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灭、无常的真理,而科学家只是替佛陀来更强烈地佐证而已,因此我们知道:宇宙当中一定会败坏的,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留恋的,也没有一种东西是可以执着的,没有的。[正此意也。二示常说妙心竟]。
[卯三 况真心有体]
[阿难:若诸世界,一切所有,其中乃至草叶缕结。诘其根元。咸有体性,纵令虚空,亦有名貌]。
[承上唯心所现之世界,山河大地,万象森罗,一切所有,乃至微细之一草、一叶、一缕(丝线)、一结],这个[结]就是果,树上的水果,结果,结果,一结,一结就是果。[追诘],[诘]就是问,[其根本元由,咸有体性]。这里承认它有体性,是短暂的时空缘起法,承认它有体性。树有树必性、花有花性、草有草性。譬如说:蜂蜜是冷性、姜是热性、男人有男人的个性、女人有女人的个性。这是站在非究竟义的角度,暂时姑且承认说它各自有体性,缘起、假设的时空性里面这么说,究竟本体是无体性,真心才有体性。[纵令至大之虚空,亦有名貌],虚空它没有相,没有形象,但是,我们也知道说那叫做虚空。[虚空是名],给它一个名词,[通达无碍为貌]。
[何况清净,妙净明心,性一切心,而自无体]?
连微细的一草、一叶、一缕、一结,都有体性,何况我们的清净自性?这个[妙]用二次:妙净、妙明,叫做妙净明心。妙净心、妙明心,妙净之心、妙明之心。性一切心,体性所现出来的一切心。而自无体,那一些草木、山河大地都有体性,乃至虚空都有名貌,为什么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体性呢?而自无体性,这是不可能的。
[何况反显意。清净者:即下文带妄所显之见精,体本无垢,由来清净故。妙净明心,妙字双贯净明,曰妙净妙明之心,指剖妄所出之真心]。剖妄,就是分析出来。所以,修学佛法,一定要自己知道起心动念,你如果被妄念牵着走,就是没有修行。如果你觉察到,这妄念已经在拖着你的心性走了,不让它拖着走。也就是说:清净自性不被贪瞋痴所蒙蔽,把那个贪瞋痴、嫉妒无明烦恼剖析出来,懂得放下它,剩下的就是真心。
[出障离染,曰:妙净;寂照含空,曰:妙明。性一切心者:性即体性,此性平等,能为一切法所依,不为一切法所变,下文四科七大]。四科就是: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;七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。
[一切诸法,皆依此心为体。而自无体句,与何况二字相照应,正是反显,真心所现之物,尚皆有体,而能现之心,岂反自无体耶?即是言真心决定有体,为汝执此妄心,所以迷彼真体,岂真离此觉知]。[真]就是真心。哪里真心可以离开这个觉知,[更无所有乎]?也就是见闻觉知显现你的真心。所以,禅宗讲: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,就是这个道理。佛法是看你悟还是不悟?[三况真心有体竟]。
[卯四 显妄识无体]
[若汝执恡分别觉观,所了知性,必为心者,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、香、味、触诸尘事业,别有全性。]
我们先看注解,[此佛先为按定,故曰若汝执吝,分别觉观云云。执谓固执,妄识为心,吝为吝惜],也就是[不肯放舍。分别觉观:即心之功能,对境起念曰分别]。但是,本性不是这样,本性不必对境,自己也有分别的能力,要不然,怎么有分别的智慧呢?分别善、分别恶呢?虽分别不作分别想,就是真如自性。所以,对境起念,这个[念]指妄执、妄分别,动念的意思。所以,你对境起执着、分别的念,叫做分别。
[内守幽闲曰觉观],内守幽闲,我对这个色、香、味、触不执着,我跑到山上里面,闭上眼睛;或者是在房间里面,没有学佛的人,闭上眼睛,或到山上里面静一静。虽然说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没有现前,可是内心里面的分别心,微细的生灭妄执、妄分别还是存在,叫做内守幽闲,这仍然不是指清净自性。内守幽闲叫做觉观,[粗心虑名觉,细心静住名观]。这二句的意思,只是心动念,所以,粗的念叫做觉;细的念叫做观,用这样来理解。[所了知性者:即所以能了知之性,正属妄本,不是真心,必定要认他为真心者,此心即应当离尘有体]。不管境界现不现前,清净自性不被影响。
[一切色、香、味、触,六尘但举四种,声、法二尘,摄在诸尘之中。事业者:营业之初曰事,事办之后曰业,即六尘事业。如果真心,即应离却诸尘事业,别有完全体性,此乃就理而论,必当如是,下乃就事以验]。
回过头来看经文,初学佛法的人,很难理解到底它在讲什么,非常困难的!若汝执恡分别觉观,所了知性,必为心者,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、香、味、触诸尘事业,别有全性。师父解释一下:如果你一定执着,不肯放下说内在里面那一颗粗细的分别觉观,那个所了知的性,一定就是你的心。这个是指:就是你一般众生所引用的妄识心,你认为这个妄识心一定是你的心的话,其实,佛陀说:还有更深一层的心是真心,是你没有发现。
