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不保夕,沒有辦法只好日中一食。
有的人他也日中一食,那是不得已的,太窮,窮得沒飯吃,當然日中一食。所以,我們行善、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印經典,這都可以感得到善的,因爲你環境好,你學佛就會愈來愈順。比如我的福報還不夠,我這講堂一建起來,雖然有過一陣子很操心,但是現在講堂建起來了,能夠利益無量無邊衆生,我就不用操心了。我前世可能有點布施心,這個布施心今天找得到果報,還好徒弟都很聽我的話,還沒聽說過徒弟對我大聲,那還不錯。所以,這個善業能夠感得到增上,這個增上緣就是增加一分力量。你本來學佛有心,他給你一點力量,你所碰到的眷屬都好,你生活吃飯沒問題,能好好的學佛、念佛,多棒!碰到的都是善人。
再來,異熟就是什麼?是由善業、惡業所引生的,這因所引生的總報、別報。總報就是我們人,別報就是所謂的一切的享受叫做別報;總報,比如說你得到了根身,你得到這個色身。什麼叫別報?你雖然得到一個人身,有的有錢、有的沒有錢,你個別的報應不一樣就是別報,是不是?總報,大家都是人,可是,別就不一樣了,有的人能享福,有的人一天到晚操勞得要死。總報跟別報,這兩個是無記果,只要是報,都是無記的,報是一種還債。所以,這普通叫做因是善、惡,果是無記,這句話要注意聽!因就是起心動念,你起心動念就論善惡;果報,像我們現在做人,做人就做人,你不能講是善、是惡。你說做人是善,做人如果會想行善,裏面有善因,做人殺人放火那是惡的;但是,單單這個肉體來講,你怎麼討論是善、是惡,對不對?造因,從因來講。
我是人,當然是無記性,我今天幫助人家學佛、施舍、持戒,這是善的;但是,如果說我利用人殺盜淫妄、喝酒、打牌、殺燒擄掠,什麼都來,那當然是惡的。果報不能講是善、是惡,這看你造了是什麼因。我前世是造了,那麼今生今世要果報,我現在繼續做善是善因,就果來講不能論斷是善是因。就像我欠銀行的錢,欠別人的錢,我還你錢就是,當我還你錢的時候,你怎麼說我是善、是惡?我跟你惡生倒閉,那是惡,可是,我現在還錢。習氣就是熏習的氣分,異熟果的習氣,是依主得名,依主是果,習氣是因,所以,依主得名。也就是幫助第八識,前六識一分的異熟生,叁界異熟種子,使它發生果報的善、惡業的種子,這個也不容易懂,不容易了解,看不懂,我慢慢解釋。
依熟果的習氣是依主得名,依照那個因得名,也就是說能夠幫助第八識和前六識的一分,爲什麼講前六識的一分?因爲這前六識有分作先天已經成爲你的思想,有一種是完全還沒有的,那就還沒有造的。比如你今生今世已經投胎,有的人第六意識就特別強,有的人就很遲鈍,沒有辦法。第六意識有的就非常厲害,分別、聰明、伶俐,就特別厲害,所以,第六意識也是一種果報。有的人第六意識特別厲害,社會的世智辯聰特別厲害,有的人就遲鈍,一加一等于多少?他就會:等于一。問他爲什麼?因爲一支桌子放在房屋裏面,也是一間屋子,它就會變成一,也不是沒有道理。我們這個前六識一分,也就是說我們由第八意識所帶動,所投胎出來的和前六識的一分,它是叁界的異熟種子。爲什麼?因爲前六識一直還沒有起現行,有的人第六意識是還沒有起現行,是潛伏的。
已經生出來的,那叫做異熟生,就是叁界的異熟的種子;使它發生果報的善業、惡業的種子,這是因爲異熟果的因,所以,叫做異熟習氣。有業種子的原因,也就是善、惡業所熏習的種子叫做業種子,注意聽!異熟習氣的體是第六識相應的思心所的種子。思心所就是你思惟善的,就放進善的種子;思惟惡的就放進惡的種子;你思惟淫念,那你就不容易斷生死,就會一直男女這一關就很難斷,你每天的淫心就會很重。比如你喜歡賭博,你每天就思惟賭博,所以,這個第六識相應的思心所的種子,都非常重要。就聖者來講,無所住,一切法不受,那麼一切心所就平等了。就凡夫來講,他一定要想,想善的,就變善的種子;想惡的,就變惡的種子;想賭博,變成賭博的種子,你想要喝酒,你每天還沒有喝,那你這習氣就跑出來了。人家說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就變成習氣了,這個思的力量很強,把思想變成一種力量。這個上我們無形的思想變成一種力量。
比如你喜歡賭博,現在想賭博,在內心裏面,知道我不能賭博,可是,他變成一種力量,讓你沒有辦法控製,你去找賭場、賭馬,賭六合彩,沒有辦法,控製不住!比如我們嗔恨心的習氣很重,我們現在雖然有一點佛法,忍耐忍耐,可是,你回來一想,愈想愈氣,你這個第八意識又是思惟的種子,又跑出來了。那麻煩就大了,又變成嗔恨心的業力,又強出來了,所以,這個思的種子。或者心所變爲善、惡法,使它發出善、惡業,大修行人就在這個思裏面下手,一切法不受,就是無所思就無念。這思心所對他就沒有作用了,所以,不思善、不思惡,(法師手舉撫尺一拍)就是這個時候,就是本來面目,爲什麼?沒有作用嘛!思心所沒作用,你開悟沒有?我拍這一下,你開悟沒有?唉呀,很可惜。那個《佛心禅話》,我看回去要好好的參,有的人說看不懂,奇怪!我怎麼都看得懂,你怎麼看不懂,差那麼多。
