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也不知道在活什么,没有任何的目标,也没有任何的方向。
记住!我现在讲最后一句话:如果六道轮回真的存在,你怎么办?我们肉体死了,灵魂不会死,世间称灵魂,唯识学称第八意识,佛教讲神识。死是一切的毁灭,还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?死,死亡如果是一切的毁灭,那事情好办了,我今生今世干再大的坏事我都敢做,抢劫银行、强奸、强暴、对不对?杀人放火,为什么?死了什么都结束了。但是如果佛讲的因果有存在,那怎么办?死亡如果是一切的毁灭我们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干,但问题在哪里?我们死亡如果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,这一股业力、因果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们,我们怎么办?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必须注意每一个思想、每一种行为是不是对得起自己、对得起家庭、对得起社会,对得起这个国家?还有,我今天研究佛法,如果万一……因为你还没有开始研究唯识学,如果万一灵魂存在,神识存在怎么办呢?灵魂不死、神识也不会死,那你就必须继续六道轮回了,所以我觉得很幸运,我在大学、研究院听到了佛法,我觉得我很幸运,我今生今世能出家,我没有白来,因为我了解生命的真谛。我不再活得像以前的幼稚跟无知,动不动就嫉妒、嗔恨、愤怒、恨。
我们昨天讲到最后就是说如果没有智慧,我们活得比死更痛苦,意思就是说我们本身要是充满着智慧,我们会享受每一分、每一秒,而且我们也不会制造痛苦,痛苦到一个智慧人的身上会全部都停息,痛苦本身也不存在,因为我们自己执著、颠倒、分别,对这个物质的世界不能透视、了解空性,所以我们一直妄想,假借这些符号来过生活,来争执,所以我们每天所过的日子,就是没有意义、没有理想、也没有目标,世间所谓的理想就是权利power或者是金钱money。我们进入佛学的领域,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我们的感觉,超越这个现实所产生、衍生的种种的痛苦。痛苦的根源就是贪(贪念)、嗔(嗔恨)、痴(就是愚痴,没有智慧)。再来我们要怎么样调整呢?我们看这个问题有正面还有负面,如果我们什么问题都看成负面,这些问题变成我们的束缚、痛苦、压力,如果我们能够把问题往正面来看,往正面来看,有利的一面来看,能够疏导烦恼,让我们能够解脱。能够疏导意思就是:我们看什么事情要从正面的,要从正面的。
怎么样来疏导我们内在的痛苦,化解我们内在束缚跟烦恼呢?第一个、我们要接受事实,就是不能改变的事实,我们要接受。譬如说你讨了一个老婆一天到晚争吵,她虽然长得很漂亮,可是她的主观意识很强,她拥有自己的观念,她虽然很爱她的先生,可是她拥有自己的观念,胜过(对)丈夫的爱,两个人不争吵还有话谈,两个人一争吵,她拥有自己的意见。这个先生应该怎么样来化解呢?就是疏导自己接受这个事实。已经结婚了,已经有三个孩子了,这是一种事实,这是一种没有办法改变的。说:可以离婚。可以离婚?对,没有错,离婚小孩子怎么办呢?离婚讲是容易,他所要考量的这些问题又是很多,所以,这世间没有一天没有战争,也没有一天没有争执,只要有人的地方,也没有一天他没有烦恼,也没有一天他没有苦,病苦,统统存在。因此能够改变的我们用智慧来改变,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去接受,直接去接受它,要不然就会输两次了。
譬如说你考不上哈佛,或者分数不够,或者是登记没有办法,这已经成为事实了,如果说你自己很懊恼,你就变成输两次了,因为你的实力不够,所以能力不够,也要接受这个事实,如果能力不够再去嫉妒别人、攻击别人、毁谤别人变成输两次,变成输两次。简单讲在这个世间,我们一定要运用佛经的思想,很容易我们就解脱,困境、逆境、顺境,你都会如如不动。在《法句譬喻经》里面有一个比喻,比喻得非常好,比喻得非常好:它说有两支扫把,大支的扫把就是用竹梢做的,国语不晓得怎么说,就是这个扫把比较大支,比较大支,还有一种扫把是比较小一点点,一点点……(的扫把)。好了,现在大的扫把就说:你看我大支的扫把,一个庭院里面在几分钟以内就可以把树叶扫干净。有一次摔坏了一个瓷器,摔坏了碎掉了,这个大的扫把怎么扫就是扫不来,就是扫不来,结果换了小小的扫把,一点点的扫把,它说:让我来试试。那扫把小小支的扫把很密,碎片很容易就扫了,碎片扫……碎片很容易就扫了。大支的反而用不着,小支的反而用得着。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:在这个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有它的生存空间,人应当互相尊重。对于高的,分数高的成为事实,我们也不必去羡慕,有能力的做有能力的处理,贡献给这个社会;没有能力的就像这把小扫帚,也有它在这个世间作用的地方,作用的地方。大扫把有大扫把的作用,小扫把有小扫把的作用,乃至于一棵大树漂亮吗?不一定,要小草,微不足道的小草,细细的小草,细细的小草也有它的存在,因为细细的小草可以陪衬大树的美丽,大树的美丽。这样子的话,看问题就会很尊重,能够很快地疏导自己,也很能够达到理性、感性、智慧的一种高超。为什么?因为一草一木,都有它生存的空间,有它平等的一面,有它的作用的一面。
