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人。[世尊我今此身,終從變滅者:匿王答佛,稱呼世尊,佛問匿王,稱呼大王,彼此互相恭敬。我今此身,雖然存在,總屬無常。終者,究竟義,從作歸字解,究竟要歸遷變壞滅]。意思就是:非死不行,沒有一個不會死的。強化這個觀念有什麼好處呢?我們對緣起的假相,就比較不會那麼執著和在意,活著也會比較沒那麼辛苦,每一件東西統統像是負擔一樣。[王因受斷滅之教,懼其速滅,時時覺察,故此處以及下文,所答生滅之相,悉皆不謬]。
[佛言:大王!汝未曾滅,雲何知滅]?
[世人身之現在,但知年往],[年往]就是歲月的過去,就是但知年歲已往,主是長大的意思。但是,[不覺形遷],不知道他這個形遷。我很清楚,我十歲的時候照個相片,大學的時候,現在拿大學時候的相片看,還不錯,是不是?再二十歲、叁十歲、四十歲,現在再看自己的相片,哎呀!老了,很快了!小時候爸爸、媽媽都在,現在爸爸、媽媽都不在了!前幾天我心血來潮,就把我碰到的熟悉的法師和居士,我知道的、認識的死亡的人,把名單列出來,在幾秒鍾裏面,竟然列出叁十幾個,只要我接觸的人、認識的人,在四周活動的,在沒有幾秒鍾,列出叁十幾個。都已經死亡的,看空上速度有多快!這個世間有什麼叫做快樂?所以,我常常講:不要把自己認爲是很偉大,這種感覺是錯誤的,當你不存在這個世間,太陽一樣從東方起來。這個世間少了你,這個世間照樣有春夏秋冬,你沒什麼了不得,我也是一樣,沒有什麼了不起。你不要以爲天地之間,是爲了我在運轉的。這種感覺以我的思想爲中心,就是錯誤的!古來的國王、大帝,就是這樣的思想,好象全世界、這個地球是爲他而活,而存在的一樣。就像一只母雞孵了一個蛋,就呱呱呱咕咕……才孵一顆小蛋,就希望全世界的人,都認識它這一只母雞。人也是一樣,稍微做了一點小小的功德,就是希望炫耀,人活在一種假相的炫耀之上的生命假相裏面。當我們了悟無常的時候,形體慢慢的變遷了。你就知道:生死無常。[匿王迥超常情,未必無因,故問汝未曾滅,雲何預知必滅耶]?
經文,[世尊!我此無常變壞之身,雖未曾滅,我觀現前念念遷謝,新新不住,如火成灰,漸漸銷殒,殒亡不息,決知此身,當從滅盡]。
這個波斯匿王也不簡單,說:世尊,我這個無常變壞之色身,雖然還沒有面對死亡,但是我用智慧觀現前念念。每一個念頭,都在新陳代謝的變化,新新不住,每一個念頭,前面是舊,現在就是新。或者是像那個燒火的木材一樣,一直燒,一直不住,如火成灰了。漸漸銷殒,[殒]就是死亡,殒亡不息,沒辦法停止,念念舊又換新。念念新了,又變成舊。所以,決知此身,當從滅盡。知道有一天,這個死亡一定會降臨到我們的身上。所以,哲學家告訴我們說: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懼?你首先要承認,全世界的人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死亡,上蒼是平等的。這樣你就不會覺得恐懼,因爲每一個人統統要面對死亡,不是只有你有,而我沒有;或者是只有我有,你沒有。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要面對,你有這種觀念,可以降低對死亡的恐懼。但是,佛陀說:生是幻,死亦是幻,本無生,今亦不滅,是指涅槃的妙心。不受這個假相的生死,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性,永恒存在的心性。
[此略舉變相,決知必滅。謂我此無常變壞之身,此二句先以標定:此身因屬無常,故不得常住世間,雖然未滅,決知當滅。我觀下,即無常觀。匿王雖受邪教,此篇所答,全是佛法。觀字當是去聲],去聲就是念guan,乃是以智慧觀,[乃智觀,非眼觀也。下數句,即是五陰中行陰,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]。而成觀法師認爲,這裏是觀色法,不是觀行陰,這是觀色受想行識的色陰,他認爲不是行陰,這個是法師跟法師的看法有一點不同。
[我觀現前,念念遷謝,新新不住:即谛觀無常身中。念念遷謝者;後念生,前念則遷流代謝(是滅義),再後念生,後念又複遷謝,念念如是。新新不住者:前念舊,後念新,再後念起,後念複舊;再後念乃新,新而又新,不得停住;此即刹那生滅,行陰之相。喻如香火成灰,灰落火新],我們燒香就是這樣子。[少頃火複成灰],[頃]就是時間很短。[灰落而火又新,漸漸銷磨殒滅,新新不住,殒亡不息(止也),此一枝香,一定要滅盡。前五句是法,中叁句是喻,後二句以法合喻],[合]就是合于比喻。[決定知此無常變壞之身,當歸滅盡而後已。此匿王所答,具有叁支比量],這我們以前講過,[叁支者,宗、因、喻也。應立量雲:身是有法]身是有爲法,[無常爲宗;因雲]爲什麼呢?[:念念遷謝,新新不住故];相同的比喻[同喻如香火],我們燒香,就是這樣子。一下子成灰,灰掉下來,新的火又在底下;新的火在燒了,就變成舊的灰;舊灰落下來,新的火又接著在底下。如果不同的比喻,[異喻如金剛]。金剛就是不會敗壞了。因此我們這個色身是無常的,是很快就會面對死亡的。
[佛言:如是]!
