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起信論講義▪P4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是如影隨形,你們要好好的體會,所以,要在因地上下功夫,就是我一直修福,一直改變自己,一直爲人群服務,我們不要內心裏面一直想要逃避這個災難,碰到,你逃不掉的,如果,你可以躲過災難,那你比釋迦牟尼佛還厲害,釋迦牟尼佛都說:業如影隨形,你都可以逃離這個業,那還得了,那就是根本沒有因果的存在性,所以說,你如果要死,一定要死,在臺灣沒有死,跑到加拿大一定要死,你即使在加拿大沒有死,你就逃到美國也要死,美國沒有死,你逃到瑞士還是要死,那個時間要你死,你就一定要死,非死不行,沒有辦法,所以,吃得飽、穿得暖,佛號認真念,等死,不然,你要怎麼辦?你能怎麼樣?碰到了,一個都逃不過的,對不對?唉呀!我搭飛機,不曉得哪一架飛機,飛上去會空難,你怎麼知道呢?對不對?有一個人,她就坐飛機,她本身有一種第六感,還有陰陽眼,她坐飛機的那一次,要上飛機的時候,她覺得:奇怪!好像跟了很多人上來,這次坐飛機好像跟了很多人上來,好像不怎麼對勁,然後,她就帶著她的爸爸、媽媽說:爸爸、媽媽!今天我坐這個飛機好像很奇怪,好像不太對勁。然後,旁邊有一個大官,那個大官是很有福報之相,那個大官就上飛機了,然後,她說:這好像不好,結果,母女就不坐了,不坐了。上飛機以後,空難,結果,剩下那個大官沒有死,整架飛機都死亡,在還沒有發生空難以前,有陰陽眼的人一看,跟了很多鬼魂上去,她就知道這個要出事情了,所以,我們人的眼睛看,好像是機械的問題,對不對?或者是怎樣的問題,在佛門裏面講,那是業力的問題,你一碰到這個因緣,你沒有辦法,躲都躲不過,所以,你坐飛機,你也不必看得很清楚,說:現在怎麼樣,飛機冒煙,我告訴你:飛機冒煙,不會死就是不會死,它還是安全降落,如果,要死的話,飛機不冒煙,你就死了,慢慢地體會。若離染緣,則不得成,所以就講隨染)。一標列竟。

  未二 辨相即爲 二

  申一 先明智淨相

  二 不思議業相 初中二

  酉一 直明淨相

  二 疊拂疑情(疊就是再一次,拂就是除去,再一次除去你所懷疑的執著)

  酉一 直明淨相

  【智淨相者。謂依法力熏習(依潛力熏習,法力當然就是依照真如之法)。如實修行(如實:如實相法,如真如法去修行,也就是說透過真如的實理,然後,稱實而修,這個叫做如實修行)。滿足方便故(在這裏要注意!滿足方便意思就是說所有因位,只有佛是果位,意思就是十地菩薩以前叫做滿足方便,因位已即,因果的因,因的位置已經即,當然就是十地菩薩,十地的行終,修行的終點叫做滿足方便,意思就是說所有的因都添滿了,那麼再來就是佛果了,那麼當然是十地菩薩,就接近佛果,所以,滿足方便是指十地菩薩:十地的行位,滿足方便故)。破和合識相(破這個生滅、不生滅的和合)。滅相續心相(滅這個相續心相,我們的分別跟執著不曾經斷,就算斷了我執,阿羅漢法執還是沒有斷)。顯現法身。智淳淨故(這個淳跟單獨的純是一樣的,或者是翻譯成大,大智大淨故,翻譯成淳也對,翻譯成大也可以)。】

  (第一句)首句牒。下釋。先因後果。因中依法力熏習者(按照法的真如實理去熏習)。地前資糧加行位也(資糧位就是叁賢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就是資糧位,在十地前,地前:資糧位,資糧位就是叁賢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。加行位:四加行)。依真如之法。內熏之力。及所流教法。外緣熏力(外面攀緣這個熏力)。發起信解熏修。成熟善根。如實修行者(這個外緣熏力,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說:佛在世的時候,佛的叁業殊勝,他的身、口、意清淨,無量的智慧,他要引導你,要叫你悟,很容易,善知識很容易。佛滅度以後,到唐朝來,一些祖師大德,這些都是菩薩示現的,還算有修有證,從宋朝以來,就非常的困難,根器陋劣,再來,就是外緣並不殊勝,沒有佛,也沒有一些高僧大德,這些高僧大德現前,我們也不懂得去親近,所以,這個外緣的力量,對一個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說,甯與智者同哭,不與愚者同笑,我們甯願跟大智慧的人同樣的哭泣,不跟一個愚癡的人在那邊同笑,何以故?大智慧的人在旁邊,熏習力特別強,他兩句話就會讓你覺悟的,跟一個愚癡的人一生一世,聽不進一句營養的話,你聽了一生一世也沒有一句營養的話,也幫不上什麼忙,一點用處都沒有,所以,這個外緣的熏力,雖然說,我們佛法本身是真如,是由內往外的,自我觀照的,但是,如果碰到善知識的引導,就很容易發現我們內存的真如,很容易的,所以,善知識也中不可否認的)。登地以上。證真如實理。稱實而修。至十地行終(就是十地的行位,這算是終點站)。金剛心中。因位已極(成佛的那一刹那叫做金剛心)。名滿足方便(在這裏講金剛心,在楞嚴講楞嚴大定,完成了楞嚴大定)。

