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有佛法就有辦法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的工具,謀生的工具,讓我們吃得更好、穿得更好、住得更好而已。我們應該改成:Wisdom is power.智慧就是力量,這一句話來得更貼切,Wisdom is power,智慧就是力量。如果我們擁有智慧,對不對?我們擁有金錢,小偷會偷走、可以搶走;我們有一間房間,人家放一把火可以把你燒掉;你擁有一部汽車,人家可以放火把你燒掉、打掉;可是我們內在擁有智慧呢?人家搶不走、偷不走,一生一世用不完。開口是智慧,所有出來的舉動也是智慧,晚上睡覺安心,我們學佛就是求得一個安心,有了智慧他就會安心,睡得非常地安祥。因爲我們有智慧——萬法無常,萬法都是緣起,都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萬法都是短暫的,包括我們這個色身,由我們頭發一天一天長,長了以後我們又修得短;長,我們又長,長了又把它修短,長了我們又把它修短,從我們的頭發就了解無常,從我們的指甲就了解無常,連這個色身,是每一分、每一秒都在變化,一切法無我。

  我們所謂的苦跟樂只是一種短暫的感覺,對凡夫來講是的的確確——外省人講的,我以前教授講的。世間是苦的,我們以前教授是這樣講的:的的確確(衆笑)是苦的,沒辦法,是大陸人,教授professor是大陸人,是江蘇如臯(人):的的確確世間是苦的。(衆笑)臺灣就不是這樣講的:的的確確。這差很多了,不論是用什麼腔,不管你是用什麼腔,都是佛法,都行。我到北平(北京)去學了一個“行”。這樣就很重要了,我們就要進入佛教的核心了,開始要進入重點。

  當我們開始有了智慧以後,啓發我們內在的智慧之門以後,我們日子會完全改觀,日子完全改觀。你住哪裏你都快樂,你就是窮光蛋你也快樂,就像佛陀一樣,披著一件袈裟,叁衣一缽其樂無窮。佛在《遺教經》裏面講:有智慧的人,雖然身臥在草地猶如天堂;一個沒有智慧的人,雖處天堂就像下地獄的痛苦。我們如果有智慧,我們隨便家裏一個床鋪,一點點食物我們會快樂無邊,這個就是智慧的重要。如果說我們今天沒有智慧,不管我們擁有多少東西,都會活得痛苦。

  好了,我們會轉了,我們就開始進入佛教的心法,心法,就是我開始要轉念頭了。

  我們要把仇視寫在沙灘上,要把感恩的心刻在石頭上。

  開始要慢慢地轉念頭了。我們要把仇視寫在沙灘上,爲什麼呢?我們要把我恨你I hate you,“我恨你”寫在沙灘上,海水一來一晃,“涮……”爲什麼要寫在沙灘呢?海水一沖寫的“恨”就沒有了,對不對?意思就是明天一起來,又是一個beautiful day,又是一個美好的明天。把感恩的心刻在石頭上,譬如說: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,別人對我們有一點點的恩,我們一直記住,師長的恩、父母的恩、衆生的恩、還有我們所講的總統的恩、文武百官、政府對我們照顧的恩,人不能獨立存在的,一定要息息相關,人的生活一定要息息相關的。所以說:把仇視的心寫在沙灘上,把感恩的心刻在石頭上。我們開始要轉變這個念頭,心中開始調整了,開始調整。把以前的痛苦,那一份強烈的恨、執著、嫉妒開始要忘掉,要放下。好,如果你恨他,你恨他恨了一年,佛陀說: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,我們恨別人,痛苦的卻是自己,我今年恨你,明年又恨你,看到你又恨你,恨你了叁年,我們痛苦得不得了,痛苦得不得了。叁年以後你問他:我恨你了叁年,你知不知道?我不知道。(衆笑)真倒黴,我恨你了幾年你竟然不知道!對方沒感覺,我們感覺卻很痛苦,晚上睡不著,不能安眠,對不對?食不知味,睡不能安眠,寢食難安,爲什麼?就是我們把緣起的短暫的假相化做一股執著的恨,以爲有一個真正的東西可以恨,其實沒有。

  譬如你恨他,你把他用醫學的解剖學來把他分析看看,或者是你愛他、或者是你恨他,你把他分析看看,他爲什麼讓你這麼痛苦呢?我恨你!就慢慢來分(析看看),你恨他什麼呢?恨他頭發,他頭發理起來放在桌上(衆笑);你恨他指著他的鼻子,他的鼻子,(“嘣”,把鼻子去掉)放在桌上(衆笑);你恨他哪裏?恨他右手,剁起來,右手放這邊,頭發、鼻子、右手、左手、左腿、右腿……排成一列,你到底恨他哪一部分呢?想來想去,沒有,沒有。我們開始冷靜,我們要開始冷靜,開始思惟生命的真谛,這個就是佛法偉大的地方,佛法偉大的地方。我以前念hydraulic engineering,水利工程,那時候我就想:大學畢業做什麼?念碩士,碩士(念完)以後要做什麼?博士。博士畢業做什麼?超博士。超博士畢業以後做什麼?就是博土(衆笑),因爲下面比較長,也是迷迷糊糊,你不要以爲博士叫做智慧,錯!只要是後天學習來的,從課本得到的,統統叫做無知。(衆笑)只要你覺悟從你本性發揮出來的統統叫做智慧,知道了嗎?(日語)是的,知道(日語)。知不知道?(衆笑、鼓掌)再講一遍,One more time:從後天學習的文字、語言、書本學到的、傳統、種種的文化習俗皆屬無知,統統是無知,因爲那是對立,看法一定不同,會落入極端。就是政治是對立的,世間也是對立的,夫妻意見、看法不同,兄弟看法不同,師徒看法也不同,在這個世間很難找到兩個人看法一樣,國與國之間、社會與社會之間傳統也不一樣。九點十五分,thank you,(衆笑)可以講到九點十五分,nine-fifteen。

