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他都是那麼的解脫跟自在。有一天他在打坐的時候,突然有一只毒蛇,一只毒蛇,這只毒蛇,來……一下子咬到他了,咬到他了。一下子咬到他以後,這毒蛇因爲很毒,毒氣攻心,這個尊者知道自己快入涅槃,然後他就請舍利弗、目犍連尊者把他移動,移出來山洞的外面接受陽光。在那時候有一些比丘還沒有證果的,還有一些護法居士,都來到前面頂禮這位尊者。這一些沒有證果的比丘,這一些沒有了生死的護法居士們他(們)就說:尊者,尊者,你被毒蛇咬到,爲什麼整個臉都是這麼鎮靜?整個身體(色身)都是這樣子禅坐著如如不動,還面帶微笑,你明明知道自己要面對死亡,你爲什麼還這樣子的安祥、微笑、無所恐懼?他說:我已經知道熄滅苦的道理,若,我了解世間是苦,我也了解苦的來源是貪嗔癡,我也了解如何把這個苦滅掉,我已經修得八正道,我已經斷煩惱、斷我執、證阿羅漢果,內心裏面已經熄滅了世間種種的緣起的假相的執著、鬥爭這些事情,所以我沒有所謂的生、也無所謂的死。聖者來講生跟死是等同,都有相同的意義,生就是不生,雖生實不生,雖滅也不滅,肉體滅,神識、靈性不滅,我已經滅掉所有的貪嗔癡,內心無所恐懼,所以我現在一直很安祥地接受這個事實。
我們凡夫不一樣,凡夫一發生什麼事情的話就恐懼、發抖,很想要一直趕快把煩惱處理掉,結果愈處理煩惱愈重,愈處理痛苦就愈多。爲什麼?方式錯誤。譬如我沒有錢,很痛苦,我要處理我沒有錢的痛苦,做什麼?搶,搶銀行,被抓到,臺灣搶(銀行)唯一死刑槍斃,抓去槍斃了。本來是要解決貧窮這個苦的問題,本來只是沒有錢,現在逼上梁山去搶劫銀行,所以佛陀說這不是解決苦之道,解決苦之道是釜底抽薪的,從心態的最底部除掉,除掉什麼?除掉我們的貪就得清涼,除掉我們的嗔恨就得解脫,除掉我們的愚癡就得自在。有智慧的人無所求、無所懼,也沒有任何的恐懼感,因爲他知道,生命有一天一定要走到盡端,所以這是聖者、凡夫差別是很大的,非常、非常大的。所以有修行,他幾月幾號要入涅槃,他很快就知道,就像佛陀四個月前就交待完。凡夫什麼時候要死不知道,什麼時候要發生問題也不知道,因此我們要訓練我們自己的心。
在佛經裏面告訴我們:訓練自己的心放下來,比賺錢更重要,因爲心的解脫跟自在、智慧是無量無邊的財富,是無量無邊的財富。我們要訓練這一顆心,沒有聽到佛法沒話說,沒有話說,有聽到了正法,知道路怎麼走了,我們還不要去走,這是大愚癡的人。簡單講怎麼樣才可以成佛,在座諸位就是慢慢的一步一步訓練我們的心,使我們的心與空相應,拿到任何東西,都知道這個都是短暫的。晚上洗澡的時候照照鏡子,洗完澡照照鏡子也知道我有一天會消失在這個世間,我有一天也離開這個世間,離開這個世間。慢慢地訓練,抓到鑽石不貪心,抓到黃金當做毒蛇,擁有大的財富也了解短暫的,沒有什麼好傲視的,開什麼名牌轎車一樣是短暫的。我們擁有這樣的一個了解無常的空性,用這種空性一直訓練,訓練到你如如不動、不取于相,就是訓練自己訓練到最後,你的心就達到了水平。我們沒有修行人的心叫做情緒,一下子高,感性高理性就低,理性高感性就低,我們的心是永遠這樣跳動的,這樣子一直一直鑽牛角尖,思想一直轉不出去的,因爲他執著了文字符號,用自已的觀念一直思惟,想要理出一個道理,他不曉得他所接受的,只是一些世間的語言跟符號,他所思惟的都是一些負面作用的一些執著。
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本,死執不放是衆生的通病,今天大家來講不是說我今天來紐約,來這個學校大禮堂,來聽聽慧律法師說法,我回去就是聖人,沒有這個道理的。修行是滴水穿石的,它一定要時間。就像訓練一個技師,電腦的技師也好,開飛機的技師也好,他是需要時間的。所以有的人恥笑我們出家人,說你們出家人是怎麼樣?消極、迷信,還有社會的寄生蟲,都用很難聽的來藐視我們,到山上躲起來閉關、與世隔絕,如果有的法師用功,他就用這種方式來攻擊佛教自私自利。我就告訴他:今天如果沒有經過師範大學,他能夠教學生嗎?他不能。一個法師沒有經過特殊的心靈的訓練,經典叁藏的熏陶,沒有經過佛陀正規的教育,正知正見,他能度衆生嗎?一樣的,這些法師有的人在山上閉關,有的人是在弘法,有的人是在讀佛學院。爲什麼要到山上閉關、讀佛學院呢?很簡單,跟世間人一樣充實自己,以備將來急需之用,一個人如果沒有先訓練自己,法師也沒有正知正見,心也沒有辦法定下來,也沒有開大智慧,請問:他能教導學生嗎?對不對?沒有辦法。
