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也不會變壞,濕性就是如水之濕性,水本來就是有濕性,水是濕性的,對不對?水有濕性,水的濕性本來就不壞,意思就是真心就是不變,我們怎麼樣可以除掉這個無相,同學們!無明不是因爲境界,是因爲你心起執著,一直追求、一直追求……,你一直追求的話,我們就沒有辦法得到真心,我們從小的教育,就是這種教育,全世界的教育,都不是覺性的教育,只有佛法是覺性的教育,我們從以前,小時候,他就是一直教導你,教導你執著,因爲,所有的文字相、語言相,它就這樣子,包括老師教導我們,這個我相都不能去除,所以我們從小學到的教育,都是一種無明相,雖然是一種教育,使我們更成爲人格,但是,還是不離無明,如果我們可以借用文字以及過去的音聲的作用,我們可以回光返照,雖然是文字無明的教育,但也算是一種覺性的教育,如果,我們今天不讀書的話,那麼,這些經典完全看不懂,那就很麻煩,會很麻煩。所以,我們從小,小學生他沒有叫你要覺悟,沒有!從小就是立在一個我相裏面,長大你要做什麼,你要做什麼。我們以前的老師從來沒有講過,我們的身體是假的,所有的追求都是痛苦,你要放下,沒有這樣講過,你要有志氣,所以,我們老師都會出一個題目,老師都會出題目:我的願望。就是你的願望要做什麼?如果,你要了解他家庭,你就立一個題目:我的爸爸。他就把他爸爸娶幾個全部講出來,所以,老師如果要了解他的家庭,很簡單!常常命:我的媽媽。我的媽媽常常打麻將,我的媽媽怎麼樣。小孩子他單純,他什麼都寫出來,是不是?我的爸爸、我的媽媽,然後,再寫一個:我的家庭。他什麼都告訴你了。所以,做老師要常常命這個題目,是不是?你就知道他的家庭是多麼的畸形)。】
此立喻(這個是立比喻)。初二句喻真隨妄轉。水不自動(水本不動,真心是不動)。因風波動(因爲無明的風波動)。海水喻真心。風喻無明。波喻業識等。次二句喻真妄相依。水不自起波相(水本身不會動的)。因風而起(因爲風吹才會動)。故水不離于風相(離開水相,哪裏有水相可得?風不吹的話,哪裏有波浪?所以,水相就是起波浪的意思)。風不自現動相(風一吹的話,你知道風是什麼相?來!試說看!風是什麼相?來!試說看!說不上來,當然,你要看看海水,海水浪滔滔,海浪滔滔,風一吹來,噢!原來有風,要不然風吹你的臉,你說風是什麼相?是什麼色?是長的、是短的?風當然沒有相,對不對?只感覺一股涼意,所以說,風不自現動相)。依水而現。故風不離于水相。是謂不相舍離。第五句喻真性不變。顯非自性動(本性從來就不動,是仁者心動)。但(是)隨他動也。末叁句(比)喻妄(心)滅真(心)存(在)。動相喻妄。濕性喻真(濕性就是水的濕性還是存在,風浪吹得兩大,這個濕性還是不會壞)。由水非自性有動。但隨風而現動相。若風止滅(如果無明停止了)。水之動相隨滅。濕性不壞也(師父一直告訴諸位!不要強迫自己去煩惱別人的事情,不要強迫自己去執著,要全盤的身心……,外在的世界通身放下,一念覺觀即得本心,就恢複到本來的面目,說難,很難,不肯的人很難,說簡單,很簡單,一念之間就會恢複到你的真如自性)。
【如是。衆生自性清淨心。因無明風動。心與無明。俱無形相(心跟無明俱無形相,無形無相,是不是?)。不相舍離。而心非動性(真心不是動性)。若無明滅。相續則滅。智性不壞故(相續就是輪回,輪回,生滅輪回的意思,你生滅就停止了,若無明滅意思就是說,你那一顆放不下的執著如果放得下,那麼這個生滅的執著放得下,這個相續的連鎖,連續的執著放得下,那麼,你的生死就停止了,所以,我們一直想要拼命地了脫生死,我要了脫生死,我要了脫生死,他卻不了解要息心,歇即是菩提,他竟然不曉得要息滅貪、嗔、癡,他每天都在呼口號,說:我要了生死、我要了生死,每天都在呼口號,但是,他不曉得了生死就在當下這一念,放下貪、嗔、癡,就沒有生死,因爲這貪、嗔、癡是使我們分別執著的根源,使我們相續執取的地方,所以,放下貪、嗔、癡的心相本來就無一切相可得。諸位!你冷靜想想看!當我們吃下去的時候,我們每天都在變化出來,排出來的尿、糞便都是不清淨的東西,你今天你所有的享受,比如說你躺一個比較好的床鋪,當你死的時候,人家那個床鋪不會讓你躺的,會把你拖到客廳來,頂多讓一個客廳,客廳要讓你放還不錯,有的一下子送到火葬場去,送進冰庫裏面,同學們!我們內心裏面冷靜地想想看!這個世間說來很恐怖的,如果,我們內心裏面有一種喜悅感,喜悅感,強烈地求生極樂世界,當你這一念一躺下去的時候,我才不稀罕那個彈簧床,我要到極樂世界去,站在蓮花上,所以,我告訴諸位!真正人家古來高僧大德,在求生極樂世界的時候,他甯可犧牲他的生命,他都不會動到一個退失往生極樂世界的念頭,很簡單!你臨命終的時候,念佛也要死,你不念佛,你還是要死,有的人說:噢!