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重重無盡十法界都是以十爲主。
【會曰下、會通古今也。】叫做會。
【又大疏雲。】大疏這麼說,【古人已有五門。一稱名往生念佛門。】你若稱名念佛,單提這個阿彌陀佛,往生念佛門。【二觀像滅罪】這也是一種【念佛門。叁攝境唯心】就是知道境就是心,心就是佛,所以他都用心在【念佛門。】以他眼睛也不用看,耳朵也不用聽,一心下去用功,觀照這個心當下就是佛。【四心境無礙念佛門。】走到哪裏心境都一體。【五緣起圓通念佛門。】這緣起就包括一切的時間、空間,六根當下全都是通達無阻。【此之五門、名則盡善、釋義不周、】名字都很好,可惜解釋得不是很完全,【故今改之。】所以現在改過來。【若欲曲會。】若勉強附和他,【一二、即清涼】疏鈔,清涼國師所作的疏鈔裏面【緣境。】念佛,第一跟第二就是清涼國師所作的疏鈔,這緣境念佛,【無礙、】念佛,【兼攝俱泯。】就是說無礙這個念佛同時攝這個頓教的俱泯。【圓通、即無盡門。】因此這是會通而已。【小教等者、前之四門、約觀。】小教等等,前面講的四種念佛就是觀,這裏的五種念佛法門就是教,就這個教,前面是就這個觀,【此之五門、約教。互相影顯、思之可知。】
【今此文下、約四五念佛門、判今經也。佛教、十二如來也。】什麼人教大勢至菩薩呢?就是十二如來教他,佛教,【通四】種念佛法門跟【五者、】念佛法門,【以譬如下文中、但雲憶佛念佛、不別指一門故。】沒有另外提到其他的法門,只有單提到憶佛念佛,一心想佛,一心念佛。所以【機禀、勢至等也。】禀就是承受,接受佛的教化,這一類的根器那就是指大勢至菩薩等等(是承受這個法門的根器)。【局持名者、】局就是限于,所以他所講的都是限製在這個持名念佛,【以佛問下文中、方雲】再說,【淨念相繼、】意思就是說什麼叫做持名念佛?就是你念念都是清淨心,念念相續心不斷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能夠舍世間的五欲六塵,這個佛號又不斷清清淨淨這樣念,心想清楚,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朵也把它聽得清清楚楚,心把它想得清楚,口再念出去,耳朵再聽進去,再從心出來,再從口念出來,再從耳朵聽進去,一個循環、一個循環,南無阿彌陀佛,這樣清清楚楚,同時心想,口念,耳聞,自己念,自己聽,自念自聽,從心出來,再從口出來,再從耳朵進來,都是周而複始,淨念相繼,一次再一次,一次再一次的,使我們的念頭都在清淨的這個念頭裏面。那麼我們今天到處都在念佛,到處都有道場,可是方法抓不准,方法抓不准的時候,不肯用方法下去念,這樣很快就散亂了,我們現在在念佛都在念結緣的,“你念佛幾年?”“慚愧,叁年。”你若會用功念佛,方法用對,師父告訴你的觀想這邊叁聲(師父指自己左耳側),這邊叁聲(師父指自己右耳側),前面四聲(師父指自己面前),你用這個方法把它(念頭)穩住,你不用一個月就抵過人家念佛十年的厲害,念佛的方法對,念一個月比念十年更厲害,方法不對就是散亂心,我有往生也好,沒往生也好,反正我才二、叁十歲而已,要死也還很久,你沒看我現在還很漂亮,皮膚細白嫩肉,你看看、你看看,身材這麼好,你看!行情還很好,她沒想到她會死,所以她的心就:我要死還很早,我要死還很早,你再念十年也沒用,無法深入,這個念佛不是在看時間的長短,方法要對,用心念佛,有的人在趕這個數目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(師父作疾聲念佛貌),你不如把眼睛閉上,拿一串念珠這樣全神貫注念這一句佛,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。。。(師父作虔誠的緩聲念佛貌),你念這句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這實在的佛,你若念:“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喂!電視怎麼不轉臺視的,怎麼轉中視的,趕快,轉中視的,南無阿彌陀佛,”念那個散亂佛,整布袋挑一挑沒有一個能用,整布袋都是空榖的,人家那個眼睛閉上念珠拿著全神貫注的念,一佛就是一佛,阿彌陀佛,這句就是實在的。你想想看,他有在念佛,念佛十多年,每天都看電視,一邊看電視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那個方法錯誤,即使讓你念一輩子,No效,沒效,unuseful,一點效果也沒有,所以人家會念佛的就安住,電視關起來,對不對?用那十分鍾就很驚人比你用一天還厲害,這十分鍾用生命在修行,這十分鍾就是實在的,修行不是說你用五個鍾頭或是用一百個鍾頭,十年、二十年,不乏念了四、五十年沒往生的,懶懶散散的念,懶懶散散的念怎麼會有效果,所以說,沒效,念佛一定要方法正確,接著能舍外緣,我這時候修行的時間到了,門關起來,電視關起來,電話(筒)拿起來,這樣拜佛、念佛,這半小時不聽電話,沒有人吵,這半小時就真正你在用功,要不然都是結緣而已,要懂得(方法),我們方法不對、錯誤,錯誤的方式,所以你們的修學法跟師父不一樣,我若在拜佛,就萬緣放下,我一心向佛,一定要往生,我每一拜若拜下去就跟佛講:我絕對要往生,這個宇宙當中我已經無路可走了,不然,你要我走哪一條路,所以我這個佛號就一直出來,所有的每一句都是念力、願力同時下去,我就一定要往生,非往生不行,沒有往生沒有路可以走了,你走去哪裏?你修禅嗎?所以說憶佛、念佛,淨念相繼,【的指出持名故。】
