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叁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成習慣性的習氣,很難拔除的。[不知轉身,猶曰如來,現今征心所在],說:如來現在問我這個心所在,[而我以(用也)心推窮尋逐,即能推者,我將爲心:此認妄本也],這個就是認妄心爲本;[能推之心,即攀緣心也]。他認爲境是實在的,不知道說本真心沒有來去,佛陀的手舉起來,那不你的自性,心還是如如不動,心沒有來去,就見到真心。佛陀的手舉起來,你所見到的、能推敲的,那就是妄;如果佛的手舉起來,你心一樣如如不動,真心就顯現,妄、真就在這一刹那。[正是阿難塵相未除,依舊認賊爲子,此第二次征心,又自呈妄心也]。[呈]就是顯露出來,又自己顯露出妄心。

  [佛言咄!此非汝心!佛到此,見其迷情深固,非大力不能破,故奮起踞地師子之威]。這個踞地就是蹲在物體上面,所以,奮起踞地師子之威,[直與一喝曰:咄!此非汝心!此一喝正如金剛王寶劍,擒賊斬首,向其命根不斷處,猛下一劍。佛舉手擎拳,要阿難向眼根見處,回光返照,識取真心,無奈阿難,只知合塵,不知合覺。如是如來,換一方針,以阿難慣用耳根,遂乃振威一喝]。[遂]就是因此,[欲令向耳根薦取,能聞聞性],能聞的聞性本來就不生滅。爲什麼?不關聲塵,能聞的聞性是什麼呢?你用聞性有什麼好處呢?就無關于聲塵。聲音的好聽、不好聽,心如如不動,這個就是本來面目。

  塵自生滅,自性不動,人家贊歎你,心如如不動;人家毀謗你,心還是如如不動,這個就是用真心在修行。如果人家贊歎你,你心生高興;人家毀謗你,你心生煩惱,這個就是用意識心在修行。[果能于此,妄心死得了,自然可許法身活得來]。妄心死得了,自然可許法身活過來。諸位!這個妄心不是死,妄心本來就空的意思,妄心不必死,妄心本來就空,哪裏有死呢?它本來就不存在啊!妄心本空的意思,妄心死了,死了又會活啊,傻瓜!對不對?所以,這一句是方便說。是妄心本空,死得了就是本來就空,自然你的法身、真如法身就活得來。[阿難非特妄心不死],不只是妄心不死,[下文反與如來,爭辯不休,也只有阿難敢這樣子。[初如來重征直呵竟]。

  [辰二 阿難驚索名目]

  [阿難矍然!避座合掌,起立白佛此非我心,當名何等?] 阿難嚇一跳,阿難矍然,[矍然]就是驚視的樣子。很驚訝,眼睛直視著佛陀。然後,避座合掌,趕快離開那個座位,本來坐著,趕快避坐,避坐就離開那個座位,趕快起來合掌,起立白佛。離開那個座位,趕快動作起來,起立白佛,對佛這麼說:此非我心,當名何等?這個不是我的心,那又叫做什麼呢?阿難自己也不知道了。

  [阿難被喝驚起,矍然,驚懼不安之貌,故以避座合掌],避就是離開。趕快離開座位,起來合掌,[起立白佛],嚇一跳![此能推者,既非我心,應當名爲何等]?那叫做什麼呢?[可見阿難一向唯知此心,今說非心,如人執石爲玉,認爲至寶,今聞說非玉,失其至寶,無怪其驚懼不安,故欲索其名。二阿難驚索名目竟]。

  [辰叁 如來指名出過]

  [佛告阿難:此是前塵,虛妄相想,惑汝真性,由汝無始,至于今生,認賊爲子,失汝元常,故受輪轉]。

  師父先解釋一下,佛對阿難這麼說:此是前塵,虛妄相想,爲什麼這麼說呢?因爲什麼東西都是一合相,緣起的一合相。我們看到那個四大五陰所集合的緣起,以爲是真的。我們看到這一合相的一座山,以爲是真的,而竟然用挖土機、推土機,把它推開來、把它挖開來,發現那一座山是因緣和合的,本來那個相是假的。所以,凡所有相,都是虛妄,你看到的所有的相,都是因緣、都是生滅短暫的和合而成的假相。而我們無量億劫來,統統被騙得團團轉!你看到那一堆錢,觀想一下:那就是一堆白紙,印成花花綠綠變成鈔票;你看到美女、帥哥,一看就知道那是一堆骨頭、筋脈、血液、尿液所構成的。你看看Discovery那個頻道,埃及那個法老王,統統想要長生不老,希望生天。埃及的觀念就是說:死後這個屍體存在的時候,他靈魂就會活過來,因此就建了什麼金字塔,保存了種種的這個木乃伊。你看這電視出來,脫水以後,那個法老王幹枯的身體,剩下的就是一個軀殼,都是發黑的,有的那個驚恐的臉。所以,我們實在是很愚癡,他們那個國王是最有權力的,也得死。有的才二十幾歲就走了,爲了永生,就保有這個色身,就做成木乃伊,而不知道那個叫做虛妄相想,惑汝真性,它根本就是在迷惑你的真性!所以,你記得,包括金子、鑽石、名牌,任何的東西,一棟建築物、一座山、一個星球,世界上你所貪愛的、所執取的東西,都是一合相,把因緣湊合,變成一個相,讓你來認取,正好迷惑你的真性。

  由汝無始至于今生,認賊爲子,認賊就是意識心,看到那個相,起意識心、起分別心、起執著心,那個就是賊!如果你無念、無住、無相,以無所住,而生于心,那麼,賊就起不了作用,你就找到了真心。我們因爲認賊爲子,認這個意識心爲主人,失汝元常。元本的常住真心叫做元常,所以,受這個輪轉。

