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百法明門論表解▪P1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識就是已經起現行,在作用了,已經心有在作用了。沒有起現行的叫做識種,意識的種子、唯識的種子。可是,種子是隱伏在第八識中的能生的作用,潛伏著;現行就是它所生成果,就是潛伏裏面的這個種子裏面所現行,而且已經顯現了,所以,它們就是一個隱、一個顯,也不能說是一。

  可見,體用、因果兩個門,這兩門都有不異的關系,它的關系怎麼樣?就第八識來講,這個體是起現行的,用是就種子來講,第八意識起現行。人是第八意識裏面的一個種子,比如說,我們這第八意識裏面,有天界的種子、有人道的、有無量畜生道的、有地獄、有餓鬼道,那我們現在起這個現行,這個現行就是人;以人爲體性,所以,人就是這個體起現行的。所以,第八意識只有一個種子起現行,人的這顆種子起現行,就人的話,有無量無邊的種子,因爲你生生世世造的這個善、惡不一樣,所以,只有一顆種子起現行,那就代表今生今世。但是,這顆種子又是第八意識裏面的千百萬億分之一而已。那麼,用就是種子,現在人道起現行,現行就有種子,所以就種子的用來講,分成體的種子還有用的種子。體就是無記性,就無記性來講,攝用歸體,因爲用不離體;就用來講的話,有善、惡、無記等叁性,它會引自果,所以,體跟用是各別來論斷,又不一樣。

  底下,一個相分,因爲它全部都在作用裏面。再來,種子跟現行的關系,種子跟現行關系就體、用門。就體來講是第八意識,就用來講它是種子,體都是無記的。第八意識的體爲什麼無記?它記的也沒有強盛的善,也沒有強盛的惡,統統沒有。所以,第八意識也不能造善、也不能造惡,它只有接受,力量不強。善、惡是很強的力量,第八意識它沒有什麼強的力量當然就是無記。種子不一樣,種子無記還有叁性,叁性:善、惡、無記等等,所以,第八意識的無記,還有種子的無記,當然就攝用歸體,就不異,不能講不同。但是,第八意識的體無記,它的叁性的作用,這個種子是體跟用,是各別來論斷的。不一:不能講是一的,意思是說體性是無記的,但是,作用它是善、惡無記,不一樣,要分開來論斷,這是體用門。

  就因果門來講,因叫做種子,果是起現行;種子又分成因,它是隱的,現行是果,是顯的,所以,如果說把因拿來屬于這個果的話,那是不異。意思是因是屬于果,爲什麼?由自因而引自果,當然因是屬于果,因如果不屬于果,能稱爲因果關系。所以,因跟果當然就不異,不能講不同,因跟果一定要相連,才稱因果、因果。就隱跟顯就不一樣,種子有隱的,是因;可是就果來講是顯,所以一個隱一個顯,一個看得到,一個看不到,所以,這個因果就隱跟顯的角度來講是各別來討論的。就因果來講,是不異;就隱跟顯來講,是不一。這很簡單,沒有關系,我也知道你聽不懂,但是,一定要這樣講,鼓勵,鼓勵。也沒有辦法,沒有一點唯識基礎,你將來怎麼看大藏經?

  如此第八識是對這個種子,一方面要保持體用跟因果的關系,一方面又要變七轉識熏習所新生的種子的場所就是熏處,但是,種子的熏習必須要有能熏的法和所熏處的和合。能熏跟所熏要和合,並且應該具足四義,才能建立這個熏習的意義。要四種角度、道理才能具足這個熏習,四義就是堅住性,二叫做無記性,叁就可熏習,四與能熏和合。什麼叫做堅住?大凡爲所熏習處,所保持的種子,意思就是第八意識是保存種子的地方,它必須從無始劫以來一類相續:無轉易。無轉易就是你有善性、是惡性不能亂改變,而且沒有間斷,並且堅住的性質,什麼叫堅住?永恒的存在,要不然這因果怎麼講得通?要不然,怎麼能夠講:假使百千劫,所造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無量億劫來你所造的惡、善你統統要報。

  比如,七轉識和它相應的心所,七轉識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賴耶識,還有它的相應的心所,因爲意識都會有相應的心所,以及色法都有轉易跟間斷。這個是要堅住性,它不能轉易而且不能間斷,所以,七轉識縱然受到熏習,也沒有辦法保持這個種子,只有第八識才能夠保持這個種子,所以,它必須要具足什麼?堅住性。所以,爲所熏處的就必須具足堅住性。第二、無記性,無記性就是不能講是善的、也不能講是惡的,種子不但要具足上面的堅住性,才能夠持續無量億劫來的不損害這個因果的道理,還要在善、惡、無記;叁性當中必須是無覆無記,第七意識叫做有覆無記,第八意識叫做無覆無記。

  什麼叫無覆?就是不會遮蓋。因爲它沒有選擇的能力,它只有接受的能力。所以,沒有所謂的覆蓋,第七意識它有強烈的執著,覆蓋著第八意識,執著第八意識,所以,第八意識是只有接受,沒有選擇的余地,這個叫做無覆無記性。無覆無記就是不會遮蓋,它不會造業,只有接受,那就是無記。力量小,造業的善、惡沒有,只有接受!這是因爲善跟惡,惡是有覆的,這個性的力量,善惡的性質,這勢力的力量比較起來,比較強烈,它們是互相排拒、它們是不容異性受熏,善就善,惡就惡。但是,無記性就比較中性,第八意識是中性的,不排斥惡的、也不排斥善的,就比較容易熏習。例如,佛果的第八識的大圓鏡智,它的性雖然是堅住性,但是只有善性。純善的,不容許種子的熏習,本性當然究竟圓滿。種子熏習是生滅法,第八意識是不生不滅法;意思是佛果是沒有熏習的,佛果是不能講熏習的。

