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是如影随形,你们要好好的体会,所以,要在因地上下功夫,就是我一直修福,一直改变自己,一直为人群服务,我们不要内心里面一直想要逃避这个灾难,碰到,你逃不掉的,如果,你可以躲过灾难,那你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,释迦牟尼佛都说:业如影随形,你都可以逃离这个业,那还得了,那就是根本没有因果的存在性,所以说,你如果要死,一定要死,在台湾没有死,跑到加拿大一定要死,你即使在加拿大没有死,你就逃到美国也要死,美国没有死,你逃到瑞士还是要死,那个时间要你死,你就一定要死,非死不行,没有办法,所以,吃得饱、穿得暖,佛号认真念,等死,不然,你要怎么办?你能怎么样?碰到了,一个都逃不过的,对不对?唉呀!我搭飞机,不晓得哪一架飞机,飞上去会空难,你怎么知道呢?对不对?有一个人,她就坐飞机,她本身有一种第六感,还有阴阳眼,她坐飞机的那一次,要上飞机的时候,她觉得:奇怪!好像跟了很多人上来,这次坐飞机好像跟了很多人上来,好像不怎么对劲,然后,她就带着她的爸爸、妈妈说:爸爸、妈妈!今天我坐这个飞机好像很奇怪,好像不太对劲。然后,旁边有一个大官,那个大官是很有福报之相,那个大官就上飞机了,然后,她说:这好像不好,结果,母女就不坐了,不坐了。上飞机以后,空难,结果,剩下那个大官没有死,整架飞机都死亡,在还没有发生空难以前,有阴阳眼的人一看,跟了很多鬼魂上去,她就知道这个要出事情了,所以,我们人的眼睛看,好像是机械的问题,对不对?或者是怎样的问题,在佛门里面讲,那是业力的问题,你一碰到这个因缘,你没有办法,躲都躲不过,所以,你坐飞机,你也不必看得很清楚,说:现在怎么样,飞机冒烟,我告诉你:飞机冒烟,不会死就是不会死,它还是安全降落,如果,要死的话,飞机不冒烟,你就死了,慢慢地体会。若离染缘,则不得成,所以就讲随染)。一标列竟。
未二 辨相即为 二
申一 先明智净相
二 不思议业相 初中二
酉一 直明净相
二 迭拂疑情(迭就是再一次,拂就是除去,再一次除去你所怀疑的执着)
酉一 直明净相
【智净相者。谓依法力熏习(依潜力熏习,法力当然就是依照真如之法)。如实修行(如实:如实相法,如真如法去修行,也就是说透过真如的实理,然后,称实而修,这个叫做如实修行)。满足方便故(在这里要注意!满足方便意思就是说所有因位,只有佛是果位,意思就是十地菩萨以前叫做满足方便,因位已即,因果的因,因的位置已经即,当然就是十地菩萨,十地的行终,修行的终点叫做满足方便,意思就是说所有的因都添满了,那么再来就是佛果了,那么当然是十地菩萨,就接近佛果,所以,满足方便是指十地菩萨:十地的行位,满足方便故)。破和合识相(破这个生灭、不生灭的和合)。灭相续心相(灭这个相续心相,我们的分别跟执着不曾经断,就算断了我执,阿罗汉法执还是没有断)。显现法身。智淳净故(这个淳跟单独的纯是一样的,或者是翻译成大,大智大净故,翻译成淳也对,翻译成大也可以)。】
(第一句)首句牒。下释。先因后果。因中依法力熏习者(按照法的真如实理去熏习)。地前资粮加行位也(资粮位就是三贤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就是资粮位,在十地前,地前:资粮位,资粮位就是三贤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。加行位:四加行)。依真如之法。内熏之力。及所流教法。外缘熏力(外面攀缘这个熏力)。发起信解熏修。成熟善根。如实修行者(这个外缘熏力,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说:佛在世的时候,佛的三业殊胜,他的身、口、意清净,无量的智慧,他要引导你,要叫你悟,很容易,善知识很容易。佛灭度以后,到唐朝来,一些祖师大德,这些都是菩萨示现的,还算有修有证,从宋朝以来,就非常的困难,根器陋劣,再来,就是外缘并不殊胜,没有佛,也没有一些高僧大德,这些高僧大德现前,我们也不懂得去亲近,所以,这个外缘的力量,对一个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说,宁与智者同哭,不与愚者同笑,我们宁愿跟大智慧的人同样的哭泣,不跟一个愚痴的人在那边同笑,何以故?大智慧的人在旁边,熏习力特别强,他两句话就会让你觉悟的,跟一个愚痴的人一生一世,听不进一句营养的话,你听了一生一世也没有一句营养的话,也帮不上什么忙,一点用处都没有,所以,这个外缘的熏力,虽然说,我们佛法本身是真如,是由内往外的,自我观照的,但是,如果碰到善知识的引导,就很容易发现我们内存的真如,很容易的,所以,善知识也中不可否认的)。登地以上。证真如实理。称实而修。至十地行终(就是十地的行位,这算是终点站)。金刚心中。因位已极(成佛的那一刹那叫做金刚心)。名满足方便(在这里讲金刚心,在楞严讲楞严大定,完成了楞严大定)。
