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就是當他放下的時候,並不會因爲放下而失去什麼,放下的同時依然更爲聰慧、更機靈,那個時候,放下就是全部都是用智慧的時候了。意思就是放下不但不會讓我們失去什麼。[卻]還是還。[惺惺]就是更聰慧機靈。這一句話什麼意思?當他萬法徹底通身放下的時候,會發現這個時候卻依舊、依然更聰慧、更機靈,就是明心見性了。饑餐渴飲渾無事,肚子餓了就去吃飯;口渴了就去喝水,[渾]就是全然,完全沒事!所以,大徹大悟就是沒事;凡夫就是每一天、每一個時刻統統是有事!那論昔人非昔人,他已經入于無我了、究竟平等了,昔人就是過去的明心見性,或者是不是過去的明心見性的那個人呢?哪裏是論什麼是過去的人,或者是不是過去的人?意思就是:明心見性以後沒有這個,完全無我,完全都是如來藏性,本如來藏,妙真如性,沒有分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
[夫剔燈何與本分事]?[夫]就是語助詞。[剔燈],當他熄燈,要拿走這個燈的時候,[本分事]:就是明心見性。當他熄燈,要拿走這個燈的時候,跟我們內心裏面這個明心見性,完全本來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,是兩碼事。就是那個熄燈跟明心見性有啥關系呢?本來就沒有關系?but但是,根器利的人,[乃即悟去],就見性。乃即悟去上面就是:若根器利者,就悟了!我們啊,不要說熄燈啦、蓋燈,就是把講堂的燈統統拿鐵錘全部都打破了,也不知道,浪費錢又白忙一場!是不是?如果打個燈能夠讓你開悟的話,那沒問題了?是不是?看到燈泡砰!只會說:師父!我去找師父來修!不能體悟:燈自生滅,自性不動;塵自生滅,自性不動,體悟不出來。
[世尊雲:如是見者,是眼非燈;如是見性,是心非眼],如是能見者,是眼睛看,不是燈自己能看;如是見性,是背後那一顆心在看,不是眼根、肉眼在看。[此科以見性,脫根脫塵,迥然靈光獨耀,于四義中,是妙明義]。四義就是四個字:一、寂,二、常、叁、妙,四、明。寂、常、妙、明就是四義。意思就是:我們的清淨自性是寂滅的;[常]就是永遠存在的;[妙]是不可思議的;[明]是照天放光動地的,能起作用的,叫做四義。它是獨立存在的,不受六根、六塵的影響的,于四義中——寂、常、妙、明,是妙明義。是屬于妙跟明。這是十番顯見的第一番:顯見是心。第一番就是寂、常、妙、明裏面的妙、明義。[初顯見是心竟](第一段講完了)。
[卯二 顯見不動 分四 辰初 敘衆望示]
[二 辨定客塵 叁 正顯不動 四 普責迷認]
[今初 敘衆望示]
[阿難雖複得聞是言,與諸大衆,口已默然,心未開悟,猶冀如來,慈音宣示。合掌清心,伫佛悲誨]
[伫]就是等待佛陀的慈悲教誨。此文乃結前起後,上四句是結前,下四句是起後。是言,即是心非眼,這四個字要一起念。是心不是眼。
[默然乃靜默無語,稍有解悟,始覺向日之非],[向]就是過去。才開始感覺過去以往是錯的。[《正脈》雲:一者:一向但知,有眼方爲有見,無眼即爲無見;今驗盲人睹暗,始知無眼亦有見,而此見與眼,殊不相幹]。[一向]就是以前,只知道有眼睛才有見,無眼即爲無見;現在檢驗這個盲人睹前面的一片黑暗,才知道沒有眼睛也可以見,只是見暗而已,而此見與眼睛完全不相幹。[二者:一向但知,見明方可成見,見暗不得成見]。一向只知道,見明才可以成見,見暗是不允許成見的。[今例有眼暗中,所見之暗,同于無眼,日中所見之暗無異],把筆拿起來,爲個分兩段,文言文看起來很艱澀!下文這樣分:A:今例有眼暗中,所見之暗;B:同于無眼,日中所見之暗無異。這樣看才看得懂。
今例有眼,就是正常的眼睛,暗中,加二個字:但是在,但是在暗、黑暗中,所見之暗,今例有眼睛,但是在黑暗中所見之暗。B:同于沒有眼睛,日中就是有光線,白天的時候有光線所見到的暗,是沒有什麼差別的,你沒有眼睛,就算白天,你也看到是一片暗的,始知見暗之時,誠亦是見仍然是見。[叁者:一向但知]一向只知道,[見惟是眼,不名爲心;今觀有眼得燈,無眼得眼,但皆顯色,始知見乃是心。而此見精,離彼肉眼,別有自體,誠異前心離塵無體矣]。說:今觀,現在了解了,當有眼睛,得到了外面的燈;無眼睛,得到了眼睛的時候,眼根的作用只是來顯色的,眼根的存在只是來顯色的,始知這個見是心,能見到的其實是心,不是那個肉眼,意思跟肉眼沒關系,肉眼只是顯色而已。而此見精,離彼肉眼,別有自體,你看!這一句就是重點。所以我們知道,見一切相,起心動念就錯,因爲見性是獨立,離于根跟塵的,你根塵一合,動念就是錯。因爲根緣塵,起心動念是無自體性的;而見性不是這樣子,它是離有自體性的。誠異前心離塵無體矣,誠實在是,實在是不同于前面的妄心、意識心,這個心就是意識心。它是離塵無體性的,意識心就是離開六塵活不下去,意識心離開六塵沒辦法自活,就是魚離開水沒辦法活。一個真心,真心是離塵有體性的,無關于塵的;是這樣子的!
