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四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跟你敲门不知道,当他敲三声的时候,你就要跟着走,死神就住在你家隔壁的,随时环绕在我们身旁的。众生执着认为有这个色身,而佛陀说:这个[我]是不存在的。众生认为一切有我;佛陀说:一切法本来是无我的,不能错用心,哪里一切法有我呢?佛陀所体悟的。众生认为这个世间是永恒的,所以,他就不会去想到生老病死的问题;佛陀告诉你:你要提早做准备,无常随时都会来到,一切法本来就无我。

  所以,佛陀所体悟的真理,跟众生所看到的是相反的,众生所看到的这个世间,是有五欲六尘可以追求的;佛陀说:那个是虚妄、不实在的东西。你唱歌、跳舞,你要唱到什么时候、要跳到什么时候,那个快乐唱得出来、跳得出来呢?当然唱歌跟跳舞,对陶冶人类的身心是有一些帮助,这个是凡夫的角度讲的。音乐学家就告诉我们说:音乐是生命的灵魂,全世界不管走到哪里,原住民他都有音乐的,但是,因为他没有佛法,当然是这样讲了。如果有佛法,就不是这样子的,缘起如幻的东西,没有一样是真实的。放下那个虚妄的,真,它就是显现的,同时你要坚持到底。

  所以,要成就佛道,是一个很勇敢的人,很有坚定意志的人,而且知道生命的方向是什么,当他碰到善知识的时候,他一辈子不可能离开的。为什么?他知道要成就是一定要明眼人。自己要撞…,没有办法的!所以,有一个法师,他就说:我要象慧律法师您这样!结果他就把这个《大藏经》运到山上去。我跟那法师讲说:法师!这样不好!我有宿世的善根,也吃尽了苦头,才有今天少许的成就。他说他自己有办法。他去到杉林,进去深山里面,二、三十年前,一、二十年前,那个地方没有开发,就算现在来讲,某些地方也是很偏远。交通也不方便,他东西要用扛的上去,要扛二个钟头,也就是说,他要走山区要走二个钟头,才有交通,才有车子。

  好,上去了,刚开始发愿要看《大藏经》,结果就请人家帮忙搬,喔!大家都走到累死人了,结果搬上去以后,经过一、二年,《大藏经》第一本都没看完。看不懂,因为他只有念小学,大藏经里面没有标点符号,都是之、乎、也、者,虚字用法,完全看不懂。下来我告诉他,我说:我早就告诉你了,《大藏经》不是这么简单的!要有宿世的善根、要有善知识。他说:我要像慧律法师这样!好吧!又上去了!又上去的时候,结果胃大量出血,要走到山下要走一、二个钟头。走到山下的时候,倒在路上,奄奄一息。后来救起来的时候,他还是上去!他那种观念就是:我要用某一种方式才叫做修行。又上去,再出血,来不及了,死了!叫做出师未捷身先死,常使英雄泪满襟,就是这样。

  他只知道:我要拼!至于要怎么拼呢?毫无头绪,而我们的拼是清楚方法的。没有错啊,就住茅蓬,山顶上,那个要有相当的心性啊!慧律法师!那让您一个到山上去住,您敢吗?我说:我不怕鬼。但是,怕什么?怕送急诊,就是像这样啊,胃出血啊,怕高血压啊,送医院本来是可以救的,可是,来不及!这样平白的一个法师,很有志气的、骨气的法师,就这样消逝在这个生命当中,消逝在这个地球当中;很想为佛教做一点事,也很想去做事。

  我比较聪明,我所住的地方,一定要先看看路有没有开通?送急诊方不方便?对不对?电话一打的时候,欧咿……,马上就到了!要不然,白白一个法师,这样辛苦了几十年,这样的死掉,你不觉得很可惜吗?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的法师,因为这样子错失急救的时间,很可惜啦!所以,我为了无量无边的众生,要保住这一条生命。你们不认识慧律法师没有关系,这小事。可是,不认识佛陀的正法,就很悲哀了!师父宣扬佛陀的正法,当然师父的生命就变成很重要的,非常重要的。[此断执吝分别者非也,即破意识缘佛声教之胜善功能也]。

  [纵灭一切见、闻、觉、知,内守幽闲,犹为法尘,分别影事]。

  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?你算你不动攀缘外境,就是见、闻、觉、知都不缘外境,把它守住里面那一颗意识心,仍然是妄识,仍然是微细的分别,犹是法尘。什么是法尘呢?就是一分是心法,一分是色法,构成法尘。也就是说:前五尘所落卸的影像被内心所执着,叫做法尘。也可以讲:半分是心法,半分是色法,各一半,这个叫做分别影事。

  [纵灭二字,承前。纵使能把前五识,及同时意识],同时意识就是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的。[不缘外面五尘境界,灭其见、闻、觉、知之用。但由定中独头意识],什么叫做独头?独头就是没有境界现前,单独的意识作用,叫做独头意识。[内守幽闲,寂静之境,此境即凡外],就是凡夫还有外道[在定所守之境],也就是没有般若的智慧,不能透视妄心是不存在;不能透视妄境是不存在的。

