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六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去而已,沒有路!就是你能飛上去,才夠資格聽《楞伽經》。我們現在不用了,現在電梯很方便。佛于此開演《楞伽經》,以表顯此經之義甚深無上,非佛及大菩薩,即無堪能,以其爲[法佛]自住境界故。法佛就是法身佛。達摩祖師即傳此經以爲弟子印心,故此經爲禅門無上寶典。然此經亦爲相宗之根本經典之一,以其究竟融通性相二宗故。複次此經亦爲真言宗之寶典之一,以其開示[法佛說法]之究竟義,而法佛(法身佛)即[毘盧遮那佛],[毘盧遮那佛]又譯爲大日如來,是即真言密教之根本本尊;所以,密宗就是講大日如來。是故真言宗之祖師立言開示亦常依《楞伽經》。

  [大慧]:大慧菩薩,爲楞伽會上之當機。大慧菩薩,記住,是他方菩薩來的,不是娑婆世界來的,是十地菩薩,在《楞伽經》講:他是十地菩薩,也就是快成佛了!所以,他問的那些問題,凡夫根本聽不懂!《楞伽經》、《楞嚴經》,是叁藏十二部公認爲最深、最難的;當然有的也很深,有一些論還是很深。所以,一般要講這個《楞伽經》,或者是《楞嚴經》的法師,沒有相當的佛學基礎,是沒有辦法的!第一、要有唯識的基礎、《百法明門論》的基礎、《大乘起信論》的基礎、還要有天臺《教觀鋼宗》的基礎;沒有這些基礎,要進入《楞嚴經》的究竟義還很困難!所以,法師的基礎如果打得不夠,來聽《楞嚴經》也會很吃力!聽不懂的就算結緣,隨便撿二句回去用,也不得了!只要記住,不執著,回歸當下,不計較、不比較,錢很重要,智慧更重要。如果跟人家吵架,就想到佛陀的話,這個人還有辦法。喔!對了,佛教我們無诤。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熏習,把佛的思想一直連貫到你的心靈,淨化你的心靈,你的靈魂就得救了!爲什麼要學佛?就是拯救自己的靈魂啊!有個大學生說:師父!爲什麼要拯救自己的靈魂呢?我說:你動過貪嗎?有啊!這個就是靈魂被汙染了。爲什麼要起嗔呢?就是神識、靈魂被汙染了;這當然是世俗谛,讓大家聽得懂的名詞。以大慧菩薩問佛百八問,而爲《楞伽》一經之教起因緣。

  [彼外道等常說自然,我說因緣,非彼境界]:我說因緣,是佛講的因緣法,不是外道所講的。這是《楞伽經》中的句子。[自然],自然而然,不從因緣。在佛法中講到[自然]一詞的時候,常是指印度外道中的一派,稱爲[自然外道],他們的主要立論是:一切法自然而有,無因無緣,非從因緣生。所以,不但器世間非從因緣生,連衆生,乃至衆生之若樂、善惡、禍福等,亦皆無因無緣,自然而生;以無因緣,是故亦無果報。依彼之論,即壞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因果,而令衆生墮于邪見,因而不修善也不斷惡;以此因緣,令衆生入墮叁惡道,永不得出離。因此[自然論]者,爲世間之一大邪論,誤導衆生入邪見坑,斷滅善根;是故如來出興于世的目的之一,即爲拔衆生出如是之惡見泥淖zhao。[我說因緣]:[我],如來自稱。[因緣],即十二因緣,又稱[十二有支],或[十二鈎鎖],都是指十二因緣,只是名詞不同而已。以此十二支中的每一支皆有如鈎鎖,前後相鈎相鎖,相續不斷,故成輪回之相。《楞伽經》頌雲:[我說唯鈎鎖,離諸外道過,若離緣鈎鎖,別有生法者,是則無因論,彼壞鈎鎖義。]我所說的唯鈎鎖,就是爲了破除外道的過失,離諸外道過。如果離開了這個緣起的鈎鎖,另外有一個緣生法,[生法]就是緣生法;是則無因論,無因,意思就是:一切法生的因,就一定要緣生,離開了緣生就無因,彼壞鈎鎖義。

  [非彼境界]:佛所說之因緣法,爲攝一切世間及出世間之因緣果報,故是無上甚深,因此不是外道所知境界。[我今觀此覺性自然,非生非滅]:[自然],自然而有。[非生],因爲是本具、本有,故不是生出來的。[非滅],因爲是究竟不壞,故其性不滅。此言,依我(阿難)所觀,這個能覺之性,也是自然而有的,因爲一切衆生之覺性本具,所以非生;此覺性亦究竟不壞,故非滅。[離遠一切虛妄顛倒,似非因緣]:[離遠],即遠離。[虛妄顛倒],指上面如來所破斥的[動、還、礙、分]等相,而開顯見性[不動、無還、不雜、無礙、不分]等性。如來所破斥的動、還、礙、分,就是要讓你進入不動、無還、無雜、無礙、不分等性。[似非因緣],所以覺性好象也不是從因緣而有,若是因緣而有,就變成生滅法了。[與彼自然,雲何開示]:如是一來,佛所說的本有覺性,與被外道所說的自然論,無因無緣,有何不同?關于這點,應該如何開發顯示才對?這個就是阿難迷惑的地方。

  義貫:阿難言:[世尊亦曾于楞伽山,爲大慧]菩薩[等,敷]敘開[演斯義:彼外道等常說] 一切法[自然]而生、自然而滅,無因無緣,而[我]所[說]之[因緣]法則甚深難見難了,[非彼]外道所能了知之[境界]。根據以上所說,因此[我](阿難)[今觀此]能[覺]之[性],認爲亦是[自然]而有:以其本具故[非生]以其究竟不壞故[非滅];而且它又[遠離一切]動、還、雜、礙、分等[虛妄顛倒]之相,因而[似非]從[因緣]而有(既非因緣而有,當屬自然,不用假因托緣);如此,則佛所說的覺性,便[與彼]外道所說的[自然]是相雷同的。這個就是阿難誤會佛陀了!關于這一點,應[雲何開]發闡[示],方能令衆生[不入]于[群邪]之惡論,而得再[獲真實]之本[心],證得[妙覺]光[明]之[性]?

