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大家每一個都知道這個柱子是他寄付一百萬的,這個就是有漏善。而佛法,釋迦牟尼佛也是善,釋迦牟尼佛,十方叁世那種佛,你用這種善的種子來形容,我覺得很不恰當,爲什麼?會給人家誤會是有漏。
所以,這個善不適合,應該加一個淨,淨善,清淨的善。那就是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透過平等心、大智慧所透脫出來的那種灑脫自在的善,這樣形容就正確。再來,種子分成本有的種子,還有新熏習的種子,本有的種子有有漏還有無漏,新熏的種子也有有漏還有無漏。有漏就是名言,這個名言就表義。什麼叫表義名言?簡單說就是第六意識的認識,一種想象的名詞,對名字、文章的認識,聲音的認識,然後存放在你第六意識的那些文字相。顯境就不一樣了,顯境就是由六道的見聞覺知,眼睛看到桌子,那就是真的桌子,是實實在在的境界,不是你腦筋裏面那個文字的桌子,是桌子就在你面前的。所以,表義名言,就是單靠第六意識的文字、名聲、句子等等這一些表義,無形的落在第六意識印象裏面的名相。顯境是實實在在的,六根對這個六塵存在的境界,那當然會有一些名言。等流習氣,習氣就是有這個習慣性。
哪些習慣性?名言;我們對名字上的執著,我們對我執,對執著上的看法有一點不一樣。比如我們中國人喜歡吃什麼?喜歡吃茶,凍頂的烏龍、鐵觀音、普洱茶,普洱茶很貴的,都是幾十年的,我雖然沒吃過,但是也聞過。我們中國人喜歡吃茶,吃習慣了,他很容易就會常常出生在中國。因爲,中國人在吃茶,外國人也不吃茶,你看過美國人吃茶嗎?我以前泡了一杯茶,美國人來泡了茶葉放著。他不會吃茶,他把那個茶葉拿起來嚼。那是樹葉,他不懂,他沒聽過那個吃茶是什麼東西,我說:那個不能吃,喝而已。
還有這個我執也很重要,我們講實在話的,如果我們今生今世做中國人,生生世世做中國人的機會就大了,爲什麼?因爲你講的都是中國話,你習慣于中國人,因爲你中國的習氣就很重,所以,一投胎差不多變成中國人。除非有一種人,恨不得剝皮易發,比如,頭發黑的就黑的嘛,你爲什麼要燙成金黃色?然後,又長出來一半是黑的,後半段又是金黃色的,那又不象猴子,母猴一樣的,何必要這樣子。崇洋也不是崇這個樣子。黑的頭發多好看,中國人,東洋人的魄力。我們講實在話,我走了一、二十個國家,我覺得這個中國的女孩子還是最漂亮的,真的,當然,出家講這個,是比較不好聽,但是,實在是贊歎我們中國人的小姐。其實你不必羨慕美國人,美國人小時候很好看,美國人小孩子很可愛,但是,到老的時候,雞皮鶴毛(發)。你注意看他們的皮膚,因爲他們牛肉吃太多了,那個一個洞一個洞,一個瘡,你注意看看,上面都畫地圖。美國人年紀大了多難看,那個皮膚,還是東方人好看。有的人還去隆鼻、燙發,何必呢?不需要這樣。
名言、等流,還有這個我執,那是對認知不同,産生執著不一樣。名言底下對這個共相,就是我們大家所運用的,比如這個叫茶杯,這是共相,麥克風、桌子、燈光、窗戶,大家共同運用這個名詞,叫做共相。但是對這個感受就會不一樣,不共相;不共相就是看法不一樣,有的人很喜歡看火車,這火車看得很高興。可是愛迪生就很怕火車,瓦特發明蒸氣,你曉不曉得瓦特耳朵是怎麼聾的?他有一次,就是被這個火車聲嚇到,結果這個耳朵整個聾掉,愛迪生耳朵都聾掉了。所以,我們對事物的感受,生生世世的感受,都會不一樣。
就像我來講的話,我對這個佛經是愛不釋手,看到這個佛經,就是一直想要把它看完,不能控製的力量。孔老夫子說: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。但是,這個對我們來講,好象不是這樣子,我覺得天仙美女的力量好象也不會比我看經典的力量大,這是什麼力量?就是一種前世對佛法的名言深深的喜歡,所以,對這個佛法的名相上,就特別的執著。也算是執著,但是,你不執著這個佛法,那你哪裏有一天能解脫呢?執著于不執著?所以,你對這個外境的名言,那是共相,可是,你我執,各人的執著是不一樣的。業,一種叫做有漏業,業的底下異熟習氣,我們這個第八意識經過一段的時間會成熟,要遭受這個果報,完全是因爲習氣而來。那你想要不讓它去轉世投胎,就只有一種辦法,那麼就是少起心、少動念,就是所謂的無念。
無念就可以轉這個異熟的習氣不去投胎。有,就所謂的有來世的業力,有生生世世的業力,這個有就是業的意思。有又分共業、不共業,共業就是大家所認同的山河大地,不共業,比如說你的房子、你的衣服,那是你各人用的。無漏;生空無漏,法空無漏,二空無漏。見道無漏就是生空無漏,因爲你見道。再來,法空呢?是屬于斷這個法執,是屬于塵沙惑,所以,見道無漏就是斷見思惑,修道無漏就是斷塵沙惑,無學道無漏就是斷根本無明。
