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▪P4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经念一辈子怎么跑到这里,阎罗王怎么这样。”“阿婆!你每天都叫人家起来杀猪,你会起来念经,都是杀猪的叫你的。”(笑)这是讲讲笑话,就是说我们要做这个因缘,就要做好的,我们宁愿叫人家起来念经做功德,可不要叫人家起来杀猪。只要你真的有在用功,那么诸佛就会加被。【故普贤云。有诸众生、心中发明普贤行者。我时分身、皆至其处。纵彼障深未得见我、我与其人、暗中摩顶、拥护令就。】你看看!所以我们念佛的人都有佛祖暗中在加被,真的。【一生念佛、不生方者。】不生,不往生极乐世界。就是【念佛不精诚故。】不精诚,精就是精进,诚就是诚恳,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定是这两个字,就是精诚,就是精进、诚恳,祈求佛菩萨加被我们,我们是障碍的凡夫嘛!【生疑不笃信故。无有往生愿故。】下面那句比较难,生信大家都信,可是断这个贪爱,噢!这个难,【不能断贪爱故。】也不能往生,虽然他每天很用功,可是他这个贪爱力量太大,他知道深信佛法,也知道极乐世界,也愿意往生,可是他这个贪爱的力量,贪爱五欲六尘,这个孩子的感情分不开,夫妻的感情分不开,或这个男女朋友的爱分不开,所以人家说:你们出家很无情。对!对!对!但是出家人很慈悲,不能讲情,情是世间的束缚,“你们出家人好像很无情”,本来就不能有“情”,情底下一定有一个执嘛!情执、情执嘛!众生就是有情,有情底下一定加一个字,就是执,执就不能往生,所以不能说师父很有感情,要说师父很慈悲,这个师父很慈悲,非常的慈悲。如果一个人他真的很用功在念佛,他不能断这个贪爱,那也免谈。你不能断贪爱你临命终眼睛快合起来的时候,都是对方的影像,对方的像。恨是贪的一种,反面的贪爱叫做恨,贪这个爱不是只有执着两个人感情很好叫做爱,这弄错了,恨也是爱的一种,为什么?你爱而生这个恨这是一个反面的爱,因为爱得不能够圆融变成反面的爱,你爱什么?恨他也是爱的一种,也是情执的一种,所以恨一个人不要恨到死,这个爱与恨一定要放才能够舍,我常常跟这些佛教徒讲,说:过去若有人对不起你,你再过三年看他如何,他会很凄惨,什么人比较有底(福),一定是古意(老实)人比较有底(福),你注意看!那个很可恶的,每天都欺负人家的,我告诉你:这个人欺负别人,恶人自有报应,所以说不管谁欺负你,人欺、天欺,因果不会欺负你的,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怎样可恶,侮辱别人,伤害别人,在目前他沾沾自喜,在因果来讲,他输,所以什么是最伟大的人?沉默寡言、忍辱的人,不解释的这个人,是最伟大的人。但是不解释的本身还不能有恨,不解释有好几种,一种是圣人的沉默,圣人沉默因为无所着;还有一种是什么?是凡夫,就是说,“唉!我不要解释了”;一种是小人的不解释,“哼、哼,下次你就知道!”所以这个沉默寡言不解释,不是大善就是大恶,你不要看他静静的吃三大碗,你若让他拿起刀来会杀死人。

  【问。现在善根浅薄、可以增修。过去业障深重、云何得知、而为对治。答。有二拣别。】就是说业障重、善根比较薄的人,有二种选择,把笔拿起来,【一者三昧中若有善根发相、】这是第一个,把它画一个框框,写一个:甲,翻开47页,第二行最下面,二者三昧中若有业障发相,画一个大框框,写一个:乙,第一大段是这个地方,这样慢慢来解释。“一者三昧中”,在三昧当中,“若有善根发相,”【则知过去种植善因。何为善发、略开四种。一念化佛、善根发相者。于念佛三昧中、忽然忆佛修六度万行、】他就知道佛在修这个菩萨道是很辛苦,他现在每天都是为了小事情在计较,为了这同参道友的一点缺点在烦恼,他现在念佛念到后来悟到,悟到说那个佛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禅定、般若,种种六度万行,受无量的苦,这样人家有办法,而我们是为了一点小事在烦恼,他会惭愧,我们看我们自己的貌相,【成三十二相。】所以这三十二相要说好,也不好,这阿难就是长得太俊,很高,三十相,一出去,整路上都喜欢阿难,整个街上那个女众,大家看到阿难都傻住了,都不知道要念阿弥陀佛,因为太过庄严,所以说我们不要以为我们个子矮貌相丑,其实反而好修行,那看那个达摩祖师,你看!丑得多严重,胡须,眼睛瞪那么大,他就是好修行,他无障无碍,因此长得好看的人也有好处就是说他度众生方便,因为每一个男的或女的都喜欢看貌相庄严的,像这个佛像一样,这个佛像若雕刻得很庄严,光是看到就很喜欢顶礼,那法师若长得很俊,你就很喜欢站在他旁边,无形中就被他感化,这个力量很大,像我们上次讲的,长得很庄严,看到就证无生法忍。那么丑也有丑的好处,因为他修行一辈子,要发生危险也发生不来,没有这种机会,过去有比丘尼长得太漂亮自己毁容,她每天后面跟着很多男众,虽然她已出家,不过她非常好看(很美),所以她觉得很麻烦,自己毁容,也不须要这样子,哎呀!你要叫我毁容,我怎么舍得这样,变成黑白郎君,黑一边白一边,哇!惨了,这以后讲经谁要听,这么好的脸把它毁容,这不好,这不须要这样,心无所着就好。