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一▪P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亂非相,上二句是指細色,這二句是指粗色,也就是虛妄的身境,內、外四大,內四大是地、水、火、風,外四大也是地、水、火、風,難道山河大地不是地、水、火、風構成的?你看大海,就水啊;山的岩石,就地啊!風一吹來,風啊,我們內在裏面也會呼吸啊;火,我們身上有溫度,一切都有熱氣,太陽也有熱氣,火啊!所以,內四大、外四大,其實這是平等的。因此佛說:人類生而平等,任何一個人,沒有權利傷害其他的人,這是佛陀的思想。人打從一出生就是平等,人沒有權利傷害任何人,你不夠資格!內四大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它會刹那生滅,這是一個過程;外四大有生、住、異、滅。所以,諸位!生者哪有喜呢?死時就不用悲。爲什麼?它是生、老、病、死,這是大自然的法則,大自然它就是這樣子。人不會死,就變老妖怪了,人不會死多可怕?牙齒都掉光了,眼皮都下垂了!人家說:哎呀!師父,祝你活二百!我說:不用不用,給你就好!就說:慧律法師,您講經功德很大,我聽您的講經以後,感受很深,我很受益。我在佛前舍掉十年的陽壽給您用!我說:不用不用了,用不完了!你茶葉多送我二瓶就好,已經有好幾百個人,幾千個人舍壽給我了,每一個人舍一年,我不就變成老妖精了?怎麼活得完呢?現在牙齒都快掉光了,活二百歲怎麼得了?我常常講:這是殘忍的祝福!你沒聽過這句話?祝你活二百歲,你要嗎?要的舉手,我舍壽給你!受不了,光是病苦就很折磨人了!在佛陀的角度觀念生、老、病、死是大自然的法則;外四大生、住、異、滅,就是這樣子。簡單講:釋迦世尊絕對不會爲這個內四大、外四大而傷心,或者太激動,不會!佛陀只有一件事情會歡喜,就是佛歡喜日那一天。結夏安居結束以後,這些比丘都證阿羅漢果,佛陀最歡喜,叫做佛歡喜日。只有一件事情讓佛歡喜,就是好好修行,以報佛恩,就是好好修行,佛最高興你這樣子。你拿什麼供養來,佛陀也是這樣;捧了很多花來,佛陀也是這樣子。泡了上好茶給佛陀喝,佛陀也是贊歎你;但是,佛沒有歡喜日。佛陀的最大歡喜,就是大家好好修行證果。

  底下,狂亂不定,畢竟皆空,故曰非相,非相就是空相,諸法空相。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;如果你看到種種的相其實是空,那麼你就見到了如來,即見如來。我們只要有透視的能力,比如說一朵花跟虛空,它是一樣的。花本身看來是緣起有相,其實這一朵花爛了以後,空無自性,跟虛空是沒什麼兩樣的,你了解色即是空。但是,色即是空,不是色等同虛空,不是這個意思。色即是空就是:色當下就是無自性,是空性的意思,不是虛空,這個還有一點分別。如果你說色即是空,色就等于虛空,完了!色怎麼會是虛空,虛空是色法的一種;是空性的意思。

  非相即空相,色、空皆是眼根所對之法,所以,四空天舜若多神沒有色身,沒有色、身體。乃至二乘人涅槃所證的偏空,妄解色滅,這個色把它滅掉,不了解色本身就是空性。如見非相,誤認爲他們見到了空相,錯了!把色滅掉怎麼會見到空相?色存在,了悟色就是空,這個才是真正的,不必壞色。色本身就是空無自性,怎麼妄解把色滅叫做空呢?所證偏空,叫做不圓滿的空,色當體即空,就是!

  [色陰當知,亦複如是]。

  [此以法合喻。一切色陰虛妄,自當以此瞪目,所見華相,比類而知。此有二義當知:一者當知相妄,以狂華之相,乃依瞪目妄現,非實有也。二者當知性真,狂華依空而現,華體即是空體,故總合曰“亦複如是”。如空華本無所有也。初舉喻合法竟]。這一段是用比喻來跟法合起來。

  [午二 就喻詳辨]

  [阿難!是諸狂華,非從空來,非從目出]。解釋一下:阿難,這些虛空當中冒出來的空中的華,種種的華相,並不是從虛空而來,也不是從眼睛而出。

  [首句牒定狂華。諸字助語辭,辨此狂華,非從空中而來],就是虛空當中來。[以華非空來],這華絕對不是虛空自己跑出來,虛空就比喻無因而生,以華非空來,就是表示它非無因而生。[喻身、界、內、外之色,非無因,自然而生也];絕對不是無因,[亦非從眼目而出。以此觀察,身心、世界,既如空華,無所從生,無所還滅,則當體虛妄明矣]。記住,妄滅、妄空,真就顯,你只要記住這句話。哪一個人在一切相知道了相是妄,放下,歇就是菩提,真心就顯現出來,修行這個關鍵就這樣子。所以,二六時中,守護那個心,不要被妄相變成妄動;被妄相騙到了你的真心,那麼,你是很好騙的人!現在詐騙集團很多,騙到了你的金錢;但是,我們學佛的人,相就是詐騙集團,騙走了你的真心;你不生不滅的真心被假相騙走了,爲什麼?你情緒失控。