果中。有智断二果。由前方便。破和合识内。一分不觉之相。显其一分本觉之性。此根本无明尽故(其实是无明不能尽,此是说能够放下这个无明,连微细的都了解它本来就是空性的,方便讲,说无明尽,因为,在修行的角度有始觉,所以才谈到无明有所谓的尽,《心经》里面讲: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)。心无所合(心无所合就是纯清净智,心无所。本来是生灭即不生灭的和合,那么,现在是纯清净智)。即显法身本觉义(法身的本觉)。乃断果究竟也(断果:透过修行,站在修行的因果的角度叫做断,有修有断)。即于此时。灭染心之中。业相等(业相就是生相无明,最微细的无明叫做业相,也就是见相二分之根本,就是所谓的自体分)相续心相(灭掉染心中的业相等等,相续心相等等)。(中间加一个字:但。但不灭去,不灭掉什么?)不灭不生灭心体(不生灭是真心,真心是有体的,妄是无根的)。遂使始觉还源(让我们的始觉智还源)。即同本觉(恢复到跟本觉一样)。染缘既息。圆智淳净(所以,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,歇即是菩提,放下,你就恢复了原来的觉性,歇即是菩提,休息,歇,我们说歇一会儿,休息一会儿,我们不曾经让我们的念头休息一下,我们强烈的分别执着,不曾经回光返照让我们休息一天,我明天发愿要做佛一天,休息一天,我们人从来就是:唉!我明天要休息一天,这是这个色身休息,躺着,东分别、西分别,烦烦恼恼一直分别,然后,没有真正的休息,休息一天,第二天就:好一点没有?嗯!人是比较不会疲倦。心呢?还是会很烦恼。停不下来,没办法!停不下来,然后一直拜托别人给他快乐,然后,一直拜托别人,又从内心里面一直强而有力,一直痛苦着自己,然后就觉得:我不晓得为什么。有一个电视广告,人家来问我,那是为什么?他来问什么,有一个女孩子,荧幕出来,她就哭泣,这个女孩子就讲,她说:我以为跟他结婚以后,就是我幸福的依归,我的弄好就依靠他,然后,我不晓得他为什么要打我,我现在很痛苦,很痛苦,她以为跟他结婚以后,是一种幸福的开始,然后,这一幕就没有了,然后,换一个男孩子在那边,我明明已经讲过,我不打她,可是,我不晓得我为什么就打她,我很后悔,我很后悔打她,我也知道不应该打她,为什么我会打她,然后,这个女孩子这一幕又出来。我不晓得为什么,这个女孩子也不晓得为什么?;男孩子也不晓得为什么,她就问:师父!您知道为什么吗?知道,怎么不知道呢!女孩子依靠这个男孩子,她想要让他爱惜,男孩子他本来就很疼爱她,可是,不晓得为什么要打她,师父!你晓不晓得什么原因?很简单!就是无明,没有任何的原因,里面无明不断,没有幸福可谈,不可能!所以,夫妻结婚争吵是很正常的,两个都是无明的的众生,所以,生出的儿子也是无明,再可爱,他也是无明的东西,对不对?这是无明的东西,除非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,所以,在这个世间,没有一样不是无明的产物,所以,你要染缘既息,圆智淳净,我们圆满的智慧就淳清净)。成于应身(所谓的应身就是成就佛道以后,应化身普度众生;成于应身)始觉义。乃智果究竟也。
又阿梨耶识。有觉不觉二义。生灭不生灭和合。今破和合识内。无明不觉之相。灭业识等。生灭相续心相。生灭既灭。则彼不生灭本觉法身。自然显现。智体出缠。而得淳净故(有了淳净;纯粹清净的智慧,他的胸量就如虚空一样,他可以容天、容地、容白、容黑、容善、容恶、容大、容小,他任何的相,他都可以容纳,所以,在凡夫位里面讲,还没有办法做到融和在一起的话,争吵是必然的过程,有人讲,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合,后来,我们因为了解而分开,不是这样子的,我们因为了解而结合,我们也可以因为不了解而结合,我们可以因为了解而分开,也可以因为不了解而分开,众生的无明是一直在变化的东西。师父!您能不能告诉我们,人生一个简洁有力、有效,马上用得到的一句话,还可以运用在任何的时间,虽然,我们没有成道,但是,可以让我们过得很快乐的,有!你要注意听!两种角度可以让你过得很快乐:第一个,你如果没有办法成佛,你就无限地宽恕,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,别人都是敌对,你无限的退让,退让,什么都退、退……,我什么都退,这第一点;第二点,这最重要的,第一点还做不到,第一点一定会做不到,因为这需要相当大功夫的修养,第二点就比较容易了,我保持一个距离,永远不管你好的,坏的,我都尊重你,我都跟你保持一个距离,你要伤害我,我都保持一个距离。。同学们!你注意听!就像两个人起冲突的时候,没有修养的人:我去跟他理论,想尽办法要让对方知道,我的感受是什么,我现在的反应是什么,我去,去找他,谈、谈……,两个人鼻青脸肿的回来,这个就是世间人处理的方式,如果是我,我不会,你对我有误会,我们两个起冲突,好!我从现在起,我不…
《大乘起信论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