  [取为所证法性者。不知此非法性,犹为法尘,即能守境之觉观,虽离外尘分别,亦非真心]。只要你没开悟,就是用妄识,[犹属定中独头意识,微细分别耳]。换句话说:一个人很闷,跑到深山里面去坐,去看那个山上里面的木屋啊、造景啊等等,在那边独自一个人冷静一下,环境很好。可是,他如果没有佛法的话,那个只是暂时停一下,那烦恼还是在。你像我们的国文老师说:我要看大海的时候,心就很定、很欢喜。我说:老师!那当你不看大海的时候,那你怎么办?在山上哪里有海可以看呢?所以,这个就不是开悟人的境界了。开悟人的境界,在海边、在山上、在繁华的热闹区当中,行住坐卧统统在定中,无一法不定,因为万法不可得。语默动静体安然,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[影事者:以法尘乃前五尘落卸影子],[卸]就是落下来的影子,[意识分别,亦属缘影之心],注意看那个:缘影之心四个字,我们看到的只是影像,不真实。譬如说:你看的好象一个人真的在你的前面。但是,这个人你用X光一照射,他却剩下一堆骨头;再用机器把他绞碎,剩下一堆骨灰。实质的一个人,其实是影像。说:我们的感觉为什么真实呢?但是,真心也不能离开假相。所以,现在就看你用什么心了。透视的心就是空;运用的心就是有,也就是般若智慧。

  也属于缘影之心。[即此内守幽闲],就算不攀缘外境,内守幽闲,[定中独头意识,犹是微细法尘],仍然是染污的微细意识,[分别缘影之事,岂可认之为真乎]?一般的众生都到这个地方就没有办法了,包括心理学家、哲学家,完全到这个地方就突不破了,他就靠想像。所以,这个世间它会诤论不休的。法律是人订的,他就会开始一直执着某一个角度,宪法也是人订的。所以,我告诉诸位:这个世间没有是非才怪,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,人与人之间的纷争,它是没有办法避免的。

  诸位!开悟的人懂得退让;没有开悟的人就是一直进,绝对不让你的。在一个团体里面,他心中有所悟他就懂得退让,他希望一件事情圆满;如果不悟的话,他就会在这个团体里面兴风作浪,小事就会变成大事,就会这样子。所以,《金刚经》里面那一句,所有修行人你都要背起来:无诤是人中第一。修行,他进入无诤,他才是修行人当中最可贵的,人中第一,就是无诤。无诤就是不比较、不计较,什么都放得下,什么都看得开,懂得退让,可是凡夫没办法。凡夫你在一个团体里面,学佛的团体也是一样的,这个团体,如果是念佛……,突然有一个人提出说:我们要用般若智慧念佛,要懂一点禅。他马上认为你是魔,马上排斥,这个就是知见立知,很可怕的!

  八大宗派其实不离佛的心;但是,因为微细的法尘,分别的影事在作祟,就是死守某一个格子。佛法是没有格的,佛法是绝对的、平等的,没有开始,没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是万法一如的。可是,因为人为的因素,不懂得真理,把它设定在一个框框,认为这样叫做对,这样叫做错,违佛的教诫啊!我认为我这样叫做高,你那个叫低,这个是佛的心吗?所以,我们不悟真心,你会修得很辛苦的;懂得真心,歇就是菩提,就这样放下。

  [此断定执吝觉观者亦非],这个是判定执吝觉观者也不对,[即破意识,止散入寂之胜善功能也]。止散,就是停止这个散乱心,入寂静处的胜善功能。因此用意识心就是永远没有办法成佛,你要进入首楞严大定,就是一定要用真如自性修行,舍识用根。

  [然此中根、尘、识三,差别之处,应辨析明白,庶免疑误],[庶]就是希望。不要怀疑和误解:[一、见、闻、觉、知,有根性、识性之分]。根性是不分别,虽分别不作分别想,是不生不灭的;识性是意识心、是分别心。根性和识性这二个有共同点是什么?就是精神作用,根性的精神作用是完全清净的;识性的作用是染污的、是对立的。根性是绝对的;识性是强烈对立的。所以,人与人之间会吵得不可开交,统统是意识心。一个团体里面,进入无诤的状态,大家都和乐融融,就知道他的师父的教育是成功的;但是,如果这个团体诤论不休,就表示他的亲近的人所教育的方法有待商榷了。因为佛法没有搞对立的,没有弄到你死我活的这种情形的,它是圆满的、它是无相的、它是平等的、它是没有分别的,没有任何执着,是无我的。

  [二、法尘境界,有生尘,灭尘之异],缘起就生;缘灭就是灭尘,的差别,心的影像也是这样。[三、第六意识,有明了、独头之别]。明了是对境,叫做明了意识,也叫做五俱起意识;独头意识不借重境界,单独起作用,叫做独头意识。如梦中独头意识、定中饱和独头意识,统统叫做独头意识。

  [唯识云:愚者难分识与根],[愚者]是指阿罗汉,阿罗汉还没有办法分什么是识心;[根]就是神经系统,还没有办法分什么是识心跟微细的神经系统,很难![因根识同有见、闻、觉、知之用],一个是有形的,是根;一个是无形的,是识。所以,根、识,神经系统有见、闻、觉、知,没有神经系统,我们怎么起作用?所以,在佛法里面讲:神经系统只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