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四

  讲 题:

  圆瑛法汇

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

  十番显见

  2007.9.15——2008.3.9 文殊讲堂

  第四张DVD

  [寅二 如来安慰显发 (分四)]

  [卯初 标垂教深意 二 示常说妙心 三 况真心有体 四 显妄识无体]

  [今初 标垂教深意]

  [尔时世尊开示阿难,及诸大众,欲令心入无生法忍]这个无生法忍,忍不是忍耐,这是内心印证无生的意思。也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:自性若不解脱,千佛出世,不可救拔;证得无生,那么就一切法都解脱。为什么一切法无生呢?因为一切法尽皆不可得,唯心所现。

  我们修行找对了方向,如果用真心修行,这个就叫做真金;如果用妄心,也就是意识心修行,这个叫做镀金。譬如说:这一个(抚尺)都是金子做的,那么,无论你把它切开来,它哪里都是金。用清净自性修行也是这样子,即一切处,就是一切性;即一切相,就离一切相。因此我们了解,相妄性真,佛法,你只要找到了重点切入,就知道 修行也不是很困难。意思就是:凡所有相,都是虚妄,彻底的否定这些假相,然后,一定要肯定真心是存在的,也就是真如自性是存在的。

  我们不能期盼任何人来救度我们;如果佛能救度众生,为什么佛在世不叫徒弟们:你们统统不要修行,我来就好!佛陀为什么不这样做?那就表示说你自性一定要自度。你自性若不解脱,千佛出世,不可救拔,你不肯放下,佛现前也没辙,也没办法的!因为我们一定要了解佛的心。所以,这个欲令心入无生法忍,也就是最高的境界了。

  [此许示真心有体],有体就是有体性,也就是存在般若的智慧体性。诸位,体即真如,用即般若。我们一定要了解一念无生,见闻觉知,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,体即真如,用即般若,体用一如,这个就是正法。因此我们了解说真心有体,这个有体用现在的语言来讲,叫做它是存在的,不是像妄心、妄识,境有随有,境无则随无,它没有体性的,贪瞋痴就是这样子,无体性的妄想。真心不一样:你境有,它可以显现般若;境无,我们的智慧心还是存在,也就是般若的智慧心本性还是存在的。这个是真心有体,那么,真心有体,它的重点意思放在哪儿呢?也就是不管境现前不现前,它都存在。也就是说:我们的般若智慧的体性一直存在,亘古以来,无量亿劫,乃至未来,它一直存在,无关于境界;境界是真心的展现的舞台而已,如果不用,不用就是真如,站在体的角度讲:用,它就是般若。所以,此许示真心有体。

  [以慰无心之惊疑]。前面阿难被佛说:咄!此非汝心。阿难吓一跳!他说:这不是我的心,那我则无心。佛陀就安慰他,以慰无心之惊疑,不是无心,你那个是妄想意识心,真心是有体性的。[乃先安慰,而后开导。欲令悟见性为真心]。你可知道,明心见性,见性才能成佛,可见开悟有多么的重要!

  自古以来,修行人撞破头,就是要找大彻大悟的大善知识,因为什么?那是明眼人啊!没有见性叫做盲人;明心见性、大悟的人,他是明眼人,这条路怎么走,他很清楚。在禅宗就讲得更严苛,也就是:修行人这一辈子没有碰到大善知识,零!没有用的,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所以,禅宗把依止大善知识认为是成就的关键,而且是最重要的关键。意思就是说:你不识明师,那底下就不用讲了,你这一辈子是不可能成就的!所以,亲近善知识有如此的重要,如此的般若智慧的觉者,是不能小觑的。环境很重要的,环境不对了,你就跟着学,可是,你也不知道什么意思。

  我听了一个笑话:说有一只鹦鹉,人家来买那个鹦鹉,鹦鹉,它就念这个dā……吽!说:你们这一只鹦鹉会念咒喔!会念咒,那我买回去可以消灾,因为这常常念:dā……吽!说:老板,老板!你们这只鹦鹉,是不是有跟喇嘛学过咒语啊?他说:没有喔。那你们这一只鹦鹉放在哪里呢?他(老板)就带他去看,结果放在哪里呢?放在那个水点火的热火器旁边,这水点火的瓦斯炉(热水器),那个老板,每次主人要洗澡的时候,他就一开,那个水点火还没有点燃的时候,它就dā……然后,一点的时候:hōng!喔!那一只鹦鹉就学会了,每次老板去洗澡的时候,一开,开水的时候,水自动点火的,还没有点燃以前,就dā……然后最后一个:hōng!就点燃了,鹦鹉就学会了这一句话。这个故事就告诉你说:环境是很重要的,要不然就是会像那一只鹦鹉一样。

  鹦鹉有时候学讲话也是学得很糟糕,有一次说:也是笑话啦!这鹦鹉每次都念,老板因为住在二楼,楼下一楼是瓦斯行,老板因为很懒得去楼下,就在二楼直接喊:瓦斯一桶!楼下的瓦斯就送上来了。结果这个主人出去玩五天,因为鹦鹉只会学。主人不在的时候,那鹦鹉每天都这样学:瓦斯一桶!楼下的又弄一桶瓦斯来,去了五天叫了五桶。这个主人回来看了那五桶瓦斯,很火大了,眼睛就瞪着那一只鹦鹉,这样一直看。那一只鹦鹉看到主人那么凶,转过墙壁来,看那个耶稣基督的像,那一只鹦鹉就这样讲了:我只有叫五桶瓦斯,主人对我这么凶;耶稣,你到底叫几桶,被人家钉在墙壁上呢?这虽然是一种笑话,就告诉你说:鹦鹉就只会学人讲话,不知真正的道理、义理是什么。所以,我们修学佛道,也不能说学这一只鹦鹉,要懂得它到底是在讲什么。

