“我”,剛剛講的“我”不屬于這個世間,這個就是要稍稍的解釋一下。“我”就是指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,大般若的智慧海,也就是薩婆若的境界,一切種智的境界,這個才是真正的“我”。而真正的“我”是究竟不生不滅的寂滅,它不屬于生滅的世間,所以,師父的題目叫著:“我”不屬于這個世間,就是究竟解脫的真我,絕對不是屬于這個生滅的世間;可是它不離生滅的世間,不能離開生滅的世間,而另外去找不生不滅的出世間。

  現在用大家比較熟悉的語言,就是用二個角度:落入執著、分別,就判爲你是世間人,不是解脫人,一直在情緒的起心變化、動念,就判爲你是生滅,因爲你擺脫不了生滅、緣起緣滅的假相,你沒有擁有真我.可是,你放下了這個假我,放下我執,了悟緣生即空,緣起即空,緣滅仍然是空,了解一切法無生,單刀直入的契入佛的妙心,這個就是出世間,這樣大家比較容易了解。要做凡夫,是自己的問題;想要解脫變成聖人,仍然是自己的問題,善知識也只能給我們方便、善巧、引導。所以,真正的“我”,是不屬于這個生滅的世間;真正的“我”,不屬于這個緣起緣滅、假相的如夢幻泡影的世間。

  最後一個叫做真淨,這個淨是對不淨講的,無明就會引發貪嗔癡,身口意就不淨,而這個真淨就沒有這種貪嗔癡、無明的東西。除了無明存在,會有貪嗔癡的起滅,變成不淨的思想和行爲以外,還不能在清淨心立一個淨,立一個淨又變成了不淨。所以,真淨就是不落入不淨,也不立一個清淨,才是真正的淨。如果說一個修行人,落入說:我修清淨行,我是清淨,你是汙染的。這個修行尚可而以,雖然就有志向清淨可以,還加入一個淨,就變成動念的執著的汙染。

  現在要講究竟義了,什麼是真常?就是不是無常,也不是常,也不立一個常,叫做真常。什麼是真樂?不是苦,因爲苦無自性;也不是世間講的樂,樂也空無自性;放下苦跟樂,也不立一個樂,這個叫做真樂。什麼叫做我?不著一個意識型態的假我;也不落入強烈執著的意識型態的我;也不立一個真我,徹底解脫意識型態、觀念、不爲假相所迷惑,那一念的覺性就是真我。什麼叫做真淨?不是不淨,也不立一個淨,在清淨心中也不加一個淨,不頭上安頭,那個清淨心,本自一如的清淨心。就是真淨,一法不立,一塵不染,一絲不挂,那一種性相究竟解脫,叫做真淨,這個就是每一個人存在的佛性,叫做《大般涅槃經》的思想。

  《大般涅槃經》,也許大家沒有研究過,聽起來有一點吃力,現在我們用大家聽得懂的名詞來诠釋涅槃的意境,剛剛講的:“我”不屬于這個世間,我們現在來發揮什麼是真正的“我”,諸位!真正的“我”,用現在的名詞,你要牢牢的記住,就是:一、絕對的獨立;二、絕對的平等;叁、絕對的自由。好!這個名詞模糊,再加二個字就更清楚:真正的“我”,“心靈”絕對的獨立、“心靈”絕對的平等、絕對的自由、“心靈”絕對的解脫,這個就是真正的“我”。什麼叫真正的“我”?就是絕對的獨立。那麼,又爲什麼叫做絕對的獨立呢?所謂絕對的獨立,就是獨來獨往,二六時中不依一物,能所斷絕,獨立就是沒有能所,它一直存在。

  也就是說:不依六根…

《[我]不屬于這個世間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