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九▪P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就是当他放下的时候,并不会因为放下而失去什么,放下的同时依然更为聪慧、更机灵,那个时候,放下就是全部都是用智慧的时候了。意思就是放下不但不会让我们失去什么。[却]还是还。[惺惺]就是更聪慧机灵。这一句话什么意思?当他万法彻底通身放下的时候,会发现这个时候却依旧、依然更聪慧、更机灵,就是明心见性了。饥餐渴饮浑无事,肚子饿了就去吃饭;口渴了就去喝水,[浑]就是全然,完全没事!所以,大彻大悟就是没事;凡夫就是每一天、每一个时刻统统是有事!那论昔人非昔人,他已经入于无我了、究竟平等了,昔人就是过去的明心见性,或者是不是过去的明心见性的那个人呢?哪里是论什么是过去的人,或者是不是过去的人?意思就是:明心见性以后没有这个,完全无我,完全都是如来藏性,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,没有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

  [夫剔灯何与本分事]?[夫]就是语助词。[剔灯],当他熄灯,要拿走这个灯的时候,[本分事]:就是明心见性。当他熄灯,要拿走这个灯的时候,跟我们内心里面这个明心见性,完全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,是两码事。就是那个熄灯跟明心见性有啥关系呢?本来就没有关系?but但是,根器利的人,[乃即悟去],就见性。乃即悟去上面就是:若根器利者,就悟了!我们啊,不要说熄灯啦、盖灯,就是把讲堂的灯统统拿铁锤全部都打破了,也不知道,浪费钱又白忙一场!是不是?如果打个灯能够让你开悟的话,那没问题了?是不是?看到灯泡砰!只会说:师父!我去找师父来修!不能体悟:灯自生灭,自性不动;尘自生灭,自性不动,体悟不出来。

  [世尊云:如是见者,是眼非灯;如是见性,是心非眼],如是能见者,是眼睛看,不是灯自己能看;如是见性,是背后那一颗心在看,不是眼根、肉眼在看。[此科以见性,脱根脱尘,迥然灵光独耀,于四义中,是妙明义]。四义就是四个字:一、寂,二、常、三、妙,四、明。寂、常、妙、明就是四义。意思就是:我们的清净自性是寂灭的;[常]就是永远存在的;[妙]是不可思议的;[明]是照天放光动地的,能起作用的,叫做四义。它是独立存在的,不受六根、六尘的影响的,于四义中——寂、常、妙、明,是妙明义。是属于妙跟明。这是十番显见的第一番:显见是心。第一番就是寂、常、妙、明里面的妙、明义。[初显见是心竟](第一段讲完了)。

  [卯二 显见不动 分四 辰初 叙众望示]

  [二 辨定客尘 三 正显不动 四 普责迷认]

  [今初 叙众望示]

  [阿难虽复得闻是言,与诸大众,口已默然,心未开悟,犹冀如来,慈音宣示。合掌清心,伫佛悲诲]

  [伫]就是等待佛陀的慈悲教诲。此文乃结前起后,上四句是结前,下四句是起后。是言,即是心非眼,这四个字要一起念。是心不是眼。

  [默然乃静默无语,稍有解悟,始觉向日之非],[向]就是过去。才开始感觉过去以往是错的。[《正脉》云:一者:一向但知,有眼方为有见,无眼即为无见;今验盲人睹暗,始知无眼亦有见,而此见与眼,殊不相干]。[一向]就是以前,只知道有眼睛才有见,无眼即为无见;现在检验这个盲人睹前面的一片黑暗,才知道没有眼睛也可以见,只是见暗而已,而此见与眼睛完全不相干。[二者:一向但知,见明方可成见,见暗不得成见]。一向只知道,见明才可以成见,见暗是不允许成见的。[今例有眼暗中,所见之暗,同于无眼,日中所见之暗无异],把笔拿起来,为个分两段,文言文看起来很艰涩!下文这样分:A:今例有眼暗中,所见之暗;B:同于无眼,日中所见之暗无异。这样看才看得懂。

