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一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子];[始行]就是開始會走路的時候。[膚是身之皮膚,腠是身之文理,幼時滋潤光澤也。年至長成:二叁十歲,長大成人,精神健康,血氣充滿(即氣充血滿);而今頹齡:即現時六十二歲,乃屬頹敗之年齡,迫(近也)于衰耄不必定局歲數,但以迫近,衰朽老耄也。,下二句,即釋衰耄之相。形容顔色,枯稿憔悴,衰也;精采神氣,昏暗晦昧,耄也]。容貌衰老了,精神也變得昏了,我們年歲愈大的時候,會産生一種什麼?叫做短暫秀逗症,短暫健忘症。我們跟人家講話,講到一半的時候,一下子要問什麼,自己竟然都忘記了。咦?我剛剛要問什麼?忘了。這個就是當我們常常忘記的事情愈來愈多次的時候,就表示你愈來愈老。有時候我們興沖沖的跑到廚房,咦?我來廚房到底要做什麼?真的呢,會忘記呢,一下子短暫秀逗,接不上來,喔!你老了,真的,開始在老了。有的興沖沖來到講堂,向師父頂禮。我說:一拜就好了。你有什麼問題?師父!有!等他要問的時候,咦?師父!我忘記了呢!我說:回去再好好的想。因爲我了解,人的年歲愈來愈大,他就會短暫秀逗症,一下子電接不上來,我們腦部的傳導,受到間斷性的、間歇性的,大家都這樣子。[發白面皺,逮至也將不久:謂至此頹齡晚景,如日落西山,逮將不久于世,怎比壯年血氣充盛即滿也。亦旺也。之時?壯尚不可比,何況童耶?老年者,安可恬不知懼耶]?[恬]就是你怎麼可以安然無動于衷,而不知道懼怕呢?意思就是:我們難道不好好的警惕自己嗎?[初較量老少竟]。

  [佛言:大王!汝之形容,應不頓朽]?

  [此如來引說,問言大王,汝之形貌容顔,應當不是一旦頓朽],[一旦]就是一朝一夕。[汝亦自覺否]?你自己覺悟嗎?覺察到嗎?

  [王言:世尊!變化密移,我誠不覺,寒暑遷流,漸至于此]。

  這個文字都很簡單。[此下王答漸至。變化密移者:乃行陰遷變化理,密密推移,屬幽隱妄想];幽隱妄想很難覺察的。我們這個新陳代謝讓人家難以覺察,在體內密密的在進行,新陳代謝很難覺察。[凡夫心粗,當然莫辨,故曰:我誠真實也不覺]。我真實不覺悟。[莊生喻如夜壑負舟],這個[壑]就是深溝,或者是坑谷;[負舟]就是夜乘舟移動。意思就是說:在暗夜的時候,在深溝、深谷的水裏面,船在移動,而沒有覺察到。[彼謂造化密移,豈知行陰所遷。寒暑遷流,漸至于此者:寒來暑往,一年一度,遷變流轉,漸漸至此,誠非頓朽]。不是立刻。

  [何以故?我年二十,雖號年少,顔貌已老初十歲時;叁十之年,又衰二十;于今六十,又過于二,觀五十時,宛然強壯]。

  師父先解釋一下,說:爲什麼呢?當時候我才二十歲的時候,雖然叫做年少,臺灣話講的叫做少年仔。我年二十的時候,雖號是年少,顔貌已老初十歲,比我十歲的時候,怎麼樣?已經老了十年。到我叁十歲的時候,又比十歲衰老了二十年,統統以拿十歲作標准,又衰老了二十年。于今六十,現在已經六十歲了,又過于二。六十有二,就是六十二歲了。觀五十的時候,宛然強壯,回過頭來看看五十歲的時候,那時候還是非常強壯的![何以故?征釋漸至于此,非是頓朽。老少比較,人固易知,那知二十之年,已老十歲,叁十又衰二十,于今六十二歲,反觀五十之時,宛然強壯,此粗推也]。

  [世尊!我見密移,雖此殂落,其間流易,且限十年;若複令我微細思惟,其變甯惟一紀、二紀,實惟年變;豈惟年變?亦兼月化;何直月化?兼又日遷;沈思谛觀,刹那刹那,念念之間,不得停住]。

  這文字都很簡單,[初四句牒前文]。[牒]就是依照前面所寫的文章。[謂我見變化,密密遷移,雖然如此殂落,其間遷流變易,且限十年]。這個]殂落]就是遷、遷變的意思。且限十年,[指前二十衰于十歲,叁十又衰于二十也。殂落者《尚書》雲:魂升于天,魄歸于地],所以,[殂落]就是死的意思。[是謂殂落乃死之別名,此同斷滅之見。今者乃取變遷之義,殂者往也,謂壯色日銷],壯色就是我們少壯的時候,日銷就是時時刻刻在消失。[同逝波之東去;落者下也,謂精神日損,如夕陽之西下]。逝波就是水波流逝,往東邊流,叫做逝波之東去,大水東流的意思。[若複下細推。令我微細思惟,其遷變豈獨一紀]就是十二年、[二紀]就是二十四年;[一紀十二年也],二紀二十四。[實在年年有變;豈唯年變?亦兼月月有化,此一月不及上一月;何直(即何止也)月化?兼又日日有遷,命光與時光共謝。若再沈其思慮,谛實觀察,刹那刹那時之最短也,念念之間,不得停留暫住。《仁王經》雲:一念中,具九十刹那;一刹那有九百生滅。]你算一下就知道,就是九百乘以九十,這一念之中有多少生滅。[刹那生滅,非智莫覺]。不是智慧的人是沒有辦法覺悟的。所以,小乘修這個無常觀,就是時時刻刻觀無常,哪裏都是無常。吃飯是無常、行住坐臥無常、大小便無常、睡也是無常,四念處就是這樣。觀一切法無常,時時刻刻無常,念念都是無常,就是叫我們覺悟。[古有偈雲:如以一睫毛,置掌人不覺,若置眼睛上,爲害實不安。]譬如說:以一個睫毛,就是上、下眼皮邊上的細毛。如以一睫毛,置掌人不覺,放在這個手掌上,不覺悟;如果把這個睫毛放在眼睛上,這爲害實在是不安。一粒沙都不行。[一此豈凡夫所能知耶?二詳敘變狀竟]。

