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▪P4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經念一輩子怎麼跑到這裏,閻羅王怎麼這樣。”“阿婆!你每天都叫人家起來殺豬,你會起來念經,都是殺豬的叫你的。”(笑)這是講講笑話,就是說我們要做這個因緣,就要做好的,我們甯願叫人家起來念經做功德,可不要叫人家起來殺豬。只要你真的有在用功,那麼諸佛就會加被。【故普賢雲。有諸衆生、心中發明普賢行者。我時分身、皆至其處。縱彼障深未得見我、我與其人、暗中摩頂、擁護令就。】你看看!所以我們念佛的人都有佛祖暗中在加被,真的。【一生念佛、不生方者。】不生,不往生極樂世界。就是【念佛不精誠故。】不精誠,精就是精進,誠就是誠懇,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是這兩個字,就是精誠,就是精進、誠懇,祈求佛菩薩加被我們,我們是障礙的凡夫嘛!【生疑不笃信故。無有往生願故。】下面那句比較難,生信大家都信,可是斷這個貪愛,噢!這個難,【不能斷貪愛故。】也不能往生,雖然他每天很用功,可是他這個貪愛力量太大,他知道深信佛法,也知道極樂世界,也願意往生,可是他這個貪愛的力量,貪愛五欲六塵,這個孩子的感情分不開,夫妻的感情分不開,或這個男女朋友的愛分不開,所以人家說:你們出家很無情。對!對!對!但是出家人很慈悲,不能講情,情是世間的束縛,“你們出家人好像很無情”,本來就不能有“情”,情底下一定有一個執嘛!情執、情執嘛!衆生就是有情,有情底下一定加一個字,就是執,執就不能往生,所以不能說師父很有感情,要說師父很慈悲,這個師父很慈悲,非常的慈悲。如果一個人他真的很用功在念佛,他不能斷這個貪愛,那也免談。你不能斷貪愛你臨命終眼睛快合起來的時候,都是對方的影像,對方的像。恨是貪的一種,反面的貪愛叫做恨,貪這個愛不是只有執著兩個人感情很好叫做愛,這弄錯了,恨也是愛的一種,爲什麼?你愛而生這個恨這是一個反面的愛,因爲愛得不能夠圓融變成反面的愛,你愛什麼?恨他也是愛的一種,也是情執的一種,所以恨一個人不要恨到死,這個愛與恨一定要放才能夠舍,我常常跟這些佛教徒講,說:過去若有人對不起你,你再過叁年看他如何,他會很淒慘,什麼人比較有底(福),一定是古意(老實)人比較有底(福),你注意看!那個很可惡的,每天都欺負人家的,我告訴你:這個人欺負別人,惡人自有報應,所以說不管誰欺負你,人欺、天欺,因果不會欺負你的,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怎樣可惡,侮辱別人,傷害別人,在目前他沾沾自喜,在因果來講,他輸,所以什麼是最偉大的人?沈默寡言、忍辱的人,不解釋的這個人,是最偉大的人。但是不解釋的本身還不能有恨,不解釋有好幾種,一種是聖人的沈默,聖人沈默因爲無所著;還有一種是什麼?是凡夫,就是說,“唉!我不要解釋了”;一種是小人的不解釋,“哼、哼,下次你就知道!”所以這個沈默寡言不解釋,不是大善就是大惡,你不要看他靜靜的吃叁大碗,你若讓他拿起刀來會殺死人。

  【問。現在善根淺薄、可以增修。過去業障深重、雲何得知、而爲對治。答。有二揀別。】就是說業障重、善根比較薄的人,有二種選擇,把筆拿起來,【一者叁昧中若有善根發相、】這是第一個,把它畫一個框框,寫一個:甲,翻開47頁,第二行最下面,二者叁昧中若有業障發相,畫一個大框框,寫一個:乙,第一大段是這個地方,這樣慢慢來解釋。“一者叁昧中”,在叁昧當中,“若有善根發相,”【則知過去種植善因。何爲善發、略開四種。一念化佛、善根發相者。于念佛叁昧中、忽然憶佛修六度萬行、】他就知道佛在修這個菩薩道是很辛苦,他現在每天都是爲了小事情在計較,爲了這同參道友的一點缺點在煩惱,他現在念佛念到後來悟到,悟到說那個佛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禅定、般若,種種六度萬行,受無量的苦,這樣人家有辦法,而我們是爲了一點小事在煩惱,他會慚愧,我們看我們自己的貌相,【成叁十二相。】所以這叁十二相要說好,也不好,這阿難就是長得太俊,很高,叁十相,一出去,整路上都喜歡阿難,整個街上那個女衆,大家看到阿難都傻住了,都不知道要念阿彌陀佛,因爲太過莊嚴,所以說我們不要以爲我們個子矮貌相醜,其實反而好修行,那看那個達摩祖師,你看!醜得多嚴重,胡須,眼睛瞪那麼大,他就是好修行,他無障無礙,因此長得好看的人也有好處就是說他度衆生方便,因爲每一個男的或女的都喜歡看貌相莊嚴的,像這個佛像一樣,這個佛像若雕刻得很莊嚴,光是看到就很喜歡頂禮,那法師若長得很俊,你就很喜歡站在他旁邊,無形中就被他感化,這個力量很大,像我們上次講的,長得很莊嚴,看到就證無生法忍。那麼醜也有醜的好處,因爲他修行一輩子,要發生危險也發生不來,沒有這種機會,過去有比丘尼長得太漂亮自己毀容,她每天後面跟著很多男衆,雖然她已出家,不過她非常好看(很美),所以她覺得很麻煩,自己毀容,也不須要這樣子,哎呀!你要叫我毀容,我怎麼舍得這樣,變成黑白郎君,黑一邊白一邊,哇!