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清淨體,依之修證,成佛有分,今反入諸趣,即是系珠乞丐]。系珠,身上有一顆摩尼寶珠,珠就是摩尼寶珠,指人人都有一顆佛性、涅槃的妙心、般若的智慧。卻像乞丐一樣到處乞討,求人可憐,求人施舍。所以,什麼叫做幸福?幸福不需要別人的給予,就是真正的幸福;幸福當下就是,那才是本來的幸福。如果幸福是別人給我們的,別人隨時隨地可以把你奪走。
在座諸位!女孩子也不要想到說:我要像黛安娜王妃,這樣去嫁一個王子,不要這樣想!爲什麼?你看黛安娜王妃有幸福嗎?沒有!新聞報導的,他們常常吵架!男孩子也是這樣,你千萬不要想到說:我要去討一個有錢的老婆,她家很有背景的,少賺了叁十年!以前有一個也是這樣的觀念,算命的跟他講:你可以活到八十!結果他娶了一個很有錢的老婆,真的少賺了叁十年,只有活到五十,因爲被氣死了,所以,少賺了叁十年。所以,男孩子你有學佛,內心裏面自己覺得幸福感就會産生,女孩子不必借重任何的力量,你那個佛性拿出來用,哇!就覺得好幸福!
中秋節快到了,好!中秋節快到了,每年都是這樣子,一定要八月十五,才擡頭仰望那顆明月,那麼愚癡嗎?每個月都有十五啊!那就是定一個節日了,這個當然也有它的典故來源,只是個紀念。中秋節又到了,大家就定個節慶日,大家來慶祝,慶祝以後,又回歸到平常。平常以後,中秋節過後,再來就等著過農曆年;農曆年過後就過元宵;元宵以後過端午;端午以後,過中秋節;中秋節以後,阿嫲死了。每年都是這樣重複的過……,過了以後,這個死了、那個死了、這個又死掉了,你看,這個就是輪回,每年都是過這種沒有意義的!外面的月亮是圓的,我們這個清淨的般若智慧是圓滿的,他看不到,要看外面那個圓的,裏面這個圓的看不到!出生成衆生,已經很悲哀了,如果沒有智慧,就更悲哀!我每天都過中秋節啊!不需要假借這個東西啊!因此,學佛的人,記得!幸福不需要別人的施舍,你就悟道!不需要,爲什麼?你本來就有具足這個般若的智慧,拿出來用!也就是系珠乞丐,[豈不枉屈乎。二、發明真妄二本竟]。
[卯叁 正斥妄識非心 分叁]
[辰初 如來重征直呵 二 阿難驚索名目]
[叁 如來指名出過 今初 ]
[如來重征直呵]
[阿難,汝今欲知,奢摩他路,願出生死今複問汝。]
[《正脈》雲]:《本來正脈》這麼說:[奢摩他路,問、答意別]。一問一答,二人的意識有一點差別,阿難問,佛答。[阿難以求知心處爲奢摩他路],奢摩他路就是定,要求一個定,怎麼來修定?[如來則以了此妄識,無體無處,而別覓真心,爲奢摩他路]。說:阿難以求知的心處,求知心就是妄,爲奢摩路;如來則以了此妄識,這個求的心就是妄,這個妄識是無體性的、是無處所的,它是刹那生刹那滅,是沒有體性的,是變化莫已,是無常的,不是永恒的如來藏性。而佛陀要告訴他:另外有一個真心,你爲什麼不用呢?你現在用的是妄心,現在要另外找一個是真心,而爲奢摩他路之因,你既然要修定,就要用真心去修。
[佛以阿難請示奢摩他路,故爲說二種根本,令知真妄]。什麼是真心?什麼是妄心?修行要用真心,一刹那;用妄心,百千劫,六祖講:迷則塵點劫,悟即刹那間。六祖講得很清楚:悟則刹那間,迷則塵點劫,這六祖講得很清楚了!悟了就一刹那,真心就立刻顯現;迷了就塵點劫。[庶可舍妄求真],[庶]就是希望,可以舍妄求真。[圓悟真心,以爲修習佛定,之最初方便]。所以,最初方便是重視悟,好好的體悟。[此下更試驗一番,且看阿難如何薦取],薦本來是推舉![先征能見,後斥妄心],先問能見,後來,佛破斥說這個是妄心。[以示奢摩他路。故曰:汝今欲知,奢摩他路,願出生死,今複問汝:如汝甘受生死,不求奢摩他路,則亦無庸問矣,今既求開奢摩他路,不得不決擇真妄二本,舍妄依真,方免錯亂修習也]。
[即時如來舉金色臂,屈五輪指,語阿難言:汝今見不fǒu?阿難言:見。]
[即時如來,先以無言說法,舉拳驗見]。你是用妄心、妄見,還是用真心見?見就是真見還是妄見?就是二個字。舉拳驗見,驗到底是真見還是妄見,檢驗一下。[佛身全體黃金色,故臂亦金色。屈五輪指,佛之指端,有千幅輪相]。此相感得的業因,乃佛于過去世爲父母、師長、善友乃至一切衆生往返奔走,做種種的供養以及布施之事,此相不僅呈現于足底,也可見于佛的雙手。也簡單講:千幅輪相就是佛的手,而佛的手是無量劫來爲父母,孝順父母,尊敬師長、親近一切善友,服務一切衆生,往走奔返,做種種的供養以及布施,感得的一種果報,是很有福報的人。
[指屈成拳],指屈成拳就是手指彎曲,變成一個拳頭,[舉示阿難,此如來欲以向上一著,接引阿難,阿難果能于金拳舉處,當下回光返照,識得本明,則可謂機教相扣,不負如來矣!無奈鈍根不契,還要費盡如來苦心,于無言說中,再施言教。語阿難言:汝今見不?阿難言見。此處是非未定],對錯尚未決定。[見塵也是見,見性也是見,未知阿難是見塵耶?是見性耶]?諸位!見塵,心起分別,心被塵所動;見性,則見性如如不動,雖有見,等同不見,這個就是功夫。見塵,心起煩惱,心動蕩不已;見性,心立刻如如不動,知道不要被妄、妄塵所動搖,心如如不動,不受妄塵所動搖,那麼就是見性。
