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清净体,依之修证,成佛有分,今反入诸趣,即是系珠乞丐]。系珠,身上有一颗摩尼宝珠,珠就是摩尼宝珠,指人人都有一颗佛性、涅槃的妙心、般若的智慧。却像乞丐一样到处乞讨,求人可怜,求人施舍。所以,什么叫做幸福?幸福不需要别人的给予,就是真正的幸福;幸福当下就是,那才是本来的幸福。如果幸福是别人给我们的,别人随时随地可以把你夺走。
在座诸位!女孩子也不要想到说:我要像黛安娜王妃,这样去嫁一个王子,不要这样想!为什么?你看黛安娜王妃有幸福吗?没有!新闻报导的,他们常常吵架!男孩子也是这样,你千万不要想到说:我要去讨一个有钱的老婆,她家很有背景的,少赚了三十年!以前有一个也是这样的观念,算命的跟他讲:你可以活到八十!结果他娶了一个很有钱的老婆,真的少赚了三十年,只有活到五十,因为被气死了,所以,少赚了三十年。所以,男孩子你有学佛,内心里面自己觉得幸福感就会产生,女孩子不必借重任何的力量,你那个佛性拿出来用,哇!就觉得好幸福!
中秋节快到了,好!中秋节快到了,每年都是这样子,一定要八月十五,才抬头仰望那颗明月,那么愚痴吗?每个月都有十五啊!那就是定一个节日了,这个当然也有它的典故来源,只是个纪念。中秋节又到了,大家就定个节庆日,大家来庆祝,庆祝以后,又回归到平常。平常以后,中秋节过后,再来就等着过农历年;农历年过后就过元宵;元宵以后过端午;端午以后,过中秋节;中秋节以后,阿嫲死了。每年都是这样重复的过……,过了以后,这个死了、那个死了、这个又死掉了,你看,这个就是轮回,每年都是过这种没有意义的!外面的月亮是圆的,我们这个清净的般若智慧是圆满的,他看不到,要看外面那个圆的,里面这个圆的看不到!出生成众生,已经很悲哀了,如果没有智慧,就更悲哀!我每天都过中秋节啊!不需要假借这个东西啊!因此,学佛的人,记得!幸福不需要别人的施舍,你就悟道!不需要,为什么?你本来就有具足这个般若的智慧,拿出来用!也就是系珠乞丐,[岂不枉屈乎。二、发明真妄二本竟]。
[卯三 正斥妄识非心 分三]
[辰初 如来重征直呵 二 阿难惊索名目]
[三 如来指名出过 今初 ]
[如来重征直呵]
[阿难,汝今欲知,奢摩他路,愿出生死今复问汝。]
[《正脉》云]:《本来正脉》这么说:[奢摩他路,问、答意别]。一问一答,二人的意识有一点差别,阿难问,佛答。[阿难以求知心处为奢摩他路],奢摩他路就是定,要求一个定,怎么来修定?[如来则以了此妄识,无体无处,而别觅真心,为奢摩他路]。说:阿难以求知的心处,求知心就是妄,为奢摩路;如来则以了此妄识,这个求的心就是妄,这个妄识是无体性的、是无处所的,它是刹那生刹那灭,是没有体性的,是变化莫已,是无常的,不是永恒的如来藏性。而佛陀要告诉他:另外有一个真心,你为什么不用呢?你现在用的是妄心,现在要另外找一个是真心,而为奢摩他路之因,你既然要修定,就要用真心去修。
[佛以阿难请示奢摩他路,故为说二种根本,令知真妄]。什么是真心?什么是妄心?修行要用真心,一刹那;用妄心,百千劫,六祖讲:迷则尘点劫,悟即刹那间。六祖讲得很清楚:悟则刹那间,迷则尘点劫,这六祖讲得很清楚了!悟了就一刹那,真心就立刻显现;迷了就尘点劫。[庶可舍妄求真],[庶]就是希望,可以舍妄求真。[圆悟真心,以为修习佛定,之最初方便]。所以,最初方便是重视悟,好好的体悟。[此下更试验一番,且看阿难如何荐取],荐本来是推举![先征能见,后斥妄心],先问能见,后来,佛破斥说这个是妄心。[以示奢摩他路。故曰:汝今欲知,奢摩他路,愿出生死,今复问汝:如汝甘受生死,不求奢摩他路,则亦无庸问矣,今既求开奢摩他路,不得不决择真妄二本,舍妄依真,方免错乱修习也]。
[即时如来举金色臂,屈五轮指,语阿难言:汝今见不fǒu?阿难言:见。]
[即时如来,先以无言说法,举拳验见]。你是用妄心、妄见,还是用真心见?见就是真见还是妄见?就是二个字。举拳验见,验到底是真见还是妄见,检验一下。[佛身全体黄金色,故臂亦金色。屈五轮指,佛之指端,有千幅轮相]。此相感得的业因,乃佛于过去世为父母、师长、善友乃至一切众生往返奔走,做种种的供养以及布施之事,此相不仅呈现于足底,也可见于佛的双手。也简单讲:千幅轮相就是佛的手,而佛的手是无量劫来为父母,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、亲近一切善友,服务一切众生,往走奔返,做种种的供养以及布施,感得的一种果报,是很有福报的人。