  果中。有智斷二果。由前方便。破和合識內。一分不覺之相。顯其一分本覺之性。此根本無明盡故(其實是無明不能盡,此是說能夠放下這個無明,連微細的都了解它本來就是空性的,方便講,說無明盡,因爲,在修行的角度有始覺,所以才談到無明有所謂的盡,《心經》裏面講: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)。心無所合(心無所合就是純清淨智,心無所。本來是生滅即不生滅的和合,那麼,現在是純清淨智)。即顯法身本覺義(法身的本覺)。乃斷果究竟也(斷果:透過修行,站在修行的因果的角度叫做斷,有修有斷)。即于此時。滅染心之中。業相等(業相就是生相無明,最微細的無明叫做業相,也就是見相二分之根本,就是所謂的自體分)相續心相(滅掉染心中的業相等等,相續心相等等)。(中間加一個字:但。但不滅去,不滅掉什麼?)不滅不生滅心體(不生滅是真心,真心是有體的,妄是無根的)。遂使始覺還源(讓我們的始覺智還源)。即同本覺(恢複到跟本覺一樣)。染緣既息。圓智淳淨(所以,在《楞嚴經》裏面講,歇即是菩提,放下,你就恢複了原來的覺性,歇即是菩提,休息,歇,我們說歇一會兒,休息一會兒,我們不曾經讓我們的念頭休息一下,我們強烈的分別執著,不曾經回光返照讓我們休息一天,我明天發願要做佛一天,休息一天,我們人從來就是:唉!我明天要休息一天,這是這個色身休息,躺著,東分別、西分別,煩煩惱惱一直分別,然後,沒有真正的休息,休息一天,第二天就:好一點沒有?嗯!人是比較不會疲倦。心呢?還是會很煩惱。停不下來,沒辦法!停不下來,然後一直拜托別人給他快樂,然後,一直拜托別人,又從內心裏面一直強而有力,一直痛苦著自己,然後就覺得:我不曉得爲什麼。有一個電視廣告,人家來問我,那是爲什麼?他來問什麼,有一個女孩子,熒幕出來,她就哭泣,這個女孩子就講,她說:我以爲跟他結婚以後,就是我幸福的依歸,我的弄好就依靠他,然後,我不曉得他爲什麼要打我,我現在很痛苦,很痛苦,她以爲跟他結婚以後,是一種幸福的開始,然後,這一幕就沒有了,然後,換一個男孩子在那邊,我明明已經講過,我不打她,可是,我不曉得我爲什麼就打她,我很後悔,我很後悔打她,我也知道不應該打她,爲什麼我會打她,然後,這個女孩子這一幕又出來。我不曉得爲什麼,這個女孩子也不曉得爲什麼?;男孩子也不曉得爲什麼,她就問:師父!您知道爲什麼嗎?知道,怎麼不知道呢!女孩子依靠這個男孩子,她想要讓他愛惜,男孩子他本來就很疼愛她,可是,不曉得爲什麼要打她,師父!你曉不曉得什麼原因?很簡單!就是無明,沒有任何的原因,裏面無明不斷,沒有幸福可談,不可能!所以,夫妻結婚爭吵是很正常的,兩個都是無明的的衆生,所以,生出的兒子也是無明,再可愛,他也是無明的東西,對不對?這是無明的東西,除非是諸佛菩薩來示現的,所以,在這個世間,沒有一樣不是無明的産物,所以,你要染緣既息,圓智淳淨,我們圓滿的智慧就淳清淨)。成于應身(所謂的應身就是成就佛道以後,應化身普度衆生;成于應身)始覺義。乃智果究竟也。

  又阿梨耶識。有覺不覺二義。生滅不生滅和合。今破和合識內。無明不覺之相。滅業識等。生滅相續心相。生滅既滅。則彼不生滅本覺法身。自然顯現。智體出纏。而得淳淨故(有了淳淨;純粹清淨的智慧,他的胸量就如虛空一樣,他可以容天、容地、容白、容黑、容善、容惡、容大、容小,他任何的相,他都可以容納,所以,在凡夫位裏面講,還沒有辦法做到融和在一起的話,爭吵是必然的過程,有人講,我們因爲不了解而結合,後來,我們因爲了解而分開,不是這樣子的,我們因爲了解而結合,我們也可以因爲不了解而結合,我們可以因爲了解而分開,也可以因爲不了解而分開,衆生的無明是一直在變化的東西。師父!您能不能告訴我們,人生一個簡潔有力、有效,馬上用得到的一句話,還可以運用在任何的時間,雖然,我們沒有成道,但是,可以讓我們過得很快樂的,有!你要注意聽!兩種角度可以讓你過得很快樂:第一個,你如果沒有辦法成佛,你就無限地寬恕,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,別人都是敵對,你無限的退讓,退讓,什麼都退、退……,我什麼都退,這第一點;第二點,這最重要的,第一點還做不到,第一點一定會做不到,因爲這需要相當大功夫的修養,第二點就比較容易了,我保持一個距離,永遠不管你好的,壞的,我都尊重你,我都跟你保持一個距離,你要傷害我,我都保持一個距離。。同學們!你注意聽!就像兩個人起沖突的時候,沒有修養的人:我去跟他理論,想盡辦法要讓對方知道,我的感受是什麼,我現在的反應是什麼,我去,去找他,談、談……,兩個人鼻青臉腫的回來,這個就是世間人處理的方式,如果是我,我不會,你對我有誤會,我們兩個起沖突,好!我從現在起,我不…

《大乘起信論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