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講,我也不解釋,我就帶著一個歡喜接受的心,我不傷害你,我跟你保持一個距離,你無奈我何,你要怎樣?師父!他在背後罵你。只要我沒有聽到,都可以寬恕你,你來高雄罵,我跑到臺北,你跑到臺北來罵,我跑到高雄,反正我一直跟保持一個距離,我看你怎麼辦?你一直找我,要不然,我找警察來,你能怎麼樣?我告訴你:這個非常厲害。這一招我體會了四十一年,才體會出來,師父!您有沒有絕招。有!叁十六計走爲上策,你無奈我何,我一直跟你保持一個距離,你沒有我的辦法,我也不生氣,我也不討回公道,也不解釋,我就永遠的秉持一個尊重你,這很厲害的,如果你能聽師父這樣子,兩種,第一個就是無量的寬恕心,第二個,我永遠跟你保持一個距離。唉呀!我告訴你,你去哪個公司行號,他講你的壞話,你都不要對他解釋,我照師父講的,我保持一個距離,我知道你這種人很無聊,對不對?大不了我們發泄一下情緒,不要給他看到,跑遠一點,纾解一下情緒,然後,不要給他看到,這可以解決一下煩惱,這就是凡夫位裏面,如果你想要得到幸福,想要得到快樂,你想要得到舒服、暢快,心情不想不愉快,同學們!這個是功夫,如果當然你很有功夫,即境離境那就什麼境界都沒有關系,沒有辦法,你就聽我的話,哇!這一招很好用的,但是凡夫大概都要聽我的,除非你是禅師或者是諸佛菩薩明心見性的人,否則這一招很管用,你回去用用看,從現在開始,你今天有不愉快的事情,跟哪個人不愉快,我就保持一個距離。師父!師父!若是我先生呢?您怎麼沒講我先生,我說:這個很簡單!你說我先生在外面有外遇、喝酒、對不對?回來一講,就打,像那天,北港有個信徒來,哇!講起來,就哭起來了,打得鼻青臉腫,生兩個女兒也打,一直打。師父!要怎麼樣能夠不被男人打。我說:這很簡單!第一個,你那張嘴巴,過失都在你那張嘴巴。師你!您很行!他如果說你,你都不要回應,第一點,第二、你當作他死了,我家沒有這個人,他講,你都不要回應,統統不要回答他,他叫你做什麼,他一,你就一;他二,你就二,我念我的佛,我看我的經典,我做我的事業,他去外面搞女人,你也不要管他,他喝酒你也不要管他,我就問她:你能不能改變你先生。她說:沒有辦法!那你就趕快改變你自己,不然,你會繼續腫,我不騙你,馬上你就鼻青臉腫了,男人外面有女人,他一定不會聽你的,就是這樣子,我如果說今天,我說:我如果是你的立場,我很厲害,真的,兩條路,要不然就離婚,對不對?她說要跟他離婚,那男的又不要。我說,然後又要怎麼樣,然後,又不要怎麼樣,這怎麼可以,又要這樣,又要那樣,這樣就是要打,然後又要那樣,那樣就是……,這樣不合理,這男的很糟糕,又這樣,又要那樣,這怎麼可以同時存在,這樣很不好,很不好,你嫁到你又沒有辦法,所以,我跟你講:有時候聽聽師父的話,兩句話就會解脫,你就把他當作是死人,真的,你就把他當作是死人,這個家不存在有這樣的男人,他講:你怎麼樣。對!就是這樣子,他去酒家喝酒,你也不要打電話過去,他以爲你在查什麼東西,他會生氣的,統統沒這回事情,你忍耐一下,已經生兩個了嘛!對不對?何況他有時候還會那樣,也是對你不錯,所以,反正有這樣,有那樣,沒有關系,你就那張嘴巴,就是不要那麼燒(意指強烈),不要反應那麼強烈就好,差不多了,所以,我說你不懂衆生哲學,很糟糕!)。一直明淨相竟。
酉二 疊拂疑情
【此義雲何。以一切心識之相。皆是無明(你看,這個《大乘起信論》實在講得太棒了,你所有起心動念都是無明,心識就是分別跟執著,你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無明)。無明之相(你無明所現出來的一切的心相或者是現象)。(當下)不離覺性(換句話說你想要覺悟,不能離開這個無明,所現出來的假相,迷惑的現象)。非可壞。非不可壞(非可壞就是因爲它跟覺性不相舍離,非不可壞就是說因爲他有一天成佛,他可以把它除掉,所以是非不可壞,不能說它可以壞,也不可以說它不可壞,何以故?你如果說可以壞的話,那是指無明可以壞,本覺不可壞,所以說,非可壞,非不可壞,一個是可以壞,一個是不可以壞,也不能說可壞,也不可以說不可以壞)。】()