  [故知我身,終從變滅]。

  [因念念不得停住,故驗知我身,究竟要歸變滅,總屬無常。佛引敘肉身遷謝之相,正欲王與會衆,同明虛妄生滅,無常性也。初顯身有遷變竟]。

  [巳二 指見無生滅 (分叁)]

  [午初 征定許說]

  [二 所見不變]

  [叁 能見不滅 今初]

  [佛告大王:汝見變化,遷改不停,悟知汝滅;亦于滅時,汝知身中,有不滅耶?波斯匿王,合掌白佛:我實不知。佛言:我今示汝,不生滅性]。

  [此征定生滅身中,有不生滅性,而許說也。佛見匿王,詳敘行陰,頗覺入細,可示以不生滅性。故問之曰:大王!汝見變化,遷移改易,念念之間,不得停住,悟知汝身,必歸滅盡;亦于念念刹那,生滅之時,汝知身中,還有不滅性耶?此正欲發揮證知,真實不生滅,常住之性。匿王合掌白佛:我實在不知,設若早知,豈受斷滅之教。佛言汝既不知,我今指示汝,現前生滅身中之不生滅性。王前請求,雲何證知,此心不生滅地?今佛許示不生滅性,正請許相應也。初征定許說竟]。

  [大王!汝年幾時,見恒河水?王言:我生叁歲,慈母攜我,谒耆婆天,經過此流,爾時即知,是恒河水]。

  叁歲的時候,他的媽媽,這個[谒]就是去拜、參拜耆婆天。耆婆天中國話叫做長壽天,希望這個天神來賜長壽。[此引敘觀河。谒者參拜;耆婆天,此雲長壽天。谒此天神,以求長壽也]。

  [佛言:大王!如汝所說,二十之時,衰于十歲,乃至六十,日月歲時,念念遷變;則汝叁歲,見此河時,至年十叁,其水雲何?王言:如叁歲時,宛然無異;乃至于今,年六十二,亦無有異]。

  師父簡單解釋一下,佛說:大王!就像你所說的,二十的時候,比十歲的時候,老了十歲,衰于十歲。乃至六十日月歲時,也就是波斯匿王六十二歲的時候,怎麼樣?念念遷變,好!現在,那麼,你叁歲的時候,看到恒河的時候,到年十叁,你看的、你那個見性,見其水雲何?就是你叁歲看到恒河,跟現在、十叁歲見性所看到的恒河,這個見性怎麼樣呢?波斯匿王說,王言:如叁歲時,宛然無異,水會遷變,見性是不變的。乃至于今,年六十二,我們這個見性也沒什麼二樣,見性沒有什麼新跟舊。

  [此欲彰所見之水無異],所見的這個水是無異,就是見性是一樣的。[引顯能見之性不變,文顯易知。二所見不變竟]。其實這個水它都在變,可是,他最主要強調的,是這個見性是不變的。

  [佛言:汝今自傷,發白面皺,其面必定皺于童年;則汝今時觀此恒河,與昔童時,觀河之見,有童耄不?王言:不也,世尊]!

  佛言:汝今自傷,[自傷]就是自己感傷,感傷年歲大了。但是,只要你有學佛,從不嫌晚,就算你今天七十歲、八十歲才學佛,我告訴你:在學佛的人來講,的確是晚了一點,太晚了;但是,從無量億劫來,來計算的話,還算是幸運的人。在你臨命終以前,就算聽到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都是相當有慧根!有的人是一輩子都不知道正法是什麼。所以,佛言:汝今自傷,就是你現在太感傷了,頭發也白了,臉也起皺紋了,其面必定皺于童年,這個臉一定比你童年的時候更老。則汝今時觀此恒河,你在這個時候觀這個恒河,與昔在過去,跟童時,觀河之見,有童耄不?你看那個恒河的見性,能見的那個見性,[童]就是年幼的時候,童年的時候;[耆]就是老年的,有年輕的見性、童年的見性、還有老人的見性不同嗎?王言:不也,世尊。那是不會的,叁歲時候的見性跟六十二歲的見性是完全一樣的,就表示這個是不會有皺紋的,不會老化的。不受相的生死,就是如來藏性,是自由、是自在、是生死自在,不受假相的拘束的。所以,我們身上,沒有皺紋的地方,就是我們的心性,不會老。

  [此科正顯能見之性不變。先以皺變對顯,其面必定皺于童年者,因此不是本來面目,故有皺變。故問今時觀河,與昔童時觀河之見,有老少否?童即少,耄即老,不必定指九十歲曰耄。王答不也,世尊]!也就是見性[即無老少之變異]。佛要我們開采的,就是那一顆如如不動的見性。

  [此中有一疑問,必須解釋。問:“世有年老,精神健康,聰明不衰者,可說不變,多有老眼昏暗,如何可說不變?”答曰:“自是眼暗,非關見性之事。若凡不信,我有一比例:世有老人,眼根昏暗,戴著眼鏡一看完全明白,如說見性有變,眼鏡亦複無用,今一帶眼鏡則明,足驗見性不變,自是眼昏,不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