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五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時候,心髒會跳得更快;憤怒的時候,有時候會腦充血。心靈在全世界裏面都找不到藥,說:心靈無藥醫,心病無藥醫,那是因爲他沒有碰到佛法。所以,一個真正健康的人,除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以外,一個健康的心靈;如果這個人割的人是擁有正念的人,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的人,割了以後,他也沒辦法掙紮,日本人槍、刀拿在旁邊,起來也是死啊;躺著流血到最後也是死啊!割下去的時候,他每一滴就念:反正統統要死,念南無阿彌陀佛;dōu……阿彌陀佛……阿彌陀佛,來接我吧,來吧!那日本人會發現,好久好久他都不會死!爲什麼?他不恐懼啊,他不會恐懼啊。

  美國最後發表一篇文章,說:宗教信仰比用藥物治療心靈的病更快。他把得憂郁症的人,或者得到心靈創傷的人,統統送進去醫院做實驗,身體、心靈受到重創的,統統用房間分開,這一半隔開來給他藥物,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;另外一半給他藥物,他信宗教,唱唱聖歌啊。因爲美國對佛教不認識,信仰耶稣基督、聖母瑪利亞,他就祈禱,很快樂地在唱聖歌。結果美國實驗,這一半唱聖歌、每天都在禱告的,知道他臨命終可以往生天堂的,他懷著一個希望,這邊的人病都好了;這一邊只有藥物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病都沒有好,就用藥物控製。你看看:一個藥物加心靈;一個信仰跟寄托。所以,醫生說:祈禱會産生奇迹。這基督教醫生講的,祈禱真的會有奇迹,也就是他們是向上帝。我們力道更大,他上帝,我們是佛啊,九界之尊,十法界唯我獨尊,就是佛啊!是不是?我們的心的念力就更大了!因此我們就了解說,我們今生今世能聽到正法,我們的心靈它就會健康。心靈健康有什麼好處?因爲我們的靈魂是清淨的,他對佛有信心、對淨土有信心,臨命終的時候,再加上助念,名個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淨土,力道之大,毋庸置疑。因此,佛法是世間的一盞明燈,我在演講,也講過這一句話:人的一輩子,沒有聽到一句正法,是生命當中的大不幸,一句佛法都沒聽過!師父用了這一點時間來告訴你,心靈正念有多麼的重要!

  [種種顛倒]:所言[顛倒],一般有兩種:一、凡夫四倒——凡夫有四種顛倒:于世間不堅法中,無常計常、無樂計樂、無我計我、不淨計淨,故成四倒。爲什麼?這世間大家都享受啰,不知道它的無常的。我們把它當作:死亡離我們太遙遠了!這個世間明明沒有快樂,咦?我們認爲有快樂,錢多一點、老婆多幾個、房地産多幾棟,最好是幹到總統,或者是國家主席,或者是競選什麼立委。他們認爲這世間財、色、名,這是最快樂的;但事實上這是生滅無常法的,很快就消失的。[無我計我],這個色身實在是沒有我,佛陀說:既然沒有我,我們所有的執著不是多余的嗎?所有的痛苦不是多余的嗎?所以,無我,快樂就到;無我就沒有私心,沒有私心就不會畫地自限,也不會剛愎自用,所以,師父一再強調:學曆無關于解脫,書讀得多,跟解脫無關的。[四倒]就是四種顛倒。此四倒爲意業,亦即妄惑,爲凡夫生死流轉(分段生死),長劫不能得脫之本因。

  二、二乘四倒——二乘于真如所現一切究竟不生滅之堅法中,常計無常。這個[常]要注意!這個[常]是常樂我淨、涅槃的常,跟前面那個是完全意義不同的,前面無常計常,那個[常]是衆生妄計,虛妄的執著,無常法,把它當作是永恒的;這裏的常計無常可完全不一樣,完全不同的思想領域的。這裏的常計無常就是:我們的涅槃妙心是究竟真常,二乘人認爲那是無常;究竟涅槃的真樂,他把它計作無樂;究竟涅槃的真我,他把它計作無我;所以,這個“我”是指真心;涅槃的妙淨明心是真淨,他把它妄計作是不淨。所以成爲二乘的四種顛倒,以是四倒,令其妄起欣厭、欣涅槃寂靜之樂,而厭生死。欣向著涅槃,厭惡生死,還是有取舍,故不起大願度脫衆生。二乘人修行,我解脫最重要了,哪什麼講經說法呢?哪修行弘法呢?利益衆生?他會講:我自己生死都沒了了,講經說法利益什麼衆生呢?大乘菩薩不一樣:我成就,希望一切衆生成就,所以,做起佛教的事業,也就是弘法利生,轉大*輪。

  二乘人不起大願度脫衆生,但求度脫,以求自了,以是顛倒,令其不得究竟,不樂求無上菩提,是故雖入于有馀依涅槃。有余依涅槃有二種解釋:法執未斷,稱爲有余依;果報尚存,稱爲有余依涅槃。因已經斷了,子縛已斷就是因,果報尚存,這個就是一種有余依涅槃;我執斷了,法執還沒有斷,那麼就叫做有余依,剩下法執還沒有斷。然其阿賴耶仍受微細之生死,(叫做變易生死)。因爲一個分段生死,一個是變易生死。在本經此文中之顛倒,則指九界衆生不了真心,迷真逐妄,故成顛倒妄惑。

  [業種自然]:[業],造業。[種],熏成種子。[自然],爲自然而遭受果報。也就是你造業就是一定要遭受果報,所以,世間沒有冤枉的事情,有因必定有果。有[法爾如是]之義。前面的[顛倒]屬起惑,這裏的[業種]屬造業,[自然]爲受果報:起惑、造業、受果報(惑、業、苦叁者)即是一切衆生輪回的根本型態。

