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人。[世尊我今此身,终从变灭者:匿王答佛,称呼世尊,佛问匿王,称呼大王,彼此互相恭敬。我今此身,虽然存在,总属无常。终者,究竟义,从作归字解,究竟要归迁变坏灭]。意思就是:非死不行,没有一个不会死的。强化这个观念有什么好处呢?我们对缘起的假相,就比较不会那么执着和在意,活着也会比较没那么辛苦,每一件东西统统像是负担一样。[王因受断灭之教,惧其速灭,时时觉察,故此处以及下文,所答生灭之相,悉皆不谬]。
[佛言:大王!汝未曾灭,云何知灭]?
[世人身之现在,但知年往],[年往]就是岁月的过去,就是但知年岁已往,主是长大的意思。但是,[不觉形迁],不知道他这个形迁。我很清楚,我十岁的时候照个相片,大学的时候,现在拿大学时候的相片看,还不错,是不是?再二十岁、三十岁、四十岁,现在再看自己的相片,哎呀!老了,很快了!小时候爸爸、妈妈都在,现在爸爸、妈妈都不在了!前几天我心血来潮,就把我碰到的熟悉的法师和居士,我知道的、认识的死亡的人,把名单列出来,在几秒钟里面,竟然列出三十几个,只要我接触的人、认识的人,在四周活动的,在没有几秒钟,列出三十几个。都已经死亡的,看空上速度有多快!这个世间有什么叫做快乐?所以,我常常讲:不要把自己认为是很伟大,这种感觉是错误的,当你不存在这个世间,太阳一样从东方起来。这个世间少了你,这个世间照样有春夏秋冬,你没什么了不得,我也是一样,没有什么了不起。你不要以为天地之间,是为了我在运转的。这种感觉以我的思想为中心,就是错误的!古来的国王、大帝,就是这样的思想,好象全世界、这个地球是为他而活,而存在的一样。就像一只母鸡孵了一个蛋,就呱呱呱咕咕……才孵一颗小蛋,就希望全世界的人,都认识它这一只母鸡。人也是一样,稍微做了一点小小的功德,就是希望炫耀,人活在一种假相的炫耀之上的生命假相里面。当我们了悟无常的时候,形体慢慢的变迁了。你就知道:生死无常。[匿王迥超常情,未必无因,故问汝未曾灭,云何预知必灭耶]?
经文,[世尊!我此无常变坏之身,虽未曾灭,我观现前念念迁谢,新新不住,如火成灰,渐渐销殒,殒亡不息,决知此身,当从灭尽]。
这个波斯匿王也不简单,说:世尊,我这个无常变坏之色身,虽然还没有面对死亡,但是我用智慧观现前念念。每一个念头,都在新陈代谢的变化,新新不住,每一个念头,前面是旧,现在就是新。或者是像那个烧火的木材一样,一直烧,一直不住,如火成灰了。渐渐销殒,[殒]就是死亡,殒亡不息,没办法停止,念念旧又换新。念念新了,又变成旧。所以,决知此身,当从灭尽。知道有一天,这个死亡一定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。所以,哲学家告诉我们说: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?你首先要承认,全世界的人每一个人都一定要死亡,上苍是平等的。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恐惧,因为每一个人统统要面对死亡,不是只有你有,而我没有;或者是只有我有,你没有。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,你有这种观念,可以降低对死亡的恐惧。但是,佛陀说:生是幻,死亦是幻,本无生,今亦不灭,是指涅槃的妙心。不受这个假相的生死,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,永恒存在的心性。
[此略举变相,决知必灭。谓我此无常变坏之身,此二句先以标定:此身因属无常,故不得常住世间,虽然未灭,决知当灭。我观下,即无常观。匿王虽受邪教,此篇所答,全是佛法。观字当是去声],去声就是念guan,乃是以智慧观,[乃智观,非眼观也。下数句,即是五阴中行阴,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]。而成观法师认为,这里是观色法,不是观行阴,这是观色受想行识的色阴,他认为不是行阴,这个是法师跟法师的看法有一点不同。
[我观现前,念念迁谢,新新不住:即谛观无常身中。念念迁谢者;后念生,前念则迁流代谢(是灭义),再后念生,后念又复迁谢,念念如是。新新不住者:前念旧,后念新,再后念起,后念复旧;再后念乃新,新而又新,不得停住;此即刹那生灭,行阴之相。喻如香火成灰,灰落火新],我们烧香就是这样子。[少顷火复成灰],[顷]就是时间很短。[灰落而火又新,渐渐销磨殒灭,新新不住,殒亡不息(止也),此一枝香,一定要灭尽。前五句是法,中三句是喻,后二句以法合喻],[合]就是合于比喻。[决定知此无常变坏之身,当归灭尽而后已。此匿王所答,具有三支比量],这我们以前讲过,[三支者,宗、因、喻也。应立量云:身是有法]身是有为法,[无常为宗;因云]为什么呢?[:念念迁谢,新新不住故];相同的比喻[同喻如香火],我们烧香,就是这样子。一下子成灰,灰掉下来,新的火又在底下;新的火在烧了,就变成旧的灰;旧灰落下来,新的火又接着在底下。如果不同的比喻,[异喻如金刚]。金刚就是不会败坏了。因此我们这个色身是无常的,是很快就会面对死亡的。
[佛言:如是]!