  欲令悟见性为真心,[得入无生法忍,若证此忍,于三界内六凡法界,三界外四圣法界,不见有少法生,有少法灭]。因为真心是不增不减的。[于一一法,当体如如]。这个[如如]是什么?第一个[如]叫做心如;第二个[如]叫做境如,心境一如,叫做当体如如。先讲心如,为什么心如呢?妄心、妄执、妄分别,其实不可得。因为它没有体性的,是借境而显的,境界现前的时候,才有贪瞋痴的,它不同于真如。真如自性,二六时中都存在的,叫做心如。第二个叫做境如,为什么境如呢?因为境是缘起的,而缘起的它就是生灭的,生灭,它就是一定会败坏的。所以,生灭无常,缘起缘灭,也就是众相不可得的意思。

  [而忍可于心,惟证相应],[证]也就是内证,只有证到不生不灭的心性的人才相应。[怀之于心,亦不能向人吐露],吐露就是方便说,[其谓无生法忍。问:现有十界诸法,何以不见少法生灭?答:都缘眼中有翳]。[缘]就是因为。眼中有翳,就如同心中有无明,心中如果卡到无明,就会[妄见空华之十界]。空华就是空中的花,虚空当中本来没有花,可是,眼睛痛的时候,就会看到虚空中的花。我们现在一样,清净心出了毛病,就变成了妄识,这个妄识就会看到种种的境界,而不知道各种的境界只是缘起的、缘灭的,空华之十界。

  [若悟空华,即无少法生灭]。如果我们体悟到,虚空当中所妄现出来的花,意思就是说:如果你能悟到,空华就是虚空当中所显现的花,是虚幻(虚妄)的,是不实在的,是因为你眼睛有毛病。如果你也能够体悟,真心是如如不动的,而妄识才会分别十法界,那是妄识、妄心、无明所显现的缘起法。那么,即无少法生灭。所以,没有少法生灭是指真心,是指我们每一个人的涅槃妙心。所以,佛陀的伟大,是开采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。

  [翳眼见空华],也就是妄心就会见到妄境,[华实不曾生]。华实不曾生,也就是说:境界其实只是缘起的,缘生其实就是不生。你看到一棵树,它是缘生;看到一座山,是缘生;看到一颗星球,也是缘生。[生既不生,灭何所灭]?这个都是指真心,不是指外境。[众生虽见十界,实则涅槃生死等空华]。也就是实无涅槃可证,也无生死可得,为什么?万法本自如如。[那有生灭之相可得]?所以,生灭之相,会引发生灭的妄执;缘起的生灭的假相,会引起妄心的分别,这个才可怕!所以,佛陀开采我们内心的世界,修行就是要认识我们每一个人的这一颗心,这个才是重点。

  当你发现所有的境界都是妄,所有的境界,都会引起刹那生灭的妄执跟妄想跟妄分别,我们便了解、懂得,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?换句话说:一件事情,你可以把它看作无事,因为你证得一切法不可得。但是,一件小事,你可以把它看得很严重,吵翻天。[故不见有少法生灭,即一切事究竟坚固],所谓一切事究竟坚固,是把我们真心的显露了。[首楞严大定]就显现出来。首楞严大定,就是每一个人的寂灭的清净自性的定。

  [观世音菩萨,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],生灭,所有的法都是生灭,这个[灭]不是灭除,是放下,是本无生灭那个灭。生灭既灭,意思就是:妄想心,如果体悟到妄心不可得,智慧的寂灭就现前。寂灭现前是什么?就是我们的本体,如如不动的本体就显露。所以,食衣住行,我们的体都会现前,二六时中都是我们本来面目。

  [即入此忍。众生所以不入者,正妄识障之也]。正是妄识所障住,而不见真心,叫正妄识障之,妄识就是我们每一念都显现执着。诸位!如果不懂,看我这里的比喻,看看你能不能了解,禅宗里面所讲的桶底脱落,到底它是什么意思?譬如说:我这只左手它叫做真心,叫做清净心,我这样讲,看看你能不能体悟出来?右手叫做贪瞋痴、叫做无明。我们一动念,就是禅宗里面讲:动念即乖,就……(法师右手盖住了左手),清净自性就被贪瞋痴的无明全部掩盖住了。所有的众生,都是用第一层,因为他没有脱落。妄识是无体性的,境界现前,妄识就现前,它没有体性的。什么桶底脱落呢?就是无明脱落了,脱落……(法师右手从左手慢慢离开、离开),清净心就显现出来。所以,有一种功课,你必需做得很彻底的,直接就进入佛陀的本怀,就是放下。

  这个全世界哪一个人对不起你,你就记得一定要放下,你要观想他在成就你的。这个世界有什么不愉快的,告诉自己:那是过去心不可得。妄识,就执着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所以,我们从无量亿劫来,就是一直卡到一层什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