因此訓練自己的心放下,比你賺世間的錢更重要,我們要好好地聽從佛陀的啓示。佛陀的啓示:當我們遇到逆境,我們很能夠自動地把它當做是一種好的(因緣),訓練它(心靈)、把它變成是好的,雖然是一種痛苦,但它的確有增進我們的道念,動心忍性,逆境可以讓我們修忍辱,逆境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苦的存在,我們不要再貪染這個世間。逆境也讓我們得到這一些,就像冬天的風霜雪雨,使我們開花,綻放出更漂亮的花朵。沒有經過冬天這樣子的蕭瑟、寒冷,我們如何在春天開了最好的花朵?佛法也是一樣的,碰到了逆境,懂得調整內在,如果能夠自動,我們把它當做是一種好的,逆境現前,說:這是好的、是喜悅的。即使是面對批評,我們的心地很安祥;面對貧窮我們也很知足;面對種種的困難,我們認爲來到這個世間一定會有困難的,困難是成熟的階梯,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。所以,日本松下幸之助講了一句話:當你跌倒的時候也不要白白地爬起來。這句話有的人聽不懂,爲什麼當你跌倒的時候也不要白白地爬起來?意思就是:你要從跌倒的教訓(中成長起來),注意下一次不要再跌倒。(衆鼓掌)是這個意思。當你跌倒的時候,你千萬不要白白地爬起來,意思就是我們凡夫都是跌倒了,對不對?白白地爬起來,他不會從失敗當中去記取教訓,去奠定將來成功的基礎。因此我們的失敗,變成沒有意義、沒有成長,我們食古不化,不聽別人的勸導、不聽善言(善意的忠言、直谏),我們內心裏面充滿了自己的看法,注定他一生一世是要失敗跟跌倒的。
再來,如果我們內心了解了這個世間的無常性跟空性,而且是業力所構成的一個世間,在唯識學裏面講叫做共業所感。我們這個病苦就不會太在意,女人的病苦,你看婦産科的都是很病苦,婦人的病苦就特別多,開婦産科的一定賺錢,開小兒科的也賺錢。真的,婦産科的動不動開刀,operate開刀!動不動就開刀,動不動就開刀!四個人裏面子宮、卵巢就有一個人肌瘤,現在的文明病,農藥多,生活緊張,動不動卵巢肌瘤、子宮肌瘤就開刀。有智慧的人……佛陀給我們的啓示,就像老子的啓示一樣:吾有大患,爲吾有身。我有一個大禍患,正因爲我有這個身體,爲什麼?有這個身體就會感冒了,有這個身體就會神經痛,關節炎走路或者是骨骼彎曲(也痛苦),到最後就是呼吸間,人命就在呼吸間,得到氣喘也痛苦,得到神經痛也痛苦,腦神經衰弱也痛苦,婦女生産也痛苦,我們的生命享受、享樂不到……小部分,我們的痛苦是一大串,一大串就像葡萄一樣的,葡萄一樣的。一個痛苦去了,另外一個痛苦來,一個痛苦去了一個痛苦又來,我們每天煩惱這個痛苦、病苦還有心苦,肉體讓我們痛苦,心靈的執著,沒有智慧分別心重、貪、嗔、癡、嫉妒、恨,讓我們心病倒了,哪一種人才叫做健康的人?心靈充滿著智慧,身體擁有了健康,身跟心都是健康的人。心靈充滿著智慧,肉體也充滿著健康,才算一個真正健康的人。
如果一個人吃得很壯,但是卻沒有心靈上的健康,卻沒有心靈上的健康還算是一個病人,但是我告訴你,全世界的人都是病人,只是病重還有病輕。不是身體的病,要不然就心靈的病,所有世間的人,沒有一個不是病人,沒有一個人沒有缺陷,無常就是不圓滿。色身由健康轉壞、轉變,由漂亮轉醜陋,由年輕轉老化,這是嚴重的缺陷,嚴重的缺陷!
好了,我們對病苦是這樣看法,乃至于我們面對死亡,就像剛剛我們所舉的這個例子,乃至于我們面對死亡,都沒有任何的恐懼;聖者對死亡都是如夢幻泡影,生死涅槃等同空花,爲什麼?在衆生的執著,我們的的確確有生、的的確確有老、的的確確有病、的的確確有死,可是生是緣起的,就是空——生就是不生。老呢?是色身老靈性不老,你看過一個人臉上有皺紋,你看過人的心靈有皺紋嗎?在我的心靈已經長皺紋的,我的心靈已經九十幾歲了,你看過心靈有皺紋嗎?沒有。我們的心靈怎麼樣叫做老呢?沒有鬥志叫做老。鬥爭不斷煩惱,所以,不是說佛教講的年紀大了叫做長老,長老有分兩種:一種是有智慧跟德行叫長老;諸位年紀大的也叫長老,爲什麼呢?愈長就愈老叫做長老。(衆笑)因此長老,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,每一個人都是愈長愈老,大家統統叫做長老,愈長愈老。
內心對死亡沒有恐懼,對這個病,病就是緣起的,因爲這個色身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藉著父母的因緣生,藉著父母的因緣滅,我們因緣生,但是有一天我們, 總是要死亡,滅了,對不對?但還是空。對死亡來講肉體爛了、壞了,火化以後也是空。生就是不生,老就是不老,病就是不病,死就是不死,生老病死對衆生來講是很明顯的存在,對聖者來講它都是空性,都是空無一物的,我們用眼睛看東西,會被眼睛所騙的,你用眼睛看的時候,這個是個俊男,我們如果用X光看的時候只剩下骨頭,照射過去剩下骨頭;要用佛的眼照下去的時候,連骨頭都不存在了,連骨頭都不存在。佛陀當然很清楚,死亡以後把骨頭磨成骨灰,風一吹也是不存在,人變成只是但有假名,都無實義。但有假名,都無實義。所以說我們內在有智慧,遇到了逆境我們就自動…
《有佛法就有辦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