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7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則,好的都給你,不好的我自己承擔,對不對?這個社團如果需要做什麼,就趕快:我來。如果好吃的東西,給你。如果要搶功勞我都默默的,一句話我都不曾說,我們明明做得汗流浃背,我們也默默地就好,爲什麼?人家有眼睛在看,無須你自吹自擂,自己稱贊自己,本來他要稱贊卻稱贊不出來,本來他的內心已經很欽佩你了,碰到你的時候,你深怕人家不知道你的辛苦,你開始說:我很贊歎我自己,我早上是如何如何地做,對方實在想欽佩你,欽佩不出來,他准備要欽佩你的時候,你卻自己說完了,你自己都說完了無須我再說,欽佩不起來,你記住,衆生的眼睛是雪亮的,衆生的眼睛是雪亮的,你默默地做認真地做,我告訴你,一天、兩天人家早就知道了,久了人家就知道了,你都無須自我宣傳,無須自我宣傳,做也不是要自我宣傳,這就是了不起的德行,好的都給別人,有辛苦的我們自己承擔,不必吹擂自己有多偉大,你在做什麼大家都很清楚。)如現在有很多團體,或武裝部隊中,或最高學府中,或其他的各種社團中,都辦有福利社,爲各該團體的成員謀福利,是即利行的一種。世間所有的利行,其範圍是很小的,只知爲自己團體的成員謀取福利而已。菩薩度化衆生,爲廣大的社會群以及一切衆生類,謀取最大的利益,是爲利行攝取衆生。 四、同事:怎樣以同事攝取衆生?簡單而扼要地說,就是與衆生站在同一崗位上工作。(也就是說,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,)如衆生是做什麼事的,我們跟他一樣地去做。雖在同一崗位上工作,但菩薩做事認真,工作勤勞,使得懶惰懈怠的衆生見了,受其影響,久而久之,爲其所化,是爲同事攝取衆生。 丁叁 叁十七菩提分 念處莊嚴故,(多一個“四”,四念處莊嚴故,)善能修習四念處觀:正勤莊嚴故,(四正勤)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,成一切善法;(四)神足莊嚴故,(就是四如意足,四如意足,)恒令身心輕安、快樂;五根莊嚴故,深信堅固,精神匪懈,(匪懈就是不懈怠,)常無迷妄,寂然調順,斷諸煩惱;力莊嚴故,衆怨盡滅,無能壞者;覺支莊嚴故,常善覺悟一切諸法;正道莊嚴故,(就是八正道,剛才那個力就是五力莊嚴,覺支就是七菩提分叫做覺支,覺支就是七菩提分,八正道莊嚴故)得正智慧常現在前。 上來已說十善業,修四無量,修四攝事,今當續說以十善業,修學叁十七菩提分法。叁十七菩提分法,亦名叁十七道品,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叁乘聖者所共修的法門。叁十七菩提分法,分爲七大類,就是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(就是四如意足,)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、(就是七菩提分,)八正道。(就是八聖道分,)如本十善業來修此,則所修的道品,就更爲莊嚴了。現在分別如下: 【念處莊嚴故,善能修習四念處觀:】(四念處就是時時刻刻要觀照,使我們的心安住在四念處,這樣我們的道業自然就會精進,這個我執、分別、顛倒的念頭就放得下,)這是所修的四念處。所謂四念處,就是觀身不淨、(觀看我們這個身體不清淨,不清淨,這樣我們對欲望或是夫妻的感情,男女的感情慢慢就比較放得下,爲什麼?著也是不淨,得到也是不淨,大、小便慢慢地觀照,慢慢觀照,我們的貪著心就慢慢、慢慢地清淡;)觀受是苦、(觀察一切的感受,就是說面對這個世間的觸感,它就是給我們痛苦,我們要趕快有出離心,有出離的心,觀受是苦最重要的就是激發我們的出離心,我們如果覺得這個世間很可愛,世間沒有痛苦,我們就一直要住在六道輪回裏面了,我們如果一直覺得這個世間確實是苦,你就會拼命地用功了,你就會拼命地念佛了,知道有一天會死會消逝,所以我才告訴諸位:你要記住你臨命終最重要,你臨命終要用什麼儀式來走完你的人生,譬如說我,我很清楚,我臨命終一定是助念阿彌陀佛,助念阿彌陀佛,所以四字佛號變成我現在最重要的功課,爲什麼?我臨命終就要聽佛號而走,四字佛號,譬如說我們現在念咒,《金剛經》,《地藏經》,這個很好,不過你要記住臨命終你無法誦經典,臨命終是提起正念,臨命終提起正念,最重要的就是四字佛號,所以你現在就要培養四字佛號,讓它很習慣,很習慣,譬如說你誦經的時間很長,念佛的時間很短,這樣剛好顛倒,你持咒的時間很長,念佛的時間很短,剛好顛倒,你臨命終再爬起來念咒,哪來得及,不可能的,對不對?所以我們那一天在說《淨土聖賢錄》,說我們如果臨命終沒有辦法念南無阿彌陀佛,或是沒有辦法念阿彌陀佛,都沒有辦法念,你只要觀想一個“佛”,一個“佛”就往生了,我們如果有參加共修的人就知道了,我們那一天在共修說到的《淨土聖賢錄》裏面其中一個,四字佛號如果無法念,旁邊的善知識告訴他說:你念一句佛就好了,佛,佛,你只要記住一個佛字,就一樣可以往生,所以生處不熟,熟處不生,我們平常佛號要用比較長的時間這樣才正確,有的人我看他在修行,咒念得很多,佛號念得很少,就剛好顛倒,剛好顛倒,佛號要多念,熏習,要念到記得住,念到你自己有辦法掌握,有輕安的感覺有定力的感覺,就是說什麼境界來,我佛號照常這樣念,我再怎麼傷心的事情來,我佛號就是不顛倒,我再怎麼貪的境界現前,再怎麼高興的事情,照樣這樣念佛不受影響,簡單講,請問師父:念佛要念到什麼時候,我們才能肯定自己能夠往生,有什麼預感、征兆?