  此如來先指妄名,後責錯認。[此能推心也,是現前塵境,虛妄相上,所起之分別想心,諸塵境界,于妙明心中,虛妄顯現。如空中華,夢中境,虛而不實,妄而不真]。諸位,小至一顆球,大至一顆星球,任何的舞臺、任何的歌唱,諸位!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,諸法當體即空。所謂的因緣聚會的東西,都是假相,懂得了這一層道理,我們就不會象英國的足球迷,英國的足球迷到處爲人所垢病,因爲動不動就跟那一隊的足球迷打架,燒東西啊,燒汽車啊,你看那個,因爲看足球而暴動。因爲打籃球,你看在籃球場上打起來!而佛看到這一群人在打球,佛就知道這一群統統叫做妄,妄有移來移去,有增有減,得到幾分,如來心不增不減,爲什麼?那是妄,本來就空的東西。佛不會在空中華、夢中境,虛而不實,妄而不真的東西加以執著,所以,誰贏誰輸,都是不可得。

  底下,[故曰虛妄相。從此相上,所起之想,則妄上加妄,當名妄想,乃是塵影,塵有則有,塵無則無,隨塵生滅。但此心功用頗大],雖然是意識心功用頗大。[而能惑亂汝之真性,由汝無始劫來,至于今生,都認此妄想]意識心[爲真心],就完了![譬如認賊爲子,反棄真子而不尋覓,既經認妄,自必遺真]。你認同這個妄心,當然就會遺失這個真心。[故雲:失汝元常。元者、本也,常者、常住真心。此心迷時,非失說失,完全不知,都是妄想用事,依之起惑造業,依業感報,而受輪回六道,流轉生死之苦。前雲不知常住真心,用諸妄想,故有輪轉是也。二斥妄識非心竟]。

  [醜叁 推妄識無體 分二]

  [寅初 阿難述怖求示 二 如來安慰顯發 今初]

  [阿難述怖求示]

  因爲它不是真的當然是無體了。

  [阿難白佛言:世尊!我佛寵弟,心愛佛故,令我出家。我心何獨供養如來,乃至遍曆恒沙國土,承事諸佛,及善知識,發大勇猛,行諸一切難行法事,皆用此心;縱令謗法,永退善根,亦因此心。若此發明,不是心者,我乃無心,同諸土木?離此覺知,更無所有,雲何如來,說此非心?我實驚怖!兼此大衆,無不疑惑。惟垂大悲,開示未悟。]

  [此因聞非心之斥],佛呵叱,說:這個不是你的心![乃述怖求示也],敘述自己恐怖。[曆敘生平,皆用此心。先雲],前面先說[我是佛之寵弟],[寵]就是重愛也,深重之愛。佛最疼愛的弟弟。[心愛佛故者,因見佛之叁十二相,勝妙殊絕,心生愛樂,令我發心出家,是用此心。我心何獨供養如來,謂我何止爲佛執侍巾瓶,供養于佛,若從此回小向大,乃至遍曆恒沙國土,供養一切諸佛,如普賢行héng願,勸請諸佛,轉大*輪,久住世間,以爲衆生作大依怙。及諸善知識,善字雙貫知識二字,善知衆生根性,善識方便法門],稱善知識,[具正知見,能爲人天眼目者,亦皆一一承事之。發大勇猛者,豎精進幢],[豎]就是立。[披忍辱铠],這個[铠]就是古代戰士穿于護身的鐵衣。

  所以,真的修行人,忍辱是很重要的,能忍多福。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是誰?不是布施金錢的人,是能夠忍辱的人。所以,佛陀在六度裏面講:能忍多福。因爲你能夠忍辱,就可以成就一切的善根。動不動就生氣、發飙、謾罵,毫不思惟彼此之間的立場,每一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。所以,佛弟子應當用理性的方式對待彼此,了解彼此之間,各有時間、空間、背景、思想的不同,因此要給對方尊重。如果對方好意,我們並不能接受,那麼,一直抵擋,我們的福報就愈來愈沒有,因爲將來任何人的好話,都不會向你說。那麼,我們佛弟子,更應該用理解的態度、寬恕和同情的慈悲的角度,去看一件事情。所以,每一個人講出來,他有他的時空背景,譬如說:你看到什麼?你看到師父的手掌心,從這邊看呢?就變成手掌背。同一只手,同一件事情也是這樣子的。所以,我們交換立場,是很重要的思惟模式。

  什麼叫做慈悲?慈悲就是懂得交換立場,更能寬恕和理解對方。所以,碰到事情,不是只顧發飙、只顧生氣,不冷靜一下,來理解對方的立場是什麼,這樣會把誤會加深,同時也把對方的好意阻擋,因爲你常常生氣。所以,你的旁邊就會擁有一些小人,小人就是說專門講假話,你喜歡聽拍馬屁的話,他就講一些拍馬屁的話。而真正那一些對你有好處的,你聽不進去!爲什麼?你那個我執就是一種抵抗,像金鍾罩這樣罩住,種種的善良的語言接受不了。因此,要修忍辱,要懂得交換立場,如果你功夫夠,你直接就知道一切法無生,連忍辱都不要。但是,告訴諸位:我們不是對方,很難理解對方的,而且如果交換立場,有時候我們表現出來,可能會比對方更糟糕!

  有的夫妻吵架,吵得很厲害,在我們學佛的角度來講:哎呀!這一對夫妻實在很無聊,這一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