[因匿王說無常觀,事理不謬,故佛印可其說,言:如是。叁支比量,全無犯過,如是者,言其極成也。匿王觀察無常,竟觀到刹那生滅,這種境界,凡夫不知,足證匿王爲四地菩薩,助揚佛化而來,故未承諸佛誨敕,而能說此行陰微細之相。孔子昔在川上曰]:[川]就是河川,[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]逝者,意思就是消逝,刹那消逝……也就是生滅……水這樣流過去。[逝]就是生滅相,水這樣流過去,逝者如斯夫,消失生滅相,就像這個水一樣,晝夜都不停,不舍晝夜。我們也是啊,所以,生命要掌握、生命要珍惜啊!朝聞道,夕死可以啊!一個人一輩子聽經聞法,下了這個金剛種子,生命就顯得不足惜了!是不是?因爲這個是法身慧命,這個金剛種子種下去以後,遲早大家都會成就菩提之道,只是不是這一輩子,下輩子、十輩子、百輩子,或者經過幾劫,你一定會成佛的![不知者以爲說水,其知者,即知孔子說行陰],行陰就是[念念遷流不住也。初略彰變滅竟]。
[大王!汝今生齡,已從衰老,顔貌何如童子之時]?
[此辨老少形容]。就是我們的面貌。[佛曰:大王!汝今生齡(年也)已從衰老],衰,[七十曰衰,王年六十有二],就是六十二歲,與佛同壽。[故曰已從隨也];隨,[衰老。其容顔形貌,比較童子],童子就[(十五曰童,未巾冠也)。之時],到了每一個國家,包括那些部落,都有這個成年禮,由小孩子轉變成大人,日本有日本的成年禮;臺灣有臺灣的成年禮;原住民有原住民的成年;印度就是十五歲以上,就變成戴上一個巾子。所以,每一個都不一樣,這表示小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。而我就是沒有發育完全,有點停頓。所以,我看起來就像童子一樣,是有一點老的童子。[爲何如?還是同耶?異耶]?
經文,[世尊!我昔孩孺,膚腠潤澤,年至長成,血氣充滿;而今頹齡,迫于衰耄,形色枯悴,精神昏昧,發白面皺,逮將不久!如何見比,充盛之時]?
師父先解釋一下,說:世尊!
我以前當孩子的時候,這個[孺]就是幼童,[腠]就是皮膚的紋理,意思是說:我當孩童的時候,皮膚是非常潤澤的,就是有光澤的。到了年至長成的時候,血氣就充滿了。而今六十二,頹齡了,就是衰退了。迫于衰耄,[迫]就是近于,衰耄,形色枯悴,不成人形了,精神也昏昧,老了就會有一點顛倒了,但是,學佛的人就比較不會了。我看了很多年歲大的人,都有一點顛倒了,是真的這樣子。發白面皺,頭發白了,臉就起這個皺紋。所以,逮將不久!將來不久,就是表示接近死亡了。這個時候如何見比,哪裏有辦法跟年輕時候,充盛之時拿來相提並論呢?哎呀!我現在發白面皺了,逮將不久就會面對死亡了,哪裏能夠跟年輕的時候,那一種血氣充滿的時候,皮膚又好的時候來比較呢?
從醫學上來講,這個叫做荷爾蒙,叫做DNA。我們生命DNA,它會一直重新排列組合……到老的時候,這個荷爾蒙就失去了。因此我們現在年歲大一點的人,有的人要吃一些膠原蛋白,或者是敷一些膠原蛋白?就是我們年歲成長了,就是差不多二、叁十歲就沒有了,沒有這種膠原蛋白的新陳代謝了,很難了!所以,沒有辦法保持年輕。所以,應運而生的,這些生化科技品就大行其道,要把年齡凍住啦,怎麼樣子。有時候我們感覺說:我們女衆業障很重,每個月都很麻煩。其實這個麻煩就是你漂亮的時候。等到你不麻煩的時候,你就真的很麻煩!爲什麼?一個人進入了沒有這個生理期的時候,女衆注意看!她荷爾蒙就會升高,皮膚就會開始皺。所以,有的人叁十八歲就提早停了,大部分人是四十五到五十五,平均是五十歲左右。所以,你看看,停了,她這個皺紋就會一直出現……幾年不見的時候,一個小姐這樣幾年不見,哇!不敢想象,看了:咦!那個婆婆是誰啊?哎呀!竟然是以前的朋友!
那些歌星、影星爲了這個容貌,你知道那個要去做SPA,那個要去做臉,要花多少錢;去做脈沖光,那個化妝品,她就是爲了要把時光凍結,看起來更年輕!所以,女人的錢最好賺。開這個化妝品,這一罐幾萬,她統統買了,只要能夠讓她年輕,只要讓她年輕,她什麼統統吃,什麼統統喝啦!是不是?所以,你看那個皮膚很漂亮的,歐蕾都是用喝的,哪是用抹的?因此我們要了解,人世間宇宙的真理,就知道我們的生滅變異的東西,它就一定會到,你不要不認帳,不認帳也莫可奈何。你只能稍微顧一下,讓它晚幾年老;但是不可能阻止它不老,是絕對沒有辦法的,是遲早一定要面對的。遲早一定要面對,我們這個心理建設好了以後,再來就好辦事了,碰到自己老,也不會驚訝,不要早上自己起來照照鏡子,自己被自己的容貌驚嚇!
[佛問老少,王加長成,從少敘起。我昔孩孺,膚腠潤澤者:始生曰孩兒,始行曰孺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