慘了,這以後講經誰要聽,這麼好的臉把它毀容,這不好,這不須要這樣,心無所著就好。下面,看到佛這麼莊嚴,【身有好光、心有智慧、說法利生、降伏魔怨。作是念時、生敬愛心。開發叁昧、增進佛行。或于定中、見佛身相、心淨信解。或于夢中、聞佛說法、覺悟佛心。】這就是善根發現。【二念報佛、善根發相者。于念佛時、忽然憶佛圓滿果報之身、皆是無漏功德成就。相好光明、一一無量。神通智慧、充滿法界。相續湛然、】湛然就是清清楚楚,【盡未來際。作是念時、慧解分明、】慧解就是悟,慧解分明就是有所悟,【定必安隱、】他的定是建立在智慧,定如果建立在意識形態的暫時的降伏,那是不安穩的,定一定要建立在慧,空慧上面,要建立在空的智慧當中,像六祖,“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”,六祖悟到空,運用本性的智慧,所以他行、住、坐、臥都在定中,《楞嚴經》講的,那伽常在定,無一不定時,無論行、住、坐、臥生活起居他都在定,爲什麼?他悟到畢竟空,畢竟空就沒有一法可得,你想想看!一個人悟到這個世間無一法可得,沒有一種可以讓他執著的,你說他哪裏有痛苦呢?他失去再多的財産也是等于空,他擁有再多的財産也知道這個是空,一個人已經擺脫這個得失的觀念,放下外在的財富,內心得到無量的安詳,一個修行人不能找到這個空性的理念,不要講你在修行,你每天都會煩惱的,你會爲了別人的是非長短光是煩惱就煩惱死了,像師父今天我才不管你是非善惡,誰做誰負因果,我不會管你的,我不管你做過什麼,我有這個德行,你就會來找我。所以說我們度衆生,諸位法師!我告訴你,沒德行在度衆生就是追衆生,有德行的法師,衆生會追他,我們不用怕度不到衆生,今天若沒這個實力,沒這個智慧,沒這個德行,衆生就離開我們,我們做師父的,你來讓我度,有沒有人要讓我度?你一直追衆生,人家不給你度啊!所以沒有智慧、沒有實力、沒有德行的,每天都追衆生,希望衆生給他度,有德行的人不會這樣子,你就是躲在六龜、七龜、八龜人家都會把你挖出來,不用擔心,就怕你沒有辦法,所以說這不是別人的問題,是自己的問題,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問題,還有一點修學佛法一定要在善知識的旁邊,再叁的勸告你,你說你自己修行,旁邊沒有師父,沒有善知識,你在那邊繞圈子繞十年,不如善知識講一句話,我告訴你,你千萬要記住師父的話,不管你出家、在家,不管什麼一定要有師父,而且這個師父一定要非常大智慧,強而有力量,他一句話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,否則的話很容易變。所以我們人要, 老實,老實不來,沒有辦法,所以我看到臺中李炳南老居士,我覺得這位居士很偉大,非常、非常偉大,這是我心目中一位非常敬佩的一個老居士,非常、非常贊歎的一個老居士,他很紮實,什麼都沒有,他常常講:我是一品惑沒有斷的凡夫,我也不會什麼,什麼都不會,我就老實念佛,老老實實。李老師常常講:我不如老太婆。他爲什麼常常這樣講?因爲老太婆會紮實的念佛,她每天就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不起分別嘛!我們就沒有辦法,想愈快愈好,想開快車,不必斷欲望又可以了生死,又可以度衆生的,又可以解脫生死的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沒有這個道理的。所以我們人一輩子他能夠穩住不受到動搖,這樣老老實實念佛,像臺中李炳南老居士教化出來的那個弟子,在往生的時候,晚上二、叁點佛放光,全家都看到現在虛空,阿彌陀佛放大光明,這個平凡的人的道友晚上叁更半夜爬起來拉尿,見到阿彌陀佛,怎麼那麼大的光明,跑去看,咦!同參道友往生了,原來是佛來接引他,他哪有說什麼很特別,沒有啊!他很平凡,他哪有整天說:“我要找到一個最快的法門”。沒有,一直念佛,阿彌陀佛,一直念佛,老老實實的。我們沒有辦法,師父沒有權利幹涉徒弟修什麼法,你們要修什麼法我都沒有權利,但是你要是能聽這個印光大師這“老實念佛莫換題目”,我常常說爲什麼你們不把那個高僧大德的話,當作是警惕,爲什麼都是用你自己的念頭受到那種虛僞的傳染,虛僞的這個廣告,你的心就動搖,你爲什麼不聽祖師大德,那個全身火化出來二、叁千顆舍利子,弘一律師他叫你念阿彌陀佛,廣欽老和尚他叫你念阿彌陀佛,印光大師幾個月後要往生他都告訴你很清楚,火化出來幾千顆舍利子,你爲什麼把祖師大德的話都當作馬耳東風?所以說末法這個時候,談玄說妙,然後心浮動,什麼是是非善惡都搞不清楚,他若看到人家寫一篇,噢!很感應,就被拉走了,就完了,我告訴你,我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親近忏雲法師,從來不談這個(感應),臺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後,這個往生的身體放在那個地方幾十天,一只蒼蠅都沒有,他的學生都跪在那個地方坐著一直念佛,就是一直…
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