[因匿王说无常观,事理不谬,故佛印可其说,言:如是。三支比量,全无犯过,如是者,言其极成也。匿王观察无常,竟观到刹那生灭,这种境界,凡夫不知,足证匿王为四地菩萨,助扬佛化而来,故未承诸佛诲敕,而能说此行阴微细之相。孔子昔在川上曰]:[川]就是河川,[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]逝者,意思就是消逝,刹那消逝……也就是生灭……水这样流过去。[逝]就是生灭相,水这样流过去,逝者如斯夫,消失生灭相,就像这个水一样,昼夜都不停,不舍昼夜。我们也是啊,所以,生命要掌握、生命要珍惜啊!朝闻道,夕死可以啊!一个人一辈子听经闻法,下了这个金刚种子,生命就显得不足惜了!是不是?因为这个是法身慧命,这个金刚种子种下去以后,迟早大家都会成就菩提之道,只是不是这一辈子,下辈子、十辈子、百辈子,或者经过几劫,你一定会成佛的![不知者以为说水,其知者,即知孔子说行阴],行阴就是[念念迁流不住也。初略彰变灭竟]。
[大王!汝今生龄,已从衰老,颜貌何如童子之时]?
[此辨老少形容]。就是我们的面貌。[佛曰:大王!汝今生龄(年也)已从衰老],衰,[七十曰衰,王年六十有二],就是六十二岁,与佛同寿。[故曰已从随也];随,[衰老。其容颜形貌,比较童子],童子就[(十五曰童,未巾冠也)。之时],到了每一个国家,包括那些部落,都有这个成年礼,由小孩子转变成大人,日本有日本的成年礼;台湾有台湾的成年礼;原住民有原住民的成年;印度就是十五岁以上,就变成戴上一个巾子。所以,每一个都不一样,这表示小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。而我就是没有发育完全,有点停顿。所以,我看起来就像童子一样,是有一点老的童子。[为何如?还是同耶?异耶]?
经文,[世尊!我昔孩孺,肤腠润泽,年至长成,血气充满;而今颓龄,迫于衰耄,形色枯悴,精神昏昧,发白面皱,逮将不久!如何见比,充盛之时]?
师父先解释一下,说:世尊!
我以前当孩子的时候,这个[孺]就是幼童,[腠]就是皮肤的纹理,意思是说:我当孩童的时候,皮肤是非常润泽的,就是有光泽的。到了年至长成的时候,血气就充满了。而今六十二,颓龄了,就是衰退了。迫于衰耄,[迫]就是近于,衰耄,形色枯悴,不成人形了,精神也昏昧,老了就会有一点颠倒了,但是,学佛的人就比较不会了。我看了很多年岁大的人,都有一点颠倒了,是真的这样子。发白面皱,头发白了,脸就起这个皱纹。所以,逮将不久!将来不久,就是表示接近死亡了。这个时候如何见比,哪里有办法跟年轻时候,充盛之时拿来相提并论呢?哎呀!我现在发白面皱了,逮将不久就会面对死亡了,哪里能够跟年轻的时候,那一种血气充满的时候,皮肤又好的时候来比较呢?
从医学上来讲,这个叫做荷尔蒙,叫做DNA。我们生命DNA,它会一直重新排列组合……到老的时候,这个荷尔蒙就失去了。因此我们现在年岁大一点的人,有的人要吃一些胶原蛋白,或者是敷一些胶原蛋白?就是我们年岁成长了,就是差不多二、三十岁就没有了,没有这种胶原蛋白的新陈代谢了,很难了!所以,没有办法保持年轻。所以,应运而生的,这些生化科技品就大行其道,要把年龄冻住啦,怎么样子。有时候我们感觉说:我们女众业障很重,每个月都很麻烦。其实这个麻烦就是你漂亮的时候。等到你不麻烦的时候,你就真的很麻烦!为什么?一个人进入了没有这个生理期的时候,女众注意看!她荷尔蒙就会升高,皮肤就会开始皱。所以,有的人三十八岁就提早停了,大部分人是四十五到五十五,平均是五十岁左右。所以,你看看,停了,她这个皱纹就会一直出现……几年不见的时候,一个小姐这样几年不见,哇!不敢想象,看了:咦!那个婆婆是谁啊?哎呀!竟然是以前的朋友!
那些歌星、影星为了这个容貌,你知道那个要去做SPA,那个要去做脸,要花多少钱;去做脉冲光,那个化妆品,她就是为了要把时光冻结,看起来更年轻!所以,女人的钱最好赚。开这个化妆品,这一罐几万,她统统买了,只要能够让她年轻,只要让她年轻,她什么统统吃,什么统统喝啦!是不是?所以,你看那个皮肤很漂亮的,欧蕾都是用喝的,哪是用抹的?因此我们要了解,人世间宇宙的真理,就知道我们的生灭变异的东西,它就一定会到,你不要不认帐,不认帐也莫可奈何。你只能稍微顾一下,让它晚几年老;但是不可能阻止它不老,是绝对没有办法的,是迟早一定要面对的。迟早一定要面对,我们这个心理建设好了以后,再来就好办事了,碰到自己老,也不会惊讶,不要早上自己起来照照镜子,自己被自己的容貌惊吓!
[佛问老少,王加长成,从少叙起。我昔孩孺,肤腠润泽者:始生曰孩儿,始行曰孺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