  今例有眼,就是正常的眼睛,暗中,加二个字:但是在,但是在暗、黑暗中,所见之暗,今例有眼睛,但是在黑暗中所见之暗。B:同于没有眼睛,日中就是有光线,白天的时候有光线所见到的暗,是没有什么差别的,你没有眼睛,就算白天,你也看到是一片暗的,始知见暗之时,诚亦是见仍然是见。[三者:一向但知]一向只知道,[见惟是眼,不名为心;今观有眼得灯,无眼得眼,但皆显色,始知见乃是心。而此见精,离彼肉眼,别有自体,诚异前心离尘无体矣]。说:今观,现在了解了,当有眼睛,得到了外面的灯;无眼睛,得到了眼睛的时候,眼根的作用只是来显色的,眼根的存在只是来显色的,始知这个见是心,能见到的其实是心,不是那个肉眼,意思跟肉眼没关系,肉眼只是显色而已。而此见精,离彼肉眼,别有自体,你看!这一句就是重点。所以我们知道,见一切相,起心动念就错,因为见性是独立,离于根跟尘的,你根尘一合,动念就是错。因为根缘尘,起心动念是无自体性的;而见性不是这样子,它是离有自体性的。诚异前心离尘无体矣,诚实在是,实在是不同于前面的妄心、意识心,这个心就是意识心。它是离尘无体性的,意识心就是离开六尘活不下去,意识心离开六尘没办法自活,就是鱼离开水没办法活。一个真心,真心是离尘有体性的,无关于尘的;是这样子的!

  [默然之中,反复研味此意而已。心未开悟者:不是完全未悟,但未大开悟耳。前已觉缘心不寂不常]。缘心就是攀缘心、意识心。意识心是刹那生刹那灭、刹那执着、刹那分别,让人痛苦不堪,不但不能寂静,也不能永恒,而众生把它误为是寂静、是永恒的,一切众生都是靠这个。[非妙非明,故别求寂常妙明之心;今佛示我此见为心,灵光独耀],你只要了解,明心见性的人,不受六根、六尘的影响,他就是天上天下,唯我独尊。[已具妙明之义,未审此心,亦具寂常义否]?前面讲的四义:寂、常、妙、明。[此正结前,下乃起后。犹冀如来,慈音宣示:冀者望也,如来法音,皆从大慈悲心中流出,故曰慈音。宣示即希望宣扬指示,见性是心之心]。见性是心的心,[亦具寂常妙明诸义否?佛则应其所请,下九番显见]。九番,轮番上阵,就是九次。[以及四科皆显诸义:第二显见不动,是寂、常二义]。寂、常、妙、明,所以,这十番显见离不开四义,就是寂、常、妙、明。所以,[第二显见不动,是寂、常二义。第三显见不灭;第四显见不失;第五显见无还;皆属常义],寂、常、妙、明的常义。[第六显见不杂;第七显见无碍;第八显见不分;皆妙明义],寂、常、妙、明的妙、明义。[第九显见超情;乃属妙义],情就是可以思议的;超情,就是不可思议的,真心是超越一切思惟的模式的。所以,显见超情就是进入不可思议,叫做妙。[第十显见离见],第一个[见]是真见,显真见是离于妄见的,这个真见是离于妄见的,叫做显见离见。当他显出真见的时候,是离于种种妄见的。乃是属于是寂、常、妙、明里面的常跟妙二义。

  [四科之前,佛示诸法本如来藏,常住妙明,不动周圆,妙真如性。于此四义],四义:寂、常、妙、明,[加周圆一义],[周]就是遍,遍周、周遍的意思。[圆]就是圆满。周圆就是周遍圆满。意思就是:一切法皆寂、切法皆妙、一切法皆常、一切法皆明,周遍圆满。[显见之中,如不失、无还、不杂、无碍、不分诸科,皆含有周圆],周圆就是周遍圆满之义。[此心即是如来藏心,岂同缘心],中间加一个[之]。哪里跟那个攀缘的意识心,是[生灭、昏扰]、让人动念,起无明起烦恼的,而且会[动摇、随尘有无耶]?尘有,缘心的生灭心就有;尘无,生灭心即灭,落入微细的一种执着,潜藏在内心里面变成种子。所以,随尘有无,意识心就是随尘有无,随尘有无就是无体性、无自体性。所以,注意!重点在妄心是离尘无自体性;真心离尘有体,重点在这个地方。离外尘无自体性,就是意识心,我们众生都是用这个,从出生到死亡,每天都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打转,没有一时一刻停下来,而用的都是意识心。圣人用的就是真如心,佛陀用的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,无关于根——六根;无关于尘,他体悟了,体悟了什么?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: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就是没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一十八界,都是空,不可得,就是心境不二,事理不二,因跟果也是不二。所以,悟到不二法门,就明心见性?[初叙众望示竟]。

  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九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