  [如是,阿難!若空來者,既從空來,還從空入,若有出入,即非虛空,空若非空,自不容其華相起滅;如阿難體,不容阿難]。

  解釋一下:如是,阿難!如果說這個狂華是從虛空而來,既然從虛空而來,那一定會從虛空而入;[入]就是沒,來跟去,入就是去,就是滅,既從空而來,還從虛空而滅的意思。若有出入,意思就是有生有滅,若有出,[出]就是生,[入]就是滅。虛空有出,從虛空出,當然就又入于虛空,這一定的道理。若有出有入,就不是虛空,虛空我們大家都知道,沒有出跟入;若有出有入,即不名爲虛空。空若非空,虛空如果非空,非空就是有實體,如果虛空它不是有空,有包容的那個虛空性,意思就是:虛空失去了虛空包容的性,它變成一個有實體的,就像一塊木材硬硬的,是實體的;虛空如果沒有包容的性質,變成有實體的、實心的,非空,變成有實體的東西。有實體的,自不容其華相起滅,因爲它沒有包容,就像一塊木頭實心的,你怎麼包容華在裏面呢?用阿難來比喻。說:阿難,你的體本身就是實體的,當然不能再容另外跑一個阿難出來,阿難只有你一個,因爲你的身體是實體的,它不是虛空。

  [此破華從空來。來即出也,謂此華既從空而出,還應從空而入,若有出入,即有內外,既有內外,即不成虛空矣!空若非空,是有實體,自不容華相,在空中忽起忽滅];因爲有實體就實心了,就沒有空間了。那麼我們曉得虛空本身就是有包容、含容的意思,可以讓你發揮,可以在虛空當中一直忽起忽滅,虛空是應該這樣子才對。如果空非空,把虛空變成不是虛空的包容,變成實體的、實心的,那麻煩大了![空若是實體,喻如阿難],你現在這個身體[是實體],當然不可以、不可能再容另外一個阿難,[自不容阿難實體上,更有華相出入]。因爲你是實體的嘛![此反顯虛空,以容爲義,由非實體],因爲虛空不是實體的,所以,虛空可以容得下華。[故容空華;既容空華,則是虛空;既是虛空,必無內外;既無內外,安有出入?雲何說華從空而出?此之破法,名爲倒破,猶破竹從梢也]。[梢]就是樹枝的末端,先破樹枝的末端,我們稱:樹梢。

  [若目出者,既從目出,還從目入]。爲什麼,比喻一個例子,眼睛,就像你家的門一樣,諸位!你白天從家門出來,晚上呢?當然從你家的門進去。所以,這個眼睛,有出當然就是有入。若目出者,這個狂華,假設說是從眼睛跑出來的,跑到虛空來的,既從眼睛出,當然就一定要從眼睛入。意思是說這個虛空中的華,假設說從能見的見性的眼睛出,既然從能見的眼睛出,那麼,就一定會從眼睛再入,出入都在這個眼根;就像出門你家的門一樣,眼根就像門。

  [若從目出,有出必定有入,既然從目而出,還要從目而入]。

  [即此華性,從目出故,當合有見!若有見者,去既華空,旋合見眼?若無見者,出既翳空,旋當翳眼]!

  這一段要注意聽,要配合前面解釋。假設說:這個華,空中的華是由眼睛蹦出來的;先這樣假設成立,佛陀在講出這個矛盾的問題出在哪裏。眼睛既然會出狂華,即此華性,因爲是從眼睛出嘛!因爲從能見的眼睛所産生的,當然它就一定會有見性,因爲從眼睛出,眼睛就是有能見的見性。所以,這個華只要從能見的見性的眼睛跑出來,當合有見,就是應當就有能見之性、能見的能力,因爲它是有情物嘛!就像父親、母親是有情物,生的兒子當然就有情物,不會生出無情物。眼睛是有情物的能見性,當然生出來的應當有能見的能力。

  再講一遍:如果說這個華,是從眼睛、有情物的能見的見性跑出來,那麼這個華性,當然一樣是有能見性的能力;若有見性的能力,離開眼睛的時候,華會跑到空中。[去]就是離開了眼睛,去既華空,離開了眼睛,華顯現在空中、虛空中;華回來,旋合見眼,華因爲有見性,回來應當看到自己的眼睛;但是,可惜看不到,表示華不是從眼睛出。這個華有見性,旋合見眼,回來就會看到自己的眼睛,因爲華是從眼睛出,眼睛出現這華,那麼,這個華就是有能見的見性,能見見性從眼睛出,回來就會看到自己的眼根。華從眼睛跑出去,華回來的時候,這一朵華會看到自己的眼睛,旋合見眼;回來的時候,就會看到自己的眼根,事實上沒辦法!

  若無見者,現在有情物的見性,産生有情物,能見;現在就是說:眼睛的有情物變成無情物,若無見者,出去的時候這個華是無情物的無見者,沒有見性的;那麼,沒有見性,出既翳空,[翳]就是障礙,因爲它是無情物,有一朵華障礙這個虛空;華顯現在虛空當中,虛空被華所障礙,叫做出既翳空。出去會障礙到虛空,回來會障礙到什麼?會障礙到眼根,旋當翳眼,回來就會變成障礙自己的眼根。再解釋一遍:空中的華的性質來討論,如果從能見的見性所産生的,因爲能見性一定會産生能見性的華性。所以,先從能見性來討論,當合有見,應當這個華是有見性的。華如果有能見性的能力,若有見性,離開眼睛在空中顯現的時候,去的時候,華既然顯現在空中,因爲是能見,回來就一定會看到自己的眼根。如果華出去是不能看到,出去就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