下面,看到佛这么庄严,【身有好光、心有智慧、说法利生、降伏魔怨。作是念时、生敬爱心。开发三昧、增进佛行。或于定中、见佛身相、心净信解。或于梦中、闻佛说法、觉悟佛心。】这就是善根发现。【二念报佛、善根发相者。于念佛时、忽然忆佛圆满果报之身、皆是无漏功德成就。相好光明、一一无量。神通智慧、充满法界。相续湛然、】湛然就是清清楚楚,【尽未来际。作是念时、慧解分明、】慧解就是悟,慧解分明就是有所悟,【定必安隐、】他的定是建立在智慧,定如果建立在意识形态的暂时的降伏,那是不安稳的,定一定要建立在慧,空慧上面,要建立在空的智慧当中,像六祖,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六祖悟到空,运用本性的智慧,所以他行、住、坐、卧都在定中,《楞严经》讲的,那伽常在定,无一不定时,无论行、住、坐、卧生活起居他都在定,为什么?他悟到毕竟空,毕竟空就没有一法可得,你想想看!一个人悟到这个世间无一法可得,没有一种可以让他执着的,你说他哪里有痛苦呢?他失去再多的财产也是等于空,他拥有再多的财产也知道这个是空,一个人已经摆脱这个得失的观念,放下外在的财富,内心得到无量的安详,一个修行人不能找到这个空性的理念,不要讲你在修行,你每天都会烦恼的,你会为了别人的是非长短光是烦恼就烦恼死了,像师父今天我才不管你是非善恶,谁做谁负因果,我不会管你的,我不管你做过什么,我有这个德行,你就会来找我。所以说我们度众生,诸位法师!我告诉你,没德行在度众生就是追众生,有德行的法师,众生会追他,我们不用怕度不到众生,今天若没这个实力,没这个智慧,没这个德行,众生就离开我们,我们做师父的,你来让我度,有没有人要让我度?你一直追众生,人家不给你度啊!所以没有智慧、没有实力、没有德行的,每天都追众生,希望众生给他度,有德行的人不会这样子,你就是躲在六龟、七龟、八龟人家都会把你挖出来,不用担心,就怕你没有办法,所以说这不是别人的问题,是自己的问题,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问题,还有一点修学佛法一定要在善知识的旁边,再三的劝告你,你说你自己修行,旁边没有师父,没有善知识,你在那边绕圈子绕十年,不如善知识讲一句话,我告诉你,你千万要记住师父的话,不管你出家、在家,不管什么一定要有师父,而且这个师父一定要非常大智慧,强而有力量,他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,否则的话很容易变。所以我们人要, 老实,老实不来,没有办法,所以我看到台中李炳南老居士,我觉得这位居士很伟大,非常、非常伟大,这是我心目中一位非常敬佩的一个老居士,非常、非常赞叹的一个老居士,他很扎实,什么都没有,他常常讲:我是一品惑没有断的凡夫,我也不会什么,什么都不会,我就老实念佛,老老实实。李老师常常讲:我不如老太婆。他为什么常常这样讲?因为老太婆会扎实的念佛,她每天就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不起分别嘛!我们就没有办法,想愈快愈好,想开快车,不必断欲望又可以了生死,又可以度众生的,又可以解脱生死的,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所以我们人一辈子他能够稳住不受到动摇,这样老老实实念佛,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教化出来的那个弟子,在往生的时候,晚上二、三点佛放光,全家都看到现在虚空,阿弥陀佛放大光明,这个平凡的人的道友晚上三更半夜爬起来拉尿,见到阿弥陀佛,怎么那么大的光明,跑去看,咦!同参道友往生了,原来是佛来接引他,他哪有说什么很特别,没有啊!他很平凡,他哪有整天说:“我要找到一个最快的法门”。没有,一直念佛,阿弥陀佛,一直念佛,老老实实的。我们没有办法,师父没有权利干涉徒弟修什么法,你们要修什么法我都没有权利,但是你要是能听这个印光大师这“老实念佛莫换题目”,我常常说为什么你们不把那个高僧大德的话,当作是警惕,为什么都是用你自己的念头受到那种虚伪的传染,虚伪的这个广告,你的心就动摇,你为什么不听祖师大德,那个全身火化出来二、三千颗舍利子,弘一律师他叫你念阿弥陀佛,广钦老和尚他叫你念阿弥陀佛,印光大师几个月后要往生他都告诉你很清楚,火化出来几千颗舍利子,你为什么把祖师大德的话都当作马耳东风?所以说末法这个时候,谈玄说妙,然后心浮动,什么是是非善恶都搞不清楚,他若看到人家写一篇,噢!很感应,就被拉走了,就完了,我告诉你,我们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亲近忏云法师,从来不谈这个(感应),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后,这个往生的身体放在那个地方几十天,一只苍蝇都没有,他的学生都跪在那个地方坐着一直念佛,就是一直…

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