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知識分子如何認識佛教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教家來講的話,他知道我們縱然要爭什麼,最起碼的修養一定要做到,所以佛告訴我們,我們衆生都弄錯了,他都是想要控製別人,想要去操縱別人,想要去改變別人,可是一直沒有想到要改變自己。這樣一個觀念,永遠的存在這個內在裏面,他就永遠束縛。

  釋迦牟尼佛他就是修行,就先證悟自己,改變自己,把自己修養到極點的時候,用他的德行去感化別人,用他的智慧去教化別人。那麼所有的什麼地理、什麼風水,都動搖不了他。當然佛陀是一個聖者,我們是一個凡夫,所以地理風水還是會有影響,但是佛告訴我們要自轉因果,要控製自己。所以佛教徒他不算命的,他要認命!所謂認命呢,就是儒家所講的「知天命」。要知天命,那麼我們知天命,我們認命了,就會解脫,得到大智慧的解脫。

  再來,請問師父:“不知道師父你對感情的看法如何?”我們一個知識青年,想要了解佛法,佛法對感情的看法是什麼?這個每一個宗教,不是講愛就是講博愛,要不然就是講慈悲。那麼我們要從人的最底處的地方談起,人有欲望,欲望就是一種自私、占有。可是人爲什麼有欲望?因爲他想延續自己的生命,想傳宗接代,想要養活自己,就在現實社會裏面,就産生一種欲望,佛講的這個叫做行屍走肉。從來沒有關心到這個世界以外的人,關心自己。

  欲使一個人迷茫,欲的一點點升華叫做愛。我自己好,我的孩子啦,我要我的媽媽好,我要我的朋友好。那麼又限製于這個小的範圍裏面,所以欲望的升華那就是愛,有先天性的母愛,母親就愛這個孩子,可是這個愛她還是有自私的觀念,爲什麼?愛我自己的孩子,就不想愛別人。神愛世人沒有錯,就是不愛佛教徒。你不信神,她不會救你的,這一定的道理。神愛世人,可是不會愛佛教徒的,你放心。既然神是一個萬能的上帝,我們又是祂創造出來,當我們不認識祂的時候,她又不愛我們了,這個範圍還是有自私,還是有自私的。

  那麼愛的升華叫博愛。博愛就是範圍稍微大一點,像國父所講的博愛。可是這個博愛的範圍呢?卻限製于國家,我愛我們的中華民族,對不對?我們唱歌“我愛中華,我愛中華”,就不會“我愛美國”。博愛,可是這個博愛,還是一個國家的限製,一個區域性的。博愛。要是世界有那麼多博愛,爲什麼常常戰爭呢?大家都會想保衛國家,博愛,還是有一個區域性的分別。

  博愛的升華叫做慈悲。慈的意思就是與樂,悲就是拔苦。對于困難的衆生,我們就是給他快樂,給他慈悲的心態救濟他,慈就是與樂、悲就是拔苦,救拔他的痛苦,去掉他的痛苦。可是我們人慈悲一陣子而已,沒有辦法像佛,佛就是最高超,就是大慈大悲,加一個“大”。這個大就是絕對的意思,就是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。無緣就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慈悲,對一切衆生只要佛做得到的,他傾全力以赴的。大慈大悲。

  像我就沒有辦法大慈大悲了,臺北工專,我去臺灣大學上課的時候,臺北工專就說:“師父,你來臺北工專給我們上個課。”現在臺北工專、東吳大學,什麼四海工專、什麼雲林工專,請啊,還有什麼聲寶牌的,聲寶牌的說什麼,那些女的員工要聽的...很多。美國還有加拿大、日本、菲律賓、泰國,還有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歐洲的西德,這個幾乎常常有收到來信,像我就沒有辦法大慈大悲了,我的能力有限。就以一個清華大學來講,這個清華大學以前,早些年他是說,請師父每個禮拜到我們清華大學,來講十四講表,那是以前好幾年前。我就沒辦法大慈大悲,我就說開車子開到這裏,叁個半鍾頭,講了一、兩個鍾頭,又開車開回來高雄,叁個半鍾頭,開了七個鍾頭,講兩個鍾頭,這不劃算。就沒有辦法大慈大悲了,這個會很疲倦的,很累的,I”m very tired。很累的,要趕回來,對不對?

  講實在話的,我們衆生要做到佛這種心境,幾乎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,就無條件的,沒有條件的。那麼我現在有做到一點好處,就是說我去所有的大學上課,我都不拿他們的鍾點費,這一點是一點點優點,從來不拿人家的鍾點費的。不過,他如果這樣,師父拿去沒有關系,我推回去他推過來,如果他推得太久,我覺得很煩,我就收下了。沒辦法,盛情難卻。

  站在修行人的角度,來講感情的問題。好,我們來講到這個,年輕的男女的感情,最主要他就是要討論這個,年輕人他要討論這個。你問說:“師父,感情是個什麼樣的東西?”出家人也談愛也談情,可是他的愛跟情裏面都有理性的支配,我們的愛跟情裏面都有理性的支配,我們一直希望衆生能夠離苦得樂,我們愛他,就灌輸他佛法,告訴他怎麼是生死,怎麼樣修行。我們不會像世間人,一愛下去就愛得死去活來的,沒有他就一定會自殺,要不然就是會死。如果今天,我這樣子的話,我不會,你放心,我還是要繼續活下去。對不對?