[佛言:汝何所見?阿難言:我見如來舉臂屈指,爲光明拳,耀我心目。][佛以阿難答見,見塵、見性未分,故問汝何所見?阿難言:我見如來舉臂屈指,爲光明拳,照耀我之心目,此見塵也。如果見性,自可忘塵,則合真性,今既見塵,自然迷性,正屬妄本]。
[佛言:汝將誰見?阿難言:我與大衆,同將眼見。]
[佛已知阿難,但見塵不見性,尚不肯放舍,仍複親切提撕,深錐zhui重箚]。錐的意思是用鑽刺,本意是可以鑽刺的利器。箚zhá呢?是削竹刺入。上面的那個錐是鑽刺的利器;後面是削竹刺入,叫做箚。[正見婆心太切。複問汝將誰見?若能在這裏,回光返照,尚屬未晚,無奈阿難,迷執太深,如來重重顯示,阿難頭頭錯過,仍答言:我與大衆,同將眼見。前見是其眼,早被佛破,至此依然不悟,還答我與大衆,同將眼見;若是,則辜負世尊甚矣]。太辜負了世尊!
[佛舉拳以示,正欲阿難向眼根中,識取真見,以爲奢摩他,出生死入涅槃之正路也。可惜阿難,但知循塵,不知返本]。什麼叫做但知循塵?境界現前,意識心立刻現前,不知道要保持如如不動,也就是被境所誘惑,引起意識心,這個叫做但知循塵。起執著念、起分別念,不知道執著念、分別念是妄。所以,我們了解,一切六塵都在欺騙你的真心,你只要牢牢記住,守本真心,不要被虛妄的境界所欺騙,保證你入佛道!所以,但知循塵,不知返本,[遺卻識精],遺卻了我們本明的識精。[故認肉眼爲能見;此即上文所雲:緣所遺者]。還好我們已經解釋過了,所以,那個表格,花了那麼長的時間,就是跟《楞嚴經》的後面都息息相關。
[佛告阿難:汝今答我,如來屈指,爲光明拳,耀汝心目。汝目可見,以何爲心,當我拳耀?]
[前來世尊,步步迫拶],拶zǎn,就是逼的意思。[當機阿難,寸步不移,故只得再征妄心,而直破之。前文吾今問汝,唯心與目,今何所在?合此處]跟這個地方叫做合此處。[汝目可見,以何爲心,當我拳耀,只是兩次征心],兩次問心。[有謂楞嚴七處征心,八還辨見],這是不對的。非也![不知前七番,乃破處非征心],不是問你心在哪裏,是破妄識無處。[複未盡破妄之文,後八還雖辨見爲真心,豈全收顯真之旨?經中實系叁番破識,十番顯見,請試思之]。
諸位翻開前面那一張大表格,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簡要科判兼目錄表》,看看我們講到哪裏了?如來備破叁迷:一、破妄識無處;二、斥妄識非心;叁、推妄識無體。我們第一個破妄識無處講完了;第二個叫做斥妄識非心,我們正在講這一段,知道吧!這一段都包括在哪裏呢?包括在說奢摩他路,令悟密因大開圓解裏面。
[世尊舉手擎拳,原欲以無言之道,向上一著,接引阿難,令向見色,聞聲處,親見自己本來面目也。奈阿難直指不會,只得再加曲指,重行審問:汝何所見一審也;汝將誰見],是誰在看到呢?[二審也。世尊則循循善誘,阿難則處處膠著],[膠著]就是處處被黏住,這一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涵蓋一切衆生,沒有一個不被假相黏得死死的!所以,衆生的執著是可以理解的,他沒有聽到佛法,就認爲緣起的東西是真,總是會執著,根深蒂固,沒有任何的彈性。[不能認見爲心],就是那個真心。[而反認見屬眼,世尊見其始終不悟,只得落草盤根]。[盤根]就是推究到底,[更征之曰:汝目可見,以何爲心,當我拳耀]?你的眼睛可以看到,是用什麼心,當我手舉起來的時候呢?[此叁審也。正屬二次征心]。第二次問心在哪裏,是用什麼看?以何爲心?
[阿難言:如來現今征心所在,而我以心,推窮尋逐,即能推者,我將爲心。佛言:咄!阿難此非汝心。]
我先解釋一下,阿難說:如來現在問我這顆心的所在,而我以這個心能推敲、能窮究尋逐的這這一顆心,我把它當作是我的心。佛陀就是用世間人講的,要給他威嚇,震醒一下,咄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:欸呀!呵一下、呵叱一下:阿難,此非汝心!這個時候,佛陀的聲調一定拉得很高,要不然,他(佛)怎麼震醒他呢!
[上來如來叁審,全是宗乘語氣,其如當機,熟處難忘],熟處難忘就是說我們講的習氣,熟處就是我們習慣那個執著、分別的意識心了,一下子轉,轉不過來。所以,爲什麼聽經聞法要聽叁年、五年、十年,要下這麼長的功夫?因爲習氣難改。熟處難忘,熟處就是已經變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