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黑,忽获灯光,亦于前尘,见种种色,应名灯见?]
这文言文看不来,师父先解释一遍,说阿难:那一些没有眼睛的盲人,看到了前面一片都是漆黑,如果有那个医术高明的人,把他的眼睛治好了,恢复正常的眼根,叫做忽得眼光,突然他的眼睛治愈了、痊愈了,突然眼睛亮起来,看得到了。还于前尘,像明眼人一样能见到前面的外境,见种种色,名眼见者。在你阿难的角度说:那个叫做眼睛真的看到。就是一个盲人把眼睛治好,眼根恢复正常,你认为这个叫做眼见的话;彼暗中人,那么,眼睛明亮的人,处在暗处的时候,全见前黑,前面也是一片漆黑,忽获灯光。眼睛亮的人处于暗处,全部都暗;当他把灯光一开的时候,亦于前尘。也看到了前面,见种种色,应名灯见,这个时候应该叫做灯光看到啊,因为灯出现才见到嘛?这是佛反过来。
[此下辨明,见乃是心,此心离缘独立,不藉根],不借内六根,[不托尘],也不依托外面六尘。佛陀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:明心见性。说: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伟大;美国发射太空船到月球去,阿姆斯壮(阿姆斯特朗)登陆月球,说:我的一小步,是人类的一大步!看起来都很伟大。深海有人去探讨;外太空发射太空船;人体有医学去探讨,唯独独没有人明心见性,去找到每一个人究竟存在的如如不动的心性;唯有佛陀发现,只有佛陀发现。所以,佛陀是圣人中的圣人,你一般科学知识,它都是往外,科学很好,帮助我们理解整个宇宙,物理、化学都很好,帮助我们增加我们的知识;唯独独佛性没有人发现,惟有佛陀。
不借根,也不托尘。[本科先例明眼见之谬]。先例就是来告诉你这个,先说明眼见的错误。[上六句,就阿难意按定;下六句,例破其谬。以无眼得眼而后见,既名眼见者]。一个眼睛坏掉被医生医好了,突然眼根恢复了,你认为这个叫做眼见的话。[则无灯得灯而后见,应名灯见也],那么一个正常人,在黑暗处把灯一亮,那应该名为灯见啊![盖灯不名见,人所共知;眼不名见,人所共迷]。真的看不是眼睛,是后面那一颗心;后面那一颗心有更深的一层,不是意识心,是见性在看、心性在看,而一般众生不能理解,所以,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执着,情绪随时随地都在起伏,叫做妄想颠倒。佛陀说:如果一切众生,远离了颠倒妄想的这些执着,也跟佛一样了]。[故用灯反难],来反问,[令知眼见之谬],令知眼见是错误的。
[若灯见者,灯能有见,自不名灯;又则灯观,何关汝事]
姑且退一步说:灯见者,如果灯见,名为灯见。前面说:忽获灯光,亦于前尘,见种种色,应名灯见?退一步说:假设你这个灯见能成立,若灯见者可以成立的话,灯能有见,自不名灯。灯既然能自己变成有见,当然就不叫做灯了,这就变成有情了,灯能自己自见;又则灯观,那么,又则灯自己能见,[观]就是能见,何关汝事?又关你什么事情呢?这一句意思就是说:若灯见者,灯自己有见,当然就不叫做灯,因为灯是被见的嘛!又则灯观,如果灯自己能见,那么,也不关你的事情啊,因为它灯自己能见。
[若谓是灯见者,灯是无情,而能有见,自不名为灯,既名为灯,自无能见之功。又则灯纵能观见,自是灯观,何关于汝之事?则灯不名见也明矣]。[明矣]就是非常明显。[眼不名见,例此可知]。可是,一般人都迷惑了,以为眼能见,不知道后面是心性在见。[初例明眼见之谬竟]。
[巳二 结申心见正义]
[是故当知:灯能显色,如是见者,是眼非灯;眼能显色,如是见性,是心非眼。]
所以,你应当知道:灯只能显色,就是灯只能帮助显色,不能变成能见。如是见者,是眼非灯,能看到的是眼睛,绝对不是灯,这一层道理你懂。所以,这里标号成A段;眼能显色,如是见性,是心非眼。所以,这里分两段。再解释一遍:A、是故当知,所以,你应当知道,外面的灯,只能帮助你显出这种种的色相,而如是见者,而能看到的是眼睛看到,约不是外面的灯,这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。更深一层的,B:如果你在[是眼非灯]后加:[同样的道理]五个字,这样更清楚了。同样的道理,眼是能显色,眼睛只是帮助显色的,真正的看的是什么?如是所见之性,是心非眼,是后面那一颗心在作用,不是那个眼根的肉眼在看。这样前面让你知道,粗糙的例子让你理解,后面就更微细地推进一步,更微细的让你去觉察到说:喔!眼根也是能显色,真正的见后面的见性,是心在看,不是眼。所以,你没听说过吗?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是不是?我们读过这个古书,都是这样子,还要有心呢!所以,重点是心。