[默然之中,反複研味此意而已。心未開悟者:不是完全未悟,但未大開悟耳。前已覺緣心不寂不常]。緣心就是攀緣心、意識心。意識心是刹那生刹那滅、刹那執著、刹那分別,讓人痛苦不堪,不但不能寂靜,也不能永恒,而衆生把它誤爲是寂靜、是永恒的,一切衆生都是靠這個。[非妙非明,故別求寂常妙明之心;今佛示我此見爲心,靈光獨耀],你只要了解,明心見性的人,不受六根、六塵的影響,他就是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[已具妙明之義,未審此心,亦具寂常義否]?前面講的四義:寂、常、妙、明。[此正結前,下乃起後。猶冀如來,慈音宣示:冀者望也,如來法音,皆從大慈悲心中流出,故曰慈音。宣示即希望宣揚指示,見性是心之心]。見性是心的心,[亦具寂常妙明諸義否?佛則應其所請,下九番顯見]。九番,輪番上陣,就是九次。[以及四科皆顯諸義:第二顯見不動,是寂、常二義]。寂、常、妙、明,所以,這十番顯見離不開四義,就是寂、常、妙、明。所以,[第二顯見不動,是寂、常二義。第叁顯見不滅;第四顯見不失;第五顯見無還;皆屬常義],寂、常、妙、明的常義。[第六顯見不雜;第七顯見無礙;第八顯見不分;皆妙明義],寂、常、妙、明的妙、明義。[第九顯見超情;乃屬妙義],情就是可以思議的;超情,就是不可思議的,真心是超越一切思惟的模式的。所以,顯見超情就是進入不可思議,叫做妙。[第十顯見離見],第一個[見]是真見,顯真見是離于妄見的,這個真見是離于妄見的,叫做顯見離見。當他顯出真見的時候,是離于種種妄見的。乃是屬于是寂、常、妙、明裏面的常跟妙二義。
[四科之前,佛示諸法本如來藏,常住妙明,不動周圓,妙真如性。于此四義],四義:寂、常、妙、明,[加周圓一義],[周]就是遍,遍周、周遍的意思。[圓]就是圓滿。周圓就是周遍圓滿。意思就是:一切法皆寂、切法皆妙、一切法皆常、一切法皆明,周遍圓滿。[顯見之中,如不失、無還、不雜、無礙、不分諸科,皆含有周圓],周圓就是周遍圓滿之義。[此心即是如來藏心,豈同緣心],中間加一個[之]。哪裏跟那個攀緣的意識心,是[生滅、昏擾]、讓人動念,起無明起煩惱的,而且會[動搖、隨塵有無耶]?塵有,緣心的生滅心就有;塵無,生滅心即滅,落入微細的一種執著,潛藏在內心裏面變成種子。所以,隨塵有無,意識心就是隨塵有無,隨塵有無就是無體性、無自體性。所以,注意!重點在妄心是離塵無自體性;真心離塵有體,重點在這個地方。離外塵無自體性,就是意識心,我們衆生都是用這個,從出生到死亡,每天都在色聲香味觸法裏面打轉,沒有一時一刻停下來,而用的都是意識心。聖人用的就是真如心,佛陀用的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,無關于根——六根;無關于塵,他體悟了,體悟了什麼?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: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就是沒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、一十八界,都是空,不可得,就是心境不二,事理不二,因跟果也是不二。所以,悟到不二法門,就明心見性?[初敘衆望示竟]。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九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