【問。】一定要標示出什麼叫做持名念佛,一定要真正標出什麼才叫做持名念佛,所以【何以勢至不通指耶。】爲什麼大勢至菩薩不把他全部的法門拿出來呢?爲什麼只有指這個持名念佛呢?【答。雖念佛叁昧、古稱徑路。而持名一法、徑而又徑。】直徑又直,一點也不彎曲,【何者觀像、】什麼叫做觀像念佛?【則像去還無、】像若拿掉又沒有,【因成間斷。】什麼叫做觀想呢?【觀想、則心粗境細、妙觀難成。】什麼叫做實相念佛呢?【實相、】的念佛就是要開悟,實相念佛簡單講你要通達無生的道理,才有辦法實相念佛,那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修行實相念佛才有辦法,【則衆生障重、解悟者希。】你看!還有一個悟,能夠了解這個實相的人太少了,理念同時,太少、太少。【至于無盡、】關于這個無盡,【則境界深廣、從何領荷。】“荷”就是說從哪裏下手呢?關于這個無盡念佛,一念就是無盡,這境界太深奧,你要從哪裏下手呢?【唯此持名、最爲簡捷。】只有這個持名念佛,最爲簡單,最爲直接,【但能】這個淨念相繼叫做【繼念、】繼念就是念頭相續,【便得往生。】所以這個念佛無論你是什麼時候,比如說你當護士爲人家注射,咦!也很有效,注射下去一直念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注射阿彌陀佛進去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你開車也好,或是吃飯也好,嚼一口,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還是在牧羊也好,你做什麼職業我認爲跟這念佛沒什麼妨礙,不互相妨礙,當警察最好,當警察若被人派去站在那裏,二個小時都站在那裏念大悲咒、念阿彌陀佛,若有當警察的,被人派去發配邊疆最好,所以以前人家警察手都放在口袋裏面,做什麼?口袋裏面都放一串念珠,他若在值班的時候,手都放入口袋一直撥、一直撥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看到主管來,趕快收起來,手趕快伸出來。所以什麼職業都可以念佛。【如骥驟雖超群馬、】把筆拿起來,骥驟就是千裏馬的意思,說這個千裏馬雖然超過一切的馬,【未及龍飛(持名念佛也)。】不及這個龍,龍飛比馬還快,龍飛就是持名念佛,骥驟雖超群馬,但是還是不及持名念佛法門的龍飛,【鶴沖(余門念佛也)己過凡禽(余門修行也)、】鶴沖就是余門念佛,持名念佛這個念下去,一用功就超過一切法門,就超過凡禽(其他的法門),【爭如鵬舉(持名念佛也)。】但是怎麼能夠比上大鵬金翅鳥,這翅膀一展開來就幾萬英裏,意思是說一下氣沖起來,持名念佛就很嚇人。所以這持名念佛是很重要的。【故龍樹】菩薩,【毗婆沙論雲。佛法有無量門、】說這個佛法有無量門,【如世間道、】世間的道,不是道理,世間的道路,【有難】走的道路,也【有】簡【易。】比較好走的道路,【譬如跛人、陸道步行則苦、】走路走得很辛苦,一日若叫跛腳的來走,就走很久,【一日不過數裏。水路乘船則樂、】你若用這水路乘船,【須臾便過千裏。】刹那間就經過千裏,【易行疾至、】所以【應當念佛、稱其名號、本願如是。】
【問。佛有無量功德、一名難可攝盡。況實相中、離名字相、雲何專稱名耶。】意思就是說佛有無量功德,這個名攝一切無盡的法,那麼實相當中教我們要離這個名字,來專持名,要怎麼專?【答。極樂】世界,【依】報跟【正、】報,說到佛就包括一切,【言佛便周。】講到阿彌陀佛就包括一切,所以【佛功德海、】舉這個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包括一切,【舉名即盡。】所以我才告訴諸位,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是整個宇宙當中最厲害的,【經雲。治世語言、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。豈有萬德洪名、不即是實相耶。】
【然此下、重顯持名一門、攝盡大小乘教。無論利根、鈍根。均可依之而修也。正定者、揀念佛外、皆邪定故。】念佛以外,則都是邪定,【正思者、于所念境、正直思察故。正、揀尋伺。】揀尋伺就是不同于第六意識的粗糙跟微細的思想,正思是透過智慧的,所以【思、揀昏沈。正心行處者、謂定心正所緣境、異于無明邪所受故。】無明邪所受,不同于無明,因爲心若正,跟這個心邪不同,所以心正所緣的境界是不同于無明邪念所感受的。【或雲調直定。由衆生屈曲散亂、】屈曲,把一件事情看偏了,【佛以諸叁昧門、令直其屈曲、】讓他彎曲的心直接拉直,【正其散亂故。禅觀通名者、如智論雲、一切禅定攝心、皆名叁昧、是也、一行別目者。有二釋。一謂萬行中一行。如諸經中、或以真如海印德藏爲叁昧。】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,海印,就是叁昧,海印就…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