好!你一定要执着那个妄心,我姑且不要戳破你,因为妄心放下,真心就显现。所以,在这个时刻,你如果执吝分别觉观,所了知性,一定是你的心,我也不敢说一定不对,因为妄心放下就是真心了。所以,你应当了解,佛陀告诉你:你要提起正念说,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、香、味。此心就是指真心,我们的真心应离就是:就算没有色、香、味、触显现、它一样存在。色、香、味、触只是引发你的意识心。意识心是妄识、是无体性的,刹那生、刹那灭的执着跟分别而已,不是我们的本性。我们的本性,无关于色、香、味、触。所以这个真心,即应离一切色、香、味、触诸尘,在[尘]旁边加:六,有六尘,诸六尘事业,别有全性。另外,它是独立存在,别有全性就是:这个独立的如来藏性,它是独立存在的,无关于境,它是唯心现量的。
因为不好理解,我举个例子:譬如说,前面放着一颗大钻石、名牌。看这里:清净自性就像师父的左手,前面一颗大钻石、名牌,都摆在前面,这清净自性,啪!妄识显现!妄识这个意识形态的执着,是因为境界所引发的,所以,我们的意识就是开始动贪念;得不到动瞋念、动愚痴念。他就是用这一层,底下这一层清净自性没有用到,也不会用,知道吗?他因为全部被意识心所盖住了。所以这一层,(法师右手代表妄识,把右手盖在左手上)左手是真心,右手是妄心。我们现在用的就是妄心的这一层,这个妄心是因为什么引起的?是因为境界所引起的起心动念;而这个妄识有没有体性?没有体性。所以,钻石现前、名牌现前,贪瞋痴现前;境界没有了,贪瞋痴不再现前,是借着境显现的妄执,所以,这个妄识没有体性的。所以,佛陀说:修行就是要这一层剥落,就是放下,再放下,彻底放下,了悟诸法毕竟空,它就是放下,叫做打破无明黑漆桶,清净自性就这样子。
好!见性的人,眼睛也是这样看,心如如不动;耳朵也是这样闻,闻一切声,心如如不动,修行就这样子。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佛的心性,我告诉你:你修一辈子、修无量亿劫,你都不可能成就的,佛心是什么,你都不认识它,你怎么修行呢?所以,很多人把净土法门跟禅宗切开来,是很愚痴的。一个人不了解心性,如何可以把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呢?这怎么可能呢?遇到境界就动念……,你以为你很会修行吗?错了!所以,在禅宗,没有开悟以前,一辈子都不可以离开大善知识的。你没有见性,你哪里有办法呢?
譬如说:我们十个人在小组研讨:你看怎么样……,研讨本来是好事,十个人,结果十个人统统没有开悟。十个人加起来统统没有开悟,在那里面讲了三个小时、四个小时,讨论,没有错,互相鼓励,互相激励,但是,到最后要讨论到究竟的时候,哇!不知道谁讲的才对啊,大家都没开悟啊,来啊!继续讨论啊,十个、十个,无明加无明……,加十个无明,还是什么?还是无明啊!所以,见性、大善知识有多么的重要,是你的法身慧命啊,一个根本,叫做根本上师。
修学佛道如果找错了,有的帮忙帮倒忙!你们不可怜,你们有碰到正法。可怜的是那一些很想修行的人,旁边的人很想帮你,结果帮倒忙、帮错忙,因为他也没有见性,而你本身是初学佛法的人,他乱讲,你也乱听。诸位!帮忙不一定是好事的,有一个法师说开车开得很快,被警察拦截,一拦截起来,说:喔!是和尚、是法师!这个警察是原住民的,他就说:你们法师没有钱的,我今天开比较便宜的。就开一张[开车未戴安全帽],六百块。这个法师也去缴钱了,钱也缴了。隔了不久,这个警察就说:林先生,林先生!我那一张开错了,我被上级骂臭头了,我开了[开车没有戴安全帽],没有这样开的,你赶快去找一部摩托车给我开,再开一张!去找摩托车,就找到一个法师的妈妈,去花莲找到法师的妈妈,就开了,这个就是很想帮你的忙,帮错忙了!很慈悲。我没有听说开车要戴安全帽的,除了赛车以外,我觉得这个很好笑,警察很肯帮忙,可是,帮错忙。[我被上级骂臭头],原住民讲话就一个腔。
[如汝今者,承听我法,此则因声,而有分别。]
[此举闻法之心,以例见色、嗅香、尝味、觉触、知法诸心,皆属对境起念,不能离尘有体。如汝现今,承听我说法,此心则因有所分别之声,才有能分别之性,离尘毕竟无体]。如果你能够体会这一句:离尘毕竟无体,就是你的妄想心:贪瞋痴、嫉妒、攻击、伤害、毁谤、烦恼,其实都是境界所引起的,而境界本身就是不可得。
诸位!佛陀有多伟大?众生看,活生生的一个人;佛看,那个人不存在。那个人是一堆骨头、筋脉所构成的,佛陀一眼就可能看穿,一个人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,凡夫没有办法。凡夫看,她就是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啊!所以,世间所了解的,跟佛了解的完全两样,完全不同!世间人认为:死亡离我们很遥远。佛陀说:死亡就在你的门口,随时会跟你敲门的。什么时候死神会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