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一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子];[始行]就是开始会走路的时候。[肤是身之皮肤,腠是身之文理,幼时滋润光泽也。年至长成:二三十岁,长大成人,精神健康,血气充满(即气充血满);而今颓龄:即现时六十二岁,乃属颓败之年龄,迫(近也)于衰耄不必定局岁数,但以迫近,衰朽老耄也。,下二句,即释衰耄之相。形容颜色,枯稿憔悴,衰也;精采神气,昏暗晦昧,耄也]。容貌衰老了,精神也变得昏了,我们年岁愈大的时候,会产生一种什么?叫做短暂秀逗症,短暂健忘症。我们跟人家讲话,讲到一半的时候,一下子要问什么,自己竟然都忘记了。咦?我刚刚要问什么?忘了。这个就是当我们常常忘记的事情愈来愈多次的时候,就表示你愈来愈老。有时候我们兴冲冲的跑到厨房,咦?我来厨房到底要做什么?真的呢,会忘记呢,一下子短暂秀逗,接不上来,喔!你老了,真的,开始在老了。有的兴冲冲来到讲堂,向师父顶礼。我说:一拜就好了。你有什么问题?师父!有!等他要问的时候,咦?师父!我忘记了呢!我说:回去再好好的想。因为我了解,人的年岁愈来愈大,他就会短暂秀逗症,一下子电接不上来,我们脑部的传导,受到间断性的、间歇性的,大家都这样子。[发白面皱,逮至也将不久:谓至此颓龄晚景,如日落西山,逮将不久于世,怎比壮年血气充盛即满也。亦旺也。之时?壮尚不可比,何况童耶?老年者,安可恬不知惧耶]?[恬]就是你怎么可以安然无动于衷,而不知道惧怕呢?意思就是:我们难道不好好的警惕自己吗?[初较量老少竟]。

  [佛言:大王!汝之形容,应不顿朽]?

  [此如来引说,问言大王,汝之形貌容颜,应当不是一旦顿朽],[一旦]就是一朝一夕。[汝亦自觉否]?你自己觉悟吗?觉察到吗?

  [王言:世尊!变化密移,我诚不觉,寒暑迁流,渐至于此]。

 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。[此下王答渐至。变化密移者:乃行阴迁变化理,密密推移,属幽隐妄想];幽隐妄想很难觉察的。我们这个新陈代谢让人家难以觉察,在体内密密的在进行,新陈代谢很难觉察。[凡夫心粗,当然莫辨,故曰:我诚真实也不觉]。我真实不觉悟。[庄生喻如夜壑负舟],这个[壑]就是深沟,或者是坑谷;[负舟]就是夜乘舟移动。意思就是说:在暗夜的时候,在深沟、深谷的水里面,船在移动,而没有觉察到。[彼谓造化密移,岂知行阴所迁。寒暑迁流,渐至于此者:寒来暑往,一年一度,迁变流转,渐渐至此,诚非顿朽]。不是立刻。

  [何以故?我年二十,虽号年少,颜貌已老初十岁时;三十之年,又衰二十;于今六十,又过于二,观五十时,宛然强壮]。

  师父先解释一下,说:为什么呢?当时候我才二十岁的时候,虽然叫做年少,台湾话讲的叫做少年仔。我年二十的时候,虽号是年少,颜貌已老初十岁,比我十岁的时候,怎么样?已经老了十年。到我三十岁的时候,又比十岁衰老了二十年,统统以拿十岁作标准,又衰老了二十年。于今六十,现在已经六十岁了,又过于二。六十有二,就是六十二岁了。观五十的时候,宛然强壮,回过头来看看五十岁的时候,那时候还是非常强壮的![何以故?征释渐至于此,非是顿朽。老少比较,人固易知,那知二十之年,已老十岁,三十又衰二十,于今六十二岁,反观五十之时,宛然强壮,此粗推也]。

  [世尊!我见密移,虽此殂落,其间流易,且限十年;若复令我微细思惟,其变宁惟一纪、二纪,实惟年变;岂惟年变?亦兼月化;何直月化?兼又日迁;沉思谛观,刹那刹那,念念之间,不得停住]。

  这文字都很简单,[初四句牒前文]。[牒]就是依照前面所写的文章。[谓我见变化,密密迁移,虽然如此殂落,其间迁流变易,且限十年]。这个]殂落]就是迁、迁变的意思。且限十年,[指前二十衰于十岁,三十又衰于二十也。殂落者《尚书》云:魂升于天,魄归于地],所以,[殂落]就是死的意思。[是谓殂落乃死之别名,此同断灭之见。今者乃取变迁之义,殂者往也,谓壮色日销],壮色就是我们少壮的时候,日销就是时时刻刻在消失。[同逝波之东去;落者下也,谓精神日损,如夕阳之西下]。逝波就是水波流逝,往东边流,叫做逝波之东去,大水东流的意思。[若复下细推。令我微细思惟,其迁变岂独一纪]就是十二年、[二纪]就是二十四年;[一纪十二年也],二纪二十四。[实在年年有变;岂唯年变?亦兼月月有化,此一月不及上一月;何直(即何止也)月化?兼又日日有迁,命光与时光共谢。若再沈其思虑,谛实观察,刹那刹那时之最短也,念念之间,不得停留暂住。《仁王经》云:一念中,具九十刹那;一刹那有九百生灭。]你算一下就知道,就是九百乘以九十,这一念之中有多少生灭。[刹那生灭,非智莫觉]。不是智慧的人是没有办法觉悟的。所以,小乘修这个无常观,就是时时刻刻观无常,哪里都是无常。吃饭是无常、行住坐卧无常、大小便无常、睡也是无常,四念处就是这样。观一切法无常,时时刻刻无常,念念都是无常,就是叫我们觉悟。[古有偈云:如以一睫毛,置掌人不觉,若置眼睛上,为害实不安。]譬如说:以一个睫毛,就是上、下眼皮边上的细毛。如以一睫毛,置掌人不觉,放在这个手掌上,不觉悟;如果把这个睫毛放在眼睛上,这为害实在是不安。一粒沙都不行。[一此岂凡夫所能知耶?二详叙变状竟]。