有,絕對有。第一點,你如果念佛念到你家裏有人過世又發生火災,你照樣這樣做功課,乃至于你的會款被倒了,你佛號還念得清清楚楚,一心一意,我就是要求往生極樂世界,乃至于我今天病苦,病得實在連醫生都看不好,你照樣提起正念,沒有受到病苦的影響,沒有受到金錢的影響,也沒有受到愛情的影響,感情的影響,都沒有,我現在就跟你蓋章,保證往生。接下來第二點:你如果在晚上做夢,常常夢到升天,夢到西方叁聖,夢到出家人,我跟你保證也是往生的征兆,你如果晚上常常夢到考試不及格,開車撞到山谷下去,跑、跑、跑到山上的時候,跌到山谷下去,這樣子你沒辦法,或是跌到海裏要遊,遊不上來,要死,死不了,那就不好了,或是說你晚上做夢,夢見看到月亮,很亮的月亮,此是見道的預感,這是要見道,夢到月亮,《阿含經》裏面說,《阿含經》裏面:佛的徒弟夢到月亮。佛告訴他:此是見道的開始,這個就是要開悟了,所以這個夢也可以代表一個人白天心性的表征,因此我們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,因此你要時時准備你臨命終要用什麼方式結束你的生命,像我的話,安詳當中四字佛號都准備好了,這樣觀受是苦就不怕了,我們絕對不怕它,一心一意就是求生極樂世界,死反而早一點解脫,不必再和這些黑毒蟲攪和,快活,真的。)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(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,)四念處觀,是佛法中的重要行門之一,爲對治衆生的四顛倒而立的。凡夫未入道時,于四法中起四顛倒:謂于諸不淨法中,生起清淨的顛倒,(譬如說我們的身體會流血水、流膿、生病,他把它當做清淨的,清淨的他就會追求,)于諸苦痛法中,生起快樂的顛倒,于諸無常法中,生起常恒的顛倒,(認爲世間是永久的,他不知道很快就輪到我們死了,知道很快就輪到我們死了,)于諸無我法中,生起自我的顛倒。(我們這個色身本來就無我,生起一個我的顛倒,)爲了破這四種顛倒,所以佛說四念處觀。爲了破除淨倒,(把不淨變成清淨,)所以說身念處;(我們要觀身不淨,)爲了破除樂倒,(世間沒有什麼快樂可得,我深深地體會世間到現在,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快樂,我唯一的快樂就是講經弘法,看到無量無邊的衆生這樣學佛,知道世間生命的意義,了解人生與宇宙的真理。再來,我最高興的就是看到佛教蒸蒸日上,蒸蒸日上,無量無邊的衆生有福了,懂得要念佛,懂得要了生死,懂得要聽正法,種善根,這是我一生最安慰的,要不然吃也是這樣吃,睡也是那一張床,病苦種種的,我對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執著,身體常常生病、重感冒,吃也是吃那一碗,吃完飯就大便,對不對?睡也是這樣睡,活了四十五歲,差不多什麼都了解了,世間也沒有什麼稀奇、秘密,有什麼的……。我常說世間有什麼叫做秘密,世間有什麼叫做快樂的,我想到現在想不透,如果出國叫做快樂,我已經去過叁十幾國了,我出國回來也是臉變黑,對不對?就這樣子,到現在就是我不曉得這個世間什麼叫做快樂,就這樣子,真正的快樂就是見到佛教興盛,見到衆生有善根,見我出家的徒弟有成長,見到這些在家一天天地護法、有正念,這個是我最高興最安慰的,所以爲了破除樂倒,)所以說受念處;(觀受是苦,)爲了破除常倒,所以說心念處;(觀心無常,)爲了破除我倒,(無我,我們一般說執著有我,)所以說法念處。(就觀法無我,法念處,觀法無我,確實沒有一個我,火化以後剩下幾根骨頭而已,我們如果能夠常常這樣想,燒了我,我在哪裏,世間你什麼都看得開,沒有什麼好計較的,)處爲所觀察的境界,即身受心法;念即能觀察的智慧。但以能觀觀于所觀時,不是馬馬虎虎地觀,而是要不忘失地觀,方爲善能修習四念處觀。 (四正勤:)【正勤莊嚴故,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,成一切善法。】這是所修的四正勤,亦有譯爲四正斷的。一、未生惡令不生;(還沒有産生的惡不要令它産生。)二、已生惡令斷;叁、未生善令生;四、已生善令增長。(譬如說你聽經這就是善,你就要堅持到底,堅持到底,我們從上一次一樓、二樓、叁樓聽經聽到現在,剩下不到兩層樓,如果說到開《華嚴》樓上再沒人,樓上樓下加起來,樓下坐得滿樓上所有的電燈、電視就要關起來,因爲浪費常住的電,我不知道樓上幾個人,我不知道,所以,我叫錄音的人稍微調查一下,樓上如果不到二十個,就到樓下來,不要浪費常住的電,全部關起來開一樓就好了,《華嚴經》就是這樣子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