[是辗转成谬之故,当知自有正义可申。此正明见性是心非眼,非但不藉明尘,兼亦离彼肉眼,故以灯为能例,眼为所例,有眼得灯,此但借灯以显色]。这个大家都知道,[如是见者],如是能见者,加一个[能]字更清楚,如是能见的话,[是眼而非灯]。是眼睛而不是外面的灯,就一般[此事人所共知],就你大家能理解的,继续推论、继续深入地去理解。[以此例明,无眼得眼],没有眼睛,突然得到了眼睛,恢复正常,[亦但借眼以显色],只是借着眼睛来显这个色。[如是见者,是心而非眼],更推论真正的见,是后面那个心,不是那个肉眼。[此事人所不觉],这个事情,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,一般人理解是:有眼睛、有灯光、有境界就能看,一般人理解到这个程度;而佛陀教我们:要更深一层的,我们的眼根只是肉眼,真正能看的是后面那一颗心,佛陀要我们理解更深一层的道理。[如来如是显发,可谓婆心特切,闻者急宜省悟,认取见性为心矣]。见性为心,就是见性才是真正的我们的心。因此,我们要用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修行,用无所住的心来修行,每一个人本具的。所以,让我们的清净心发挥,一直发挥作用,你只要记得:歇即是菩提,天大地大的事都没事,天大的事情都没事,就是大彻大悟的人![观佛前呵],观佛前面呵叱[妄识非心,此显见性是心],那个见性才是我们的心,前后照应,即所以应阿难真心之求也。
[昔枯木祖元禅师],过去有一个叫做枯木祖元禅师,[依大慧于云门庵,夜坐次],就是半夜起来。以前出家人不像现在出家人这么好命,我们现在出家人,一个人一个房间,有的人两个,不一定,讲堂大部分老参都是一个人一个房间。以前有时候古丛林不是的,木板钉一钉是整排的,睡觉的时候是整排的,一个一个躺着;起来的时候也是一个一个;到禅堂坐禅的时候,也是有次第的,这样坐整排。所以,夜坐次就是半夜起来,大家坐着,很有次第性,也就是排好的意思,很有次第的坐着,要准备去禅堂了。[见僧剔灯],这个[剔]本来是剃头的意思,就是除去头发叫做剔,在这里当作熄灭,或者是拿走。说:看到一个出家人。以前不是这种灯,是油灯,油灯要用盖子盖一下,油灯就熄灭了。当然也有人用吹的:呼!吹熄了!以前哪有电灯啊?都是油灯,同时挂在墙壁的;拜科学发达之赐,现在的人好命了,现在的灯光多亮啊!又有麦克风,讲经说法又可以录音、又可以录影。多好啊!所以,我们感谢科学家的发明。
见僧剔灯,就是熄灭的时候,正要拿走那个灯,[始彻证],一下子突然大悟。[有偈曰],有这个偈颂这么说:[剔起灯来是火,历劫无明照破,归堂撞见圣僧,几乎当面蹉过!不蹉过,是甚么?十五年前奇特,依旧只是这个]。诸位!这个叫一般人来看,没有人看得懂,这一段看得懂的人举手,是不是?没有人看得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。师父解释一下:剔起灯来是火,就是说当他熄灭,要拿起那个灯的那一刹那,是火。这个[火]就是明心见性,见心中大智慧如火,就是开悟的意思。正当熄灭灯,要拿走的时候,突然才见到了真火,就是真心。历劫无明照破,有了般若智慧,本具的不生不灭的见性、涅槃妙心,历劫无明照破,喔!原来万法本如来藏。归堂撞见圣僧,回到禅堂的时候,看到了圣僧,就是刚刚要剔灯的那个出家人,几乎当面蹉过。蹉过就是差一点就错过了!假设说:这蹉过本来就是白白浪费的意思!如果说换一个角度,不蹉过是什么?如果没有当面蹉过,是甚么,那又是什么状况呢?十五年前奇特,十五年前想要有一个好奇,因为不悟嘛,想要见性这种好奇心,十五年前奇特,有这个好奇心,想要明心见性。今天明心见性以后,怎么样?依旧只是这个。[只是这个]后面加四个字你就更清楚了:[没有新旧],没有新,也没有旧,依旧只是这个,没有新,没有旧。就是每一个人都存在一个历劫来存在的这个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,不缺一丝一毫,所以,依旧只是这个。十五年前很好奇,想要明心见性;现在大彻大悟以后,发现依旧跟十五年前这个一样啊,也没有什么新,没有什么旧,以前十五年前就存在。
[慧以偈赠曰],慧就是大慧禅师。大慧禅师用这个偈颂送他:[万仞崖头解放身,起来依旧却惺惺,饥餐渴饮浑无事,那论昔人非昔人]。这个万仞,周朝以七尺,或者八尺为一仞,叫做万仞崖头,就是万丈深渊的悬崖边。解放身就是纵身一跃,这什么意思?万仞崖头是指表法的,就是最难放下的时候,众生总会留一点点执着,为自己着想,心也是,不管怎么样,他都会留一手。面包师父留一手;中药的医师留一手;毛笔的老师留一手,什么事情第一个顾虑到,一定会留一点点当作将来的资粮,就是以[我]为考量。所以,那个万仞崖头是指什么?是指最难放下的那个时候,解放身,那个时候纵身一跃,就是难舍能舍一样通身放下,就在那个时候,纵身一跃,跳!一般人不敢,一般人叫他万缘放下,他那个命根不断,命根就是第八意识的微细执着,是很难要众生一跃的,在最难关的那一刹那,他一样能够看得破,叫做万仞崖头解放身。起来依旧却惺惺,起来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九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