熏習之種子在第八意識,此種子又有兩種功能,第一就是生自果的功能,爲什麼能夠生自果?你思善的,那就生自己的果報。我在這裏要勸告衆生一句話:凡事往好的一方面去想,不要懷疑,不要去討論人家對、錯,也根本不需要去論斷別人的對、錯,你只要把你的思想會歸到正知正見,思惟善知識講的話,放下你的懷疑,放下你不必要的操心,你將來的果報自然就顯現。爲什麼?你凡事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就對了,八識田中就完全清淨。
二、助他,幫助他,羸弱的無記種子發生現行的功能,這句話很多人聽不懂,什麼叫羸弱的無記種子?就是果報的無記性。譬如你喜歡住山,那你不去行善,你來世變豬,你能住山嗎?你懂得那個是山嗎?所以,你思惟的種子,羸弱就是沒有力量的無記種子發生現行的功能。譬如你得到人身,你喜歡住山,你喜歡閉關,你才有得住;造業太多,去大海裏面做大魚,鯨魚,你能住山嗎?所以,就不能幫助那種羸弱的種子起現行。所以,弱的無記的種子就變成在水裏面,變成魚。所以,助其他羸弱的無記種子發生現行的功能,比如你造惡的話,也會幫助你羸弱的無記種子,你前世造惡,今生今世變成狼,狼繼續要吃動物,它就會幫助你這個色身去殺生,因爲你不吃葷的,你就是沒有辦法過日子。你看狼吃過草嗎?或者是老虎,你有看過素食的老虎嗎?老虎都是要吃肉,肉食類的動物。所以,你造惡,它就會變成更惡的種子,然後,又幫助這個無記的種子起現行。
前者屬于名言的種子,後者是屬于業的種子,無記種子的性質是很薄弱的,是沒有什麼能力起現行的。比如你喜歡山,不是說你喜歡山,你來世就有山住,必須假業的種子助緣,才能發生作用。你平常行善,我希望我來世做人,那你持五戒,來世做人,你又喜歡住山,你才能滿你的願。才能幫助你喜歡住山的這個無記的種子,因爲,住山也不是說善、也不是惡,但是,你要得人身才有選擇的余地,對不對?幫助它發揮起現行。所以,能生自類果,助緣你必須要假這個業的種子,反過來講,善、惡兩個種子的性質是非常強烈的,所以,能夠引生自類的果。簡單講,造善必得善果,造惡一定得惡果,這種能生自類果名字叫做名言種子;能幫助其他無記種子發生果的叫做業種子。此二者雖然不是一體,這個體不相同,但是,爲了容易說明,在作用上立了兩個名稱。
無漏種子是什麼?于見道位,修道所起的無漏智的種子,這雖然有多種,但是,現在省略。那麼,對本有的種子,或者新熏的種子,在見地上古來的高僧大德有很大的不同。比如護月大師,是主張一切就是先天性,都是本來就有的,它不立新熏。難陀跟勝軍,他指一切都是新熏習的,原本是沒有的。而護法取兩個,也有本有的,也有新熏的,大部分我們都是以護法論師爲正譯。
[22識智能熏非能熏表]。就是意識和我們的四智,[八識與四智],成所作智、平等性智、大圓鏡智等等,[有能熏]、有[非能熏之別]。我們看識智能熏非能熏表,種子跟第八識的關系,如上述種子是藏在第八識自體中的生果功能,爲什麼自體中呢?因爲同一體。種子跟第八意識是同一個體,並不能離開了第八識,另外有不同的體性的存在,種子和第八識的關系究竟是怎麼樣?關于這個,唯識說,應該有兩種,就是以不異和不一來解釋,不異就是不能講說它是不同;不一,不能講說它同。一個是站在體用門的關系,一個是站在因果門的關系;體用門的關系就是以第八識爲體,種子爲用,因爲一切種子必須蘊藏在第八識。也就是第八識是有情的主體,種子是它的作用,所以,這個叫做攝用歸體,它的性都爲無記。
而不異:沒有什麼不同,但是,若就體跟用各別來說,就不一樣了,因爲第八識的體,它是無記性的,而種子的用是受到善、惡、無記,叁性諸法的熏習,而現行的叁性諸法的,所以,不能說兩者是一。體性雖然是相同,但是,這個第八識跟種子是有所差別的,因爲第八識是無記性的,種子是有叁性,善、惡、無記的。那麼就因果門的關系,也是以種子來當作因的話,第八意識就變成果了;因爲種子爲因,第八意識變成果,轉識嘛!第八識是起現行,種子就變成生的因,所以,兩者是有因果的關系。本來因果是相順,或者是相違,所以,將因是屬于果,所以,它的性是不異,不能有所不同,因是屬于果的,所以,它的性是不能不相同的。不異就是沒有什麼不同,但是,種子是隱伏在第八意識中的能生作用,沒有現起來的叫做種子,現起來叫做唯識。已經起現行的叫做唯識,還沒有起現行叫做識種。因爲萬法唯識,唯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