我們以上所解釋的,下面就解釋的更清楚。等流習氣是什麼?是由于七轉識的善業、惡業、無記業等等的作用,等是因,流就是果。因果的習氣所熏習的種子,這是指能生八識叁性,諸法的親因緣的種子,要注意聽!普通人看不太懂,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就是我們第八識裏面,萬法的種子都有,萬法的種子會産生什麼?産生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,能生八識。意思是第八識的阿賴耶可以生出裏面的那些種子,可以生出八識,還有叁性:善、惡、無記,諸法的親因緣的種子。爲什麼講親因緣?親因緣就是當下就要受用的叫做親因緣,不是離我們很遠的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,就是你本身現在用到,那個就是八識田中你生起來的。
比如你變成豬的話,你那個八識就跟我們人的八識就完全不一樣,人的親因緣的種子跟豬的親因緣的種子又不一樣,現在是以人的親因緣種子而變現出來的是八識,善、惡、無記,叁性的諸法的親因緣種子。所以,親因緣種子就是直接生起果報來。等流習氣,這個等字是相似義,類似的意思,是對因來講的,是名于因,是對種子來講的。流是流類的意思,流出同樣一類的,當然這是安插這個果的名字,是名于果。這是依主得名,依主,依照前世的,依照這個根本的種子來命名,這些無量劫來前世生生世世所造的這個種子的名字來命名的。所以,依主得名也就是從果,從這個似果之因,爲什麼講似果?因爲還沒有結成果以前是相似果,因爲[因]跟[果]要有類似,所以,講似果就是還沒有發生果以前,因就是相似于果,才能變現 同樣的果。所以,就是似果的因,到最後才會發生真正的果。
比如由善因引這個善業,由惡因引惡果,善因引善果,惡因引惡果,由無記因引無記果,等等就屬于此類。爲什麼無記因引無記果?比如說:他喜歡在山上很靜的,他來世一投胎他繼續就是喜歡住在山上;這個人喜歡海、喜歡看海,他一出生就到海邊去,喜歡山、喜歡海,這不是什麼善,也不是什麼惡,但是,這個無記業裏面,它就有一種力量存在。有的人很喜歡自己坐在那邊沈思,沈思他沒殺人、也沒放火、也沒行善布施,你說他善也不對、說他惡也不對,他前世就是喜歡這樣,習慣于這樣子。所以,這個無記業就是因引這個無記果,無記,一個人的個性,喜歡的環境有關系。前世他喜歡賭博,你今生今世把他十個手指頭砍掉,他也是喜歡賭博。所以,同學們,那些壞的習氣要早日斷除,爲什麼?它會影響到你的來世,好的,佛法的種子,要多多的灌進去,就算你沒有成道,沒有往生極樂世界,來世也能聽到佛法繼續修行。
無記因引無記果就屬于此類的,這又有兩類,第一個叫做表義名言,一個叫做顯境名言。表義名言是依音聲所産生的名相、句子,更長一點的就是文章等這些言語,來解釋、表達色法、心法等等諸法的體。而在心上浮出的相分,熏習的種子,比如我喜歡阿彌陀佛,在我心中浮出六個字:南無阿彌陀佛,其實,我也沒有見到佛。我的心很想要往生極樂世界,那我就觀想到極樂世界,可是,我確實沒有見到極樂世界的真實相,可是,我心中已經浮出這個相分的熏習種子。熏習久了,八識田中也就清淨了。比如,相應的尋跟伺,尋就是粗糙的第六意識分別心,伺就是比較微細的分別心。尋、伺心所的第六意識,它能攀級其他的名言,熏習善、惡、無記的種子,因此叫做名言種子。
顯境名言與表義名言剛好相反,這是不依照名相、句子、文章等等的言語來了知一切心識,它必須靠什麼?六根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就會構成見聞覺知,見就是眼睛,聞就是耳朵,覺就是覺察到,知就是第六意識的知道。見聞覺知就是等于六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所以,以後見到見聞覺知,就是我們所說的六根。由六根的作用所熏習的種子,它雖然不依照名言,但是,它的功能就像名言的诠表的解釋,就是顯境名言。桌子、牆壁、麥克風、電燈、花盆、木魚,這境界馬上現前,這代表名相。一看到就是名相統統存在,不是自己觀想的。所以,對顯境名言的熏習,遍及了七轉識的心、心所。表義名言的熏習,只限于第六識的尋、伺相應兩心所,因爲緣這個名言是屬于第六識相應的尋、伺心所的職責之故,等流習氣。
再來,異熟習氣,什麼叫異熟習氣?有漏的善、惡的前六識所熏習的種子,這是指從善能招感異熟果的增上緣的種子,這句話什麼意思?從善能夠招感異熟果的增上緣,比如說,你今生今世行善,你前世也布施,或是你前世發心印佛經,很奇怪!因爲你發心印佛經,你生生世世就很容易聽到佛法,爲什麼?因爲你愛好這個佛法。你幫助人家印經,印善書讓大家看,你把這個法一直普遍出去,你來世不學佛也不可能。因爲你就是印二十本,那二十個人學佛,這個功德多大!你布施,你今生今世也不必爲了叁餐,冒生死還賺不到錢;你窮得要死,你怎麼學佛?你叁餐都不濟,冷熱都不知道,家徒四壁,朝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