  佛法有熏習,由熏習這個佛法來觀照入空,但是,空就不能熏習,空若有熏習,怎麼叫空?所以,佛果是由熏習這個佛法慢慢觀照,然後,一念相應就進入佛果地,所以,佛果不能熏習。那麼,可熏性是它的體,不但要自在而且不隨它,同時要不堅,不密不常才行。爲什麼?因爲體不自在,作用殊勝也沒有用,因爲它不能保持種子;如果它性質堅密,如果像本性的常住不變,也不受熏習。比如,第八意識相應的五遍行,雖然也具足前面二義,就是堅住性、無記性;但是,它的體不自在,所以,不容熏習。五遍行不能夠很自在,所以,沒有辦法,不能受到這個熏習。又像無爲法,這個無爲假法,因爲堅密常住性,也不允許受熏習。與能熏和合性,一名能所和合性,能熏習跟所能熏習的;能夠熏習一定要所熏習的地方要和合,這不但要具足上面的叁義,同時要具足能熏、同時同處和合不離。

  比如,過去以及未來的第八意識,過去已經過去,未來的還示來,這第八意識你怎麼知道你來世怎麼樣,以及他身的第八意識,別人是別人怎麼講熏習?別人的身上跟我的第八意識有什麼關系?我的第八意識是由我的思心所,別人站在遠方,他怎麼能夠影響我呢?所以,過去也無法熏習,未來也無法熏習,別人的身上也沒辦法熏習,所以,雖然也具足前面的叁種意義,但是,不能以現身的,現在的色身,能熏習跟所熏習的識和合,那也不能産生熏習。在諸法當中,能夠具足上面的四義,只有現身的,現在的這第八意識。新熏的種子以七轉識爲能熏,以第八識爲所熏習。

  種子跟七轉識的關系,七轉識也跟他法同樣,還是第八識種子現行所開發的,爲種子所生的果法,這是不必說的。意思就是七轉識也是由第八識的種子所開發出來的,如果由這個觀點來說,種子就是因,七轉識就變成果。不過,七轉識和他法就不同了,他是必須起六根的認識作用;見聞覺知是六根,六根的認識作用再熏習諸法,以及自己意識的種子,然後,放在第八意識裏面。所以,被熏習的種子,就變成七轉識是因,種子是果。

  我們一定要認清這因果的關系,七轉識這個種子放在第八意識是因,那麼,七轉識被産生是果,那現在七轉識是造因,又熏習變成種子;就種子角度來講,變成是七轉識是因,種子變成是果。因爲它是被七轉識所熏習,但是,七轉識並不是全部有能熏習的作用,因爲能熏的功用必須有具足四義,就是:有生滅、有勝用、有增減與所熏習的和合性。什麼叫有生滅?這是指能熏習的條件,不爲生滅變化的有爲法不可,如果無爲法就不可以熏習,因爲,無爲法是沒有生滅的,所以,不能使種子生長。所以,熏習必須生滅,因果也必須建立在生滅法才叫做因果。有勝用:能熏習的條件,除了具足上述生滅的條件外,還要能緣、強盛兩種力量,殊勝的力量才行;能緣的勢用是一定要主觀的心、心所作用。其實,心跟心所要同時,心就是心王,心所就是五十一個心所,必須同時;就像國王跟大臣同時要存在,這是不同于色法。

  色法雖然有強勝的作用,但是,它不能作爲能緣,不能産生主觀的心、心所法。所以,強盛的勢用是指,在善、惡性當中的叁性裏面的善、惡性,這當然是不同于無記性;無記性的力量弱,所以,強勢的力量必須是善、惡、無記裏面的善、惡性,它比較強,當然不同于無記。這個異熟無記心,雖然也有能緣的作用,但是,沒有強勝之作用。異熟的無記心,比如說我們這個色身,雖然也有能攀緣,但是沒有強盛的善惡的力量。最後一個就是有增減,具足了上面兩種意義以外,在作用上還要有增減,比如佛果的無漏善法,四智心,他達到最圓滿的,也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,他怎麼能夠熏習?這就是上面所講的,佛果沒有熏習的理由。與所熏習的和合性是必須具足上面叁種道理,還要與所熏習的同時、同處、能熏、所熏和合不離,這個跟上述所熏習的意義相同,不再重複描述。所以,在諸法當中,具足上面四種意思的只有七轉識的業非果,諸識和能熏、所非能熏的情形,能熏習、不能熏習有幾種情形。

  就因地修行的角度來講,跟果地不一樣,就因來講,[前六識]的因有[善]因、有[惡]因、有[無記]因。這個無記因又分成[業果],業果就是已經成爲果報,[非業果]是指現前的第六意識,還沒有造任何的業,還在繼續造業,還沒有變成果報。所以,無主民業,業果已經成爲事實了,已經成爲果報,非業果是指現前第六意識…
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