  诠論:外道之自然論者,亦說[不生不滅],在這一段你要很注意聽!但他們所說的[不生不滅]是指:一切法不從因緣生,自然而有,所以[不是生出來的],這是相對于其他外道說:法是[從梵天而生],形式是一樣的,或說[從自在天生](如同耶教之耶和華,就是上帝所創造的,聖經裏面講的:這個世界是耶和華上帝所創造的。我國之盤古開天、女娲娘娘,皆是能生者),中國也是這樣講的。或說從神我(靈魂)而生,或說從微塵生,或說從時間生、或說從方位生、(此二如同中土之以生辰入字、地理風水,爲能生衆生之禍福。)或說從冥谛略就大概,大概(略同于儒之無極、太極,道之混沌)生;在印度衆多外道中,[自然外道]力排衆議,獨樹一幟說:[一切法都不是誰生的,也不是從什麼生的,而是自然而有,無因無緣]。阿難誤會佛義,認爲常住不動、不生不滅的本性,跟外道所說的自然性一樣,所以有此問。

  經文:[佛告阿難:我今如是開示方便,真實告汝,汝猶未悟,惑爲自然!阿難,若必自然,自須甄明,有自然體。汝且觀此妙明見中,以何爲自?此見爲複以明爲自?以暗爲自?以空爲自?以塞爲自?阿難,若明爲自,應不見暗;若複以空爲自體者,應不見塞;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爲自者,則于明時,見性斷滅,雲何見明?]

  這個師父在《楞嚴經講義》當中,一再的解釋,在這裏我們就念一遍,就可以了,因爲這個變成一種重複了。聽這個《楞嚴經講義》,因爲它是文言文,就比較深,所以,師父就一直重複的解釋,而且它是第一次講,所以,怕大家聽不懂,就一直诠釋。那麼,這裏是白話文,比較容易了解。但是,如果,這裏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,就是聽不懂的,他一樣聽不懂,怎麼講都聽不懂,他就這樣一直看,深情脈脈,款款而看,(笑)就是:(師示以目瞪口呆表情)反正我就是聽不懂啦!就來種善根,也不錯啦!來這裏,至少不在家看電視,也不會在家,夫妻吵架、造業,總是來這裏沒有人跟你吵架,坐在底下,慢慢的種善根。

  來這裏聽經聽不懂,一定比在家看電視來得有功德,因爲在家看電視沒有功德,只會罵而已啊!來這裏,聽不懂。功德很大啊,叫做八識田中熏習這個善根,一直熏習,爲什麼這個《楞嚴經》那麼難呢?那麼難體悟呢?諸位!你想想看,我這種程度啊,到現在,從大學一年級學佛到現在,叁十多年了,你想想看,叁十多年!而我以前精進的時候,一天只有睡一、二個鍾頭,要閱讀叁藏,要好好的體悟,真參實學,你知道我們吃過多少苦啊?我們還有那種根器,還肯用功,才有如是體悟。絕對不是說看輕大家,意思就是,師父在表達的就是說:這個實在很不容易理解的;但是,如果你看得懂,就非常好,師父就很贊歎你的根器!所以說:不要難過,也不要失望,要繼續互相勉勵,要堅持!

  注釋:[甄明]:[甄],別也,察也。[以何爲自]:以何相爲自體?

  義貫:[佛告阿難:我今]已[如是開示]種種[方便],以一[真實]之相[告汝],而[汝猶未悟],還要將能見之性迷[惑爲自然]之性![阿難,若]此見性[必]定是[自然]性的話,你[自]己更[須]善爲[甄]別察[明]它確實[有]一[自然]之[體]。自然之體就是亘古以來存在的意思,這個叫做自然之體,你自己審察看看。若如此者,則[汝且觀此]微[妙]圓[明]之[見]性[中],究竟是[以何]相[爲]其[自]然之體性?[此]一能[見]之性,[爲複以]所見之[明]相[爲]其[自]然體性?還是[以暗] 相[爲]其[自]然體性?抑或[以空]相[爲]其[自]然體性?抑[以]所見之[塞]相[爲]其[自]然體性?

  [阿難,若]見性是以所見之[明]相[爲]其[自]然之體性,則[應不]能[見]到[暗]相(以明暗相對,不共存故);此見性[若複以空爲]其[自]然之[體]性[者],則[應不]能[見塞]相(因爲空塞也是敵對,不同時共存故);[如是乃至]若見性是以[諸暗等相以爲自]然體[者,則于明]相起[時,見性]應隨暗相之滅去而變成[斷滅],這個師父以前在《楞嚴經講義》已經講得很清楚了!如是見性若已斷滅,[雲何]複能[見]到[明]相呢?

  诠論:世間一切大自然之物,都必定有個形狀、體性,且這體性是確定的;例如地、水、火、風、花草木石等,各有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六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