我不曉得極樂世界存在不存在,我要不要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。同學們!你今天你不相信有極樂世界,你能了生死嗎?你不相信,你能如何?建好,從以前到現在,那麼多人,你去看看《淨土聖賢錄》,幾百、千千萬萬人要往生的時候,天樂鳴空,蓮花現前,那個都是假的?你開玩笑!你認爲那是假的,那印光大師那怎麼講呢?燒出幾千顆舍利子,他還沒有往生以前,他一個禮拜前,就叫他們趕快選住持了,八十歲的時候,是不是?他在11月5日要往生的時候,11月5日要往生,那時候我快要誕生了。所以說,我們要了解,人家古來高僧大德求生極樂世界,哪裏是我們現在的修行人,一直在那邊念、念……,自己又沒有把握,然後,念、念……,又在分別執著,連生命都放下,我告訴你,我們修行,今天不會成就,就是沒有志氣,我是一個沒有志氣的人,沒志氣,提不起正念)。】
此法合。淨心合海喻。因無明風動者。淨心覺海。本自澄淳湛寂(澄渟就是水停止不動的樣子叫做澄渟(chéng tíng)。湛寂,湛就是光明、寂靜)。但隨無明緣。生諸識浪(産生種種的識浪,意思就是強烈的分別如同浪濤一樣無法停止,我們強迫自己分別,強迫自己貪、嗔、癡,強迫自己追求,所以,內心裏面無限的缺陷、無限的貧乏,由一個人追求外境,就可以體會到我們人生活著有多麼的缺乏、多麼的無奈、多麼的空虛、多麼的不知足,這都是哪裏?這都是一種錯誤,因爲,你有識,分別的意識形態)。合因風波動喻(因爲風而波動來比喻)。心與無明叁句(哪叁句?“心與無明,俱無形相,不相舍離”這叁句)。合風水相依喻(風跟水是互相依靠的)。俱無形相者(爲什麼俱無形相?)。(因爲)淨心隨緣。全成識浪。故無心相(你若問:師父!那真心是什麼?我就告訴他:真心不是什麼。師父!智慧是什麼?我現在講話就是智慧。聽不懂!師父!本性跟智慧有什麼關系?明心見性這怎麼樣?我說:本性是站在體上來講,心是站在智慧來講,依體而起這個智慧的作用,心跟性其實是同一體,明心見性,明了我們本來的智慧,恢複到本來的體性叫做明心見性,兩個在體來講是性,在作用來講它是心,依體起用,攝用歸體,同一類的東西,所以,它本來就沒有心相,真心就是無相,無相怎麼樣?又可以顯現在一切相裏面,一切相不離真心,真心不離一切相,但是,一切相又不是真心,因爲,那都是無明,心相是什麼?心相不是什麼,心相:行、住、坐、臥叫做妙有,沈默就是涅槃)。然彼識浪(就是無明)。(但是,那個無明)無非淨心(就是當下無非就是淨心,無非淨心就是當下無非就是清淨心,然彼識浪,但是,那個無明當下無非就是淨心)。故無無明相(第一個“無”是無所謂的意思,無所謂的無明之相,因爲無明,無明的相也沒有,是因爲你錯覺,你的分別,所以,你講你有無明,如果,你離分別、離執著,當下貪、嗔、癡沒有,那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)。合水因風動。全成于波(全部就變成了波浪之相)。故無水相(所以沒有水相。因爲水相:水靜止的時候是無相,無水相意思就是水靜止的時候是無相,海水靜止的時候就畫一個水平線,都是平平的,沒有任何的相,所以說,無水相)。風動之波。本來是水(風動這個波浪,本來就是水)。故無風相(沒有所謂的風相)。心非動者(你的心不動,保持一個如如不動的心)。合水非動性(水本來就不是動性,水本來就不動性)。無明滅者。是根本無明滅。合風滅也(風滅就是根本無明滅,意思就是說人的分別、執著、煩惱放下,那就沒有這個東西,你今天追求外境,你追求什麼?你每天都在問自己,你就發現你很愚癡,所有的追求都是妄想)。相續滅者。業識等滅(業識、轉識、現識滅掉)。合動相滅(所有的動態就全部停止,當你全部放下的時候,你所有的追求,見相二分、八識,印在你八識田中裏面的,見分跟相分都不起作用,淨心:真心就顯現出來)。智性不壞者(什麼叫做智性不壞?)。隨染本覺。神解之性(“神”就是不可思議,“解”就是妙悟,這個不可思議的妙悟之性)。本非動性(隨染本覺:隨這個染汙的本覺,有具足不可思議的妙悟之性,本非動性)。故不壞(永遠不壞)。合濕性不壞也。一先明智淨相竟。
申二 不思議業相
【不思議業相者。以依智淨(依照我們修行,然後産生了智慧的清淨)。能作一切勝妙境界。所謂無量功德之相。常無斷絕。隨衆生根。自然相應。種種而現。得利益故(簡單講就是不思議業相,簡單講就是諸佛菩薩叁業加被衆生的外緣,簡單講就是諸佛菩薩他身、口、意加被衆生,加持衆生,作爲衆生的外緣,相應嘛!)。】
此明本覺不思議業用。以本覺在纏(被束縛著)。衆生依惑造業。乃雲業力不思議(業力不…
《大乘起信論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