  [如惡叉聚]:惡叉義爲綖(yán)貫珠,金剛子。爲印度一種樹名,亦其果實之名。此種樹所結果實,皆叁粒同一蒂,故稱惡叉聚,佛法中用以譬喻惑、業、苦。[惑]就是無知、就是無明。所以,一個人沒有錢還是其次;一個人這一輩子沒有智慧,那就是不管男人女人、有錢沒有錢,他就是一定要苦一輩子,而且是生生世世都要受苦!沒有錢很苦,是一輩子了;沒有智慧的苦是無量億劫!我們命有二種:一種是身體的身命;一種是法身的慧命,法身的慧命是會延續的。所以,今天諸位種下這個因,結下了這個智慧之門,這個金剛種子,百千萬劫都不會消失。所以,這個惑、業、苦是不修行人妄造,妄惑造這個妄業,受虛妄的痛苦。叁者間之互相關連。如《成唯識論》卷二:[一切有情無始來有種種界,如惡叉聚,法爾而有。]惡叉聚之果實呈紫色,印度人多用來染色或榨油,其果核可作念珠之用。

  [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]:前面是指一般凡夫之顛倒。凡夫起惑、造業,而受種種苦報,因果不斷,固然可憐,而諸修行人,縱使有心修行,如果不了本心,而以生滅爲本修因,而欲求佛乘之不生不滅無上菩提果,是不可得的,這便是修行人的顛倒。以如是顛倒而修行,不得所願,亦是十分可愍。[乃至別成聲聞、緣覺]:[乃至],甚至。[別]者,即非通途,而有岔道之義。此謂,有些修行人,雖有心求無上菩提,但以不了常住真心,以致錯亂修習,因此不但不能成就無上菩提,甚至還走出佛乘之坦途,入于岔道,而成爲二乘(聲聞、緣覺)。《大般若經》的魔事品中說:退墮二乘,是菩薩魔事。菩薩最重要的是要成就無上菩提的,現在變成自了漢了。何以故?因爲菩薩墮爲二乘,不能成就佛道,諸魔歡喜。

  [及成外道]:修行人志求無上菩提,而以本修因虛妄故,不能成就菩提。反面墮爲二乘,已經夠慘的了。但還有更糟的:不但迷失本性,更且于心外見法,而修行外道法。什麼叫做心外見法呢?也就是說:你要往生淨土,其實淨土就是我們這一顆心,你一直提升這個正念,令心清淨,淨土自然就顯現。我們一定要了解,在事相來講,的的確確有極樂世界;在理上來講,這一念現前清淨,就是極樂世界。因此心外沒有淨土的,你往生極樂世界去,也是因爲清淨的念頭,所感得的一個淨土啊,所以,也是必須你現在的這顆心,所以,心外是沒有法的。心外沒有法這在告訴我們什麼?告訴我們念念覺觀,念念覺醒,念念自覺,信念正知,念念正觀,念念正見,統統從自性中發出來的,依靠外面的東西是不可靠的。所以,怎麼樣的師父就會教出怎麼樣的徒弟。因此,佛法如果只在事相上來追求,就會變成外道;佛法是心法,如果懂得佛的心,才是真正的走入佛門的正道,否則跟外道也沒有什麼差別,而外道是心外求法。

  這就是《楞伽經》中所說的[學佛法成外道]及[佛法中外道],這種魔事末法時期特別多,近日尤盛,許多人競相與外道打交道,互相交流、互學所長,邪正不分,越迷越遠矣。現在有很多就這樣子了,把什麼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什麼宗教統統聚在一起,互相交流,讓人家分不清楚;都是一樣啊!人家問:基督教、佛教一樣?一樣!天主教跟佛教?也一樣!那爲什麼要念佛?我們佛教不是否定其他的宗教,是尊重其他的宗教,我們佛教所講的只是告訴修行人:其他的宗教我們應當尊重,但是,我們應當理解,它是不究竟,不能出叁界,不能斷煩惱,不能究竟菩提,不是說他們不好,我們一定要很清楚這樣子的理念。修學佛道的人,對其他的宗教一概尊重,某一種宗教,在某一個時間跟空間,一定會産生一種對人類多少有一點去惡從善的作用。至少有個宗教的依靠信仰嘛,因爲他如果沒有機會聽到佛法的話,那其他的宗教就是唯一的依靠。所以,佛教不是否定其他宗教,而是更尊重其他的宗教。只是說:其他的宗教因爲是生滅法,而且是依靠某一種權威的上帝,而佛陀說:這樣是究竟的,是不能超叁界的。只有這樣講。因此我們佛弟子更有那個雅量,看到外道,我們一樣合掌,彼此之間互相歡喜。你要讓他了解這麼甚深的無上的法,實在是很困難!尤其在這麼短的時間接觸,師父!您開示幾句佛法給他聽?要從哪裏開示呢?我告訴你:一個人入于修道,就沒辦法出來!

  我跟我們大學的一個同學在討論基督教、佛教的教義、教理,一直在討論,他對我也很尊重;我對他也非常尊重,我們用佛的心在交談。交談當中,他發現佛法講的最究竟,他沒有辦法跟師父反駁,他也講不過師父,就是說:哎呀!這佛法講得真是好!最後他講一句話,你就會沒轍,說:林同學!我知道佛法真的很好;可是,我還是要去信基督教。然後,我就雙手一攤,二個字:沒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