[指屈成拳],指屈成拳就是手指弯曲,变成一个拳头,[举示阿难,此如来欲以向上一着,接引阿难,阿难果能于金拳举处,当下回光返照,识得本明,则可谓机教相扣,不负如来矣!无奈钝根不契,还要费尽如来苦心,于无言说中,再施言教。语阿难言:汝今见不?阿难言见。此处是非未定],对错尚未决定。[见尘也是见,见性也是见,未知阿难是见尘耶?是见性耶]?诸位!见尘,心起分别,心被尘所动;见性,则见性如如不动,虽有见,等同不见,这个就是功夫。见尘,心起烦恼,心动荡不已;见性,心立刻如如不动,知道不要被妄、妄尘所动摇,心如如不动,不受妄尘所动摇,那么就是见性。
[佛言:汝何所见?阿难言:我见如来举臂屈指,为光明拳,耀我心目。][佛以阿难答见,见尘、见性未分,故问汝何所见?阿难言:我见如来举臂屈指,为光明拳,照耀我之心目,此见尘也。如果见性,自可忘尘,则合真性,今既见尘,自然迷性,正属妄本]。
[佛言:汝将谁见?阿难言:我与大众,同将眼见。]
[佛已知阿难,但见尘不见性,尚不肯放舍,仍复亲切提撕,深锥zhui重箚]。锥的意思是用钻刺,本意是可以钻刺的利器。箚zhá呢?是削竹刺入。上面的那个锥是钻刺的利器;后面是削竹刺入,叫做箚。[正见婆心太切。复问汝将谁见?若能在这里,回光返照,尚属未晚,无奈阿难,迷执太深,如来重重显示,阿难头头错过,仍答言:我与大众,同将眼见。前见是其眼,早被佛破,至此依然不悟,还答我与大众,同将眼见;若是,则辜负世尊甚矣]。太辜负了世尊!
[佛举拳以示,正欲阿难向眼根中,识取真见,以为奢摩他,出生死入涅槃之正路也。可惜阿难,但知循尘,不知返本]。什么叫做但知循尘?境界现前,意识心立刻现前,不知道要保持如如不动,也就是被境所诱惑,引起意识心,这个叫做但知循尘。起执着念、起分别念,不知道执着念、分别念是妄。所以,我们了解,一切六尘都在欺骗你的真心,你只要牢牢记住,守本真心,不要被虚妄的境界所欺骗,保证你入佛道!所以,但知循尘,不知返本,[遗却识精],遗却了我们本明的识精。[故认肉眼为能见;此即上文所云:缘所遗者]。还好我们已经解释过了,所以,那个表格,花了那么长的时间,就是跟《楞严经》的后面都息息相关。
[佛告阿难:汝今答我,如来屈指,为光明拳,耀汝心目。汝目可见,以何为心,当我拳耀?]
[前来世尊,步步迫拶],拶zǎn,就是逼的意思。[当机阿难,寸步不移,故只得再征妄心,而直破之。前文吾今问汝,唯心与目,今何所在?合此处]跟这个地方叫做合此处。[汝目可见,以何为心,当我拳耀,只是两次征心],两次问心。[有谓楞严七处征心,八还辨见],这是不对的。非也![不知前七番,乃破处非征心],不是问你心在哪里,是破妄识无处。[复未尽破妄之文,后八还虽辨见为真心,岂全收显真之旨?经中实系三番破识,十番显见,请试思之]。
诸位翻开前面那一张大表格,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简要科判兼目录表》,看看我们讲到哪里了?如来备破三迷:一、破妄识无处;二、斥妄识非心;三、推妄识无体。我们第一个破妄识无处讲完了;第二个叫做斥妄识非心,我们正在讲这一段,知道吧!这一段都包括在哪里呢?包括在说奢摩他路,令悟密因大开圆解里面。
[世尊举手擎拳,原欲以无言之道,向上一着,接引阿难,令向见色,闻声处,亲见自己本来面目也。奈阿难直指不会,只得再加曲指,重行审问:汝何所见一审也;汝将谁见],是谁在看到呢?[二审也。世尊则循循善诱,阿难则处处胶着],[胶着]就是处处被黏住,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涵盖一切众生,没有一个不被假相黏得死死的!所以,众生的执着是可以理解的,他没有听到佛法,就认为缘起的东西是真,总是会执着,根深蒂固,没有任何的弹性。[不能认见为心],就是那个真心。[而反认见属眼,世尊见其始终不悟,只得落草盘根]。[盘根]就是推究到底,[更征之曰:汝目可见,以何为心,当我拳耀]?你的眼睛可以看到,是用什么心,当我手举起来的时候呢?[此三审也。正属二次征心]。第二次问心在哪里,是用什么看?以何为心?
[阿难言:如来现今征心所在,而我以心,推穷寻逐,即能推者,我将为心。佛言:咄!阿难此非汝心。]
我先解释一下,阿难说:如来现在问我这颗心的所在,而我以这个心能推敲、能穷究寻逐的这这一颗心,我把它当作是我的心。佛陀就是用世间人讲的,要给他威吓,震醒一下,咄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:欸呀!呵一下、呵叱一下:阿难,此非汝心!这个时候,佛陀的声调一定拉得很高,要不然,他(佛)怎么震醒他呢!
[上来如来三审,全是宗乘语气,其如当机,熟处难忘],熟处难忘就是说我们讲的习气,熟处就是我们习惯那个执着、分别的意识心了,一下子转,转不过来。所以,为什么听经闻法要听三年、五年、十年,要下这么长的功夫?因为习气难改。熟处难忘,熟处就是已经变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