此征釋疑情。疑有二。一疑真同妄(懷疑這個真心同樣跟妄心一樣)。恐聞說動彼淨心(恐怕聽到,然後動到清淨心)。成于起滅(成就是變成,變成了有生滅的心,聽到以後,把這個清淨心動到了,清淨心動念就變成妄心,成于起滅,起滅就是生滅)。今既相續心滅。淨心應滅(以爲這個清淨心也就滅掉了,他以爲這個相續心滅了,我們連這個清淨心的本體都被滅掉了,這個是斷見,妄心是無根,交心不會滅,清淨的智慧心不會滅的)。故釋雲(所以就是那麼樣解釋)。以一切業識等。心識之相。皆是無明不覺(你只要起心動念,都是無明不覺,師父!我不起心動念那怎麼辦,功夫不夠的時候,就多多回光返照,返照到能所一如,無法不如,無一切法不如,簡單講要進入真如的狀態,很容易!你只要以無相修行,無念修行,無所住去修行,很容易就會進入真空狀態,真如,見一切相不可取、不可舍,取不得也舍不得,當體即空的東西,修行人一定要在無相下手,這是成就佛道的根本,你在有相執著,有相就是心識,用心識修行是永遠不能成就佛道,也不可能的事情,所以,要以無相修行,所以,心識之相皆是無明不覺)。熏習而有(熏習就是外境,無始劫來雖然是心所産生的,但是不了解這個境是假的,所以,自心取延遲,就是所謂的熏習,由自性清淨心變出境界,境界然後再熏習我們不清淨的心,然後層層的阻礙)。今滅生滅之相(生滅之相就是無常,所有相皆是無常,本來就是不可得)。非滅不生滅之性(不是要滅掉這個不生滅的本性,因爲真心是有體性的,真心不可滅,滅掉真心,你怎麼有智慧去度衆生?)。畢竟真不同妄(真心不同于妄心)。二疑真妄異體(第二,疑這個真妄是不同的體性)。恐聞識相皆是無明(識就是心,相就是外在,恐怕聽到心跟外相都是無明所顯現的)。故說得滅(以爲可以滅掉)。轉計別有體性(以爲另外有一個體性)。離于真如(有另外的體性,他不曉得當下就是真如,無明實相就是真如,無明實性就是佛性)。故釋雲。無明不覺之相。原依真(心)起(因爲,趕忙一念不覺)。不離隨染本覺之性(也不能離開隨汙染的本覺的性)。豈有各體(不能講有各各的體性)。無明之相(就是無明所現之相)。與本覺之性。非一非異(如果你能容一切無明的相,容一切的相,所現出來的相,當作就是你的本性,你就是一個大徹悟的人,會無量的相爲一性,也就是無量的現象界,本身就是慈、悲、喜、舍的本性所顯現出來的假相,也就是說當你在所有的現象界,體悟到慈、悲、喜、舍這四個字,你就完成了佛道,任何一個時空,乃至于仇人,乃至于仇得要你死的人,你都用一顆慈、悲、喜、舍的心,一直跟他相處,同學們!這些現象都對你沒有作用。會相歸性,這句話是所有十方叁世一切佛修行的根本,會一切相,歸一切性,因爲,這都是我們自性裏面顯現出來的,本來無一法可得,所以,無明所顯現出來的相,與本覺之性,非一非異,也不能說一,也不能說異,也不能說是同一個,也不能說是不同)。非異故非可壞(因爲,不能講不同,所以,不能壞。非可壞:不能說可以壞掉,因爲是同一個東西,非異就是同)。非一故(非一故就是異,也不能講同一個,當然可以除掉,有肮髒的、有清淨的,當然要除掉肮髒的)非不可壞(不能說不可除掉,這個“壞”就是除去的意思,非不可壞,不可以說不能除去無明,壞就是破除無明叫做壞)。若約非異非可壞義(如果就非異非可壞這個道理來說,意思就是說非異就是同,非可壞:不可以破壞)。說無明即明(因爲不可以破壞,無明當下就是明)。故《涅槃經》雲(所以《涅槃經》裏面講)。明與無明。其性不二。不二之性。即是實性(《涅槃經》講得太好了,就是太厚了一點,太大部了,噢!很大部,總看不完,比《法華經》更大)。若就非一非不可壞義(如果就非一非不可壞義)。說無明滅。覺性不壞(非一就是異,如果講它不是同一個,不能破除,不能說不可以破除,意思就是可以除掉,說無明滅,我們方便說無明滅掉,但是,覺性不壞)。今文依非一義(依據這個非一,生滅跟不生滅這個角度來講就是非一,也就是說生滅跟不生滅,是非一的角度,這個道理來說)。說相續心相滅(說相續心相滅,相續心這個相連續的幻覺,連續的見、相二分的分別執著滅掉)。真(心)不同(于)妄(因爲有改變,真心不同于妄心)。依非異義(如果按照非異的道理來說,非異就是同,不能說不同,那當然就是同)。(意思就是)說相不離性。真妄一體。如是則二疑渙然冰釋矣(如是這兩種懷疑渙然冰釋,這個渙然就是消散的意思,釋就是消融,這個是出自《老子》,《老子》第十五章裏面說:渙兮若冰之將釋。就象冰塊消融似地消散了,形容解除了疑團或者是誤會,叫做渙然冰釋矣)。
【如大海水(大海水就是真心)。因風波動(風就是無明。波動就是業識顯現,見、相二分不相舍離,見、相二分不離自體分,所以說,如大海水,海水就像我們的真心,因風動,風如同無明,波動如同業識,開始轉變成有能取的見分、所取的相分)。水相風相。不相舍離(所有業識的變化,以及無明,都不相舍離,所有的業識都是無明,所有的無明都是業識,也可以說所有的無明業識,不離真心,所有的真心就幻化成無明跟業識,就是這樣子。所以說水相、風相不相舍離)。而水非動性(水是本來不動的)。若風止滅(如果,這個無明停止了)。動相則滅(怎麼樣?水相就沒有了)。濕性不壞故(這個真心…
《大乘起信論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