  好,佛教一句話就解決了,萬法平等,在座諸位不管中國人、美國人、大陸人統統可以成佛,人人皆有佛性,人應當互相尊重,看法不同比比皆是,看法不同哪裏都存在,但是我們要有包容性,所以包容異已的存在,不同于自己的存在,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。換句話說:在這個世界上,每一個人的貌相不一樣、看法不一樣、背景不一樣,我們應該用一顆虛空的心來包容那一些看法跟我們不一樣的,所以《金剛經》裏面講:離一切相,即名諸佛。離一切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那當然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都是因緣生、因緣滅的、短暫的假相,如果我們用一點智慧,X光一照射,我們也知道:我們只是一堆骨頭而已。如果用佛教的不淨觀,我們只是大小便;如果用化學的角度,我們只是個化學的工廠,我們這裏有酵素、蛋白質、碳、氫、氧這些元素色身而已。

  一切法無我,也沒有所謂真正的一個我,沒有所謂一個真正的我,真正的我在哪裏呢?就是我們講的佛性,就是我們靈性,智慧的靈性。佛教不講靈魂,講第八意識,這個講又是一堆,這幾天只是希望給大家一個觀念,兩、叁天給個觀念。

  再來,逃避了困境就遠離了菩提,菩提就是覺悟了,自覺覺他就是菩提。我們常常講要發菩提心,發菩提心就是要發覺悟的心,要趕快覺悟生命短促,生命短促。剛剛我們還在唱《畢業歌》:青青校樹,萋萋庭草(《畢業骊歌(骊歌lí gē:告別的歌。)》 (畢業生)開唱:青青校樹,萋萋庭草,欣沾化雨如膏。筆硯相親,晨昏歡笑,奈何離別今朝。世路多歧,人海遼闊,揚帆待發清曉。誨我諄諄,南針在抱,仰瞻師道山高。(在校生)答唱:青青校樹,灼灼庭花,記取囊螢窗下。琢磨幾載,羨君玉就,而今光彩煥發,鵬程萬裏,才高志大,伫看負起中華。聽唱離歌,難舍舊雨,何年重遇天涯。(大合唱)全體學生,青青校樹,烈烈朝陽,宗邦桑梓重光,海陸天空,到處開放,男兒志在四方,民主、共和,自由平等,任憑農工兵商,去去建樹,前行後繼,提攜同上康莊。)……,還唱這個,欣沾化雨如膏……記得還在唱小學的《畢業歌》,現在五十了,(衆笑)一眨眼五十了,還沒有五十差兩歲(衆笑);nineteen fifty-three,1953出生的。四十七、四十八了,你看一眨眼四十八了,中國大陸講四十八了,(師父學他地口音,衆笑)一個腔四十八了,再乘以二,double,九十六,我們能不能活到九十六?所以生命是很短促的,修行是當急之務,是不能等的,不能等的,拜佛跟拜神是完全不一樣的,拜神就是念一念,拿幾個水果拜托,希望我的先生事業順利,第二個希望股票大漲,(衆笑)第叁個希望我的兒女考上哈佛;第四個希望我青春永駐,(衆笑)八十歲看起來會像叁十歲一樣年輕,(衆笑)你想得美!拿幾個水果騙騙佛菩薩,然後就講了一大堆,又不是開保險公司,(衆笑)你把佛教當做什麼?那兩顆水果佛菩薩敢吃才怪。(衆笑)要求那麼多,我要是做佛擺在前面不動,不敢吃。(衆笑)第一顆要事業順利,第二顆要股票大漲,第叁顆兒子考上哈佛,第四個讓她青春永駐,八十歲看起來像叁十,你去死吧,你去死好了。(衆笑)開玩笑,不可能的!佛教不是講這個的,佛教拜水果是表法的,表示我們很誠懇,我們是很誠懇的,表示我們恭敬佛菩薩,只是這個意思而已。要不然你看看,你拜(佛菩薩,)水果(用了那麼多,)拜了那麼多,佛菩薩曾經爬起來咬一口嗎?(衆笑)你看過嗎?今天如果你拜佛菩薩起來咬一口,你明天敢拜嗎?(衆笑),哎喲,真的咬一口,(衆笑)後天你就不敢拜了。是不是?到最後拜一拜,拜一拜,拿回去還是自己吃,(衆笑)所以也不增、也不減,是不是?都是一樣的。拜佛不是這樣子,拜佛是開智慧的,要了解道理、了解真理的,不是拿一個那個挂著在那邊,一杯,我明天去聽慧律法師開示好不好?沒杯。精神病!(師父學拜神的那一套。衆笑)哪有人這樣把佛教當作是神,佛、神都搞不清楚狀況是什麼,對不對?

  佛教是求智慧的,是完全要掌握自己的,要自己創造機會、自己創造因緣,所以有機會的人奇迹就在他的身旁,沒有智慧的人是等待奇迹,有智慧的人是創造奇迹。簡單講我們今天都是由大智慧、奇迹、實力,擁有實力的人就擁有奇迹,擁有智慧的人就有辦法,有佛法就有辦法!就…

《有佛法就有辦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般若文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