所以在座诸位!我们不需要自卑。如果你家庭真的发生很不幸,你很穷,乃至于你是一个残障,乃至于你长得丑陋,或者是你长得漂亮,简单讲在这个无尽的时空里面,我们都是一种点缀,都是一种点缀。整幅画的美这个view,整幅画的美要百花争放,红花有红花的美,绿花有绿花的美,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遭遇都不一样,遭遇都不一样。我们认识自己今生今世我们要扮演的角色是什么,我们注定是要扮演小角色的,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好好地把这个小角色扮好,好好地把这个小角色扮好。我们是个大角色,我们也要好好地把(这个)大角色扮好,简单讲就是尽我们的能力,Do your best.尽你的能力,没有愧对良心、道德、因果也就可以了,也就可以了!所以说看问题我们如果看正面的,照正面的就比较容易解脱,因此接受了这个事实,把问题往正面疏导,往正面疏导,这样可以解决我们内在里面那一种没有办法抗拒的痛苦的烦恼,如果我们把问题变成实质化,以为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,就是执著这个世间的永恒性,就是错觉。其实这个世间是无常性的,你发生的事情,其实已经变成记忆了,昨天发生的事情现在来讲已经是记忆了,为什么我们会痛苦呢?佛陀告诉我们就是执著,抹杀不了、除不了那一种回忆。因为贪嗔痴、无知,什么事情就会把它扭曲、就会扭曲,接受事实总比懊恼来得解脱,疏导要用正面的。
所以,佛陀在《阿含经》里讲过了一句话:就是在这个娑婆世界,无论你发生多么大的痛苦,多大的痛苦,你都必须接受,你都必须要很勇敢地站起来,为什么?因为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业力,就是娑婆世界,就是受苦的世界,我们因为业力而来的,随这个业做商有商业、做工有工业,做医有医学业、做农有农业,我们做善有善业,做恶有恶业,这个是一种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的定律,种如是因,必得如是果,一定得如是果。所以在因果的连锁性,大自然的定律里面,会因为我们前世,佛教讲三世因果,前世做什么?不知道,业力牵引来到了今生今世,有很多的无奈,无奈呀!这个世间有很多无奈。你认为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要用道理来疏导,认为什么事情都很合理你才快乐,那你永远得不到快乐,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事情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说的,而且你必须直接接受,某些是可以接受,某些是有道理可以疏导的、可以沟通的、理性沟通的。某些事情是没有办法,譬如你出生就是女众,你能改变做男众吗?你说:有啊,也有做变性手术,那也不自然,不自然!我们一出生就是男众,这个也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,大家一出生,哇!有的人一出生,他是石油大王的儿子、石油大王的女儿,哇!那没话说了,出去开车子,进来像皇宫一样的。有的人一出生就非洲,整个黑黑的,(众笑)一出世像黑炭一样的,一出世像火木炭一样的,他愿意这样子吗?不愿意。所以世间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讨价还价的,也没办法讨论,也没有任何的理由,因为你必须去接受,我们必须去接受。
所以什么是业力?就是先天性所造的因缘的业,加上现在的意志,现在这一念的意志加起来,加起来噢,叫做业力。如果我们什么都归咎前世的业力叫做宿命论,可是我们学佛是可以自转因缘的,可以控制在自己的,但是有的东西是没办法控制的,譬如说你病苦,我们今天的病苦,你能控制吗?有钱要病苦,没有钱要病苦,这个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东西,没有办法控制的东西。所以这个世间变成在某一种范畴以内,你的意志是可以改变它的,在某一些很强大而且没有办法去转变的,也到处都是,也到处都是。所以因此,这就必须用一种接受观念,能改变的,使人生更美好的,这个叫做自转因缘,就靠学佛、靠理性来沟通,靠智慧来升华我们的灵性,然后来处理我们真正的问题,这是可以改变的,某些是没有办法改变的,譬如说你是女的、他是男的;你一出生就是富有,他一出生就是贫穷;人家一出生读书统统第一名,我们怎么用功也是第一名,就是倒数回来,从后面算来第一名。(众笑)世间就是这样,没有办法,某些东西是我们无能为力的,所以因此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的无常世间里面,佛陀告诉我们:无论这个世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,我们都必须去接受、去放下。
圣人跟凡夫是不一样的,在《杂阿含经》有一段故事:有一次有一个尊者在山洞修行,有一个尊者在山洞修行,现比丘相,披袈裟坐着,然后观不净观,观人体死了以后慢慢地肿胀、流脓、长蛆、长虫,慢慢地整个躯壳破坏,再来就是剩下的一堆白骨,后来他证阿罗汉果了。这个尊者证得阿罗汉果,他的心地非常的安祥,不管天地万物怎么变…
《有佛法就有办法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