  [故知我身,终从变灭]。

  [因念念不得停住,故验知我身,究竟要归变灭,总属无常。佛引叙肉身迁谢之相,正欲王与会众,同明虚妄生灭,无常性也。初显身有迁变竟]。

  [巳二 指见无生灭 (分三)]

  [午初 征定许说]

  [二 所见不变]

  [三 能见不灭 今初]

  [佛告大王:汝见变化,迁改不停,悟知汝灭;亦于灭时,汝知身中,有不灭耶?波斯匿王,合掌白佛:我实不知。佛言:我今示汝,不生灭性]。

  [此征定生灭身中,有不生灭性,而许说也。佛见匿王,详叙行阴,颇觉入细,可示以不生灭性。故问之曰:大王!汝见变化,迁移改易,念念之间,不得停住,悟知汝身,必归灭尽;亦于念念刹那,生灭之时,汝知身中,还有不灭性耶?此正欲发挥证知,真实不生灭,常住之性。匿王合掌白佛:我实在不知,设若早知,岂受断灭之教。佛言汝既不知,我今指示汝,现前生灭身中之不生灭性。王前请求,云何证知,此心不生灭地?今佛许示不生灭性,正请许相应也。初征定许说竟]。

  [大王!汝年几时,见恒河水?王言:我生三岁,慈母携我,谒耆婆天,经过此流,尔时即知,是恒河水]。

  三岁的时候,他的妈妈,这个[谒]就是去拜、参拜耆婆天。耆婆天中国话叫做长寿天,希望这个天神来赐长寿。[此引叙观河。谒者参拜;耆婆天,此云长寿天。谒此天神,以求长寿也]。

  [佛言:大王!如汝所说,二十之时,衰于十岁,乃至六十,日月岁时,念念迁变;则汝三岁,见此河时,至年十三,其水云何?王言:如三岁时,宛然无异;乃至于今,年六十二,亦无有异]。

  师父简单解释一下,佛说:大王!就像你所说的,二十的时候,比十岁的时候,老了十岁,衰于十岁。乃至六十日月岁时,也就是波斯匿王六十二岁的时候,怎么样?念念迁变,好!现在,那么,你三岁的时候,看到恒河的时候,到年十三,你看的、你那个见性,见其水云何?就是你三岁看到恒河,跟现在、十三岁见性所看到的恒河,这个见性怎么样呢?波斯匿王说,王言:如三岁时,宛然无异,水会迁变,见性是不变的。乃至于今,年六十二,我们这个见性也没什么二样,见性没有什么新跟旧。

  [此欲彰所见之水无异],所见的这个水是无异,就是见性是一样的。[引显能见之性不变,文显易知。二所见不变竟]。其实这个水它都在变,可是,他最主要强调的,是这个见性是不变的。

  [佛言:汝今自伤,发白面皱,其面必定皱于童年;则汝今时观此恒河,与昔童时,观河之见,有童耄不?王言:不也,世尊]!

  佛言:汝今自伤,[自伤]就是自己感伤,感伤年岁大了。但是,只要你有学佛,从不嫌晚,就算你今天七十岁、八十岁才学佛,我告诉你:在学佛的人来讲,的确是晚了一点,太晚了;但是,从无量亿劫来,来计算的话,还算是幸运的人。在你临命终以前,就算听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都是相当有慧根!有的人是一辈子都不知道正法是什么。所以,佛言:汝今自伤,就是你现在太感伤了,头发也白了,脸也起皱纹了,其面必定皱于童年,这个脸一定比你童年的时候更老。则汝今时观此恒河,你在这个时候观这个恒河,与昔在过去,跟童时,观河之见,有童耄不?你看那个恒河的见性,能见的那个见性,[童]就是年幼的时候,童年的时候;[耆]就是老年的,有年轻的见性、童年的见性、还有老人的见性不同吗?王言:不也,世尊。那是不会的,三岁时候的见性跟六十二岁的见性是完全一样的,就表示这个是不会有皱纹的,不会老化的。不受相的生死,就是如来藏性,是自由、是自在、是生死自在,不受假相的拘束的。所以,我们身上,没有皱纹的地方,就是我们的心性,不会老。

  [此科正显能见之性不变。先以皱变对显,其面必定皱于童年者,因此不是本来面目,故有皱变。故问今时观河,与昔童时观河之见,有老少否?童即少,耄即老,不必定指九十岁曰耄。王答不也,世尊]!也就是见性[即无老少之变异]。佛要我们开采的,就是那一颗如如不动的见性。

  [此中有一疑问,必须解释。问:“世有年老,精神健康,聪明不衰者,可说不变,多有老眼昏暗,如何可说不变?”答曰:“自是眼暗,非关见性之事。若凡不信,我有一比例:世有老人,眼根昏暗,戴着眼镜一看完全明白,如说见性有变,眼镜亦复无用,今一带眼镜则明,足验见性不变,自是眼昏,不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