  因爲衆生他從無始劫以來,他對這個感情,他就理不出一道思路出來,他內心裏面也非常地清楚,兩個人根本身分配不起來,一個這麼高,一個這麼矮,可是他們兩個...你說他爲什麼會相愛?他不知道。你要問你爸爸,你要問你媽媽:“爸爸,你爲什麼要媽媽?”“不知道。看起來很合意就結婚了。”“媽媽,你爲什麼要嫁給爸爸?”“不知道。那時候他長得滿帥的。”就這樣糊裏糊塗就結婚了。你問一百對,他就九十九對告訴你:“我不知道。”然後兩個人好夫妻沒關系,要是常常打架呢?“你們兩個常常吵架,爲什麼會結婚?”“不知道。”(日語)我不知道,統統這樣子的。

  爲什麼?感情是一種矛盾的東西,它理不出一個道理出來的,所以佛就一直告訴我們,感情是一種盲目的東西。很多人,爲了這個女朋友離開,哭了。我以前也哭過,也很痛苦,現在我知道了,我現在很會觀想了,如果他離開的時候,我就做這樣想不結…當然今天我是出家了,是講在家的立場,“她離開也許更好,也許討到這個老婆,一天到晚打架也不一定。一天到晚叁餐都不煮的話,我都泡面吃,早一點離開也不錯。對不對?”你不要一直想說,沒有她我們會死,你這樣做就錯誤了。我們要做到,她沒有我她會死,這樣才了不起。你做到我沒有她會死,完了,你就被牽著鼻子走了。對不對?這樣講話才會大聲。感情就是這麼矛盾的東西。明明知道,可是就是偏偏要落下去,這個陷阱裏面,沒有什麼理由。

  在唯識學裏面講的,這個叫做先天性的,我們男女之間欲,這個欲的束縛,那就是天地之間是最大的、最難突破的,就是這個感情的問題。肉體上的需要,欲望的,一個人的身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,他就自然會追求異性的,所以在追求的時候,當中他眼睛閉上來,迷迷糊糊的,不管條件合不合,就結婚了,結婚就天天有戲看了。所以我們以前逢甲大學,有這個同學他聽到了一些佛法,他很高興,這個佛法講四大皆空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這個太棒了。一切法無常,他就說:“我要去度衆生。”就每天都到女生宿舍面前站崗,去跟女同學講這個世間是假的,這個世間是痛苦的,這個世間是怎麼樣...每天講每天講,講到後來兩個結婚了,被度走了。他本來發一個願,要去度他的女同學,變成被度走了。

  研究了這麼多道理,定力沒有辦法産生,沒有辦法産生這個定力。是不是?修行不是用講的,不是懂了一點點皮毛,你就跑到女生宿舍那邊去度衆生。開玩笑!Play a joke。那麼容易?稍微一點理性是不是?我們要了解,要勸人學佛,要輔導別人的感情,反而自己倒了,這個比比皆是。所以有很多菩薩就勸告我說:“慧律法師,你今天成就那麼大,你長得那麼英俊,小心喔!”我說:“會啦。我二十四個小時都在注意,看不對就跑了。”看不對就跑了,所以我不會去外界攀緣,我看女孩子不對,我就會注意了,看她對我們...你要研究佛法沒有關系,繼續來。所以我二十四個小時,都會警惕自己,沒有佛的功夫。

  佛講的要講大慈大悲,講實在話這個就是要感情...我們欲就是一種感情作用,升華就是愛,愛升華就是博愛,博愛升華就是慈悲,慈悲升華就是大慈大悲。世界上哪一種人才能夠做到這種大慈大悲呢?除了聖人。要像耶稣這種人,耶稣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,因爲人家認爲他是叛動,散亂、妖言惑衆,耶稣是個聖者,人家要給他釘在十字架上,他跟上帝禱告:“上帝,你要原諒他們,因爲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。”再講一遍,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以前,他一直還要向神禱告,要神原諒這些釘他們的人,因爲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做的,是殘害一個聖人,不知道。別人要殘害我們,我們還要請求佛去原諒他,你看這種胸量,我們怎麼做得到呢?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以前我的房間都貼耶稣的相片,聖人就是聖人,了不起,不得了了。我們要做到耶稣這樣,根本不可能的事情,太了不起了。不過,基督教所講的這個教義,我比較不能接受,因爲他講的只有一個上帝,上帝從哪裏來的?你不能問。因爲我們是被上帝所創造出來的,在基督徒裏面,所有的基督徒都不能做上帝,因爲我們是被創造的,永遠就是上帝的奴仆。在佛法裏面來講,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,有一天大家就會成佛,只要你開悟有智慧就會成佛,是這樣子的。

  在《金剛經》裏面講,佛在過去世中修菩薩道的時候,這個手被人家斷掉了,砍掉了,這個手被人家砍掉的時候,佛一點瞋恨心都沒有。他說:“我是修忍辱波羅蜜的人,是一個修行人,你砍掉我的手,我也不會生氣。”這個支解身體,這個身體被割了,。佛弟子在度化衆生,在佛經裏面有這樣講:如果人家罵我們,我們就這樣觀想,人家沒有打我們是吧?如果人家打我們,我們就這樣觀想,他沒有拿刀子殺我;拿刀子殺我,我們就觀想沒有殺成重傷;如果殺成重傷,我們就要退一步想,沒有殺死;殺死我們就做這樣想,剛好解脫。所以這個佛法,它就變成無限的…

《知識分子如何認識佛教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